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高中美术绘画模块教学实践研究
2023-05-30刘晓峰
刘晓峰
摘 要:美术给予了人们美好的视觉感受,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为人们带来良好的艺术享受。绘画是高中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板块,学生可以通过绘画来抒发情感。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并且会根据自身的理念进行绘画创作,利用构图、线条、色彩表达出自身的情感,进而实现绘画的最大价值。在传统的高中美术绘画教学中,教师只注重简单的知识教学,不仅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效果也不理想,致使學生逐渐丧失了对美术的学习兴趣。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虽然使得高中美术绘画教学的关注度变得越来越高,但是绘画板块教学依然以各类绘画技巧练习为主,忽视了对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在开展美术绘画教学的过程中,应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科学进行教学规划,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美术;绘画模块
一、核心素养在高中美术的价值体现
基于客观角度来分析学科素养,是指学生在自身发展、学习以及社会发展中需要具备的品格与能力。在核心素养落实过程中,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独特的一面。高中美术这门艺术性学科,则主要注重对学生图像识读、创新创意、艺术表现、审美能力、实践理解等几方面的培养。而这几方面核心素养恰恰是学生美术学习中的重要内容,能够促进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但是从传统理论知识的角度来看,这些核心素养内容如果只依靠教师的说教是很难实现的,还需要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鼓励其参与具体实践活动才能够充分落实。对此,高中美术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与实践意识,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美术绘画模块的内涵概述
根据我国高中美术绘画模块的实际应用现状,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于美术知识及相关绘画技巧的教学,并将其设定为培养学生的主要教学目标,却忽视了对学生美术文化素养的培养,致使学生的核心素养一直无法提升,美术绘画教学效果不佳。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除了需要学生掌握必备的美术绘画能力外,还需要帮助学生提升审美能力及人文素养,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艺术熏陶,提升个人修养。而想要提升学生学习美术文化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美术文化的认知,教师可引导学生欣赏一些国内外的美术文化作品,让学生通过欣赏作品来感受不同作品的风格及蕴意,由此形成独到的见解,形成较强的美术判断能力,然后再根据具体的绘画实践来进一步完善自身的作品,突出作品的内涵与灵魂。首先,绘画教学不仅是指单一的构图、线条与色彩搭配,还应有其独特的内涵及所要突出意义,它是创作者情感的抒发。其次,美术绘画作品并非是一种实景的表达,它蕴含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体现了创作者独有的绘画风格,是一种情寄寓画的思想表达。在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美术绘画模块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美术文化,还要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出发对国内外美术作品加以分析,并在欣赏之余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提升自身的美术文化内涵,继而实现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目标。
三、高中美术绘画模块教学现状分析
由于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美术绘画教师一直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过于注重绘画知识技能的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导致学生的绘画兴趣逐渐降低,教学质量也越发堪忧,甚至影响了学生审美能力及创造能力的提升。在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下,素质教育理念得到了进一步的应用与落实,由此改变了美术课堂教学的侧重方向,开始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高中阶段,美术虽然不是最为关键的课程,但是对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中美术学科中的图像识读、创新创意、艺术表现、审美能力、实践理解等几方面的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非常关键,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学生的绘画知识技能。对此,教师应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有深度的了解与认识,并结合素质教育理念开展教学活动,在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采用适宜的引导措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核心素养下高中美术绘画模块教学策略
(一)注重学生个性差异,实施因材施教
每一位学生都有着各自的性格特点,因此在绘画学习中也会因能力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学习差异。所以在绘画教学中美术教师应注重学生间的个性差异,运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开展合理化教学,结合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适宜的教学方案。教师可根据之前教学中学生所表现出的特点,在课堂中进行科学分组,同时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在分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组,还应根据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绘画技巧以及绘画认知等方面,确保每个小组成员的能力都能够满足这几方面的要求。接着在绘画学习时,教师分别向各个小组布置学习任务,由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构图,由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操作,由绘画技巧及绘画认知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评判。最后,组织组内讨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地表达出自己想法与情感,同时也会加深对绘画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莫奈的《日出·印象》这一作品的学习时,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这幅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及艺术表现进行了解,同时要求各小组学生结合这幅作品创作一幅同名画作。在作品创作中,小组内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负责构图构思,然后再由绘画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作品创作,最后由绘画技巧及绘画认知能力较强的学生对作品进行评判。其间负责这三方面的小组成员应做好沟通交流,对所创造作品中存在的不足进行相应的改进,从而使作品更加完善。各小组成员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会获得良好的绘画艺术培养,同时也能够提升思维能力,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
