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数学学习中粗心的问题分析与策略探讨
2023-05-30祁海波
祁海波
[摘 要] 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分析学生做题粗心的原因,提出解决学生粗心的策略,即发挥旧知作用,自主构建新知;单元知识模块化,形成系统结构;解题模型化,运算自动化;运算思考外部化,分析书写规范化.
[关键词] 粗心;成因;对策;初中数学
数学是一门很严谨的学科,从小学到中学,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学习,学生的计算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但总有部分学生粗心大意,这部分学生粗心的原因是什么?作为教师,有何应对策略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对这种粗心现象进行分析,且提出了应对策略,以供同行参考.
做题粗心的成因分析
1. 没有深刻理解数学概念而出错
有学生认为方程“xy-5=x”是二元一次方程,因为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又是整式方程,所以它是二元一次方程. 殊不知,对于整式方程次数的规定是“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而不是“未知数的次数”,因为“xy”是二次式,所以这个方程是二元二次方程. 還有学生认为“”是分数,因为它符合分数的形式,有分子、分母. 殊不知分数属于有理数,可以化为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而“”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是一个无理数. 这些都是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不深刻造成的,只记住了数学概念的外延,没有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
2. 未能熟练应用数学公式
对于数学公式不能死记硬背,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有学生认为,抛物线 y=3(a+5)2+3的顶点坐标为(5,3),殊不知,抛物线y=a(x-h)2+k的顶点坐标为(h,k),即当括号里减去某一个数时,顶点的横坐标才是h,所以抛物线解析式y=3(x+5)2+3应先变形为y=3[x-(-5)]2+3,它的顶点坐标应为(-5,3). 有学生计算(-2x-y)2时,计算结果为4x2-4xy+y2,殊不知在这个完全平方里,第一个数是-2x,第二个数是y,根据(a-b)2=a2-2ab+b2,得(-2x-y)2=(-2x)2-2(-2x)y+y2,整理得(-2x-y)2=4x2+4xy+y2,这些都是对数学公式应用不熟练造成的.
3. 未能系练掌握章节知识
在平行四边形的章节里,关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有4个,性质定理有10个,判定定理有10个. 学生如果没有理清这些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没有掌握这24个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很可能造成用时想不起来或张冠李戴的现象,误认为矩形的对角互相垂直,菱形的对角线相等;误认为对角线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四条边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误认为矩形与正方形是两个并列的概念,菱形与正方形是两个并列的概念.
在分式一章里,其主要内容包括分式的概念、性质、通分、约分、运算,以及分式方程的概念、解法及应用. 其重点知识是分式的运算与分式方程的解法,如何进行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呢?关键要掌握好通分、约分与因式分解. 如何解分式方程呢?就是去分母. 分式与分式方程是不同的,它们分别属于代数式与等式,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 有的学生解方程时将等号两端分式通分,有的学生运算分式时去分母,这些都是错误的,都是没有很好地掌握章节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的表现.
4. 没有掌握解决问题的通法
如何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如何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如何应用分式方程解应用题?如何应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其实都是一个问题,即如何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它们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都是一样的,即理清题中的所有数量关系,然后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最后解方程. 如何解决“解三角形问题”呢?其基本方法是通过作高把斜三角形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问题,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或锐角三角函数求解. 然而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并未归纳总结这些解决问题的通法,因而遇到问题时就显得手足无措.
5. 计算不认真,方法不得当
当学生遇到问题叙述较长,计算式子复杂时,就产生畏难情绪. 其实某些数学问题为了扣合现代热点,在试题的开始部分都会有大段的叙述,学生必须认真阅读试题,抽丝剥茧,抓住问题的主干部分,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加以解决. 还有一些数学问题只要学生记住一些有用的数学结论就能得到解决,如已知直角三角形ABC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5和12,求这个直角三角形内切圆半径. 有的学生会这样去做,画出直角三角形ABC和它的内切圆,设内切圆半径为r,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列方程求解. 这种方法思维量较大,也容易出错,实际上对于直角三角形内切圆半径有相应的数学结论,即r=·(a+b-c),有了这个计算公式,就能立刻秒杀此题,结果为2.
