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恰当教育惩戒助力儿童成长

2023-05-30卜骥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3年1期
关键词:儿童成长教育惩戒

卜骥

[摘    要]学校需要正视教育惩戒问题,不可随意惩戒,更不可过度依赖惩戒手段。要多分析孩子犯错背后的原因,方能针对问题采取合适的教育措施,帮助孩子转变态度,形成良好的品性。本文就教育惩戒的影响因素、如何实施教育惩戒及教育惩戒的智慧运用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教育惩戒;儿童成长;教育之道

一、教育惩戒的影响因素

教育惩戒的出发点应该是好的,可是为什么学校的教育惩戒总是那么难?究其原因,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够说明白的,原因很多,影响的因素也非常多。

其一,教育惩戒制度姗姗来迟。新加坡有教育惩戒制度,对于孩子犯错是有一套惩戒措施的。我们国家对于这个问题也很重视,但是相关政策出台还是相对偏晚。再加上国家有一些保护儿童的法律,使得孩子无论犯多大的错误,作为学校教育惩戒的主体——教师是不敢轻言惩戒的。有很多案例可举,因为老师对孩子实行了他认为必需的教育惩戒,结果被投诉,甚至被告上了法庭,其结果我们都可知。所以,教育惩戒问题一直是一个难言之隐、难言之痛。

其二,信息时代对教育惩戒的负面宣传。现在信息传递的速度众人皆知,一秒以内跑遍全世界。一旦发生某一个人们感兴趣的教育惩戒事件,有人将之公布于众,那么其后果显而易见。并且现在还有一种风气,那就是一边倒地声讨教师,甚至来个人肉搜索,使得教育惩戒者生活不得安宁,瞬间给社会带来的不是正能量,而是一种信息暴风雨,口诛笔伐,好像教育惩戒就是恶魔的杰作。细想极恐,面对犯错的孩子,你说谁还敢轻易去实施惩戒呢?及时实施教育惩戒也是小心翼翼,害怕给自己带来一辈子的痛。

其三,学校教育惩戒条例的空泛化。不少学校对于教育惩戒根本没有出台过什么政策,也没有相关的考核惩戒条例。即使有,也是墙上张贴,没有起到监督、考核作用。也有学校对于惩戒问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平时,没有家长投诉,没有孩子出现严重问题,就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如果出现严重体罚问题,则会用各种手段齐上进行惩罚。其结果往往是老师所承受不了的。客观地说,对于教育惩戒过度,变成体罚或变相体罚,并且结果严重者,也必须给予严肃处理,以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总的来说,教育惩戒学校必须出台相关考核条例,才能从一定程度上约束个别老师冲动的言行,不能再犯随意处理的问题了。

其四,教师对教育惩戒的随意性。因为教师的个性不同,不少老师对于这个问题看法和做法也不一样。有的老师小心翼翼,有的老师随心所欲,有的老师如同火药桶。我们再也不能有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行为了,那种“脚下教育”的行为也必须坚决杜绝。但总是有个别老师把教育惩戒理解为教育体罚或者变相体罚。这两者之间有联系,但却有很大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否则,图一时的口快,一时地收不住手,管不住脚,其后果必是孩子肌体硬伤、心理內伤。很多地方发生学生跳楼事件就是一种警示,警钟需长鸣!教育的目的是教育孩子健康成长,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言行的过错,不能再犯类似错误,而不是靠单一的惩罚手段,如超量罚抄、长时间暴晒、罚跑,恶语相对,挖苦讥讽,痛打……这样的教育行为则会与教育初衷背道而驰,极难收到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对于教育惩戒的随意性还是必须要纠正的。

其五,教育管理部门对具体案例的处理失当。当教育投诉到教育局的时候,教育局一般会对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最后给出一个处理办法或意见。但也有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在处理一些教育投诉事件的时候,处理方式失妥,过度害怕舆论一片倒的责骂,尤其害怕家长无理取闹,引起网络风暴,为息事宁人往往克扣教师奖金、降级、降薪,甚至开除。其实,我们在处理相关事件的时候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国家颁布的法律和法规为准绳,同时针对事件的本身问题,站在客观立场审慎地给予合理的处理意见。当然,每个案例性质都不同,但对教育体罚后果严重者另当别“处”。

其六,家庭对于教育惩戒的另类做法。现在上学的孩子独生子女的比较多,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疼爱程度我们都已理解。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在学校不能吃任何亏,不能被老师批评教育,只能表扬和肯定,认为不然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也有的家长疏于孩子的管理教育,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一概不问。但是,一旦老师对于犯错给予批评教育,孩子哭哭啼啼的回家,再来一番夸大其词的“表演”,家长反而会当着孩子的面过度责怪、痛骂老师,甚至去投诉。结果老师在孩子心中威信全无,也造成教师与家长关系紧张、对立,不利于孩子成长。有的家长会时不时找老师麻烦,使得有的老师见到家长就害怕。尤其一些年轻的教师,被家长一投诉,甚至当面一通责骂,会在心里产生一定阴影,这反而不利于更好地教育孩子。

其七,学生对教育惩戒的极端应对。孩子如同树叶,有千万种,而每种又有很大差别。有的孩子胆子小,被教育惩戒或体罚了,会选择忍声吞气,默不作声,但内心极端痛苦;有的孩子嬉皮笑脸,面对教育惩戒无所谓,但也会觉得很伤面子;有的孩子脾气暴躁,则会反应强烈,或者有过激言行,比如,逃学、跳楼、打人、告状等。

二、如何实施教育惩戒

学校面对教育惩戒有这么多的难处和阻碍,难道学校就不能实施教育惩戒了吗?如果可行,又该如何实施教育惩戒呢?