(二)加强方法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美术除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外,还具备较强的技能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教授,在着重讲解美术知识学习方法的同时,引入相应的绘画技能,并在循序渐进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美术绘画模块的教学活动中。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但有效降低了学习难度,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了学生的绘画能力与核心素养,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美术教师应不断开发有效的训练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绘画技巧,提升学生的绘画思维及判断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例如在色彩绘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色彩进行绘画,并鼓励学生不断进行完善与修改,大胆尝试与想象,逐渐突破自己。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欣赏一些印象派的作品,同时播放一些内容与之相符的背景音乐,使学生在欣赏作品丰富色彩的同时感受作品与音乐节奏间的关系,以此获得视觉与听觉的感知力,建立起感官与作品之间沟通的桥梁,使学生对色彩的节奏、色调、情感有更为深度的理解与认识。关于练习任务的布置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利用手机拍摄一张家乡的实景照片,以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学生通过对色彩间关系的了解,思考不同色彩间的对比效果,继而对色彩的形成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并提升自身的绘画学习效果,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通过欣赏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力与实践能力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绘画教学模块与鉴赏教学模块是两个独立的内容,但是在具体教学中不能将二者真正地分开,这是由于绘画教学模块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需要以作品品读、理解这一条件为基础。而鉴赏教学模块的侧重点恰恰是对作品的品读与理解,因此需要将二者结合才能实现提升学生的美术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这一目标。所以在绘画教学模块中,不仅要注重技能训练,同时还应加强作品品鉴教学。只有将品鉴赏析与绘画模块融合,才能使学生理解构图的意义及表达的情感,真正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而培養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深度品鉴作品,更加理解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例如在讲解《光色心情》这堂课程的内容时,教师首先提出问题:“我们在绘画过程中运用色彩时一般会尽量接近参照物的颜色,但是如果没有参照物且没有见过相似的物品,该怎样用颜色来表现呢?”其次教师可引导学生来欣赏《蓝色睡莲》这幅作品,使学生在欣赏中获得感知,我们常见的莲花为红花白蕊,但是这幅作品中所描述的睡莲是一种蓝色效果,由此使该幅作品更加空灵,给予了人们视觉的冲击。暖色系能够给予人温暖的感觉,而冷色系则会让人更加冷静、理智,将这两者巧妙地运用在作品中,能够充分表达出想要表达的情感,温暖中带有理智,冰冷中透着一丝温暖,在对经典作品的欣赏中,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到怎样运用色彩来表达自身的情感,并在提升学生绘画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很多创作人员、研究人员通常会把优秀的作品归功于创作者的天赋,然而大众通过赏析绘画作品能够体会作品中的内涵及所要表达的情感。可见绘画作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创作者在绘画时会融合自身的思想情感以及对绘画对象独有的理解,并通过想象充分表达自身的感受,从而更能突出作品的灵魂,提升作品的感染力。在艺术创作中想象力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想象基础上,创作者也会与所创作的作品更加契合,继而引发鉴赏者的情感共鸣,提升作品的感染力。对此,美术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可引导学生对一些极具代表性的绘画作品进行临摹,以此拓展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学生的想象空间。而教师也应具备一定的想象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可能会超过教师,所以教师应不断鼓励学生打开自身的想象空间,并吸取学生所长,以便于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再有,教师还可以利用音乐、语言等辅助教学方式来丰富绘画内容,为学生营造出适宜的学习情境,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还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更利于学生的绘画创作。
(五)注重开发学生的艺术素养与创新能力
教师应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走进自然,仔细观察,认真品味,将生活中的特色素材通过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而学生也会兴趣盎然,继而感受到生活中的奥妙与魅力。由此不仅达到了美术新课程的要求,同时也实现了丰富学生的情感熏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
例如在《花灯节》一课的学习中,需要学生根据自身的心愿及生活中的特色事物进行绘画设计。花灯的创作设计非常的精美,其包含了诗词、剪纸、绘画、对联等,通过钻、削、扎、剪、刻、印、描、糊、裱等手工工序制作成花灯,学生可自行创作诗句、对联、绘画等内容,并将其体现在花灯上。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设计出了独特的图案,同时也创作出了优美的诗句,制作出了鸟语花香灯、双龙戏珠灯等艺术品。在这样的美术教学过程中,不仅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元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美术绘画教学,不仅限于课堂之上,还包括生活中、自然界中,教师可利用人文地理、民俗文化等多元化资源来开展绘画教学,使学生真正感知到绘画中的生命力,激发学生的美术绘画热情,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活动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发挥个性特长,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美术绘画模块教学,能够充分体现美术的艺术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艺术素养,对提升学生美术绘画综合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作为高中美术教师,应明确核心素养在美术绘画模块中的落实意义,并通过对绘画模块的深度剖析,科学、合理地应用其开展教学活动,以充分展现出美术作品的艺术性与文化内涵,使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形成自身独特的见解,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并通过绘画的形式来诠释自己,表达自身的情感,从而提升学生的绘画技能与文化认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与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赖意媚. 核心素养下高中美术绘画模块教学思考[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5):200.
[2]谢念群.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美术设计模块教学的优化与整合——以“湘美版”为例[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08):34-36.
[3]盛丽娜. 民俗美术资源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 中国新通信,2019,21(15):200.
(责任编辑:莫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