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3-05-30金焕平
金焕平
摘要:混合式学习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有效教学模式之一,将其落实到初中数学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个性化的培养发展以及自主探究精神的培养具有深远影响。同时,还能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在多元化活动的辅助下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再经过教师正确的引导,实现知识共享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为数学综合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本文先分析混合式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然后提出具体的应用策略,旨在提高混合式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初中数学;应用研究
数学学科是初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教学目标不仅在于传授理论知识,还要在此基础上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以此突出混合式学习的重要性。混合式学习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方式,能够帮助他们有效提高数学水平,掌握正确的解题技巧,加强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和应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1 混合式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1.1实现学生个性培养
混合式学习有利于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记录他们在课堂中的表现以及课后练习的完成度,形成相对精准的数据信息。这些信息能够直观地反映出学生的基本学情以及教师自身在授课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展现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有利于教师在第一时间掌握全班同学的动态,根据不同的层次进行针对性辅导,保证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能力范围内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以促进个性化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和机会,使学生收获成就感和自信心,以更加认真的态度对待后续的学习。
1.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混合式学习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将线上线下充分结合起来,强化学生的主体身份,教师自身则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具和电子设备打造趣味课堂,将教材中单调的文字信息以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增强理论知识的灵动性,成功激发出学生的研究兴趣,使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符合自己学习特点的学习方式,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学习方案。同时,教师要制定个性化的目标和计划,合理安排课程任务与时间,充分保证课堂效率。基于此,学生能够拥有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再过度依赖教师和家长,可以独立完成数学学习任务,进一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凸显自身的主体地位,营造自由、愉快的班级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能够主动研究数学知识,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3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混合式学习对方法、环境、理念和工具都有着较高的要求。教师将混合式学习模式综合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有利于优化课堂流程,增强学生的听课体验,为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引导空间,借助信息技术丰富课程资源,达到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的教育目的。将混合式学习模式落实到实践中,教师的授课方式和途径着力于开发学生的优势,促使学生发现自身的闪光点,以此展开数学问题的深度研究,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发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为多元发展提供了探索空间。更重要的是,在多媒体设备的辅助下,教学资源丰富,学习的时间和地点不受限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2 混合式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明确目标,制作趣味视频
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随着年级的增长,知识难度呈递增,对于学生来说,学好数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初中阶段的学生,身体和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数学基础也比较薄弱,还没有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很难独自解决问题。并且,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还没有从小学的学习状态中脱离出来,无法适应高难度的理论知识学习,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对于难度较高的数学问题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其解决。久而久之,极易打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对学习数学产生抵触情绪,不愿意展开深度思考,容易陷入恶性循环。混合式学习能够有效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教师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年龄特点、领悟能力等多个方面制定针对性目标,通过制作趣味视频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主动加入课堂中,在兴趣的驱使下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学习效率。
合理的目标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方向。微课视频是一种新型的授课方式,由教师录制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让学生以直观的形式展开学习,积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下,学生明确本课详细计划。以七年级上册《几何图形》为例,要求学生能从现实物体中找出抽象的几何图形,正确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并能够将立体图形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进行研究,以此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师将这些内容以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并在视频中加入轻快的背景音乐,涉及具体图形时可以配上对应的贴纸特效,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教师的描述中总结出本节课需要掌握的具体内容,从而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应在微课的引导下制定适合自己的目标,调动研究热情,主动加入活动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2.2整合资源,优化课堂流程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中,互联网还没有普及,教师通常采用粉笔和黑板的组合方式进行授课,将本节课涉及的概念定理和理论公式列举出来,亲自示范它们的正确使用方法,然后带领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夯实记忆,以此便完成了一节课的教学。枯燥的流程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单纯地介绍教材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应利用混合式学习的方法对课本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可以在互联网中搜集教學资源,将原本零散的内容整合在一起,以文档的形式发送到班级微信群。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加以巩固和复习,重新梳理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基础较差的同学也可以借此机会深入学习。这样,不仅节省了课上时间,而且能使各个层次的学生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合理化探究,提高教学质量。
