依托英语教材语篇开展读后续写教学的实践
2023-05-31鞠翠美
鞠翠美
摘 要:读后续写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文本解读能力。英语教材是英语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获取语言知识、学习文本解读的重要载体。教师可依托教材语篇开展读后续写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掌握语篇基本信息的基础上,厘清故事脉络,感受语言文字间流淌的丰富情感,学习作者为表达情感所运用的写作技巧。
关键词:读后续写;教材语篇;高中英语
作为高考英语的一种题型,读后续写主要考查学生把握关键信息和语言特点的能力、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丰富性、语篇结构的把控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1]。要顺利完成续写任务,学生需置身故事中,了解文本大意,掌握文本主旨,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构思出合理的故事情节。显然,它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文本解读能力。这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高中课标》”)对语篇教学的要求是一致的。《高中课标》指出,教师“在教学时要认真研读和分析语篇,在引导学生挖掘主题意义的活动中,要整合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意识形成和学习策略运用,落实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2]。所以,教师完全可以依托教材语篇开展读后续写教学。
美国作家德尔文·G. 舒伯特指出,教材所编写的语篇是写作素材的集散地,是语言现象的展示厅,是语法规则的剖析室,是语篇体裁的示范本。然而,一些教师缺乏读写结合的意识,没能发挥教材语篇在读后续写教学中的作用。下面以译林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拓展创新学程《英语》第二册Unit 3 Helping people中的Extended Reading板块阅读语篇“The chain of kindness”为例,对如何依托教材语篇开展读后续写教学作阐述。语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腿部残疾的汤姆,雨夜开车时遭遇爆胎,在沮丧至极之际,他得到了一位盲人和其孙女的帮助,此后他改变了原本消极的人生态度,并尽其所能传递善意,帮助他人。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掌握语篇基本信息的基础上,厘清故事脉络,感受语言文字间流淌的丰富情感,学习作者为表达情感所运用的写作技巧。教学过程大致如下:
一、聚焦主题,开展读前讨论
围绕语篇主题“传递善举”,教师设置如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Q1: Have you ever helped others or been helped by others?
研究表明,在读前阶段激活恰当的图式可对阅读产生很大的帮助[3]。该问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搜索记忆,列出自己助人或被帮助的经历,从而激活已有的经验。学生的回答有“帮助同学解决问题”“为年迈老人拎东西”“帮助盲人过马路”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为学生提供传递善意的其他途径,如“为贫困儿童捐赠书籍和衣服”“参加志愿者活动”等。这为学生的深入阅读打下了基础。
二、浏览全文,了解背景信息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略读”和“扫读”等方法了解文本体裁、故事背景,把握故事基本要素(人物、事件、时间和地点),并填写表1,为提炼语篇主题意义打下基础。
三、梳理故事情节,体会作者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故事发展脉络,在此基础上完善表2信息。
然后,教师通过“弗雷塔格金字塔”情节结构模型,直观呈现情节(如图1所示),同时要求学生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借助图1,学生可以清晰地体会到主人公Tom从无助到满怀希望、从心存感激到深受鼓舞的情感转变。
四、研读段落,赏析写作技巧
“The chain of kindness”由14个自然段组成,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写作技巧(如按时间顺序叙述故事、借助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运用动作和语言描写突显人物形象、借助议论引起读者共鸣等)来烘托故事情节,突显人物情感、个性,语篇主题。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赏析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应抓住这些特点,以任务驱动学生逐步体会写作技巧。
(一)按时间顺序叙述故事
教师提出如下问题:
Q2: We have discussed the plot. How are these events connected as a whole?
按时间顺序叙述是记叙文常用的手法。这种叙事方式可以帮助作者清晰地呈现故事情节,也便于读者阅读理解。Q2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对时间的描述,培养学生根据时间信号词组织语言、描述事件的能力。学生梳理出after a few seconds、when Tom approached the house、soon the old man stepped to the window、finally、when Tom eventually arrived home、over the next few days等时间信号词。
(二)借助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
教师针对故事开头和发展部分的大量环境描写设计了如下问题:
Q3: What happened to Tom when he was driving home?
