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肖像油画写生“形”与“神”的统一
2023-05-30谭志锋
【摘要】本文论述高校艺术专业肖像油画写生中“形”与“神”的辩证关系,提出通过培养学生以形写神的意识、启迪学生追求形神合一的创作境界、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等策略,促进肖像油画写生达到“形”与“神”统一。
【关键词】形神 肖像油画写生 高校美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06-0165-04
肖像油画写生是高校美术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是直接以人物为绘画对象的一种艺术创作方式。肖像油画写生教学除了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塑造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形”与“神”是肖像油画写生中要重点描绘和表现的对象,学生在肖像油画写生中对“形”与“神”和谐统一的关系理解和把握得越深入透彻,就越能将二者完美结合在一起,进而能更好地诠释肖像油画作品的内涵。因此,对肖像油画写生“形”与“神”统一的研究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高校美术专业课程教师可以将此作为肖像油画写生教学的切入点。
一、肖像油画写生中“形”与“神”的辩证关系
肖像油画写生中“形”与“神”统一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肖像油画作品,不管是偏重于客观再现对象,还是偏重于主观表现对象,都离不开对“形”与“神”的刻画和表现。“形”是指肖像油画写生中人物本身的面貌、特征、姿势和动作等较具体的、外在的、可感知的形态,有一定的客观来源作为依据,属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形态。“神”是相对“形”而言的概念,主要指人物本身的性格、神态、思想、品质和情感等,也涉及作者本身的思想、感情、态度以及画面呈现出来的氛围、神韵、意味等,虽然其没有实质性的形态,但也是可以把握和挖掘的。
(一)“形”是“神”的基础
肖像油画作品中的“形”主要表现人物外形外貌特征,“神”则是表现人物内在性格和精神特征。形似可以更好地表现神似,但形似不等于神似,“形”与“神”统一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肖像油画写生只要精细描绘人物的形态,就能生动表现人物的神韵。在肖像油画写生中,一味追求形似,照葫芦画瓢地把人物造型搬到画面上,容易使艺术创作陷入刻板的模式和一成不变的套路中;执着于对人物的五官、动态、姿势进行描绘,概念化地理解人体的解剖结构和肌肉运动引起的细小变化,而不从整体上把握人物的精神特征與内在神韵,会令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呆板、僵硬、缺乏生气;创作时如果不能关联生活体验,则会令表现内容受限,很难创作出生动传神的肖像油画作品。由此可知,“形”是“神”的基础,“神”依靠“形”而存在,要使肖像油画作品有“神”,必须先有“形”。
例如,要表现某个人高兴的或悲伤的神态、开朗的或阴沉的性格、诚实的或狡黠的内心时,须刻画一定的“形”作为基础,这个“形”也许是具体的,也许是朦胧的,但一定是存在的并可以看见的。有“形”这个前提,可以更好地实现作者所要表现的、所要传达的、所要揭示的“神”。此外,在肖像油画写生中,作者要传达什么样的神韵,就需要刻画什么样的形态,即根据“神”的需要选择“形”的表现形式,使二者相统一、相适应。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画家提香的作品《戴手套的男子》,就是通过以形传神。人物“形”的刻画细节有“宽大的肩膀”“结实的双手”“淡褐色的脸孔”“流光溢彩的眼睛”“白衬衫领口下修长的脖子”等,借助细节的刻画,作品表现了人物“青春洋溢”“风流倜傥”“柔和气质”等方面的神韵,生动、贴切地刻画了一名贵族青年的形象。我国南宋梁楷的《泼墨仙人图》之所以成功地表现了人物醉态,是因为画家对人物观察入微,善于捕捉人物的外形和动态特征,并能用酣畅的泼墨画法简括细笔夸张地绘出人物步履蹒跚和沉醉的神情。我国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有许多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尤其是虹桥这一场面,桥下河面狭窄,水深流急,船上有撑篙的、掌舵的、放桅杆的、投掷缆绳的、呼喊指挥的人物,桥上骑马的人和坐轿的人迎面而来、互不相让地吆喝,形成了整幅作品最具艺术效果的精彩部分,这些生动的表现都得益于画家十分细致地观察人物在生活中的细节。
总的而言,“神”是在客观再现对象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主观表现,肖像油画作品是客观再现与主观表现相结合的产物,具有一定的高度性和思想性。在高校美术专业课程中教学肖像油画写生内容,应着重引导学生认识“形”的重要性与描绘方法,为“神”的表达打下坚实基础。
(二)“神”是“形”的支撑