2.3深入引导,实现共享交流
将混合式学习策略落实到实践中,从显示的成果不难看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升。但是受各种因素影响,初中生对问题的思考仍旧停留在表层,因不具备扎实的基本功而无法进行深度研究,也很难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因此,教师应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根据本课内容进行讨论,并分享自己在学习中的感悟和理解,从而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以及自身的不足之处,获得宝贵的经验和技巧,在交流与讨论中提升数学综合能力。尤其是面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时,学生很难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其解决,容易打击自信心。分组的形式则能改善这种状况,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活跃的班级氛围。
值得注意的是,分配小组合作的成员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划分,尽量保证各个队伍的综合实力相当,由他们自行选举队长并分配任务。每个人都要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对组内其他成员的想法和观点进行点评,对于精彩的发言要及时提出表扬,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向教师请教,形成统一的答案后派出一名代表做总结性发言。以八年级上册《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为例,教师在介绍完基础知识后,引导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展开研究,给每个小组分发若干吸管,要求他们动手操作来围三角形,共分为四组进行操作:第一组,吸管的长度分别是7cm、12cm、15cm;第二组,吸管的长分别是7cm、9cm、15cm;第三组,吸管的长分别是7cm、8cm、15cm;第四組,吸管的长分别是7cm、7cm、15cm。在激烈的讨论中,各个小组都有了自己的答案,教师邀请每组的代表来到讲台上利用投影展示成果,介绍自己的整体思路,放大操作的细节,让每个学生都能看清整体流程,然后进行点评。通过具体的练习加深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锻炼他们的解题能力,以此达到共享交流的目的。
2.4解答疑惑,进行深度分析
教师在课堂中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技巧,能够独立解决具体问题,加深对公式、定理的理解和应用,真正意义上做到举一反三。混合式学习对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疑问,并根据教材内容给予适当的提示,带领他们进行针对性的深入分析,指出思考中存在偏差的地方。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掌握正确的解题技巧,为数学水平的提高做好充足的准备。初中生不能停留在对知识的浅层理解,而是要深入挖掘其中内涵,在反思与总结中锻炼思维能力,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因此,教师应注重课堂引导,在介绍完理论知识后,通过随堂检测的方式检验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给予适当的引导。这也是对知识展开深度研究的过程,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凸显数学学科的应用价值。以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为例,要求学生能从几何证明方向探索勾股定理,并运用数学语言描述。教师讲解完基础知识后,为了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可以用随堂检测的方式进行检验,利用投影布置对应的习题。针对出现错误的同学,教师不应以严厉的态度批评,而是先赞扬大家用心对待题目的精神品质,接着指出问题所在,结合课本中对应的知识点展开针对性的辅导,直至所有人都能高质量地完成练习。通过答疑解惑的方式带领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深度思考,勇敢提出自己的问题,虚心接受他人的指教,由浅入深地完成对数学知识的研究,掌握多种解题方法,提高思维的活跃性和深刻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以视频的形式将原本枯燥的内容形象地展现出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2.5课堂评价,提高学习效率
定期反馈总结是混合式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对学生课堂表现、课后作业、考试成绩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考查,并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详细记录,可以掌握他们近期的学习情况。同时,学生能对教师的授课内容以及方式加以评价,在双方的努力下共同提高数学课堂效率。首先,每结束一个月的学习,教师都应仔细观察这期间学生的成绩波动情况。现在多数学校已经采用电脑阅卷的方式,能够清晰地展现出不同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将它们整合在一起进行针对性讲解,并总结学生犯错的原因,结合学生线上线下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以激励性的点评为主,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树立自信心。通过耐心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发现自身的问题,促使学生以严谨的精神对待日后的学习。其次,教师要广泛地倾听学生的建议,及时对自己的授课手段加以改进。很多学生不敢发表真实的意见,教师可以在班级群中发送匿名问卷调查,不需要填写真实姓名,在线上畅所欲言。有的同学提出希望多一些例题讲解的环节、重点介绍解题技巧或是作业负担过于沉重等;有的同学则表示自己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认为数学学科学习起来非常困难,甚至丧失了兴趣。教师要及时查看大家的反馈,及时在线上或线下教学中增添板块,以此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定期进行课堂总结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该阶段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或者没有深入理解的知识点。最后,教师在每个单元结束后录制汇总视频,重新复述所有的重难点内容并发送到班级群中,或者利用课堂时间单独介绍,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这样做,能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有利于打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为良好课堂氛围的构建做好准备,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
综上所述,混合式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还有更多行之有效的途径有待挖掘。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不断创新授课方式,整合线上线下教育资源,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娟.混合学习,再攀高峰:混合式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求知导刊,2020(43):19-20.
[2]田得喜.混合式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海经,2019(16):44-45.
[3]田晓涵. 混合式学习视角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
[4]孙晓燕.混合式学习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云南大学,2019.
[5]蔡陈军.混合式学习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对策研究[J].文理导航(中旬),2021(1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