6. 审题不清,推理想当然
有这样一道列方程求解的应用题:某快递公司今年一月份完成投递的快递总件数为10万,二月份、三月份每月投递的件数逐月增加,第一季度总投递件数为33.1万,二月、三月份平均每月的增长率是多少?有学生认为33.1万是三月份的件数,设平均每月增长率为x,列方程为10(1+x)2=33.1,实际上,33.1万是三个月的总件数,包括了一月份、二月份、三月份的件数,因此,应列方程为10+10(1+x)+10(1+x)2=33.1.
应对学生粗心的策略
1. 发挥旧知作用,自主构建新知
万丈高楼平地起,任何一次新知的学习必须立足学生当前掌握的知识、学生所能接触到的生活现实[1]. 在学习一个新概念时,学生会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形成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当然,有些看法是正确的,有些看法是错误的. 此时,教师应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引导,让学生在自主建构与修正中形成对概念的正确认识.
例如,学生学习轴对称图形前,教师应列举一些轴对称图形与其他图形的实例——蝴蝶、楼房、树叶、脸谱、汉字、人的面部、五角星等,请学生辨别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些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学生会发现这些轴对称图形如果沿一条直线折叠,两旁的部分能完全重合. 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学生能深刻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又如,在初学函数时,函數所反映的应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教师可以先例举一些有函数关系的生活事例,如一天的气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长度随拉力的变化而变化;汽车油箱里的油随行驶里程的增加而不断减少;村里的耕地面积一定,人均耕地面积随人口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等等. 有了上述生活中的事例,学生在自主建构中更能深刻理解函数的概念.
2. 单元知识模块化,形成系统结构
所谓单元知识模块化,就是把一组较大量的信息分成几小块,并在小块之间建立联系,从而形成庞大具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结构[2]. 如三角形的有关知识,首先,可以分为三大块,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特殊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又可分出性质、判定与应用,相似三角形同样可分出性质、判定与应用. 特殊三角形可分出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可分出性质与判定,直角三角形同样可分出性质与判定. 这样就从一个很小的点构建了一个庞大的三角形知识体系.
3. 解题模型化、运算自动化
解题模型就是解题的基本套路. 关于相似三角形的问题,它的基本模型包括“A型”“反A型”“X型”“反X型”“K型”等. 关于几何压轴题的基本模型包括“手拉手模型”“角含半角模型”“一线三等角模型”“对角互补模型”“将军饮马模型”“二倍角模型”等. 关于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规律为“上加下减常数项,左加右减自变量”. 有了解题模型,学生可以很快找到解题思路.
运算自动化就是学生要达到的基本知识运用的熟练程度,即需要用到某个知识时能迅速将其检索出来. 要达到运算自动化,必须通过巩固练习,变式训练,不断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程度. 比如,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可有三种形式供学生选择,即一般式、顶点式与交点式,学生必须把这三种形式牢记于心,由此才能灵活选择解题方法.
4. 运算思考外部化,分析书写规范化
因为人们能记住的信息量是有限的,持续时间也比较短,所以要利用外部记忆的方法,扩大记忆的容量. 运算思考外部化的方法包括外部表格化策略、外部图式化策略等. 尤其在解答几何问题时,每阅读一个条件,就把数据标注在图上,把相等的角、相等的线段也标注出来,标注的时候要规范,这样既实现了书写的规范,又提高了运算思考的效率.
总之,粗心是学习道路上的一道壁垒,需要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也需要教师通过有效的策略去积极引导,促使学生攻克粗心的壁垒,为学生的终身成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晴. 初中数学中“粗心之错”的“融错”策略[J]. 上海中学数学,2021(Z1):69-71.
[2]方军. 别让“粗心”成为一种解题习惯[J]. 教书育人,2020(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