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学校职业教育提质增效的行动策略
2023-05-30梁雅楠
摘要:《“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指出,应积极推动特殊教育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探索设立面向残疾学生的专业并促进其康复与职业技能提升。我校经过10余年的内涵深化式发展,全面厘析了培智学校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价值与困境,得出培智学校应以《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劳动技能课程标准(2016版)》为抓手,从创新设置教学内容、精准细化教学实施与着力提升教学产出三个方面入手,提质增效,助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
关键词:培智学校;职业教育;提质增效;行动策略
培智学校职业教育是指培智学校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获取职业知识、技能等内容,以促进学生就业的教育。2022年12月,国务院转发由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制定的《“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指出,应推动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融合,积极探索设置面向智力残疾、多重残疾和孤独症等残疾学生的专业,同步促进残疾人的康复与职业技能提升,让残疾学生有一技之长,为将来就业创业奠定基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则进一步指出,残疾人教育机构应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為残疾学生的职业教育提供必要的帮助和便利。可见,培智学校应适时优化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与实施,提升职业教育的灵活性、适应性与针对性,进而推动培智学校职业教育的提质增效。
当前,培智学校职业教育发展仍存在诸多困难与挑战。一方面,面对社会劳动力市场需求的日新月异,传统的培智学校职业教育课程普遍呈现出与市场脱轨、低效的特征;另一方面,面对学生客观且持续的职业认知缺陷与职业技能匮乏,传统的培智学校职业教育课程也存在着收益率低、产效能差的问题。如何兼顾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与社会生产所需,以及如何兼顾学生的潜能发挥与职业适应,是培智学校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2008年,大连市甘井子区特殊教育中心(以下简称“我校”)开启了培智学校职业教育的初步探索。在政策文件的引领下,我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兼顾职业教育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从终身学习视角出发,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着力提供实用与适用的职业教育,以期助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经过10余年的内涵深化式发展,我们全面厘析了培智学校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价值与困境,并进一步得出:培智学校应以《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劳动技能课程标准(2016版)》(以下简称《课标》)为抓手,从创新设置教学内容、精准细化教学实施与着力提升教学产出三个方面入手,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增效。
一、与时俱进,创新设置教学内容
《课标》指出,培智学校职业教育课程应体现实践性、生活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特征,围绕自立生活能力、通用职业素养与专业职业技能等核心要素,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并有效实施。传统的培智学校职业教育内容的设置受制于课程体系不完善、师资力量匮乏等因素,普遍呈现“师本位”的单一特征,并以家政、烹饪和缝纫课程为主。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传统的以“生存要素”为主的培智学校职业教育内容已与社会脱节。学校应积极创设顺应本土化发展的职业教育内容,并以此指导职业教育课程创新教学内容。
我校职业教育组教师长期深入劳动力市场,全面了解当下残疾人的就业方向与必备的职业技能,回校后与学生实际相匹配,以“产教结合”的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提升职业教育的效度。纵观大连地区的劳动就业市场人才需求与地缘区位,我们发现,伴随着网络购物潮流的兴起与发展,大连地区海产品与果业产品的销售渠道得到了延伸,而对于其初加工与包装等操作性强、流程明确且技术要求较低的岗位需求与日俱增,能否顺应这样的区位优势,开发我校职业样本,引发了职业教育组教师的广泛思考。
职业教育组教师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岗位一线,观摩一线劳动者的工作过程,思考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经过一个季度的考察,教师初步了解、掌握整体的岗位工作流程,并开始构建具体的职业课程。相较于普通学生,培智学校学生身心障碍的复杂性为教师实施职业教育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我校职业教育组教师从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学习需求等角度出发,将课程教学与学生实际相匹配,逐渐形成并完善了包含职业技术、通用基础、岗位体验和道德教育的职业教育框架。