Q4: How did Tom feel in the severe conditions?
Q5: What rhetorical devices are used in describing the environment?
Q3旨在引導学生关注环境描写。Q4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环境描写在烘托人物心情中的作用,诊断学生查找信息的能力。Q5旨在引导学生关注修辞手法,并要求学生完成表3。
表3中的前三句运用夸张、拟人、暗喻等修辞手法生动细腻地烘托出主人公Tom沮丧、绝望和焦虑的心情。表3中的第四句使用“a light twinkling in the blackness”预示即将来临的援助,绘景而显情。
(三)运用动作和语言描写突显人物形象
教师设计如下两个任务:
【任务一】Please choose the verbs from the box to complete the sentences.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these verbs in their proper forms and try to figure out what effects these verbs have produced.
[gesture strain peer struggle wave smile nod ]
①Tom ______ his eyes and looked out into the coal-black night, ______ desperately to keep his car on the road.
②After a few seconds, he looked up and ______ out of the window.
③He just ______ towards the girl and the old man helplessly.
④The girl held his arm and ______ lovingly up at him.
⑤The man simply ______ his head.
⑥The grandfather ______ a hand.
(Answers: strained; struggling; peered; gestured; smiled; nodded; waved)
【任務二】Please analyze the character of the old man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 “How can I help?”
? “You are all set.”
? “There is no need. Just be careful about getting home and continue the chain of kindness.”
在记叙的过程中,作者可以通过使用动词来描述行为动作,具体、清晰地呈现事件的过程[4]。在任务一中,strain、struggle、peer、gesture等动词突显了主人公Tom的无助、焦虑、沮丧,smile、nod、wave等动词刻画了老人和女孩的热心和无私。此外,语言可以使记叙文的内容鲜活起来,常用来突显人物的性格,折射人物的心理变化,直接呈现冲突或将故事情节推向高潮[5]。任务二中的语言描写,折射出老人的行动力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四)借助议论引起读者共鸣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关注段落句子“Perhaps Tom was disabled in one way, but he decided that he would not let this define who he was or what he could accomplish.”。接着,教师通过问题“How do you understand this sentence?”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将主题升华和技巧指导巧妙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Tom的内心世界,理解故事内涵,引起学生共鸣。
五、聚焦照应,提炼故事主题意义
教师利用文本前后两次出现的“wheelchair”设计如下问题:
Q6: How did Tom see the wheelchair ramp differently?
Q7: How did Tom chang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old man?
Q6旨在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的前后照应、上下文的衔接以及主人公的态度变化(从消极转向积极)。Q7旨在引导学生思考:在老人的影响下,汤姆发生了什么转变?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提炼故事主题意义“Helping others can make a difference to / have a life-changing effect on the receiver.”。
六、创设情境,学以致用
教师创设与语篇主题契合的情境,引导学生揣摩故事的后续发展,并运用所学技巧开展读后续写,做到学以致用。教师创设的情境如下:
根据故事内容和所给段落开头语续写一个段落,使之构成一篇完整的短文。
One day, Tom was in the supermarket and saw an old woman waiting in a queue to check out.
七、巧用评价,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学生写作后,教师首先选取两个学生的作品,从内容、结构和语言三个方面进行点评。接着,教师借助提前设计好的评价清单(如表4所示),指导学生在完成写作任务后自我检查完成情况。
续写之后的评价是对学生续写情况的检测。通过自我评价,学生能够进一步把握写作要点,提升读后续写能力。
综上,英语教材是英语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获取语言知识、学习文本解读的重要载体。在依托教材语篇实施读后续写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精选一些可读性强、内容可延展、语言表达丰富的语篇,重视学习任务的设计,引导学生把握语篇的主题、结构、语言风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进而实现从高质量输入走向高质量输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庆思,陈康.关于一年两考高考英语试卷中读后续写设计的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1):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8.
[3]陈则航.英语阅读教学与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43.
[4]何亚南,金怡,张育春,等.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设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98.
[5]周亮雨,周胜.2020年全国高考英语选择型完形填空题的共时研究[J].英语教师,2021(15):4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