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三空间”视域下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教学策略
——以英语国家概况课程为例

2023-05-09钟玲俐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第三空间英语专业跨文化

袁 芳,钟玲俐,廖 芸

(1.湖南交通工程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衡阳 421001;2.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长沙 410082)

1 “第三空间”理论:教育与文化意蕴

“第三空间”理论(The Third Space)由美国社会学家雷·奥尔登堡提出,指“第一空间”居住处所、“第二空间”工作场所之外的“第三空间”,即非正式公共聚集场所。Kramsch最早将其运用至外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研究之中,属于后现代主义影响之下实现语言教育和文化转向的应用语言学理论范畴。此时“第三空间”指一个中性且平等、在外语教学以及跨文化交际之中彼此糅杂、介于潜意识和自我感觉阈限之间的混杂文化“第三空间”[1]。

“第三空间”具有融合性、自由性和批判性的特征。其一,“第三空间”并非折衷的文化拼盘和大杂烩,而是通过跨文化的探索和协商开辟出的文化中间地带,融合了母国文化和目的语言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作为“文化接口”以满足跨文化交流的需求[2]。其二,作为第三个语言文化环境,“第三空间”摆脱了母语与目的语言的固有束缚,允许文化的自由表达,从而鼓励语言表达和文化传播中的主观创造性。其三,“第三空间”提倡保持批判性,从而避免多元文化交织所产生的文化泛化现象,同时有效化解外语学习者内心的文化冲突,以批判和发展的眼光对待母国文化以及外国文化的关系。

2 跨文化能力:理论共识与课程导向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家间沟通成为国际社会的必要诉求,作为“公共外交”时代国际话语权的博弈手段,跨文化能力不可或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提出以培养能讲好中国故事的新时代跨文化人才为高校外语专业建设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则将跨文化能力作为核心指标纳入培养规格,可见跨文化能力的重要性。

国内外关于跨文化能力的界定和解释众说纷纭,其理论发展经历了零星构建、全面发展、非西方视角兴起、整合与深化等多个阶段,至今尚未形成一致体系,但也达成许多共识[3]。其一,跨文化能力作为复合概念,大体包括情感、认知和行为三个宏观要素,并蕴含诸多分支元素;其二,跨文化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本质上相同,都体现了个人特质,并属于国际交际技能,随时代变迁而动态发展;其三,跨文化能力是在国际交际中进行文化感知与文化认可的能力,以有效性和得体性为主要衡量标准;其四,由于其内涵层次丰富,单一模型理论无法刻画其全貌,需要以多视角综合辩证看待。

高等院校英语课程作为培养跨文化人才的主战场,承担着培养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的重任。为契合培养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的课程导向,跨文化英语教学需要明确划分跨文化能力的不同维度以实现精准化培养。可将相关课程拟培养的跨文化能力细分为情感、认知和行为三部分。一是情感层面,侧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和文化相对意识。对于中外文化的差异保持敏感性,同时以“去中心化”的文化相对意识进行跨文化交流,有助于消除母国文化中心主义和“文化失语现象”。二是认知层面,主要包括语言知识和文化差异。一切能力都是建立在对知识的获取上,通过积累和沉淀增强学生的语言知识储备和文化习得底蕴。在介绍了解外国基本文化背景的基础上,能自主地将本国语言知识和文化特征与之对比,形成“和而不同”的文化认知。三是行为层面,强调语言能力、交际礼仪、文化移情能力和批判思维。语言能力直接体现为对中英双语的语言知识掌握、语用能力;交际礼仪则从课程关于不同国家文化习俗的部分习得;文化移情能力和批判思维作为高阶跨文化能力,建立在以上能力基础之上,充分体现学生的“外语素养”和“母语素养”的结合程度。

3 “第三空间”理论在跨文化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第三空间”有助于转变跨文化外语教学中教师教学的着力点、学生思考学习的思维切入点。构建“第三空间”能有效跳脱出跨文化外语教学中出现的二元对立文化陷阱,将母语“主位”和目的语“客位”有机融合,在平等的文化中间地带实现有效的文化双向沟通,即跨文化沟通,促进学生在意义协商中进行跨文化身份构建,并帮助其有效解读外语文化、深刻理解母语文化,从而增强跨文化外语教学的有效性[4]。

其次,“第三空间”有助于将教师主导、语言知识导向的传统跨文化外语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文化为导向的新模式。文化语境具有弹性和流动性,因此构建具有文化间性的“第三空间”可以有效联接语言知识和文化。通过“第三空间”重置语言和文化中的权利分配关系,以打破原有的中心边缘关系,将中英交叉的语言文化背景作为宝贵的课程教学资源,从而将教学重心转移至学生和文化上。学生在“第三空间”语境下扮演文化间的“第三身份者”,对于新时代跨文化外语教学具有启示作用。