对人物只进行“形”的描绘而忽略“神”的刻画,会使人物形象“徒有其表”,缺乏灵魂、灵性。肖像油画写生中“形”的基本特征容易感知与把握,“神”的基本特征难以理解与表现,但不是不可以表现。在肖像油画写生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认识“神”对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性,强调“神”是表现人物内心及精神特质的重要抓手,应该在塑“形”的基础上表现“神”。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人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行为、动作、谈吐等方式,这在一定程度折射出人物的精神气质、内在情感或思想动机。进行肖像油画创作之前,需要从人物共性中了解人物个性,从群体普遍性中寻找个体特殊性,由此提炼刻画对象独特的内在特质。因此,肖像油画写生教学要强调在对人物“形”的观察中牢牢把握其个性、神态、气质、内心等内在特质,使“神”的刻画能够配合“形”的描绘,表现出一定的典型性和独特性,从而生动表达人物更本质、更真实的内在感情和思想,这是进行人物神韵刻画的关键所在。《泼墨仙人图》中刻画人物外形的笔墨不多,但人物神情的表达十分到位,非常传神地表现了人物带有幽默感的醉态,这很好地说明了“神”是“形”的支撑。
(三)“形”与“神”的冲突
任何事物中都蕴含着对立统一的关系,“形”与“神”也不例外。在肖像油画创作中对“形”与“神”的把握与控制需要有一个度,通常“形”刻画到六分就要将重点转向“神”的描绘,超越了这个度,容易丧失“形”与“神”的最佳结合点,造成“形”与“神”的冲突。这里的冲突特指“形”与“神”结合不和谐或不平衡。一方面,体现在人物的外形刻画得很深入,但人物的神韵、情态表现得不够充分、饱满,即作者将创作的重点放在“形”上而忽略了“神”。在观察人物模特的时候,最直观的感受往往是针对其外形、外貌产生的,大部分作者在不断深入刻画、充实“形”的时候,容易因为过于关注人物模特的外在细节而弱化了对其内在特质的感受,从而造成“形”与“神”的不和谐、不平衡,甚至使“形”与“神”的矛盾冲突加剧。另一方面,当“形”与“神”出现相对独立的状态时,就会产生形神分离的现象,或者出现画形无神或者画神无形的情况。在一些肖像油画作品中,人物本身的“神”与画家所追求的“神”不是一个概念,两者有本质上的区别,前者是偏重于人物本身自然属性的精神,而后者偏重于画家主观构建起来的神韵。画家构建起来的“神”在画面中所呈现出来有可能与人物本身的“神”相一致,也有可能是相脱节的。完全忠实于客观对象所表现出来的是人物本身的“神”,画面中表现的“神”是画家在人物本身的“神”的基础上进行的提炼和升华。当画家所表现的“神”与人物自然属性的“神”相差甚远时,就会产生相互脱节的情况,造成形神分离。
二、肖像油画写生“形”与“神”统一的有效策略
在肖像油画写生教学中,教师要深入阐述“形”与“神”统一的关系,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二者的表现力,才能更好地表达肖像油画作品的内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探索肖像油画写生“形”与“神”统一的有效策略。
(一)培养学生以形写神的意识
我国东晋时期的人物画家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的艺术主张,就是指画家在反映客观对象时,不仅要追求人物外在形象的逼真,而且要追求人物内在精神本质的表达。肖像油画作为一门造型艺术,所表现的人物形象不应该是冷冰冰的客观记录,而是画家透过对象表面的“形”表现其内在的“神”。可以说,肖像绘画作品是画家感情的形象表达,是画家理想和愿望的表现,是画家对人物形主客观统一的产物,反映了画家对现实生活的感受、理解和评价。
针对高校肖像油画写生课程中学生容易出现的被“形”牵制、过分刻画外形轮廓和结构特征、缺乏以形写神意识等问题,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以形写神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形”是为“神”服务的,画“形”是写“神”的手段,以形写神是通过人物的外部视觉特征表现出人物的内在品质、心理特征和精神风貌等基本原理,由此纠正学生在肖像油画写生过程中拘泥于纯客观自然对象的摹拟和再现的认知偏差,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生动表现写生对象的神态和精神气质,使作品具备深层次的内涵。顾恺之的人物代表作就很好地体现了以形写神的艺术主张,如《女史箴图》,画家通过悠缓自然、连绵不断的线条对当时贵族妇女的生活进行描绘,充分展露出她们的神采。又如《列女传·仁智图》,画家通过优美动人、气脉一贯的线条塑造人物的形象与动态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人物的情思和精神面貌跃然纸上。
(二)启迪学生追求形神合一的创作境界
形神兼备是“形”与“神”合二为一的最佳状态,也是“形”与“神”高度统一的理想状态。因此,高校美术专业教师进行肖像油画写生教学时,需要对学生的创作状态进行调整与训练,引导学生达到形神合一的境界。一方面,要求学生避免机械照抄照搬人物的形、不要刻意追求简单的逼真和形似,而是在创作过程中对人物写生对象的“形”与“神”進行仔细的观察,如观察人物写生对象的外形、外貌最明显的特征,观察人物写生对象的一颦一笑、言行举止等神态韵味。当抓住人物写生对象形神特征,再将其描绘于纸上,就能较大限度避免所创作的人物作品空洞无物、人物形象貌合神离。另一方面,要牢牢抓住“形”是“神”的基础这一要点,防止学生在肖像油画写生过程中完全抛弃人物的外形而一味追求神似,把神似建立在虚无的外形之上,这就能避免肖像油画写生失去根基,使所创作的作品能给人视觉上美的享受。
