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过现象看本质,联系所学选方向

2023-05-30刘泽军

广东教育·高中 2023年2期
关键词:卫所罗马帝国

刘泽军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要求高中生能应对和解决陌生的、复杂的、开放性的真实问题情境,以检测学生核心素养的水平。具体而言,《新课标》对高考历史的试题命制提出了以下要求:一是选取对评价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的内容。二是既要注重对历史学科某一方面核心素养的评价,更要注重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评价。三是测试梯度能反映学业质量水平的不同层次。

在高考试题中,地图类开放性试题十分贴合《新课标》的命题要求。这类大题对评价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它十分重视时空观念,考生需要熟悉特定时间、空间下的相关史实。同时,在展开论述时需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又考察到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在评价时,考生需要运用唯物史觀的方法对史实全面、客观的评价。这种开放的试题能充分反映出考生学业质量水平的各个层次,高度切合《新课标》的命题思路。文章以2022年广东卷第19题为例,探究地图类开放性试题的解题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

一、找出隐藏信息,联系所学知识

地图类材料题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地图本身,它限制了答题的地理范围,即列举的史实不得超过地图给定的区域。同时,考生需要找出地图的隐藏信息,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寻找到解题思路。另一部分是文字材料,有的是对地图所处年代背景的介绍,这样就从时间上限制了答题范围。有的则是对地图进行补充说明,这类提示有助于考生联系课本知识,因此,需要考生特别关注。

【例1】(2022·广东卷·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以“陆地之间”的海而著称的地中海被冠以多种称呼:“伟大的海”“堕落的海”“智慧之海”“贸易之海”等,不同的称呼反映了人们对地中海历史的不同理解。围绕历史上的地中海世界,选择某一称呼或者自拟一个称呼,并运用世界史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以称呼为题,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本题提供的直接信息很少,我们只看到一幅地中海示意图,补充说明的文字也仅仅提到地中海的多种称呼:伟大的海、堕落的海、智慧之海、贸易之海。作答要求也只是让考生从众多称呼中选择一个加以论述,这无疑加大了试题的难度,有部分考生甚至找不到答题方向。我们不妨换一个思路来看待这道题,地中海沿岸有哪些国家是我们在世界史中学过的?这些国家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地中海的称呼之间有没有联系?

通过仔细地观察地图,我们会发现地图中给出了雅典这个地名,这意味着我们可以从地图中积极地寻找一些熟悉的国度。如果在世界古代史之中,还有走向强盛的罗马帝国也在这幅图给定的区域之内。如果是世界近代史,意大利以及位于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西班牙、葡萄牙(地图中给出里斯本,葡萄牙首都)值得考生关注。有了这些国家的线索,接下来,我们再联系课本知识,看看能否找出与地中海称呼有关的线索。

西方有句谚语叫做“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属于罗马。”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之一,关于古希腊,我们学过两个重要知识点,即民主政治、思想文化。具体而言,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智者学派(例如普罗泰戈拉、高尔吉亚)、古希腊三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了14世纪,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的曙光照亮了蒙昧、黑暗的中世纪。这些线索都恰好对应了“智慧之海”的称呼。关于罗马帝国的主干知识,我们主要学习了罗马帝国的扩张,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海”,以及罗马法律的完善,这恰好对应了“伟大的海”。

提及西班牙、葡萄牙,我们能轻松的回忆起新航路开辟,这使欧洲贸易中心发生变动,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这对应了“贸易之海”。但是,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贸易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点则散布于《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之中,而且这一块知识一般也不会按照大题准备。因此,“贸易之海”这个论题难度比较大,在考场上时,考生需要谨慎选择。

此外,“堕落的海”涉及封君封臣制度、基督教会的统治、什一税的征收、十字军东征、赎罪券等中世纪时期的相关史实,知识点分布在《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之中,多数高中生对这一块知识比较陌生。因此,在考场上时,考生对“堕落的海”这一论题需要慎重选择。

通过寻找题目中的隐藏信息,再联系课本中的知识点,我们大致上找到了答题思路,为接下来的作答奠定了基础。

二、选择答题方向,撰写答案

在考场有限的时间内,我们要优先选择自己熟悉的、能写出若干个要点的答题方向,以保证自己能拿到一半以上的分数。就本题而言,建议学生优先选择“伟大的海"或者“智慧之海”。

选择好答题方向以后,考生先不要着急,匆忙地展开论述,而是要仔细地看清题目要求。例如本题中要求考生先“选择某一称呼或者自拟一个称呼”,在气氛紧张、时间紧迫的考场上,考生很容易忽略这个要点,直接撰写答案,从而漏掉这个得分点。因此,在平时做练习时,学生就应该注意这类细节,避免不必要的失分。以下为笔者的作答,仅供参考。