(一)职业技术课
旨在通过对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帮助学生获得一技之长,使其初步具备服务社会的本领。在职业技术课中,教师会兼顾培智学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与初始职业水平,通过工作流程步骤细化、关键步骤技术放大、核心技术教学补救和教学过程效果量化等途径,遵照“小步子、多循环”的原则,强化重点、解决难点,使学生逐步掌握所需技能,达成职业技能课的预定目标。
(二)通用基础课
旨在使培智学校学生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适应社会生活的知识。我校围绕职业技术课上学生所需的辅助技能,开设了拓宽学生视野的信息技术课程、强健学生体魄的运动与保健课程、提升学生职业表现能力的生活适应课程等,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也让教师能够发现学生更为广泛的职业潜能。
(三)岗位体验课
旨在通过岗位体验帮助学生立体直观地感知职业过程,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我校岗位体验课按照内容划分,包含两部分:一是岗位实践指导课程,由任课教师一对一地对学生开展岗位指导,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做中学”切实提升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二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实习单位,感知真实的岗位情境,模拟实际操作。通过这两部分的交互作用,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会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同时,深入岗位也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奉献的乐趣与愉悦。
(四)道德教育课
旨在通过对学生职业素养、职业行为习惯与职业精神的培养,逐渐涵养学生的敬业意识、诚信意识、规则意识、合作意识与钻研意识,使其能够更加自律地投入社会生产。结合时代特征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培智学校职业道德课程还应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的全过程。鉴于此,我校的道德教育课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心理健康和青春期教育,主要解决学生“怎么做一个健康的我”的问题;二是法律与道德、行为与规范教育,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法律常识和生活礼仪常识,让学生毕业后在社会生活中能够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文明好公民;三是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培养其正确的劳动态度和敬业精神。
经过多方长期努力,我校开发的水产品与果业初加工及包装职业样本收获了良好的成效。“学用结合”的职业教育为我校毕业生获得了更为丰富的就业机会,且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相结合的职业教育也保证了学生能够在职业产出的各个环节中均有良好的表现,保障了学校职业教育发展的高质量、可持续。
二、立足学情,精准细化教学实施路径
《课标》为培智学校职业教育的实施提出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生活需求”的理念要求。目前,培智学校学生障碍类型与障碍程度的差异显著,这为职业教育的有效开展带来了一定挑战。因此,我校坚持“以生为本”的职业教育理念,立足学情,多维推动职业教育精准细化实施。
(一)制定个别化职业教育目标
个别化职业教育目标是指向培智学校学生的差异性而生成的,以每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标准,为教师教学支架提供了一手信息,有助于促进学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得到最佳发展。我校顺应个别化职业教育理念。学期初,职业教育组教师会使用信效度较高的《培智学校学生职业技能评估量表》对每名学生的初始职业技能进行评估。该量表包含职业操作、职业沟通与不适宜职业行为三个因子,分别对应学生职业技能的不同层面,通过标准化的评估能够清晰地反映学生在各个层次的发展程度,为教师后续教学目标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与此同时,职业教育组教师在制定目标时还会充分对标不同职业现阶段的从业标准,综合对比每名学生的现有水平与职业标准之间的差距。由此,教师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现有职业技能,依据学生的短板设定补偿性教学目标,实施个别化教育方案,从而推动学生职业技能的有效发展。
(二)采用多元化职业教育方法
为了顺应培智学校学生群体内部的差异性,教师除了要积极制定个别化的职业教育教学目标以外,还要匹配与之相对应的多元化职业教育方法,多维促进因材施教职业教育理念的实现。经过参考与实践,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展开:
一方面,面对学生的需求差异,实施分组教学。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助推下,学生的职业发展会有可持续性。因此,在职业技能评估后,我校职业教育组教师会单独与每名学生及其家长进行沟通访谈,以了解学生自身的就业喜好以及家长对学生的就业愿景,而后聚合数据,将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分别纳入相应的学科之中,使学生能够在兴趣的引领下提高职业学习的参与度和配合度。
