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套色版画创作过程中对风景图式构建的探索

2023-05-30李岱

收藏与投资 2023年3期
关键词:构建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审美也随之不断地发生改变,对艺术的审美追求也越来越高。套色版画艺术是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在注重精炼制作过程的同时还要求外在形式多变,画面图式样态打破了原有的固定形式。本文主要围绕套色版画创作过程中对风景图式的建构展开论述,并且结合自身的创作来谈风景图式,最后呈现自己心中所感。套色版画的风景图式构建能够让人直观地感受套色版画在历史进程中所呈现的审美艺术特征。

关键词:套色版画;风景图式;构建

时代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电子数码技术不断影响着套色版画的创作,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创新版画和审美艺术的表现形式。创作素材的收集,一般是从亲身体验生活或者速写开始。现如今,人们已开始借助电子数码产品拍照来记录图像,然后进行加工、整理、转换,提炼套色版画的艺术效果,再通过媒介“版”的间接创作,最后印制到纸上,呈现图式。一般所说的图式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借助内外形式组合建构,对社会存在的各种客观物质所形成的认知,而套色版画则是在制作完成后呈现的综合图像,图像是版画作品图式构建的全部表现。

“套色版画”是借助木版,层层分色,通过间接的方式转套在纸上的艺术。多种色彩的叠加丰富了画面艺术语言以及形式效果,套色版画也因其瑰丽多姿的色彩呈现的丰富的肌理与偶然的效果获得了众人的喜爱。套色版画在制作形式材料上又可以分为油印套色版画和水印套色版画,在制作工艺上又分为多版套色与绝版套色,不同的套印材料以及不同的制作工艺也让最终呈现的画面产生了不一样的艺术特点,其艺术效果可谓各有千秋、独树一帜,形成了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版画图式语言和艺术形态。风景题材的套色版画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从真实的自然到主观艺术的转换,是情感与形式美的结合,最后呈现各人心中的风景图式。

一、创作立意

本次创作取材于自然风景并采用套色木刻来表现,展示了自然风景的魅力,表达了对生活的向往。在创作过程中,以作者的情感经验为基础加入对生活素材的提炼,可加工转换为个人的图式语言,形成独特的风格化风景图式。风景木刻版画图式有着独特的魅力,很多版画家也热衷于对风景题材的刻画,在创作期间也欣赏了许多优秀的风景套色木刻作品。不同时代背景下的风景木刻版画表现方式也不相同。以风景版画为例,北大荒时期的风景套色版画在色彩的运用上风格鲜明,而以江浙地区为代表的水印风景套色版画则有着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用色上清新淡雅。这些各具特色的风景版画影响深远。通过学习借鉴这些风景木刻版画的长处,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让个人的作品不仅表达出活力和朝气,还给人强烈的视觉效果,在颜色的运用上体现了古朴雅致之感(图1、图2)。通过创作让真实的自然和艺术相结合,上升到一个精神境界,表达一种内在的精神气质,即算完成套色版画风景图式语言的构建与表达。

二、创作思路

(一)套色版画发展历史

版画艺术在中国美术的历史中占据重要地位。古代版画主要指木刻,其中包括个别的铜版刻以及套色漏印,古代版画拥有独特的刀味和木味,有上千年的历史,在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中极具研究价值。我国现存最早的版画,是“咸通”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卷首图,而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彩色套印版画,辽代套色漏印彩色版《南无释迦牟尼佛像》在中国套色版画的历史中无疑有更加重要的地位。中国复制木刻版画已有上千年历史,早期版画的画、刻、印三者分工明确,后来画刻印都由一人完成,版画艺术家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性,这种版画被称为创作版画。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版画艺术依旧是复制版画。但从1931年以后,鲁迅倡导新兴木刻,使我国的版画艺术迈向了套色版画的新阶段,新兴的版画艺术形式不仅在制作技艺方面与传统木刻版画有很大差异,而且在版画的艺术价值和现实功能上也有本质上的区别。由此,我国的版画艺术也从简单的复制发展到自主创作的阶段,创作版画得到快速发展,诞生了众多优秀的版画创作者,将传统套色版画推向了新的发展高度。

(二)创作来源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诸多版画艺术家都尝试过风景题材。一般创作来源是作者对身边自然风景的眷恋与热爱,如无数次的旅途中以及在写生考察期间,打开手机随手一拍,就是美丽的景色,再以记录图片的方式转换出版画的效果。版画属于间接创作,是最后呈现在画纸上的图式,通过版画的风景图式可以了解时代发展的脉络。风景版画图式记录着时代的印记,也受风俗环境影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表达方式,通过风景图式可以直观地了解社会历史进程中所呈现的审美特征。采用套色木刻的方法让画面更加丰富多彩并具有较强的绘画性,创作过程中可以充分地表达个人的创作理念,整个过程是令人兴奋的,同时作品具有鲜活的感染力。

