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考

2023-05-30马敏

教育界·A 2023年1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构建课程体系

【摘要】2017年,教育部针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印发了相关指导文件,文件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探索、完善,实现课程实施水平的提升。要切实提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质量,必须要构建完整的课程教学体系,树立科学、正确的课程观,明确课程目标,丰富课程内容,完善课程结构,确保课程活动多元化,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实现道德品质、思维能力等方面的提升。本文着重分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的构建,希望能让综合活动课程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青少年提供助力。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构建

作者简介:马敏(1985—),女,江苏省南京市南站小学。

教育改革在不断深化,素质教育成为当今时代教育的主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向独立、自主、探究、创新的方向成长、发展,这其实也是时代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现代小学生的成长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形式丰富,涉及内容广泛,是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笔者以为,教师应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育人作用,构建科学、完善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观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观是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各种认知和看法的总称。一方面,教师需要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自主性综合学习活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教师需要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经验为基础,融入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综合应用各种知识。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明确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教师应确定课程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目标主要有丰富学生实践经验、提升学生认知能力、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等;其次,教师需选择课程内容,确保其具备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整合性、连续性;此外,教师需组织活动,包括引导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与访问、实验研究与观察、社会参与与服务、信息收集与处理等实践学习活动;最后,教师要进行课程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确保评价的激励性、差异性、全面性、过程性、多元化。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构建价值

(一)保障实践活动的连续性

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能够保障综合实践活动的连续性,让教师的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教学思路更加清晰,实践活动的教学质量也会随之提升。往常,小学开展的实践活动随机性和功利性较为明显,或是学校应地方教育部门要求开展的,或是响应某事件或形势开展的。通过这些活动,学生难以得到可持续发展。而构建课程体系意味着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纳入小学教育教学体系,使综合实践活动有明确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目标,学校也要有针对性地编写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意见,完善活动课程内容体系,注重课程的丰富度和计划性。这样做,不仅符合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也能让学生更好地从生活吸取经验并转化为知识,改变学科教学之间割裂的现状,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小学是学生成長、发展的黄金阶段,学生在小学不同阶段的发展空间有明显的差异,所以学校和教师必须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来确定与规划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和方案。面向低年级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需要将侧重点放在让学生产生基础认知、获得活动体验上;面向中年级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需要将侧重点放在生活体验和探究推理上;面向高年级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需要将侧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让小学高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更具个性[1]。有了完善的课程体系,教师可以更顺利地在人与自然、社会、文化、自我的关系中,挖掘适合每个阶段小学生的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和素材,进而有效落实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

(三)有利于运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方式

实践活动课程的跨学科特征明显,实践性强,教师应在开展这类活动课程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解决问题能力。传统教学课堂的四十五分钟上课时间很难满足实践课程的教学需求,构建课程体系可以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优化,教师可以更自如地安排提出问题、实验探究以及解决问题的课时,让问题导向式的实践课程有条不紊地进行,学生也能在实践体验中更好地认知自我、认知自然、认知社会、认知文化,形成优秀人格,树立自信,提升综合素质。

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特征

(一)实践性

实践性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特征,贯穿于课程目标设计、方案设计、课程实施的整个过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性体现为,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生活问题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观察现象、探究思考、实验论证、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二)综合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课程教育目标的综合性,学生不仅要在课程中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获得生活经验,还要掌握相应的生活技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二是课程内容的综合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内容是跨学科的,往往融合了自然、社会、文化、人类四个维度,涉及内容范围广[2]。三是课程组织形式的综合性,要在课程中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形式,将情境教学、游戏教学、项目教学、信息教学、探究教学等教学方式灵活地穿插在活动中,让学生获得更具趣味的体验、更准确的引导。四是教学评价的综合性,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目标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所以教学评价也要从多方面、多视角、多形式进行,以实现对学生的综合评测。

(三)创新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应重视引导和发散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探究、论证观点和总结结论。此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既定的教学内容,学生可以不断在实践中生成和创新。上述内容凸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放性与创新性。

(四)探究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获取知识和进步的主要形式是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验证猜想,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可以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并获得问题意识、探究意识的发展,这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深远影响。

(五)自主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是课程教学的主体,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课程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当然,教师还需要在保证课程秩序和节奏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对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干预,适时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观察生活的习惯等。

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一)构建基础课程体系

新课程标准明确表示,教师应从学生与自然、社会、文化以及自我四个维度来构建课程体系,以满足学生综合发展的需求。构建课程体系时,教师要立足于小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确定课程理念、课程目标、活动主题以及活动形式等。此外,教师还应确保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关,并让学生参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掌握多方面的知识[3],获得成长与发展所需的直接经验,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突出课程体系的层次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发展需求,为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需要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划分为基础性、自主性和开放性三个层次,突出课程体系的层次,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逐步丰富和充实自己。

基础性综合实践活动主要面向低年级学生,课程目标是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使学生适应学校和家庭生活环境。为此,教师需要做到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观察、探究和创作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发现问题、感受生活、强化认知。自主性实践活动主要面向中年级学生,课程目标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质疑、探究和解决问题。这个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融入数学、科学、艺术、信息科技等课程内容,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还应适当融入社会、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交通以及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养成劳动习惯等[4]。开放性实践活动主要面向高年级学生,课程目标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组织这个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给学生充足的体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健全的人格。

(三)优化课程结构的几点策略

第一,课时安排方面,教师应确保一二年级学生每周最少有一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三至六年级学生每周最少有两个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但是,教师也要将固定课时与课余时间结合起来考虑,灵活安排课程时间,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实践空间,保障实践活动的连续性。

第二,实施机构与人员方面,学校要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负责团队,该团队主要负责校本课程的编写以及活动的规划、组织、协调与管理。需要注意的是,学校及教师也应尽量选取学生代表参与团队工作,发挥少先队学生的积极领导作用。学校及教师还可以将家长代表、社区代表吸纳进团队中,确保综合实践活动的多元性。

第三,组织方式方面,教师应明确,综合实践活动不应局限于单个班级,在开展富有教育意义的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考虑与其他班级、其他年级、其他学校的师生共同进行。此外,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成长需求等进行合理分工,给予每个学生思考、探究、成长和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第四,活动指导方面,教师需要明确自己在综合实践教学活动的不同阶段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需承担的职责也存在差异。在活动的准备阶段,教师是主导者,需要对教学目标、内容、方案等进行设计,为实践活动的实施做好准备。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是指导者,这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观察并记录每个学生的态度、表现、进步、不足,在适当的时机给予学生指导和启迪,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满足学生的自主探究需求。

第五,教学评估方面,教师要坚持客观、公正原则,以学生成长为导向,以教师的观察数据为参考,建立独立档案,保证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保驾护航。

此外,教师在学生参与课程活动的过程中,还应该鼓励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大胆地表达,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另外,教师还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实践活动延展,让学生到校外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更丰富的体验。

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科学探究的教育理念,以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导向,有原则、有目标地进行教学优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有效促进各阶段小学生進步,为学生日后的成长和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郭淑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问题及对策研究:以聊城市为例[D].聊城:聊城大学,2016.

[2]邬冰.试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的构建[J].辽宁教育,2018(03):44-47.

[3]王鑫.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的建构(下)[J].教师教育论坛,2018,31(06):87-88.

[4]郑东炜.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J].新课程(上),2019(11):132-133.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活动构建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