第一,要正确理解教育部对于教育惩戒的政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要“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这是教育界的福音,更是学校、教师的佳音,我们的教育惩戒终于有了来自政府的声音,也让我们教育惩戒来得更硬气了。其实,纵观中国教育发展史,教育惩戒一直是重要的教育手段。在殷商甲骨文中,教就含有惩戒学子之义。可见,“教育惩罚”的历史可能有6000年,早于奴隶制国家的诞生。且不论后人在教育惩戒上的做法。反观人类文明发展,教育惩罚是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发生的一种现象,或者说是文明继承与发展必须付出的代价。顺其发展,固然是一种教育方式,但孩子犯错确是大概率事件。孩子犯错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放纵过度,更不能让教育者随意错误理解和执行教育惩戒,必须有制度约束和引导。所以,国家出台相关教育惩戒意见,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必须解读到位,执行到位。

第二,学校要有一套完善的教育惩戒的考核机制。学校是教育惩戒的重要场所,而学校必须制定相关的教育惩戒的考核机制,既不能让孩子想干吗就干吗,尤其是一些严重的破坏性和伤害性的事件发生,又不能让老师对已发生的事件得过且过,失去教育责任人的责任。这些制度,如明镜高悬,也像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能一定程度上让师生的言行得以约束。尤其,可以防范孩子出错,也可以让教师的教育惩戒不放弃,不违规,不过界,不犯法。对于老师的教育惩戒也有了相应的考核举措。当然,考核条例的出台必须是教师代表大会协商出台,而非领导层的一厢情愿。

第三,教师要约束和正确实施教育惩戒。其实,在我国几千年的发展史上,我们可以发现为师者都十分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惩戒。从一些古书上,我们了解到:私塾先生用戒尺惩戒淘气的孩子,如此的教育懲戒制度在中国延续了二千余年,因为中国人传统观念“严师出高徒”根深蒂固,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明代沈鲤主张“学生勤学、守规矩、有进益者,给免帖一纸,遇该责时,可以用免帖抵充一次”。如此明文规定,学生自然不敢越界,而且奖惩分明,使教育收到很好的效果。教师对于孩子的犯错实行教育惩戒要掌握好分寸,不是任由自己,不管轻重,不论方式。如果有的错误,比如,孩子间小打小闹,没有后果,就不要去严惩了;对于孩子的顽皮的搞笑行为,笑笑算了;对于作业没有完成,可以找个时间督促完成即可;如果孩子的言行到了必须实行惩戒的地步,我们也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从长远着眼,多想想孩子的成长,找到一条可行的教育路径,跟孩子进行沟通,适当地进行教育惩戒。切不可将教育惩戒演变成恶狠狠的教育体罚,如罚憋尿、罚长跑、罚抄书,甚至打手心打脸,更不允许心罚,教育惩戒不等于教育体罚,教育者之责不在罚,而在于育——育人、育德、育心。

第四,社会舆论要正面报道教育惩戒事件。舆论,一直是事件的推手,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大凡教育媒体,或者很多现在五花八门的信息渠道,各种信息往往使人们目不暇接。在新事物新案例面前,人们经常会缺乏是非观,而是顺着人家的指引走,妄加评论,使得当事人不堪承受。媒体舆论在现在文明的社会,还是应该多以正面引导为好,不要去推动不良风气形成,这是媒体职责。

第五,家庭和孩子要冷静面对教育惩戒。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责任非常重大,不要把教育的责任推卸给老师。也不要在孩子出现错误的情况下,责难学校和老师。我认为,孩子出现错误,沟通非常重要。如果事情后果严重,需要上级部门介入,甚至司法部门处理的另当别论。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必须与老师一条心。适当的教育惩戒是必需的。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邹韬奋少年时在父亲面前背“孟子见梁惠王”,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一想不起来就要挨一下打,半本书背下来,“右手掌被打得发肿,有半寸高,偷向灯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陪在一旁的母亲还要哭着说“打得好”。试想,家庭的教育惩戒都如此严格,我们怎能不让孩子接受学校和老师的惩戒呢?当然,这样的教育惩戒,有体罚的味道,是教师所不允许的。学校或者老师的教育惩戒还是以教育为先,适当的惩戒为辅,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让其健康成长为期望。作为家长,切不可助长孩子一错再错,甚至包庇孩子,认为孩子就是掌上明珠,老师批评不得,甚至一点儿惩戒都不允许,这是非常错误的,溺爱所带来的后果,往往是孩子将来可能走歪路,应了人们常说的,学校不能教育,让社会来教育。家长也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动不动就投诉,或者跑学校去打骂教师,这是伤感情的事情。为了处理事情,其实有很多途径可走。如果事情到了必须投诉才能解决的境地,投诉也是可以理解的。

