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爱为半径,画出“花”之圆

2023-05-23茅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随班就读

茅成

【摘 要】本文以智力障碍学生的个案研究为载体,对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的教育教学进行调整,制订个别化教育方案,以满足智力障碍学生的特殊需要,帮助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能够有效地参与学习和生活。

【关键词】随班就读 智力障碍学生 学校适应性

一、学校适应性对提高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教育教学水平至关重要

普校教师对随班就读模式认识不到位、特殊教育专业水平不够,教师个别化教学计划流于形式,导致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学习只是“随班混读”。

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所在班级的教师由于没有按照智力障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殊需要进行调整,使智力障碍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够很好融合,游离于课堂之外。比较安静的学生可能坐得住,但只是空坐;调皮一点的智力障碍学生就会因为没事可做产生行为问题。这些问题,导致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学校适应性对提高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的教育教学水平至关重要。

二、走近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聚焦教育教学评估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兼随班就读资源教师,笔者认为,教师应尊重每个学生的生命特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公平地获得知识,不让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随班混读”。教师需要不断学习相关特殊教育的理论知识,还要不断进行实践,能够灵活运用相关评估,知道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的起点在哪里,还有哪些可以提升的地方,关注他们的特殊需要,积极创建多元平台,充分合理运用各种资源,创造条件让他们尽量融入课堂,激发他们内在潜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成长。那么,如何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呢?笔者对此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真正落实评估,建立学生档案

目前,有一部分数学教师对待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只是靠主观经验,没有充分关注这些学生的前期评估,如筛查性评估、发展性评估等,导致教师对这些学生的要求和他们的需求不匹配。其实评估对调整教育教学来说至关重要,只有基于评估后的调整才有据可依。

(二)借助评估工具,制订教育计划

教师可以采用《普通学校特殊需要学生课程评估工具》进行评估,本工具书适用于普通学校义务教育小学阶段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可以帮助教师对他们进行有效评估,并为接下来教育教学调整提供依据,更准确地制订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的长短期学习和生活目标,科学、全面制订个别教育计划。

(三)加强校内教研,提高实操能力

针对教师对智力障碍学生随班就读工作认识不足、缺乏相关专业知识的情况,学校要加强组内教研,促进教师深度参与,让评估与教学教研相结合。

三、针对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学校适应性,进行教育教学调整实践

(一)了解智力障碍学生的基本情况

2022年笔者所带的班是由46朵“花儿”组成的一个积极向上、活泼好学的集体,46张笑脸承载着家长们的殷切希望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但是在这46朵“花儿”中,有一朵特殊的“小花”——小今(化名)。

1.基本情况

小今是二年级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发展性评估中,其精细动作能力、认知能力是优势,语言沟通和社交能力是弱势。小今的思维能力、书写能力、记忆能力都比较好,但语言理解能力较弱,不能理解含有抽象概念的对话和文字,不能自我调节情绪,容易发脾气,他爷爷在学校不进班级,半陪读。

2.学科能力

小今能认识并写出1~100各数,在教师帮助下,可以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能够正确对日常物体进行分类;能简单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部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课堂上对语言指令和文字理解的能力较弱,提示理解后完成度一般。语言表达能力弱,较难用清晰的语言来说明和解释一个数学问题。

(二)关注智力障碍学生情绪变化,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般情况下小今都不怎么说话,也不愿意与其他同学交往,不愿意参与班级的活动,对学习失去兴趣。由于智力水平低下,很多方面不及别人,小今得不到任课教师的关注 。

怎样让小今更好地融入班集体呢?笔者从安排座位开始,仔细观察他愿意跟谁交流,寻找突破口,把这样的学生作为助学小伙伴安排在他周围,不让他的生活环境脱离正常学生的空间范围。让他与正常的同学友好相处,体验人际交往所带来的成功喜悦,发现自身的价值。在班级里建立舆论氛围,不让其他学生对他进行嘲笑和欺负,在生活中给予他照顾,让小今在班集体的活动中体验到人人参与、大家合作的乐趣,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班集体的一分子。这也能让班级的其他学生更好地接纳差异,认识到每一个人都各有不同,但都能和谐相处。