另一方面,面对学生的能力差异分层教学。分层教学在培智学校课堂中的应用尤为普遍,其顺应了内容相同、重点不同,进程相同、速度不同,维度相同、程度不同的特殊教育教学差异观,保证了每名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取得更多收获。在具体操作时,教师充分了解每名学生的个别化职业教育培养方案,并将其与模块化的教学内容相匹配,最大限度地保证每名学生在课堂上有事可做、有所提升,以充分挖掘其职业潜能。与此同时,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还充分遵循学生的职业发展轨迹,通过“观察—练习—纠偏”的路径,循序渐进地促成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在精准细化的职业教育实施路径下,我校职业班学生均在最近发展区收获了就业能力的提升。更为难得的是,学生能够从自己的点滴进步中提高积极性,家长也能重树对学生自理自立的信心并更加配合学校教学工作。由此,培智学校职业教育迈入良性循环之中。
三、结果导向,着力提升教学产出
学以致用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以适用性与实用性来衡量课程的价值是新课程改革中重要的变化,同时也是培智学校《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化为原则,以应用型为准绳”的深刻实践。《课标》强调,培智学校职业教育应尤其凸显实践性,使学生在操作、体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直接经验,以改善身心功能、促进身心发展。因此,培智学校职业教育也应注重结果导向,在传授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关注其职业兴趣与职业习惯的养成,使职业教育能够直接促成学生的职业产出,助力学生职业生涯的多维发展。
(一)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
就培养职业兴趣而言,目前培智学校学生普遍缺乏职业兴趣,因而其劳动心理缺乏稳定性,难以体验劳动的乐趣。基于此,培智学校应将学生的职业兴趣视为“一株幼苗”来呵护,积极采用多种策略予以激发与维护。
一方面,学校可以在职业教育中融入音乐熏陶。经过长期观察,培智学校职业教育“小步子、多循环”的方式虽然有利于效果的提升,但难免会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而音乐熏陶则会有效规避这类情况的出现,学校可以利用高年级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的特点,在职业教育过程中融入流行音乐,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以保证,为其后续积极参与职业教育课程奠定良好基础。
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在职业教育中融入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进度跟随多媒体设备练习,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又能为教师提供更多个别化教学指导的机会,进而使每名学生都能获得最大程度的提升。
(二)培养学生的职业习惯
培智学校学生相对意志脆弱、依附性强,由于缺少劳动行为,加之怕做不好的自卑心理影响,学生往往缺乏自信心并较少参加集体生活。面对这种状况,培养学生积极的职业习惯、消除学生自卑心理并使其树立自强自信的意识尤为重要。一方面,教师可以从学生身边优秀的典型案例入手。在职业学习过程中,培智学校学生对于教师的评价尤其关注,当教师明确表扬某名学生时,其他学生的学习状态也会随之有不同程度的提升。顺应这样的学习态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表扬学生,树立优秀榜样,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再通过渐次的强化使之内化为学生主观上自强自立的愿景;另一方面,学校还可以从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入手。职业技能竞赛不仅能让学生更为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职业技能发展水平,还能够让学生明确自己在班级群体中所处的水平。由此,学生的实践参与权得到了充分保障。取得好成績的学生能够更有成就感,并通过“比学赶超”不断提升学习的热情;而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也会得到教师的关注,教师对其开展补偿性教学也有助于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使其逐渐由不爱劳动到热爱劳动、由被动参与劳动变成积极参与劳动。
实践证明,培智学校学生经过持之以恒的悉心培养,基本会取得职业水平的发展与提升。因而,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培智学校一定要从残疾学生实际出发,避免流于形式,让职业教育切实成为学生实现完满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途径,推动学生更加自信自立地参与社会生活。
参考文献:
[1] 朴永馨.特殊教育词典[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劳动技能课程标准(2016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3] 梁雅楠,沙鹏.培智学校职业教育实施途径的优化建议[J].辽宁教育,2022(8).
[4] 沙鹏,殷鉴雯.培智学校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三个面向[J].绥化学院学报(特殊教育专刊),2022(7).
[5] 袁丽丽,李为民.残疾人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对策[J].辽宁教育,2022(8).
(责任编辑:赵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