最后,“第三空间”有助于促进跨文化外语教学对外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杨郁梅对跨文化能力与语言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情感调控是跨文化能力中唯一与语言能力强相关的要素[5]。“第三空间”视域下,跨文化外语教学可以由实现学生的情感调控出发,通过辩证分析中外文化异同以发展认知构念,进而从课内外锻炼中渐次习得跨文化能力。

4 “第三空间”视域下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教学策略——以英语国家概况课程为例

4.1 英语国家概况课程教学现状

4.1.1 课程简介 英语国家概况作为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对以英美为代表的英语国家文化、政治、经济、历史、宗教、法律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通过选取多元的素材和资料,使英语专业学生了解英美文化及其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拓宽国际视野,增强对英语的辨识度和敏感性等提供课程支撑。内容上,英语国家概况是一门介绍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课程,具有鲜明的文化因素表征。其特点主要包括教材阅读量大、生词和专业名词多、知识内容芜杂广泛、事件人物繁多、信息量大等,其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当前国际形势和主要英语国家发展现状。价值上,不同于其他语言技能类课程,英语国家概况的教学价值不仅体现于英语语言知识层面,还体现在语言知识和文化、跨文化能力的价值融合中,能够在培养英语专业学生基本语言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其文化意识和跨文化能力。

综合以上,英语国家概况由于具有语言知识和不同文化交叉融合的跨学科人文属性,能够契合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能力的课程导向。

4.1.2 英语国家概况课程的教学现状 教师方面,大多高等院校在教学中有效融入了多媒体教学,但形式改变并未带来新文科、大外语时代下课程培养目标和培养原则的跟进,仍停留在将其作为背景介绍类课程进行泛质性教学,照本宣科、一言堂等解释性教学现象过于普遍。教学缺乏价值层面的深度,无法与其他英语课程形成联动效应。学生方面,由于课程的教材知识体系繁复,对学生英语素养要求较高,而学生本身文化沉淀欠缺厚度且学生之间能力跨度较大,导致畏难和抵触情绪的产生以及学习主动性的缺位。同时,由于学生没有充分参与到促学性课堂互动中,教学评价流于形式,导致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效果不佳。

综合来看,课程目标、教师教学、学生习得之间存在教学实践中的价值断层,为满足英语国家概况课程中学生的多元需求,以学生跨文化能力为出发点,对教师教学的原则、目标、内容、方法和效果进行探索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4.2 “第三空间”视域下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教学策略

4.2.1 教学目标层面 明确课程教学的核心目标在于培养符合新时代跨文化交际要求的跨文化英语专业人才。基于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维度,依照课程特征细化培养目标。态度方面: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全球意识、语言文化意识和交际动机。以“第三空间”意识为情感工具,打通课程中学生的语言意识与跨文化意识之间的壁垒。同时,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进入“第三空间”语境,能够增强学生的语言学习积极性,从而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言堂、学生学习态度不积极的现象。知识方面:由浅入深地教授中英语言知识、中英文化知识和交际策略知识。在“第三空间”中对“标准英语”和“中外文化”进行批判性解构,从而拓宽学生对语言和文化的认知,为培养其跨文化能力逐步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技能方面:发掘学生的应用能力、批判能力和调适能力。在初具中英双语的语言理解能力后,将之应用至“第三空间”语境下的跨文化交际实践中,并以反思和探讨的形式对不同文化进行辩证性批判,从而对跨文化交际的个人定位做出合理调适。

另外,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能力需要遵循“第三空间”理论三大原则——启发性、巩固性、循序渐进性。启发性强调本国与外国文化差异互动融合,引导学生实现语言学习和人文素养习得的双向交互;巩固性指借助智慧教学等多维方法,拓宽教学边界以实现随时充电巩固学习的效果,从而“生产性”地建构文化认同,实现“跨文化人”的培养;循序渐进性是按照语言、文化和交际策略分阶段进行跨文化能力培养,以契合不同阶段的学习特征与需求。

4.2.2 教学内容层面 择取优秀教材和案例的同时,适当融入具有可比性的母语文化内容。

课程目前对应较多版本的教材,其知识侧重、叙事逻辑、内容质量各有不同,所蕴含的跨文化价值也有较大差异。对于开设英语国家概况课程的不同院校,需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以及学生的语言能力层次,选取能够满足本院系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需求的优秀教材。同时,教师需要搜集充足的中英文案例以辅助课堂教学,以丰富的文字、图片、视频形式展示英语国家的文化全貌。

另外,跨文化外语教学中过分强调母语负迁移、过分弱化中国语言文化价值、中国语言文化教学的缺位等现状导致英语专业学生中出现“文化失语现象”,对于跨文化交际中正确的文化输出、良好大国形象的树立造成了严重阻碍[6]。为避免该现象的出现和蔓延,在教学中应适当提高中国文化含量,将中英文化的价值对比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在冲突中寻求协商,以实现中英文化双向对话。在“第三空间”语境下对中英文化共同的精神内核进行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思辨能力。

