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信仰体系构建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探究

2023-05-18汤方明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体系建构优化路径困境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各领域在信息技术的引领下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新媒体的“野蛮生长”影响着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人们的思想行为。大学生作为社会高知敏感人群,是青年群体中最具活力的成分,他们的信仰状况如何,关乎其自身成长与未来发展,更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其重要性可见一斑。然而,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信仰体系构建依旧面临着诸多困境,制约着大学生信仰的塑造与引导,影响着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形成,不利于高校育人功能的全方位实现。对此,高校、教师、家庭、学生等利益相关者需要协同配合,充分发挥自媒体的技术优势与功能优势,针对大学生信仰体系的构建制定并落实优化措施,为大学生形成正确且积极的信仰夯实基础,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指明方向。文章应用逐级递进法,以“介绍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展开阐述,以大学生信仰体系的构建为主体,以新媒体为视角,分析了大学生的信仰现状,阐述了大学生信仰体系构建的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理的优化措施,旨在为消除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信仰的不良影响、转变大学生不正确的观念、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观念和养成健康的新媒体素养提供指导方向和理论借鉴。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信仰;体系建构;困境;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05-0186-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2年度淮安市社科研究高校思政专项课题“网络环境对大学生信仰体系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2SZB01

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已经成为人的第二个家园空间,是全民参与且无法回避的空间场域。新媒体技术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使其倾向于利用网络的技术优势和功能优势开展交流和互动,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的背景下,打造清朗网络空间并降低网络负面影响是近年来国家重点关注的议题,特别是对大学生的信仰养成起到至关重要的决定意义。

一、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信仰的特征

(一)信仰选择多元化

新媒体传播场域兼具虚拟性和开放性,因而其空间充斥着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念。大学生正处于三观确立成型、心理逐渐成熟的阶段,此时期容易受到其他观念的影响,容易受到“包装”文化的吸引,进而对其信仰的确立产生一定的影响[1]。据调查,目前从整体上看,我国大学生的信仰状况普遍积极向上,以马克思主义理念、共产主义信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先进理念为主,但同时受到新媒体传播场域的影响,金钱、权力等物本信仰和虚无信仰开始进入大学生的信仰范围内,使大学生信仰呈多元化发展。

(二)信仰传播科技化

与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的普及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壁垒,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更为开放自由的信息空间,且以其不断更迭、进化的技术优势为用户提供了更为便捷、高效的使用功能[2]。因此,借助新媒体,大学生可以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获取所需信息和数据。利用云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AR等新媒体技术,大学生可以以自身的意向为主导,借助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平台接收并发布任何模态的信息,进而开展跨区域、跨形态、跨时空的网络活动,在信息的传输和活动的交互中完成信仰的传播。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信仰传播呈科技化的态势发展。

(三)信仰追求动态化

首先,新媒体传播场域充斥着大量水平参差不齐的信息和理念,大学生尚未踏足社会,其阅历尚浅,是非辨别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弱,因而对信仰相关的信息缺乏更深层次的理解,使得部分大学生在不同的信仰之间徘徊不定。其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未完全确立的状态,缺乏思辨能力和自我审视能力,其信仰容易受新媒体传播场域中各类不良思潮和错误主义的影响[3]。最后,高校大学生具有追求个性、渴望不断获得外界信息的特点,但长期在新媒体的世界里遭到不良信息内容的侵蚀,缺乏自律能力的大学生如墙头之草,随风而飘。

二、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信仰体系构建的现实困境

(一)主流信仰逐渐弱化

当前正处于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交织的社会转型时期,新媒体传播场域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泛且自由的空间,各种信息和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主流信仰。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主流信仰遭遇了严峻挑战,个人主义、金钱至上、享乐至死等不良思潮冲击着主流信仰的地位和话语权,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侵蚀也造成一些大学生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上出现问题,动摇其主流信仰的根基,后果极为严重。