论题:地中海被称为“伟大的海”。

论证:①(列举史实)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元老院掌握了国家决策权。随后,罗马相继征服了意大利半岛、迦太基等地区,成为地中海地区的霸主。屋大维创立了“元首制”,掌握了国家大权,罗马帝国建立。(评价)2世纪,罗马帝国版图横跨欧、亚、非三个大洲,地中海成为帝国的“内湖”,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被称为“伟大的罗马。”②(列举史实)罗马共和国时期颁布了《十二铜表法》,(评价)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列举史实)罗马帝国时颁布了《公民法》、《万民法》、《经济法》,(评价)它们构成了罗马法学系统。(列举史实)东罗马帝国颁布了《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评价)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罗马法成为大陆法系的基础,其原则和制度为近代法制所采用。③地中海孕育了多种不同文明,这些文明在地中海地区通过贸易互相辉映,通过战争相交碰撞,不同的文化在不同的地方交汇和融合。

小结:罗马帝国不断扩张版图,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又颁布了各类法律,形成了罗马法体系,对后世法学产生深远影响,因此被称为伟大的罗马。作为罗马帝国的“内湖”地中海,见证了罗马帝国的兴衰,被称为“伟大的海”。

考生在撰写答案时要注意史论结合,如果像第一点,仅仅只是论述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演变的过程,则可以在最后补充评价。如果像第二点,有多个分论点的话,则可以在简要叙述后加简要评价。论证部分写完后,考生需要进行小结,把论证部分引到论题中来,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答案。

在考试中,考生选择一个称呼论述即可。但如果是平时训练,我们可以把所有方向的答案都写一遍,这样可以巩固学过的知识点。因此,如果本题用于平常训练,我们可以把所有论题写一次。

论题:地中海被称为“智慧之海”。

论证:①公元前5—前4世纪,古希腊出现了智者学派,他们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代表人物有普罗泰戈拉和高尔吉亚。该学派在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②古希腊出现了“三大哲人”。蘇格拉底提出了“知识即美德”、“认识你自己”等。柏拉图的代表作是《理想国》,主要哲学思想是理念论。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创立了逻辑学等新学科。三人在古希腊文学、艺术、哲学领域做出了非凡的贡献。③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丰富,希腊神话影响广泛。《荷马史诗》是重要的文学遗产。奥林匹亚神庙中的宙斯像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雅典的帕特农神庙和古罗马的大竞技场是建筑艺术的代表。④14世纪,意大利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代表人物有但丁、达芬奇等,他们主张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文艺复兴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

小结:地中海沿岸的古希腊在各个领域,包括哲学、文学、美术等方面都有非常突出的成就,被称为“西方文明之源”。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封建专制和宗教神学思想对人的束缚。综上所述,地中海被称为“智慧之海”。

笔者在写这一点答案时发现以下两点值得关注。一是新教材删掉了“智者学派”这一知识点,旧教材则有介绍。二是《中外历史纲要(下)》仅提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小字部分只强调了苏格拉底之死的原因。虽然在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有一段文字介绍了三人,但是三人的主要观点涉及较少。例如旧教材中提到的苏格拉底主张“知识即美德”、“认识你自己”,在新教材中则删掉了。这启示我们在上新课和复习时要注意新旧教材之间、《中外历史纲要》和《选择性必修教材》之间相互补充,注意它们的联系和不同。

论题:地中海被称为“堕落的海”。

论证:①罗马帝国后期,由于统治集团穷奢极欲,罗马公民长期依赖奴隶劳动,逐渐成为寄生阶级,帝国走向衰落。②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这导致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经济上缓慢发展。③基督教会拥有大量庄园,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教皇和教会以兜售赎罪券聚敛财富。教会控制着他们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④欧洲中世纪时,基督教有权直接调动军队来镇压和屠杀异端分子,这使得宗教战争频繁,例如旷日持久的十字军东征,给东方和西欧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小结:从罗马帝国的奴隶制危机,到中世纪时政治上分裂割据,经济上农奴制盛行,精神世界长期被罗马教皇和教会控制,因此被称为“堕落的海”。