(三)关注智力障碍学生的需求,确定合理的学校适应性目标

1. 关注智力障碍学生,心动不如行动

9月份刚开学不久,笔者终于完成一直想做的一件事——去小今家家访。通过家访,笔者了解到小今目前跟爷爷住在一起,爸爸妈妈不在身边。于是,笔者决定对他进行特别关注。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笔者才真正地了解小今,他学习接受能力较差,一个数学问题跟他讲很多遍,他有时也不明白。如学习加法和减法,笔者每次告诉他不会可以掰手指头,但是他总是数错,加法算成减法,减法算成加法。于是,笔者就多找时间慢慢教,多教几次,告诉他加就是合起来的意思,减法就是去掉的意思,他还是记不住,笔者虽然难过、着急,但还是暗下决心,一定要坚持下去。

2. 关注智力障碍学生,功夫不负有心人

每天下午放学后,小今是坐校车回家的,笔者常常会利用这段时间给他辅导数学。笔者每天还会出10道口算题,让他带回家做,他走之前,笔者都会交代他回家认真做,字写工整,不会的就掰手指头。第二天早上笔者到教室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检查他的口算作业,做得全对时,就会在全班同学的面前表扬他、夸奖他,给他贴小星星,他因此非常开心。一学期下来,笔者为他整整出了两本数学口算。就这样,日复一日,通过笔者的坚持和他的不懈努力,期末考试的时候,小今口算全对,这对他来说真的是很了不起了。这让笔者很感动,他让笔者看到了他的努力和进步,笔者会一点一滴地守望成长中的他。

(四)关注智力障碍学生的思维特点,选择有效的策略进行调整

有一次,笔者上完课刚刚走出教室时,小今往外冲,不小心摔了一跤,膝盖摔破了,笔者扶着他,看着他那惊恐的眼神,似乎怕责备。笔者扶着他去了学校的医务室,在给他酒精消毒时,笔者对他说:“别怕,孩子,擦酒精时会有点痛的,老师会轻轻地擦,以后走路要慢一点哦!”看着他那充满感激的眼神,笔者又深深地感动了——我的爱,他懂了。

还有一次他哭了,笔者问他怎么了。

小今:我最爱的小仓鼠死了。

笔者:是吗?真是没想到。

小今:我还和它一起玩过游戏,给它起了名字叫“小爱”。

笔者:你们在一起挺开心的。

小今:他是我的好朋友。

筆者:失去朋友是挺难过的。

小今:我每天都给它喂米粒。

笔者:你真的很喜欢你的小仓鼠朋友啊!

在交谈中坦然地接纳他的情绪后,他就愿意和笔者继续聊下去。接着笔者引导他一起去读绘本《獾的礼物》,让他理解在我们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失去某个重要的东西或者人的时候。最后笔者让他给小仓鼠做了一个告别仪式,建议他给小仓鼠做一张卡片珍藏起来。

慢慢地,笔者发现小今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主动与班级同学交流,性格变得开朗了。在随班就读的数学辅导中,笔者为他找了一名学习“搭档”,这个搭档和小今一样都是随班就读的学生,不会给小今带来压力和自卑感,同时让小今学习如何与“搭档”互帮互助、共同成长,使其在不断地成长中逐渐建立自信,健康成长。

总之,对待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教师要有爱心和耐心,要研究他们的特殊要求和自身特点,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内在潜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猜你喜欢

随班就读
智障儿童随班就读的问题与策略
小学语文随班就读有效策略的探索与研究
对随班就读中SEN学生有效参与的教学研究
对随班就读中SEN学生有效参与的教学研究
对随班就读中SEN学生有效参与的教学研究
对随班就读中SEN学生有效参与的教学研究
随班就读教师教育培训的路径研究
论政府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中的职能
普通小学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态度调查
学校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中的角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