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扬弃与重构

2023-05-30金林琳

秦智 2023年3期
关键词:辩证法黑格尔实践

[摘要]马克思从黑格尔辩证法哲学中选择性吸收了辩证法的精粹,归纳出其鲜明的革命性、客观性、永恒发展性,继而形成自身科学的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社会历史现象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实际上开辟了哲学变革的根本方向。本文试从黑格尔辩证法的积极性谈起,试图归纳出黑格尔辩证法的基本特征,肯定其在历史上起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强调了因为其不可避免的内在矛盾,从抽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循环往复的逻辑论证,必然导致分裂,这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科学结合,提出正确的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奠定基础。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立足于人类生活实践的客观逻辑,同时,它也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奠定了辩证和实践性基础。

[关键词]黑格尔;辩证法;绝对精神;实践;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一、黑格尔的辩证法哲学

黑格尔的辩证法哲学不仅在德国古典哲学,更在整个西方哲学史发展中都起着关键性作用,“黑格尔的体系在德国的富有哲学味道的气氛中曾发生了多么巨大的影响……为容纳各种极不相同的实践的党派观点留下了广阔场所[1]。”黑格尔的辩证法本质上事实上仍是抽象思维辩证法的集合,是将“绝对精神”、“自我意识”对象化后回归至“绝对精神”的循环式逻辑推理。马克思从黑格尔辩证法哲学中选择性吸收了辩证法的精粹,归纳出其鲜明的革命性、客观性、永恒发展性,继而形成自身科学的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社会历史现象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实际上开辟了哲学变革的根本方向。

黑格尔辩证法哲学具有以下核心基本特征:

(一)一切事物不会永远存在,最终必然走向灭亡

一切事物作为过程的集合体,内隐流动性和发展性,对变化和发展的具体历史条件具有鲜明依赖性。随着历史客观条件的演变,现实的具有必然性的事物失去其“历史必然性”。现存的一切,都必然面临着灭亡。

(二)没有永恒不变的真理,不存在永恒的社会制度和“国家”

一切事物的暂时性说明了具有最终的、神圣的绝对的事物根本不具有存在可能,强调事物本身的不断生成和消亡,只有变化本身具有绝对的必然性。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文明的更迭和社会进程的转变是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发展进程中无数个历史性、暂时性的阶段集合。不仅是历史发展规律和发展进程如此呈现,人的认识和科学发展进程也是思维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所有的真理都是相对的,没有不变的永恒正确的存在。历史同认识一样,永远不会以人类的理想状态结束;完美的社会和“国家”具有虚幻性,和历史的进程无法相容。除了在不断的创造和湮灭、生成和灭亡的螺旋式上升的历史过程中,没有绝对的最终性。只有这种进化的萌芽性和革命性及其相应的发展逻辑,这种在进步中不断攀升的思维、在过程中寻觅历史必然性的思想,才是黑格尔辩证法唯一的核心逻辑和绝对真理。

尽管黑格尔辩证法具备发展性和上升性,但这种革命性的辩证法思维逻辑却是在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中表达的,其鲜明的革命性、客观性和发展性的辩证法特点无法抹去黑格尔的资产阶级视角凝视,无法抹去动摇性和两面性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实质局限。

二、黑格尔辩证法的历史缺陷

黑格尔的辩证法学说固然有其先进性,但因传统旧哲学思维方式和方法的窠臼实际上内隐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唯心主义的立足点是其辩证法的根本漏洞。

黑格尔的哲学思维方式方法从根本逻辑而言,是从抽象思维到抽象思维,从“绝对观念”“绝对精神”经过“绝对精神”“自我意識”的一系列的“对象化”或逻辑演绎,最后又回到“绝对精神”的思辨哲学唯心主义[2]。这种辩证法把“绝对精神”、“自我意识”“对象化”和“实体化”,使其具有独立的个体性存在意义,并使其成为现实世界的根本基础和发展动力,实质上就是宗教的再度构建,充满形而上学的神秘色彩。现实世界的客观历史发展过程在黑格尔的视域下难逃成为“绝对观念”、“绝对精神”的演绎史、陷入循环圆圈式的逻辑演绎。黑格尔的辩证法否定现实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甚至被其神圣化为一种不可知由主观性意义建构起的进程。

辩证法排除了神圣的、永恒不变的存在。而黑格尔的思维方式和辩证法哲学却试图为“绝对观念”“绝对精神”建立“绝对真理体系”,忽略了过程的集合,辩证法不断革命的、在变化中发展的灵魂实质及辩证法的根本价值在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的思维方式和哲学体系下早已荡然无存。

黑格尔辩证法从抽象思维的形而上学观念具体化作为出发点,而非从具体的客观现实和实际的实践为理论根基。黑格尔“自我对象化的内容,丰富的、感性的、具体的活动,就成为这种活动的纯粹抽象,绝对的否定性……因此,这就是普遍的,抽象的,适合于任何内容的,脱离现实精神和现实自然界的抽象形式、思维形式、逻辑范畴”[3]于是,黑格尔“绝对观念”“自我意识的想象活动”成为其哲学视域下创造一切的源泉,成为客观事物和世界历史的原动力,而这否定了思维和存在的前后逻辑,主观和客观的先后顺序和本质联系,是将“自我意识对象化”置入客观历史过程的头足倒置的唯心主义辩证法。于是,黑格尔辩证法又背离了辩证法固有的革命性和不断上升发展的本质,最后仍局囿于“绝对观念自我意识”想象活动的封闭式圆圈逻辑,不存在自洽的逻辑归宿。