(二)信仰行为逐渐异化

借助新媒体的虚拟性和开放性,大学生可以在新媒体传播场域中以虚拟的身份开展交流和互动,真实身份被隐匿,不同的需求下会产生多种面具,缺乏自控能力的大学生在新媒体场域中会“放飞”自我,不顾世俗、不顾评判甚至不顾道德地进行现实生活中被压抑的言论和行为。久而久之,大学生个体在新媒体空间和现实空间出现形态迥异的人格,在虚拟空间的思维方式也逐渐侵蚀其现实世界的正常思想与行为,导致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坚持的信仰被逐渐异化。

(三)信仰的意志力逐漸动摇

新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脱离现实世界的虚拟环境,迎合了大学生向往自由、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和追求刺激的个性[4]。然而,新媒体在为大学生提供便捷、高效的学习条件的同时,使大学生进入了一个娱乐性极强且缺乏约束的空间,在娱乐信息的影响下,大学生信仰的意志力开始被动摇,使其丧失了对科学信仰的坚持,导致大学生在价值观不同、形态各异的信仰间不停地游离和徘徊。

三、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信仰体系构建的优化路径

(一)教育引导: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1.创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新媒体教育平台

首先,教育平台应尽量采用融思想性与文学性为一体的名字命名,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新媒体建设,开设党团活动室、爱心捐赠室、青春运动室、听心画室、墨韵书法室、知行劳创室等功能室,培养大学生“修德”“启智”“健体”“育美”“崇劳”品质[5]。其次,应改善学习板块。可以结合实际建设“三全育人”公众号,将学校状况、育人特色、理论研究、科技创新、青春故事、身边榜样、热点透视、新规发布、生活安全等内容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推送和展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关注度,增强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及时性、权威性。

2.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新媒体教师队伍建设

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积极提升自身新媒体素养,全面掌握新媒体技术操作技能,推动实际教学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并可以依托微信朋友圈、公众号、抖音、微博等新媒体渠道关注学生的生活状况[6]。在新媒体中对大学生进行情感关怀,做到让大学生自由发声,采取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大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二)制度保障:营造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健康新媒体环境

1.健全新媒体制度规范并加强新媒体管理

关于新媒体的制度规范,需要具备动态性,结合新媒体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内容,强化对新媒体的约束,减少不良思潮和劣质信息的传播,将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使大学生坚持科学信仰。而新媒体管理的加强,可以促进清朗网络空间的打造,使大学生自觉维护新媒体环境,使其在信息的接收和行为的互动过程中约束自身言行,并以良好的网络态度感染他人,为大学生群体的信仰教育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基础。

2.净化新媒体舆情环境,传递新媒体正能量

新媒体舆情的爆发具有时间短、传播快、辐射广等特点,给新媒体舆情管理工作制造了难题。对此,政府、高校、运营商需要强化协作,建立新媒体监管机构,拓宽信息发布渠道,配备新媒体技术人员,明确监管责任,时刻关注新媒体上网民的动态[7]。建立信息发布人和学生信息员制度,随时收集学生关注的问题和意见,在新媒体舆情事件露出头角时,以科学的认知引导大学生以正向的舆论进行传播和评价,在新媒体舆情事件发生恶意谣传时,及时公布真实客观的信息,正面引导公众,并及时调查源头,将事态控制在最小的影响范围内。

3.提升新媒体安全技术,弘扬科学信仰

运用新媒体技术,对接入校园的网络进行跟踪,对随意发布和传播不良信息的行为进行弹窗提醒教育和敏感信息过滤屏蔽,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清朗的新媒体环境[8]。提升新媒体安全技术,可以促进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开展和进行,因而要求新媒体安全技术实时更新,始终为科学信仰的宣传和弘扬提供保障条件。

(三)实践养成:开展涵育科学信仰的新媒体实践教育活动

1.新媒体社会服务活动

一方面,利用人工智能、AR、物联网等新媒体技术,指导大学生积极参与新媒体社会服务类的实践活动,借助新媒体的技术优势突破社会服务活动的时空壁垒,提升大学生在信仰塑造中的主体性地位,激发其主动认知的能动性[9]。另一方面,新媒体实践教育具有可感知性和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引导大学生借助新媒体开展社会服务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大学生感受不同领域、不同圈子的人们的生活与内心,以此强化其奉献精神,使其充分感受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信仰的强大力量。

