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路径探析

2023-05-18买买提江·艾依提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媒介素养新媒体

摘要:迅猛发展的新媒体,为世界构筑了一个开放式、立体性的信息空间,给社会各领域带来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并以其独有的优势覆盖了不同类型的受众,影响了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的思想行为。在新媒体的影响下,教育领域也积极推进改革,只有以新媒体为导向,将新媒体技术作为内驱动能,立体化、全方位创新教育工作,才能保证教育教学与时俱进。在此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紧跟新媒体的发展步伐,明确当代大学生在新媒体传播场域的心理需求和行为偏好,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技术优势和功能优势,改革与创新思政教育的内容、手段、方式等,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确保高校思政教育始终与时俱进。文章以新媒体为导向,以创新为内驱动能,以层进式的方法介绍新媒体时代的主要特征,分析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从教育平台构建、教育资源整合、教师媒介素养、学生自我教育、教学评价机制五方面入手,探索新媒体时代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路径,旨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优化提供理论借鉴,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全面发挥。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媒介素养;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05-0180-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2年度新疆大学校级课题“高校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实践与经验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JUDJ2022C14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传播主体大众化、传播方式多元化、传播内容自主化、传播媒介整合化等特征。大学生是新媒体重要的受众,因而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和技术特性对大学生的思想理念、价值观念、行为偏好、语言表达等均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得到广泛普及和应用的新媒体发挥着正面与负面影响。针对新媒体对实际工作的影响,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全方位地革新与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成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当务之急。

一、新媒体时代的主要特征

(一)传播主体大众化

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的信息发布工作需要由专人负责,其内容信息不仅需要体现传播者所代表群体的价值,还需要走完职能部门的审核程序方能实施传播,传播者始终处于“中心”位置,因而在传统媒体传播方式下传播者与受众的地位是不对等的[1]。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移动智能设备的广泛运用,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各类自媒体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参与信息传播的门槛大大降低,大众都是信息的传播者,同時也是信息的接收者,在合法合规的范畴内,人人都可以依据自身意愿发布与传播信息,实现了传播主体的“去中心化”,使新媒体时代的传播主体呈大众化发展趋势。

(二)传播方式多元化

电视、广播、纸媒等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较为单一,以单一的影像、音频、图片、文字等为主,信息传播呈现机械化和模式化的特点[2]。在新媒体时代,依托新媒体的技术优势和功能优势,信息传播方式多元化,信息呈现形式也更加丰富[3]。传播者可以依托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传播信息或者接收信息,传播者既可以发送文字、声音、图片等静态信息,也可以发送视频、直播影像等动态信息。依托丰富的信息传播载体和传播样态,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方式迎合了社会大众的需求,呈多元化发展态势。

(三)传播内容自主化

传统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始终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且内容信息要遵循相应规范,导致其传播内容较为单一、乏味,受众的选择范围较窄,在传播内容取舍方面,受众通常不具备决定权[4]。而在新媒体传播场域,各类新媒体平台为大众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借助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参与者可以自主地在新媒体传播场域进行交流和互动,且不受时空限制,参与者可以依据自己的意愿,发布并接收合法合规、符合公序良俗的任何内容,颠覆了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内容,突出了新媒体传播场域信息内容更加自主化的特征。

(四)传播媒介整合化

传统媒体时代,一种传播媒介通常只能传播一种样态的信息内容,且传播媒介之间不具备较强的联系与合作,导致信息传播较为单一和机械。而新媒体时代,传播媒介呈整合化发展态势,传统媒体时代只能依托特定的传播媒介传递信息,而新媒体时代可由多种传播媒介传递信息,传统媒体时代需要联合多种传播媒介才能展现的内容,依托新媒体技术可由某一种传播媒介完成。由此,传统传播媒介“一对一”的模式逐渐趋于消亡[5]。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媒介不仅在形态上趋于整合,在传播渠道、传播手段、媒介功能等方面均呈整合化的发展态势,以此推动了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具备更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

二、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获得了新技术、新功能与新资源,推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方位的革新与优化。在新技术方面,新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借助社交软件、学习APP等拓宽思政学习渠道,教育者也可以依托AR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文字性的思政教育理论知识转化为视频、音频等多元化的模态,增加教育教学的趣味性。而借助新媒体平台,可以实现思政教育者和大学生更顺畅地沟通交流,提升大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6]。在功能方面,新媒体具有云计算、大数据、个性化服务等功能,可以以特定条件对受众进行分类,并依托新媒体多元化的信息呈现方式和即时性的信息发布形式,赋予受众更充分的选择权,进而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和广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模式的应用依靠的就是新媒体的功能优势。在资源方面,新媒体传播场域的信息规模极为庞大,且具有种类丰富、形式多元、内容充实等优势,可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充足的教育资源,解决传统高校思政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使学生从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中得到灵魂塑造和价值引领。

