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美育课堂教育实践探究
2023-05-30钱慧
【摘要】素质教育是当今时代的主流教育观念,而美育则是素质教育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小学阶段的学生尚未形成固定的思維模式和学习观念,因此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更为重视小学生观念的形成。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点学科,图形与几何不仅是数学学科中的关键部分,也包含了许多美育因素,能够带给学生美的认识。文章以此为出发点,深刻探究了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美育课堂的教育实践。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图形;美育教育;素质教育
作者简介:钱慧(1994—),女,江苏省张家港市万红小学。
在教育行业不断发展、教育理念不断更新的趋势下,当代的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而非仅仅注重于学生的学科成绩,这种观念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的人格并拥有完整的学习理念。美育是素质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美育教育不仅是艺术类学科的任务,其他学科也应将美育理念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数学学科具有逻辑性较为严密的特点,其以独特的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审美观念。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育教学工作者应不断发掘数学学科中的美学因素,拓宽几何图形在美育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的关键性作用,应用不同手段将几何图形与美育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发挥数学课堂教学的最大价值。
一、正确处理小学数学中几何图形与美育教育的关系
美育教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精神文化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美育的以上特点,往往使部分教育工作者和学生认为,美育教育仅仅面向艺术类学科。但实际上此种观点存在片面性,美育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艺术类教学和文娱类活动,也可以立足于数学等学科教育中。真正的美育是将美学原则和审美观念渗透于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既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又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而几何图形之中又包含着无穷的美学原理。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寻找几何图形中的美学理念,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美”带进小学数学几何图形的课堂中,利用“美”将小学数学课堂营造出充满活力,引人入胜的氛围。
小学生对于几何图形的学习大部分处于识记阶段。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在课堂中占主导地位,类似于此种识记图形的课程,教师会采取指认的方式,仅仅教授学生图形的样式及名称,在此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无法主动发掘几何图形中美的元素。而将美育应用到小学数学教育课堂中,教师可以采取引导学生主动画图的方法,让学生为图形填色,或是开展折纸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动手操作、加深感悟,从而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对所学知识更加感兴趣,形成完整的学习理念、学习习惯[1]。
二、充分利用教科书等教学资源,将几何图形教学与美育有机结合
在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主力是教师,课堂的主体是小学生,但教学资源对优化几何课堂的贡献依旧不容小觑,完善充实的教学资源可以有力地辅助教师进行教学,同时也可以为学生带去美的体验,反之简陋短缺的教学资源非但无法高效辅助教师完整地开展课堂,甚至会影响、阻碍教师发挥教学技能,进而影响学生对于几何图形的学习和对美的感知[2]。
教育工作者在挖掘和拓展教育资源的过程中,往往会先关注课外拓展知识或多媒体设备支持下的新型教学模式。诚然,以上两种方式均可以成为良好的教学资源,但作为教师,目光应先聚焦于现有的教学资源,只有不断钻研、不断开发现有的教学资源,才能够更好地“步”入课堂。教材是现有的良好教学资源,数学教材是教材编写组花费长时间,从多角度“精雕细琢”而成的,其内容与形式一再与时俱进地更新,是最适合现阶段小学生有效学习的便利工具。在素质教育普遍发展的今天,教科书的编写也贯穿了包含美育在内的各种教育理念,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中“观察物体”一课就包含了美育因素。在本课伊始,教材就呈现出生活化的场景,模拟了日常数学课的教学场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科书中还采取了各种对话的形式,为课堂教学增添了真实感,弥补了数学学科较为枯燥的缺陷。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相关知识,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也为学生构建几何观念提供了参考,多色彩、多形状等特点将美育观念贯穿于整节课中,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被教科书所影响,进而构建出初步的美学理念。
三、把握小学生认知结构特点,将美育与几何图形相连接
无论是在小学阶段还是在学龄前阶段,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感知到众多的几何知识,例如“钟表是圆形的”“橡皮是方形的”“星星是五角星形状的”等,这些生活中的几何知识潜移默化地为小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以及感受几何的美奠定了基础。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通过日常生活中对几何图形的感知,学生已经初步形成学习几何的兴趣。而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工作者则要做到将课堂中讲授的几何知识、传递的美育理念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初步建立的几何观念相连接,构建生活与课堂之间稳固的桥梁,并利用此桥梁为学生传递几何美的知识,把握小学生认识美、感知美、创造美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构建起几何知识的时空观念,并将美育教学贯穿于几何的时空观念中。教师可以利用搭建积木的方式,使学生简单地观察立体几何的形状、长宽,是否对称等特点,同时教师还可以将积木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建筑学知识相连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简单展示传统建筑中对几何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传递几何美的理念。
以小学数学经典问题“三角形的两边之和是否大于第三边”为例,教师在讲解此问题时,如果只是简单利用枯燥的数学知识进行论证,小学生则多会产生厌倦心理,出现听不懂的情况,而如果教师将本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连接,并加入一定的美育因素,就可以潜移默化地为学生传递相关知识。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相关生活情境,设定学校、商店、家这三个固定地点,以绘图的方式展示出三点的具体位置,连接三点,以教师测量以及学生动手测量并记录数据的手段证明“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结论。利用图形记忆代替概念记忆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既添加了美育成分,使学生的记忆点得以放大,又促进了学生对于几何美的感知[3]。