黑格尔的绝对观念在先,逻辑先行,以观念的演绎和自我意识的想象活动,把观念主体化、实体化、对象化;事实上感知的物质世界才是现实的,实践才是认识世界的基础,必须用彻底的革命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取代主观主义思辨的辩证法,在这种历史必然性的号召下,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应运而生。

三、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特征与发扬

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遵循的“从抽象到抽象”的思辨逻辑,不仅和实践需要相割裂,和群众的根本利益相背离,脱离工人阶级的日常生活,更是虚幻飘渺的、高高在上的思维演绎。马恩正是在发现黑格尔哲学这种抽象、封闭、头足倒置的根本缺陷下,矫正、重塑、恢复被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所颠倒的事实关系,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主观和客观、理论与实践以及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有机统一。作为批判黑格尔哲学过程中唯一分离分立出的科学的哲学派别,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不仅为人类开辟了哲学研究的新路径,而且为无产阶级实现自身和全人类的解放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和方法论指南[4]。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同一切唯心主义形而上学根本对立和不同,也和旧唯物主义根本对立;

(二)坚持现实面貌理解世界,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哲学仅凭自我意识的想象来了解解释世界;

(三)反对主客二分的思维,坚决主张立足实践,以关系实践的方式把握客观规律,从根本上坚持唯物主义,革命彻底的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克服了唯心主义性质,创立了科学的辩证法;突破了旧唯物主义局限,构建了彻底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思维。它克服了黑格尔式唯心主义辩证法的思辨性质——直观主义、形而上学片面性,非历史性,实际上创造了透过现象把握历史发展本质的历史抽象法,是揭露正确历史观生产方式的唯物主义历史方法。

马克思哲学精辟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伟大基本思想:

1.客观世界在不断变化,并始终保持着发展趋势;

2.人的思想作为客观世界在头脑中的反映,也处于发展、运动的变化状态;

3.客观世界的发展有其本质的必然性,不以意志和主观性因素为转移;

4.尽管历史有表象,但始终有必然性和道路,一切的历史的产生也都终究灭亡,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集合体,不承认绝对神圣和一成不变的东西,不承认有永恒不变的绝对真理;

5.把真理谬误善恶对立统一,必然偶然现象本质主观客观一系列对立统一的矛盾统一体,是用矛盾二重性分析方法来认识世界立足实践的关系理解世界,理解世界的存在,既坚持了唯物主义,又坚持科学的辩证法,从而创立了实践为基础的唯物主义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哲学做到了科学继承黑格尔辩证法的核心实质,发扬了辩证法的发展性、革命性和进步性,因而做到和旧哲学分清界限,更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建构奠定了实践论和辩证法基础。

四、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正确性和理论价值

马克思主义哲学植根于生活逻辑和客观逻辑,认为主观逻辑以客观逻辑为前提,要反映和适应。而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性也是在辩证唯物主义的逻辑原则下,以现实为基础才得以实现和发挥,这一理论将辩证法的客观性、发展性为核心逻辑,同时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价值,在历史的、革命的进程中追寻符合其时代本质的必然性,而传统旧哲学却仍然秉承主观逻辑在先的原则,以黑格尔为首的从不切实际的抽象观念到抽象观念的封闭式逻辑怪圈,根本上就不符合历史的必然和实际。

一些旧唯物主义者即使表面上坚持唯物主义原则和方向,将物质第一性和经验唯物论作为理论基石,但在本质上他们仍然脱离实践这一核心要义对物质世界和意识对象进行定义和理解,物质在这些就唯物主义者看来仍然是抽象的概念,或者將其视为狭隘的感性经验具体集合,通过这些抽象的物质概念和狭隘的经验集合来寻觅世界的本质根源,这实际上难逃黑格尔辩证法的逻辑窠臼,仍然是从观念到观念,是抽象的封闭式逻辑,根本上仍然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存在本质关联。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立足于人类生活实践,根本上实现了主观和客观、物质和现实、认识和实践、理论和实际的统一。

值得关切的是,马克思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抽象到具体的复归,在历史中促使主观与客观、抽象与具象的相互结合,建立在辩证逻辑的基础之上,暗含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显像,实际上为强调主客体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等一系列马克思主义特有的实践性方法论体系建构奠定历史基础。

五、结语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鲜明特点在于基于“现实的人”的出发点之上,建立在现实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客观性发展的观点方向之上,是运动的、多元的,将社会实践的辩证思维充分运用在社会科学的研究。事实上,我们说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说明历史演变及其规律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 不仅与马克思哲学逻辑的方法是高度一致的[5],更是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理论路径保持相应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第220页。

[2]杨思基,梅艳玲.黑格尔哲学思维方式的缺陷与马克思哲学的诞生——兼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大众化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2011(06):18-24.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第333页。

[4]刘恩至.论马克思对黑格尔革命辩证法的继承与超越[J].北京社会科学,2021(12):43-53.

[5]杨雨阳,门艳玲.马克思批判黑格尔辩证法的原因及当代启示[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1,40(11):15-19.

作者简介:金林琳(2002.8-),女,汉族,浙江温州人,本科,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辩证法、黑格尔辩证法。

猜你喜欢

辩证法黑格尔实践
绝对者何以作为实存者?——从后期谢林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来看
论辩证法的总规律
论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三大层次
论五四运动的启蒙辩证法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关于质量的辩证法
转诊率下降背后的“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