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让幼儿园科学活动『活』起来
2023-05-16浙江省丽水市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
浙江省丽水市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 叶 珍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在对幼儿进行科学活动时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发现潜在的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激发幼儿科学探究兴趣,丰富科学探究的材料和内容,拓展科学知识获取的途径,从而提高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接受程度,增强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促使幼儿自愿参与科学活动。
问题提出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笔者了解到幼儿教师虽然可以通过系列教育培训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接受信息化教育理念,但是通过研究真实案例发现信息化教育在实施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教师在进行科学活动时对多媒体软件的运用较少,如制作课件时经常使用PPT,而FLASH、希沃白板等多媒体软件却很少使用;其次,从教师使用PPT的频次上看,主要使用插入图片、视频,其他功能很少使用;再次,幼儿园的信息化管理上存在空白,大多数幼儿园已明确界定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且制定了相关制度,但教师却未掌握管理信息化教学的方法,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这就导致了多媒体设备是有了,却缺乏专人管理,进而致使多媒体技术没有起到促进幼儿成长的作用。
尤其是在幼儿园教育活动或师幼共同参与科学活动时,我们经常会发现,幼儿学习知识的形式过于单一,教师主要通过口语讲述的方式,把抽象的科学知识传递给幼儿,幼儿往往是被动地听和接受。长时间下来,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就会降低。
浙江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到:“随着我国科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逐渐提升,教育信息化理念由此产生,应该将信息化融入现代教学方式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在科学活动中增加多媒体技术的使用频次,将多媒体技术与科学活动进行有机结合,创建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的教学活动,增强师幼有效互动,提升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吸收能力,增加幼儿的科学知识储备,提高幼儿对科学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促进科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规定:“在教学中加入多媒体技术能够为幼儿带去图像、声音等教学因素,有助于幼儿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同时丰富课堂信息的内容,将其生动地展现在幼儿面前。”通过长时间的应用探索我发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融入多媒体技术能够使幼儿对科学活动产生兴趣,而让幼儿自主选择参加科学活动,能让教学活动变得更有意义。
《指南》中提到:“带领幼儿进行科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使幼儿对科学产生兴趣,让幼儿切身参与探究的各个环节之中,开发幼儿探究能力。”教师在科学活动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既可以使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幼儿面前,又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感知事物的能力主要靠眼睛和耳朵,而眼睛接受事物的范围要比耳朵接受的范围更广。因此,在科学活动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让抽象的事物生动起来,让学习活动变得有趣,同时还可以丰富学习材料,拓宽学习知识的途径,提高幼儿对科学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将实践过程中需要操作的步骤充分展现出来,进一步提高学习活动的质量。
多媒体技术在科学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目前,多媒体技术教学已经成为现代科学技术与实践活动结合的先进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较,它的优势更加明显——可以将事物新鲜、形象、丰富、生动地展现出来,幼儿也非常喜欢这种学习方式。多媒体教学的多种功能,让教师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得以有效解决。笔者从以下从四个方面具体介绍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的应用。
一、结合“可视、可听、可说”提高活动趣味性
多媒体技术可以借助图文、声像等创设立体化的学习空间,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幼儿接受和吸收课堂上的知识。教师可以依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认知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赋予学习内容丰富多彩的图像、制作吸引幼儿的音乐以及有趣的视频,使学习活动丰富多彩。
以小班数学游戏“图形宝宝找朋友”为例,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课程内容制作成动画,并在该动画中设置一个互动环节,要求幼儿亲自操作,将动画中打乱的图形进行顺序匹配,若匹配失败,图形会跳回到初始位置;若匹配成功,动画中会响起掌声对幼儿进行鼓励。尽管这个游戏所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刻板,却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游戏。更加有趣的是,很多幼儿表示游戏结束后还想试一次。