每一种艺术都有自身无一无二的语言,文学有语言手段、电影有蒙太奇手法、音乐有旋律节奏、舞蹈有形体动作等。肖像油画作为造型艺术的一个种类,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在肖像油画写生教学中运用好独特的绘画语言,可以有效推动学生达到形神合一的境界。肖像油画写生是一种基于客观对象的美术创作形式,不需要太多花里胡哨的创作手法,只需要根据人物进行形神描绘,即用最简练、最概括的语言表现最丰富的感情、最深刻的思想。只有透过人物外形把握内在的精神品质、真实情感、灵魂思想,把外在的“形”和内在的“神”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实现二者的统一,使“形”和“神”的表现力都达到一定的高度。如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达·芬奇创作了肖像油画作品《蒙娜丽莎》,其所表现与传达出人物的“形”和“神”都非常到位;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第二次去意大利期间,在那里完成了《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作品通过人物的“形”揭示了对象的本质和内心世界,同时也体现了画家对教皇的人物形象个性有独特的感受和把握,渗透和凝聚着画家的真挚感受和思想感情。这两幅作品都属于肖像油画中“形”与“神”高度统一的典范,所刻画的肖像都是通过人物本身的“形”来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了一定的真实生活,并表现了一定的思想感情或精神特征,能够很好地把观众带入画中,又能超越画外,给观众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三)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进行肖像油画写生需要画家具备深厚的思想修养和艺术修养,任何缺乏文化支撑的肖像油画作品都显得苍白无力。文化艺术修养主要指审美判断能力和艺术素养,画家具备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对人物肖像的形神理解、刻画会更到位。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一是指导学生大量阅读本学科的专业书籍,广泛涉猎中外文学、哲学、美学、历史等和姊妹艺术领域书籍,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外美术发展历史、中外美术文化,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和文学修养。二是引导学生大量鉴赏世界名画,如鉴赏提香、伦勃朗、委拉斯凯兹、哈尔斯、戈雅、梵高、高更、莫迪里阿尼等画家的肖像油画作品,从中获得美的熏陶、美的教育以及精神上的净化、思想上的启迪;阅读画家成长成才的故事,从画家勤学苦练的事迹中受到鼓舞、鞭策,自觉提升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三是对学生实施全方位、多元化的专业临摹和写生训练,增强学生肖像油画写生的技能技巧,为作品的形神结合打牢基础。四是通过鼓励学生多体验生活、经历磨炼,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使学生学会鉴别人性的真、善、美以及假、丑、恶,不断地从生活中积累经验,探索人的深层心理和精神需求,并结合自身情感、思想、精神的需要审视写生对象,从而更好地化解肖像油画写生中形神冲突、形神割裂等矛盾,在作品中实现“形”与“神”的高度统一。
想要创作出优秀的肖像油画作品,除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和培养学生以形写神的意识,还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达到形神合一的创作境界,同时要求学生进行海量阅读、体验生活,以提高其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最后通过长期、大量的写生实践活动训练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和表现力,使其能够创作出优秀的肖像油画写生作品。
参考文献
[1]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2]陈朗.世界艺术三百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3]杨辛,甘霖.美学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外国美术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5]邵大箴,奚静之.外国美术名家传(下册)[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谭志锋(1982— ),研究生学历,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油画、视觉传达设计。
(责编 黄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