2.新媒体劳动活动

应该借助新媒体平台号召大学生,使其以新媒体为渠道,积极参与到劳动中,通过在新媒体中宣传法律知识、弘扬红色文化、普及环保知识等劳动,引导大学生塑造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进而树立朴素且崇高的人生信仰[10]。

(四)素养提升: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

1.提升自我认知能力

大学生需要以科学客观的态度和理性的认知对待新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中全面且深刻地审视自身,了解并掌握自身的思想需求和心理需要,以此做出调整,规范自我想法和行为[11]。同时要明确新媒体传播场域的两面性,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在新媒体传播场域中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理性的思维和良好的心态对待新媒体空间的各类信息和观念,始终将科学理性的信仰置于首位,并将其作为解决生活困难和学习难题的制胜法宝。

2.强化新媒体自律能力

新媒体热点舆情的出现导致的“群体极化”,会使大学生不知道如何区分真假,容易造成信仰问题[12-13]。对此,大学生需要强化新媒体自律能力,严格要求自身在新媒体空间的行为,做到不造谣、不传谣,以客观、公正、理性的态度对待新媒体舆情,不做不良信息的“推手”,学会用道德约束自身情绪和行为,以冷静的态度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进而提升自身在新媒体空间的道德水平,为自身塑造科学且崇高的信仰夯实基础。

3.加强自我抉择能力

鉴于新媒体给大学生信仰带来的影响,教育者在以各种方法实施信仰教育的同时,需要引导大学生强化自身的抉择能力,使大学生在面对形态各异、内涵不同的理念和信仰时,可以勇敢摒弃不良思想,严厉批判错误思潮,进而强化主流信仰的认同和坚守,使自身的信仰更加坚定[14-15]。

四、结语

对大學生信仰体系的构建来说,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大学生获取知识带来便捷条件并丰富大学生信仰世界的同时,给大学生信仰教育带来了诸多挑战。对此,政府、高校、思政教育者、大学生等需要协同配合,正确认识新媒体在大学生信仰体系构建中的积极作用及负面影响,以科学有效的方式在教育引导、制度保障、实践养成、素养提升等方面落实有效措施,引导大学生塑造科学且崇高的信仰,为国家和社会培育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方正.提升“00后”大学生信仰信念信心教育有效性的三维向度[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2,38(10):109-111.

[2] 周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阈下大学生信仰教育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9):114-115,118.

[3] 張涵.信仰生成论视域下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逻辑与路径[J].淮阴工学院学报,2022,31(2):84-89.

[4] 唐忠宝,赵方方.新媒体时代增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认同的几点思考[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1):81-86.

[5] 孙海亮.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信仰危机表现及对策[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1):96-97.

[6] 邵潇涵.学习“四史”,筑牢大学生信仰信念信心之基[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1):119-123.

[7] 张雅光.新时代大学生信仰现状调查研究[J].天津农学院学报,2021,28(4):93-100.

[8] 张怡青,葛楠,陈威,等.新媒体视域下大运河金总管信仰文旅融合策略研究:以大学生群体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33):17-18.

[9] 张子娇.全媒体时代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困境与路径[J].河南农业,2021(15):46-47.

[10] 丛懿洁,刘敏楠.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及教育路径:以威海市高校为例[J].办公自动化,2021,26(4):12-14.

[11] 颜廷宏.新媒体与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探析[J].大学教育,2021(2):8-10.

[12] 姬咏华,董上.大学生信仰研究视角探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0,39(7):9-11.

[13] 王翠婷.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2):179-180.

[14] 向专,班惠英.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基督教信仰现状调查研究:以S省8所高校为样本[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6(4):46-50.

[15] 刘嘉乐,王义夫.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信仰问题与对策探析[J].改革与开放,2020(Z4):57-60.

作者简介 汤方明,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体系建构优化路径困境
困境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教师网络研修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
试论高校课堂教学的体系建构
信息安全下企业经济信息管理分析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翻译批评与翻译理论建构
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及优化路径探索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