在中班阅读活动“小青虫的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幼儿了解了各种各样的蝴蝶。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幼儿了解到蝴蝶的生长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虫。活动后,我们引导幼儿在一体机上玩“找一找”的游戏,左边是各种各样的蝴蝶翅膀,右边是蝴蝶的身体,在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幼儿逐步掌握左右对称的概念。同时,幼儿通过参观市博物馆、上网查阅资料、参观植物园等方式查找关于蝴蝶的知识,然后将其录制成小视频与同伴分享交流,从而增加关于蝴蝶的知识储备。
二、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降低活动难度
布鲁纳提出:“想要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首先要使学习所使用的材料具有吸引力。”幼儿的想法往往与周围的环境有关,且对理论概念和陌生的现象很难理解。因此,教师要想提升幼儿对活动材料的兴趣,就要把原有的事物转变成新鲜有趣的事物。教师除了选择具体形象的科学现象和内容之外,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对抽象复杂的知识进行直观化处理,把原来幼儿较难理解的内容和教师较难用语言讲清楚的内容细化成一个个具体的、简单的学习单元,降低幼儿的学习难度,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抽象复杂的知识。
以小班科学活动“宝宝爱吃饭”为例,教师选用幼儿喜爱的动画片片段,然后再用多媒体技术中的视频剪辑功能,将食物进入口腔一直到排泄出来的过程做成视频展示出来。食物经过了人体的很多消化器官,但幼儿对这些器官比较陌生,于是,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点击某一个器官图标就可以了解该器官的功能,以此提高幼儿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激发幼儿自主探究与学习。
三、创设真实情境,增强活动有效性
创设真实的社会环境能为幼儿的科学活动奠定基础。在实践操作中,人们对科学知识的探究会受到多方面的阻碍。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后,可以让事物变得更好理解,它能把抽象难懂的事物转换成通俗易懂的内容,能将理论的事物呈现在现实生活中,进而提高幼儿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以科学活动“植物的生长”为例,课堂活动时间一般较短,幼儿只能大概浏览,这会让幼儿接受的知识变得细碎化、概念化,教师也只能让幼儿随机观察,不能将植物的生长过程系统地展示出来。因而导致幼儿对植物生长的各个环节出现理解偏差。运用多媒体技术后,我们可以拍下植物完整的生长过程,鼓励幼儿独自完成种子观察任务,最后共同对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分析,甚至将所有素材做成课件在活动中展示,促使幼儿对相关知识有更完整、更系统的了解。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我们不仅要让幼儿感兴趣,还应该促使幼儿通过科学实验对科学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在进行了多媒体教学活动后,我在益智区投放了一些相似的物品,让幼儿在指定区域完成视频中的操作——在动手操作中,幼儿既做到了独立思考的要求,又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以科学活动“沉与浮”为例,教师在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技术,使幼儿真实感受物体的浮与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物品均会出现浮与沉的现象,幼儿就会好奇哪些物品可以下沉,哪些物品可以上浮。因此,幼儿通过动手实践,亲自感受到了物品的沉浮状态——这种教育方式会让我们教学效果更明显,进而使学习活动变得更加有趣。
四、整合主题内容,助推全面学习
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同一主题的科学探究内容进行整合,帮助幼儿对科学现象、知识进行全面学习。为幼儿提供动态化教学材料,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以动画的形式将教师所教授的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多媒体技术能够使知识具有生命力,从而使幼儿吸收更多的科学知识。
以大班科学活动“我是环保小卫士”为例,幼儿对保护身边的水资源特别感兴趣,于是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生成了一系列关于“水”的科学活动——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水从哪里来”“云的形成”“水的循环”等活动内容制作成小视频,引导幼儿全面了解生活中熟悉的“水”——“陆地上的水经过太阳照射变成水蒸气,到空中变成云,云遇到冷空气凝结成水滴落下来……”如此循环往复,幼儿通过观看视频逐步理解了“我身边的水资源”。
抽象的科学知识需要教授科学知识的教师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良好的表达能力,单凭静态图片和教师的口头讲述,不仅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难以让幼儿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导致科学活动的教学效果不佳。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具体形象的“可视、可听、可说”演示功能、生动有趣的游戏互动功能、信息整合和编辑功能,既可以提高幼儿探究的热情,降低科学学习的难度,又能丰富科学学习的内容、手段和途径,促使幼儿实现个性化的发展,为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与品质、助推幼儿进行深入的科学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
教师在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时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功能,以此推动幼儿深度学习。然而,多媒体技术教学仅为众多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教师应该侧重于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在满足幼儿需求的基础上使用多种教学方式,并将各种教学方式相互结合,优势互补,从而为幼儿提供更加科学高效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