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救“差不多小孩”,护佑活力童年

2023-05-30

教育家 2023年12期
关键词:武志红包办代替千字

不少人都读过胡适的《差不多先生传》,作者在其中虚构了一个叫“差不多”的人:他的口头禅是“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你让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会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故事令人忍俊不禁,可在生活里,许多成年人发现,这样的“差不多”现象也出现在孩子身上——和“差不多”先生一样,他们也会写、会算,只是写得潦草、算得马虎;他们明明有能力把事情做好,却总是敷衍了事;他们就像是给别人完成任务一样,做事只求速度、不求质量,能糊弄则糊弄……

这些孩子看上去并没有太多缺点,只是在某些事情上“得过且过”。有人觉得孩子还小或者开窍晚,等年龄大一些就能好转,但有些“不上心”可能只是表象,掩盖着不容忽视的成长困境:孩子缺少责任心,对需要认真对待的事情习惯性敷衍。背后的缘由,可能是对成人事事要求完美的抵抗,也可能是被父母的包办代替“圈养”成了不愿负责。然而时间久了,敷衍很可能会演变成一种能力缺陷,干什么都提不起劲,本该属于童年的活力也就流失了。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过:被动攻击,是弱者的武器。对于或有意或无心的“糊弄”,时常连孩子自己都不清楚是哪里出了问题。冷漠、拖延等种种问题背后,是一颗柔软、脆弱、渴望被看见的心,而成人的帮助也不该一厢情愿,逼着本就迷惑的他们继续被“标准”“要求”所打击。困擾“差不多小孩”的症结何在?收到孩子行为的求助信号,我们该如何对症下药?本期“聚焦”,我们共同探讨,为童年点燃雀跃的“火把”。

猜你喜欢

武志红包办代替千字
基于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养成教育的对策研究
武志红:做个不好惹的人
武志红:做个不好惹的人
《故事林》杂志上半月刊投稿须知
“知识网红”武志红的商业漂流
谈如何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武志红:为什么非得按科学主义研究心理学
有一种包办代替叫伤害
青春体验“作”我自己!
《白寿彝文集》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