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观察、感知几何图形的美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世界保持着较为浓厚的兴趣,其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探索欲十分强烈,因此几何学习不能困于书本,只有学生自身认真观察、体会过几何图形,才能够深刻地理解几何图形的特征,体会几何图形的性质,进而促进几何空间观念的形成。所谓的观察几何图形,不仅指学生观察书本上绘制的图形,更加指向于学生自己动手绘制图形、制作图形,只有先观察图形,学生才能够通过不同方式进一步深入感知几何图形的长、宽、高、角等元素,才能透过几何图形的表象进一步分析出几何图形的性质以及不同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4]。
在小学几何美育课堂中,教师可以采取“观看”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几何图形,促使学生领会几何图形的基本形态特征,感知其稳定、对称等美的因素,同时激发小学生进一步探索几何图形的兴趣和欲望。在实施此种教学方法时,教师一般要为学生提供多个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几何图形,利用颜色、大小之间的差异,使学生在观看时不会失去兴趣。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几何图形时,也可以采取“触摸”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感知几何图形的边长、棱、角等元素,利用彩色小木棍等教学器材,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搭建几何图形,感知蕴藏在几何图形之中的和谐之美。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以采取“演示”的方式,利用高新技术设备在多媒体平台中寻找制作几何图形的相关视频、图片素材,为学生更加立体、直观地展示几何图形的各个要素。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取“制作”的方式,利用纸张、轻薄木板等素材自己制作几何图形,在制作的过程中感知创造美的过程以及获得美的成就感。
五、加强小学生对几何美的感受,提升几何美育课堂中的操作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仍旧处于感知阶段,大范围、多角度的论证几何并不适用于他们,如果在小学阶段的几何学习中,教师为学生提供过多的概念讲解以及大量较为枯燥的练习题,小学生很有可能会厌倦几何知识的学习,更有甚者会因此产生厌学情绪。以直观方式构建几何图形的方法更契合小学阶段学生的感知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活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氛围,将美育理念贯穿于课堂始末,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使学生主动学习几何图形的相关知识,并动手操作以感知蕴含于几何图形中的几何知识,从而加强其对于几何图形的把握程度。值得注意的是,學生的这种操作与感知不能仅停留在平面图形之中,更需要对立体图形产生作用。此种“操作”不同于前文提及的“观察”,所谓的“观察”实际上是调动小学生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的几何经验,并将其应用于数学课堂中的几何学习中,而所谓的“操作”则是创造性地丰富了小学生对于几何图形的认知经验。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样美也来源于生活,但小学生的年龄低,认知范围以及认知经验十分有限,无法长时间地进行深度挖掘,因此,相较于挖掘其认知经验而言,创造其认知经验能够为美育教育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以识记立体图形的教学为例,在本节课中几何图形突破了平面图形的限制,教师进一步为学生传授了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而教科书也为学生提供了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物体,使学生的学习联系到了其生活经验。接下来的课程设置也是采取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长方体有几个顶点、几条边?”此问题的设置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但是要想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认知几何体,还要进一步提升学生感知几何体的操作性,以达到为学生创造新的认知经验这一目的。在这一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之间的转化关系开展教学。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不同大小的正方形以及长方形,同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将多个长方形搭建成教科书中所展示的长方体,通过小组探究合作,最终学生创造出完整的几何体,这为学生进一步感知立体几何的空间美搭建了基础平台,也使学生获得了新的几何认知经验,能够促进其全面发展。
六、利用互联网平台延伸几何图形美育课堂,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良好的教学模式强调课上课下建立完整的联袂互动关系,现阶段,为将几何图形教学与美育更加完整的结合,教师可以在互联网平台的支持下,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资源,并将美育理念贯穿于整个学习资源中。首先,教师可以搭建线上几何图形学习资源库,将部分课堂中来不及展示的图片以及视频资源放置于资源库中,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使美育理念更好地融入几何图形之中,辅以有趣、可操作的线上界面,使学生更加易于接受和理解几何图形的美[5]。同时教师也可以将线上平台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设置线上班级群组,以便于课下学生对教师进行请教,从而发挥互联网的最大作用。班级群组也可以为学生的课下讨论提供渠道,一旦学生对于学习资源库中的学习资源有了新的体会和想法,就可以到线上学习群组中与教师和同组同学开展讨论。而线上平台强大的统计功能则可以很好地反映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情况以及对知识的领悟情况,教师可以在课程结束后为学生设置少量的练习题,以便于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为进一步深入几何图形的美育教育创造条件。
结语
小学是学生进入系统学习的初级阶段,同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阶段。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关键学科,其中的几何图形富含美育内容。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美育课堂实践环节中,教师要不断发掘教学资源,将几何与美育有机结合,采取多种手段构建二者之间的桥梁,把握小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从而促进学生形成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的技能,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陈海霞.试论如何做好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部分的教学[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14):38-39.
[2]刘晶晶.基于数形结合思想的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分析[J].读与写,2021,18(32):140.
[3]古丽斯木·库尔班.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的优化思路[J].魅力中国,2020(31):149-150.
[4]胡庆平.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初探[J].文渊(小学版),2019(06):262.
[5]李建丽.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7):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