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有效建构区创设的推进式研修

2023-05-16江苏省海安市曲塘镇双楼幼儿园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3年4期
关键词:园本研修建构

江苏省海安市曲塘镇双楼幼儿园 刘 燕

提升幼儿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是幼儿园园本培训的重要内容。作为一名年轻的业务园长,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我原认为一周开展一次业务学习,教师们总会有所收获,可现实却不尽人意。频繁、零散、无主题且持续性地贯彻园本培训,往往会出现以下现象: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不够,缺乏内在的学习动机;参加培训时理论知识全都听懂了,实践时却难以落实;培训形式单一,无法解决教师实践中的难题……如何提高幼儿教师研修的实效性是我一直重点探究的问题。为此,在幼儿园园本培训的过程中,我以市县两级教研活动“创设有效建构区”为切入点,开展教师园本研修模式的探索和相关研究。

幼儿园的建构区是最受幼儿喜爱的区域,在建构游戏中,幼儿能获得自由和快乐,同时建构游戏能培养幼儿耐心、协作、互助、坚持不懈等良好学习品质。在建构区,教师需要为幼儿创设深度学习和思考的环境,使其充分感知建构材料、积累经验、提高思维逻辑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然而,在首次号召教师们积极创设建构区时,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建构区内材料投放单一、无层次性,基本上都是成型的积木方块,而这些材料往往无人问津,建构区里的幼儿少之又少。基于这个现状,我们进行了深入分析:材料单一、无层次性,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充分把握幼儿建构游戏的核心经验;建构区环境创设无新意,导致幼儿失去兴趣;教师缺乏对幼儿、材料、幼儿与材料互动的有效观察。

怎样引导教师为幼儿创设有效的建构区并投放科学适宜的建构材料呢?我们开展了为期一学期的推进式研修活动。

第一阶段:经典共读,理论奠基

面对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之间存在一定差距的现实,我们以读书构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号召教师向经典致敬,从书本中寻求答案——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经典共读”活动,教师们共读《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第十一章“创设建构区”。幼儿园以业务副园长为首,组建了领读小组,四位老师进行领读,并编排领读分享活动时间表;要求领读教师领读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的教育行为,理论联系实际,畅谈读书感言,活跃园本研修氛围。在共读活动结束之际,各年级组两位代表教师敞开心扉,畅谈读书感悟,这个过程也使得园本研修活动充满感动与温馨。

这样有计划且能让教师提前做好充分准备的研修活动,极大地激发了教师主动学习的意识。教师了解教研内容、搜集相关资料,将理论、观念与实际工作进行对接——带着自己的经验和困惑参加活动,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教师们在参与讨论、交流分享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有效优化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思路和策略。

第二阶段:实践体验,观摩改进

经典共读的专业学习为解决“建构区材料投放”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在教师学习相关书籍和文章之后,我们将教师们分为三组,让他们先逐个操作各类建构材料,切身感受各种材料的趣味性,从而分析材料的教育价值,思考材料投放是否科学,沉浸式的体验让教师们有了很多发现和感悟。在接下来的交流分享活动中,教师们的大脑飞速运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读以致用。接下来的一个月,我们重点关注班级建构区的创设,以“观”促改,以“评”促进——我们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推磨式”走班进区观摩活动。观摩活动分为两个环节,即建构区环境创设观摩和幼儿建构区游戏现场观摩。在建构区环境创设观摩时,教师注重“主题式”环境的渗入,墙面环境重点关注建构经验支持、主题导入、计划反思、留白创想等板块,使环境创设走出了形式化、单一化、刻板化的困局,而变得有支架、有趣味、可操作、可表征。幼儿建构区现场观摩是最能反映教师教育理念的一个环节,我们以一次小班建构游戏观摩为例,教师及时捕捉到了幼儿对于“马路”的兴趣,于是一场关于“马路”的建构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始了。教师一次性投放所有材料,材料内容丰富,富有游戏性和挑战性,但所有材料“轰炸式”的投放造成了幼儿“不知所措”的现象,使得幼儿的建构行为逐渐偏离主题,“马路”变成了“公园”“广场”。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该何去何从呢?现场观摩时,有的教师直接指出了问题,为此我们现场进行了“微”研讨——从材料投放的层次性、递阶性、有序性走进了老师的教育理念中,而“真”观摩的实践活动让教师们获得了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态度、方法和能力。

第三阶段:提炼总结、交流反思

通过观摩研讨、总结并反思教学行为,教师在理念上基本达成共识,进而从区域设置、材料投放、观察评价和师幼互动等方面更多地支持和引导幼儿。为展示研修成果,我们在全园开展“建构区案例”分享交流活动,鼓励教师总结经验、提笔耕作。教师则通过PPT展示与解说相结合的形式,从活动背景、游戏过程实录、活动特点与价值、活动反思等方面,对建构案例进行详细的梳理与阐述。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基于观察,追随幼儿,一一展现幼儿在建构区的“快乐瞬间”——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教师更好地关注课程实施过程和幼儿游戏过程,进而学会收集和整理一手研究资料。

有的教师将视线转向幼儿的游戏行为,观察幼儿,让大家看到了幼儿“自我发现”的力量以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的教师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改造、美化家乡的桥,在自主搭建中促进幼儿的合作交流。宏伟壮观的“豪华游轮”,让幼儿在协商、谦让、交换的游戏氛围中尝试开拓与创新、体验成功与挫折;白描式的案例分享,让大家看到了幼儿的个性化发展,也感受到了教师的反思。教师的交流分享让大家看到了幼儿之间的分工与合作,以及教师会观察、能指导的专业能力。

交流分享活动让教师对自主建构游戏所需提供的环境、适时适度的指导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使其在自我专业成长的不同时期都能获得适宜的发展,进一步增强研修能力。

好书共读、现场观摩、沙龙研讨三次推进式研修,多个研修问题的解决是相互关联、逐步完成和逐一推动的,三者相辅相成、互相推进——这样的研修方式可以运用于各类教育实践中,实现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从而有效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在此过程中,教师学会了在丰富、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解决问题,并通过同事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逐步形成新的教育理念并积极运用新的教学技能。

猜你喜欢

园本研修建构
基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幼儿园园本课程研究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园本课程开发的迷失与回归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建构游戏玩不够
运用多元智能构建园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