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路径

(一)创建新媒体教育平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从新媒体的视角出发,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搭建新媒体矩阵,从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强化思政教育工作的传播力和渗透力。其中,横向矩阵的打造需要体现大学生思政教育者对多样化新媒体平台的利用,使教育者可以结合教育教学需求同时使用新闻类平台、社交类平台、短视频平台等,扩大线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范围[7]。纵向矩阵的打造以高校各方主体对新媒体平台的利用为主,可以保证高校党团组织、思政教育工作者、各专业教师等主体同时利用特定新媒体平台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

(二)优化新媒体教育资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重新整合并优化新媒体资源,为实际教育工作的开展夯实内容基础。首先,高校与思政教育者需要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网络资源库,要求思政教育者从教育实际出发,针对教育教学需要搜集、整理和分类新媒体资源,最大限度地优化整合新媒体教育资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新媒体教育资源,进而尽最大努力满足多样性的教育资源需求,提升新媒体资源的利用效率[8]。其次,在建设网络资源库的基础上,需要创建新媒体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以使用规范和激励制度为保障,要求并鼓励思政教育者将优质资源上传至网络资源库,并通过与其他教育者沟通交流,不断改进和调整网络资源库中的教学资源。高校还可以积极开展校级资源共享,借助新媒体技术和平台,与其他名校协同构建新媒体资源共享渠道,使思政教育者学习并借鉴名校教师的教育内容,进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发挥提供助力。

(三)提升教育者的媒介素养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主体,教育者对新媒体的认知水平和运用能力直接影响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育人成效[9]。因此,高校需要提升思政教育者的媒介素养,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媒体时代的创新提供师资支撑。首先,高校需要组织思政教育者参加集中培训,使其充分掌握新媒体传播场域的信息传播规律和舆论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全面掌握新媒体技术的初级操作能力,使其具备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能力[10]。同时,培训工作需要跟随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而及时调整,以实现时间上的持续性和内容上的动态性。其次,高校需要积极引进先进人才并培养骨干教师,培育既懂思政教育又懂新媒体的复合型教育人才,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此外,高校需要制定激励机制,针对思政教育者的新媒体运用效果采取奖惩措施,以激发教育者提升自身新媒体素养和能力的积极性,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业水平的提升夯实基础。

(四)鼓励学生实施自我教育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不仅有赖于教育者的教育能力和教学水平,还需要大学生实施自我规范和自我完善[11]。一方面,思政教育者需要引导学生提升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自控能力,自觉排斥新媒体传播场域的不良信息、抵制错误思潮,严格规范自身在新媒体平台的行为,将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12]。另一方面,教育者要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新媒体传播场域针对自身的思想需要和心理需求开展学习,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汲取新媒体空间的“营养”,然后通过自主实践检验所学理论知识,进而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三观,并形成完善的人格[13]。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可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个性化水平,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实施人性化评价机制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形式、内容、手段等方面均发生了较大变化,评价机制也需要随之革新,以满足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求[14]。

首先,需要革新评价方向,不仅需要评价学生的受教育成效和学习效果,还需要评价学生在新媒体传播场域的行为和自我教育。

其次,评价机制需要由单向度评价转变为双向型评价,教育者可以评价学生,学生也可以评价教育者,学生需要客观评价教育者的思政教育水平和新媒体素养,以促使思政教育者明确自身的不足,在培训与自我提升中做到有的放矢[15]。此外,高校需要将评价结果作为考核要素纳入职位晋升、职称评选及评奖评优中,以此激发思政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使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断提升教育能力和自身素养,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媒体时代的革新和優化夯实师资基础。

四、结语

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主体、传播方式、传播内容及传播媒介均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这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动力支持。对此,高校、思政教育者、大学生等利益相关者需要协同配合,以新媒体为导向,针对教育平台、教育资源、教育主客体及教育评价机制实施创新,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媒体时代与时俱进,为国家和社会培育更多三观正、品质优、道德高尚、能力强的优秀人才,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郝丽倩,马晓敏.高校思政教育“新媒体矩阵”建设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3(1):1-3.

[2] 王娇,严实.新媒体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与策略[J].传媒,2023(2):86-88.

[3] 吴静,杜宇萍.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困境与突破路径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1):108-111.

[4] 李尚尚.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困境和对策[J].中国报业,2022(22):110-111.

[5] 甘慕仪.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2,38(11):25-27.

[6] 钱晓丹,李青宇.新媒体时代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6):41-43.

[7] 李媛媛.新媒体环境下利用茶文化进行高校思政教育的策略[J].蚕桑茶叶通讯,2022(5):38-39.

[8] 戴岳.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和美育的有机融合[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40):98.

[9] 刘映霞.借助新媒体平台 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2,24(5):104-106.

[10] 徐夕然.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中美育的渗透[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20):88-89.

[11] 李晓有.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2(5):25-27.

[12] 黄初杏.新媒体视角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路径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2(5):31-33.

[13] 杨斌.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发展新趋势[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38):89.

[14] 张强.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SWOT分析与创新途径[J].传媒,2022(17):84-86.

[15] 张琢.发挥新媒体优势 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水平[J].新长征,2022(9):36-37.

作者简介 买买提江·艾依提,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媒介素养新媒体
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应对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路径分析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当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方法和途径探索
浅析大学生宿舍人文环境建设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