第六,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好教育惩戒政策引导工作。教育行政部门是下属学校和老师的领导部门,我们不能为不良社会风气所折腰,也不要包庇教师过分的教育惩戒行为。我们支持教育惩戒,支持教育人德育为先,但我们必须有配套的考核和评估机制,既不让教育惩戒变味,也不让孩子胡作非为。其实,大多数的孩子还是可塑的,教师的教育惩戒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我们必须根据事实去处理相关已发生的事情,帮助教师和家长,以及孩子明白教育惩戒只是一种教育辅助手段,不能当成家常便饭。

三、教育惩戒的智慧运用

教育惩戒虽是一个烫山芋,但我们教师要敢于面对,并努力运用智慧的教育惩戒,助力儿童成长。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校长要合理保护教师权益。由于教育惩戒“度”的问题是一个难以界定的东西,有时候教师因为多种原因一时冲动,造成了或轻、或重的后果。于是,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包括学校校长总是第一个去推卸责任,简单处理问题,要么绩效考核降级,要么道歉,甚至开除等。当然,对于公然违反师德的言行,是必须给予惩戒的。但是,倘若责任不在教师方,学校行政领导,尤其是校长要按照教师法、宪法等规定,去学会保护教师权益,不要推卸,不要害怕,不要逃避,而是要正面应对,寻求合适的方式、方法去解决问题。同时,通过校本培训等方式,让老师清楚知道怎样保护学生权益,怎样去处理学生犯错情况。

二是消化孩子的过错。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些主题活动,让犯错学生进入角色当中,让学生自主感受到责任,感受到与同伴相处之道。也就是给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这样的教育行为往往是孩子容易接受的,也不会让孩子受到心灵的创伤和身体的伤害,还能融洽师生的感情。

三是赢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老师和家长分开与对立,对于孩子成长是绝对不利的。如果家校形成合力,拧成一股绳,那教育的“战斗力”就会升级。孩子可以不怕老师,也可以不怕家长,但一旦家长和老师联手,形成一股合力,给孩子一个惩戒,往往是孩子不想看到的,这样的教育惩戒效果也会比较好。

四是将错纠错,亡羊补牢。当孩子犯了错误时,我们不逃避孩子的错误。教师既可以直面孩子犯下的错误,又要学会恰当“造势”“造景”,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和活动中知错纠错,而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教师可以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因人而教,给予孩子一个机会,也是给自己一个机会。也许孩子不会直接接受,但是我们可以当机立断,可以延迟发酵,也可以通过与孩子及时进行真诚地沟通,包容孩子犯下的错误,冰也会化成水的。

五是请他的伙伴“旁敲侧击”。有时候,老师的话、家长的话,甚至没有他的伙伴来得有用。教师可以借力发力,利用这层关系化解孩子的错误,必要时请犯错学生的伙伴协助教育工作,利用合适的时间进行“旁敲侧击”,通过伙伴的劝说,或许能取得预期效果。

六是邀请法院公安等部门进行专题教育。公安部门因其特殊性,往往孩子有着一定的敬畏之心。学校可以根据需要,根据个案,或群体行为表现请法制校长,或者特定人员,如法官等人现场进行案例教育,这样的作用也是很大的。学校与教师要通过培训学习如何搜集案例资料,如何撰写应对答辩式文案,要在法律保护伞下学会保护自己的权益,要学习如何应对舆情等。在预防和处理一些个案时,不至于出现不规范的操作和意外情况发生。

教育惩戒需要三思而后行,因为它不是万能的,教育惩戒又是必需的教育行为。在教育惩戒之路上,我们当以助孩子成长为标,妥当拿捏,适度且有温度地实施惩戒,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在必须行使教育惩戒时三思而后行,万不可图一时之快,既毁了孩子,也毁了自己。教育惩戒权,只是我们幸福教育的一个插曲。

参考文献:

[1]冯帮,张茜.日本公立中小学教育惩戒制度探析[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22(4):26-32.

[2]胡奥森,王珊. 惩戒有尺度,教育有温度——高校体育教育惩戒权利和责任分析[C].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专题报告(学校体育分会),2022(3):126-127.

[3]张娟英.教育惩戒之我见[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22(3):14-15.

[4]郑新丽.教育惩戒的异化与完善[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122-128.

[5]刘勤.教育惩戒引发的师生关系问题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22(2):5-8.

(责任编辑:刘莹)

猜你喜欢

儿童成长教育惩戒
“教育惩戒”不能永远是“空白页”
浅谈教育惩戒权及教师素质
学校教育惩戒的法理分析
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要抓住哪些关键点
电视广告影响儿童成长的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研究
浅析隔代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溢彩童心
开展礼仪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研究
基于学生成长的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策略研究
浅谈音乐教育与儿童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