通过研究许多风景套色版画优秀作品,笔者对接下来的创作进行了进一步的表达。本次创作中会有树木的出现,用树将画面格局层次打开,鲜活的生命力体现在生活和自然之中,风光风情更容易表现诗情画意。同时这些作品在用色、构图、刀法上也有了进一步思考。这也不断地提醒着自己作品情调的主题,使其向人传达积极、健康、向上的美。

(三)理论依据

套色版画作为一个传统的艺术形式,它固有的美感和多样的刀法,都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美不胜收。在创作过程中,笔者学习借鉴了许多优秀的风景套色版画作品,并结合自己的创作手法使画面更加完善。其中力群的风景木刻版画在刚与柔之间的转换具有诗一样的意境。他的作品对树的刻画细致,再以简洁的造型刻画其他景物衬托出树的韵味,他用尽可能少的颜色展示他眼中的风景,其作品中的民族艺术特点与时代密不可分,画面体现了淳朴的美,富有情趣。同时在王琦的风景套色版画作品中,刀法密而不碎,极富概括能力,画面由远到近的安排给人一种纵深感,枝条穿插流畅。树枝的刻画具有曲线的美感,在夕阳的衬托下营造了诗意般的景色,画面意境之美给人无限的想象,这些都是套色风景版画个人作品图式语言的构建与呈现。通过学习他们的作品并結合自己的创作,笔者认识到要注重情感的表达,赋予作品新的生命力,与此同时也要认识到创作要与时俱进,要注重画面的构图、造型和色彩,使观看者能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三、创作过程

套色版画的创作形式多样,产生的效果各有各的特点,个人的创作加以彩色套印让画面更加丰富。画面从点、线、面的角度来研究,画面中主要通过角刀、圆刀、平刀来表现物体的暗面、灰面、亮面,根据物体结构主导用刀方向,再于局部变化,刀法因势而变,不断改变用刀方向,调整画面使刀法与画面更好地结合。画面最后要保留自然肌理和印痕。颜色与颜色的叠加,在印制的过程中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印痕效果,印痕为画面增添新的语言。结合色彩组织与构成完善画面形式感,给人的视觉感受更加直观。

在确定了创作想法后,笔者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拍摄了有关创作方面的照片并在网上收集了图片素材,然后通过手绘,完成最终的构图和画面要素的创作。本次作品属于绝版套色木刻,再加以彩色套印让原有的版画更有表现力,在体现刀味、木味的同时也吸收了中国画那种淡雅的气韵,画面给人的视觉也非常重要。颜色对造型布局画面的内容形状起决定作用,在套色过程中颜色与颜色的叠加具有不确定性,在印制的过程中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肌理,使作品内容更加丰富。在对生活素材提炼的同时,再加入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可形成一种表现自己观念的图式与载体。在创作时又学习了古元的刀法,其刀法丰富多彩、刀刀精炼又不失潇洒气魄。复杂的刀法处理得井然有序,将物体刻画得栩栩如生(图3、图4),彰显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艺术魅力。在颜色的运用上学习了力群的作品,他用色简洁明了,富有概括性,画面营造了诗一般的意境,也让人观赏后有轻松喜悦之感。

新中国成立以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艺术作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为传统套色版画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在科学技术以及创作意识不断发展的推动下,传统套色版画的制作工艺以及创作题材等都出现了很大的变化,题材形式逐渐丰富、制作技术不断革新,套色版画的发展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四、结论与感悟

套色版画是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在套色版画创作中,图式指图形的样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图式也适应了现代艺术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套色版画创作中不仅要重视制作的过程,更要注重外在形式的呈现,最终图式的独特性也会为作品增添魅力。本次作品利用自然风景特征构建了自己的精神文化家园,在学习借鉴的同时也进行了创新,再加上色彩的叠加,画面更加丰富了。套色版画独特的创作过程,还能表达个人的心理感受,把精神和技艺相结合再加入自己的生活感受,表达自己心中的风景图式。在创作中画面不仅要有思想内涵,还要具有外在形式,在满足大众审美变化的情况下不断调整。通过本次创作希望能展现不一样的风景图式,利用地域文化资源进行创作,使作品富有感染力和文化内涵,再加入自己的生活感受,把自己心目中的意象承載于画面中。“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不论是抽象情感的流露,还是具体物象的概括,在木刻刀的宣泄下,在作品中所构想的图式语言、语境都为以后的套色版画创作及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要求。

基金项目

本文为辽宁省教育厅2020年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套色版画训练2》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李岱,男,大连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绘画教研室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版画创作。

猜你喜欢

构建
以学生为中心视角下的新型师生关系构建
基于工作任务的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与思考
浅析企业文化管理的重要性与构建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的流程分析
财务管理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创建《数控自动编程》优质核心课程
浅析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专业课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