很多高中生对这部分知识比较陌生,因此,除非考生很有把握,否则不建议写这一点。但如果作为平时的练习,则可以试着总结这部分知识。

论题:地中海被称为“贸易之海”。

论证:①古埃及对外贸易控制在国家手中,国王经常派商队到国外去从事贸易活动。②古希腊各城邦形成了若干个商业贸易中心,海外贸易十分活跃。③古罗马征服地中海周围的地区后,商贸逐渐繁荣,海外贸易航线四通八达。④海上丝绸之路兴盛后,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一般经由阿拉伯商人中转,贩卖到地中海沿岸国家,最终再转卖至欧洲其他地区,地中海沿岸长期是欧洲的贸易中心。⑤在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新航路开辟,其中哥伦布就是意大利人。但新航路开辟后,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向大西洋沿岸。

小结:从古埃及、古希腊时期开始,地中海沿岸国家纷纷开展海外贸易,丝绸之路的商品也是经地中海贩卖至欧洲其它地区,在新航路开辟前,是欧洲海外贸易中心,新航路开辟后才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因此地中海被称为“贸易之海”。

这一点的答案主要集中在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之中,加上《中外历史纲要(下)》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中新航路开辟的补充就比较完整了。

本题以地中海示意图为载体,从不同角度看待该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情况,考察了地中海沿岸国家的古代史、近代史的内容,综合性比较强,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因而难度也比较大、区分度比较高,非常契合《新课标》对高考试题的命制要求。因此,高中生在复习时需要将学过的知识整合起来,需要将《中外历史纲要》和选择性必修教材综合起来,甚至需要将新旧教材联系起来。

三、巩固练习,触类旁通

接下来,我们以一道同类型的高考试题为例,供大家训练思路,提升解题能力。

【例2】(2021 全国甲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卫所,明代常备军军事组织。明代在各要害地方皆设卫所,屯驻军队,若干府划为一个防区设卫,卫下设所。卫所集中分布区域与明代的政治、经济、国防等有密切关系。

根据图5并结合所学知识,在答题卡的地图中标示出明代卫所集中分布的区域,并说明集中分布的理由。(要求:只需标示出明代卫所的一个集中分布区域;在答题卡的地图中用斜线 /////// 明确标示,理由准确充分,表述清晰。)

解题思路分析:材料中给出了“卫所”这一概念,考生只需要知道它是屯驻军队的军事组织即可。地图则为明万历年间疆域示意图(局部),标注有长城、大运河、海岸线等图例,还有长城以北的鞑靼、女真部等势力,以及京师、南京两座城市。

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些解题思路。我们可以考虑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长城沿线可以设置卫所,用于防范北方游牧民族,拱卫京师。二是东南沿海地区可以设置卫所,用来加强东南沿海地区的防卫力量,打击侵略者(尤其是倭寇),拱卫南京。三是西南边疆地区可以设置卫所,用以加强中央政府对西南地区的控制。三点之中,考生对前两个要点涉及的知识点更加熟悉,例如土木堡之变、女真崛起与清朝建立、倭寇之乱等。同时材料给的提示也更多,方便考生撰写答案,因此建议考生从二者之间选一个作答。第三点西南地区涉及麓川平缅宣慰司之乱、杨应龙之乱等陌生知识点,因此不建议考生选择此点作答。本题参考答案如下。

论题:明朝卫所主要分布在京师周围及长城沿线。

论证:①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为了加强京师的防卫力量,广置卫所、布置重兵以拱卫京师。②明初,北元仍具有较强的实力,时常袭扰边关,明太祖、明成祖多次率军远征,击溃北元势力,北元分裂为鞑靼、瓦剌、兀良哈。鞑靼曾强大一时,击败明军主力,俘虏明英宗,史称土木堡之变。明朝中后期,女真部崛起于东北,建立后金,不断进攻明朝。为了防备少数民族军队南下,明廷在京师、长城一线设置卫所。③京师周围及长城沿线卫所的设置,有利于加强边关的防卫力量,保卫京师,但也加重了明朝的财政负担。明朝中后期,随着军官兼并士卒的土地,卫所制遭到破坏。

小结:卫所集中分布区域与明代的政治、经济、国防等方面有密切关系。卫所制既有积极作用,也有不足之处,它是中国古代军事制度的重要成果之一,对当代仍具有借鉴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总之,学生在今后遇到地图类开放性试题时不要担忧,尝试找出地图和解释性文字材料中隐藏的信息,并联系课本知识,再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方向作答即可。

责任编辑李平安

猜你喜欢

卫所罗马帝国
拉丁语在东罗马帝国消退缘于实际使用需求的减少
罗马帝国时期埃及地方审判管辖浅析
时空大转盘·罗马帝国
清代东南四省卫所裁撤研究
清代卫所裁并总论
《新罗马帝国衰亡史》
卫所、藩王与明清时期的宗族建构——以韶山毛氏为中心的考察
明代土家族地区羁縻卫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