4.2.3 教学设计层面 充分利用现代化数字教学手段、营造双向文化教学氛围。

首先,需要灵活使用新的教学手段以丰富教学形式。充分发挥现代化数字教学手段的作用,利用PPT、微课、慕课等形式,推动课堂教学和线上教学融合,帮助学生在提升基本英语技能的同时,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提升跨文化能力的实践深度和广度。由于不同文化历史沿革差异较大,其知识内容和文化内涵丰富度高,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对线上线下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和甄别,兼顾教学效率和教学设计效度。

其次,教学设计中还要注重良好文化教学氛围的构建。双向文化教学提倡兼顾与平衡目的语文化和母国文化,在培养学生目的语文化能力的同时,鼓励其运用英语进行本土语言表达[7]。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入中英文化之间的“第三空间”语境,在教学中营造平等和谐的双向文化教学氛围,将母国语言的“主位”嵌入到目的语言的“客位”之中,鼓励“中式英语”作为课堂学习交流的“第三语言”,从而在教学中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化移情和共鸣能力。

4.2.4 教学方法层面 依托问题导向的项目化、模块化教学方法,辅之以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和比较教学法等,以学生为中心、跨文化能力为主导,充分鼓励学生自主创造。

首先,运用项目化教学方法,将课程主导权以问题导向的项目形式移交给学生。通过小组形式自主挖掘相关资料和信息并加以处理,既锻炼了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又将学生置于“第三空间”实际语境中。同时结合案例分析法和情景模拟法,将中英语言知识和文化内容具象化,抛出问题,鼓励学生自我探索,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其次,将教学内容切分为文化、历史、政治、地理等模块,以跨文化能力为导向对各个模块进行专题教学,针对性增强文化意识和文化移情能力。同时以比较教学法作为辅助方法,在模块化教学过程中适当融入中英文化对比内容,从政治体制、教育理念、交际原则等方面进行文化层面的比较,启发学生思考,以提升其文化敏感性和文化相对意识。

总的来说,教学方法上要充分“让权”给学生,教师扮演“授人以渔”的角色。通过教师在课程中营造“第三空间”语境、重构英语教学的形式,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教与学重心的转变。这本质上要求教师自身培养专业发展意识,主动了解课程发展前沿、主动拓宽知识架构、主动探索教育创新、主动进行问题导向的“第三空间”教学研究,这也是英语专业教学的未来发展趋势所在[8]。

4.2.5 教学评价层面 把握课程的核心价值和教学评价的基本内核,科学运用量化评价和增值评价方法。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能够有效衡量英语国家概况课程对英语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效果[9]。英语国家概况旨在以英语国家各方面知识为基础,联通语言知识和文化,通过“第三空间”连接英语文化和母国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而教学评价则通过对学生参与课堂前后的能力变化进行测度,从量化和质性相结合的角度评估课程培养和教师教学的效果。

通过填写自测量表如李克特五级量表,完成英语国家概况教学前后学生能力的测试对比,进而运用增值评价的方法科学评价学生能力的增量变化。同时通过过程性评价(包括线上学习态度、项目讨论效果评价)和终结性跨文化分析案例,从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进行评价,充分肯定学生在“第三空间”语境下的跨文化能力习得。同时,还要完善课堂反馈机制,通过收集学生对“第三空间”语境下中英语言知识和文化习得效果的评价、对英语国家概况课程中培养跨文化能力的更多需求等意见,不断动态优化英语国家概况的课程设计,丰富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4.3 教学效果检验

以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验检验教学策略的实施效果来说明。以H校2021年英语国家概况课程为对象进行实验,对“第三空间”中英语国家概况课程培养跨文化能力的教学策略实施效果进行跟踪检验。通过统计分析前后测问卷调查和教学评价结果可以发现,虽然有关跨文化能力测度的指标有待进一步完善,但实验教学前后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在感情、认知、行为层面均得到了有效提升,如表1所示。

表1 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教学效果

5 结论与展望

本文对“第三空间”理论的教育和文化意蕴、跨文化能力的理论共识和课程导向、“第三空间”理论在跨文化外语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剖析,并以英语国家概况课程为切入点,分析了英语国家概况的教学现状,进而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五方面,提出“第三空间”视域下英语专业英语国家概况课程培养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的教学策略。

关于“第三空间”与培养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的相关研究未来值得展望。首先,相关研究尚未建立统一的理论体系或模型,缺乏“第三空间”所涉及的符号学、文化研究和批评与外语教育理论的系统性整合。其次,有关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层面,在实证方面的研究极为匮乏,需要在积累实践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实证分析,以检验“第三空间”的作用效果及其机制,从而强化英语教学在培养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中的作用。

猜你喜欢

第三空间英语专业跨文化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在文化改写中建构第三空间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
从空间批评的角度看《偶遇者》的文化意义
英语专业研究式学习的探索与思考
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