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现状及融合模式构建

2023-09-1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产教导师应用型

梁 艳

(阜阳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阜阳 236041)

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实践教学需加大改革创新力度,通过实施产教融合战略来有效提升实践教学成效。产教融合的重点与核心在于促进实践教学体系中各要素的深度交融结合,如教与学的融合、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的融合、专业实践与生产实践的融合等,由此使各要素得以有序运行,形成协同联动机制[1]。与此同时,应建立与完善教学改革保障机制,以制度促发展,健全相关制度体系,使实践教学的开展得以规范化、科学化、可持续性进行,从而激发实践教学内在的活力,促进其成效与质量的大幅度提升。

1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构成要素

应用型本科院校旨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而开展实践教学是其重要的人才培养方式。实践教学的核心在于推进产教融合,产教融合战略能否得以高效实施将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成效。实践教学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了教育者、受教育者、教学时间、教学地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理论等,各个要素之间通过协同联动、有序运作,使实践教学体系得以形成[2]。

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和构成方式影响着实践教学体系的运行,制约着其核心目标的确定与达成,高校要想切实提升实践教学成效,应全力促进构成要素的融合与渗透,不断提高要素间的融合程度,如创设良好的条件构建双导师制体系,以此来促进学校教师与企业导师的融合;加强时间管理,优化实践规划,使分散时间与集中时间得以高效整合,提高时间利用率;充分利用校内外优质实践资源开展融合性实践教学,依托社会生产要素来设定教学目标,设置教学内容,使专业性实践与生产性实践相互融合渗透,共同构成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体系;不断创新教学理念与方法,坚持教与学的双主体的实践教学原则,促进教与学的交融;针对人才培养目标及侧重点的不同来界定与区分应用型本科、学术型本科、职业本科,并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与关照等。

通过上述实践教学构成要素的相互融合,即可形成高效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而提高实践教学成效。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积极构建上述融合条件下的最优教学模式,通过整合专业标准与行业标准、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专业实践与生产实践,来不断拓展产教融合的深度与广度,使实践教学改革得以全面推进,并积极健全改革保障机制,完善相关的制度体系,以此来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其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得以全面提升。

2 应用型本科院校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2.1 实践教学开展缺乏准确定位

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未能充分认识到自身与学术型本科的区别,在开展实践教学时缺乏准确的定位与目标,教学体系的设计存在诸多欠妥之处,其认为相关实践课程的建设只需以学术型本科为模板,适当作出调整和修改即可,因此其并未制定更具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只是结合自身办学条件对部分教学内容进行了一定变革,而在师资配置、理念设定、实践教学模式与方法等方面则是沿袭传统,很少作出调整和变化。由此使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只在一些表面形式上与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相吻合,实则成效平平,教学质量与效果差强人意。此外,应用型本科开展实践教学与职业本科也有诸多的区别与不同,二者无论在教学定位还是课程建设目标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对此有明确认知,进而有的放矢地制定实践教学方案,但实际上情况并非如此。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缺乏敏锐的判断力,未能准确界定自身与职业本科的异同,表现在实践教学方面,即生搬硬套职业本科的做法,对其教学模式采取拿来主义,内容设置上偏重生产性实践,师资配置方面单纯依靠企业导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教学,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也一味地以学为主,并侧重于校外学习,直接照搬职业本科实践教学模式,其造成的结果是弊大于利,既难以突出应用型本科的办学特色与风格,达成相关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无益于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的提升,阻滞了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3]。

2.2 产教融合的深度与广度有待提升

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了全面推进实践教学,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也一直致力于进行各种创新变革,比如实施产教融合策略,以此为突破口使实践教学获得跃进式发展,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表现出诸多的问题与不足。

首先,产教融合未能覆盖教学全要素,只针对部分内容进行了初步的融合,如将专业标准与行业标准加以融合,以此来体现教育教学与社会生产实践的关联与契合,但在其他方面如教学内容、师资配置、教学方式等则未加以融合,依旧是各自为政、双规运行,由此则会使产教融合大打折扣,难以实现预期的目标。其次,融合程度尚浅,专业与生产相融合只停留在浅表层面,在此基础上开发的教学内容虽然具有一定的融合性特点,但其未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滞后于社会生产实际状况[4]。与此同时,师资配置却仍实行单轨制,校内导师是重要主体,彼此之间的脱节既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损耗,也降低了实践教学效果。最后,产教融合未能体现点面兼顾,譬如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教育师资上采取企业导师与校内导师相结合的模式,该双导师制实则是点的融合,而发展双师型教师才是面的融合,但高校对此未能给予高度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滞后于实践教学开展的需要,表现出明显的建设乏力特点。

2.3 教学改革保障机制尚待健全与完善

应用型本科院校一方面大力推进实践教学创新改革,另一方面也应同步健全相应的保障机制,以使教学改革在完善的制度体系保障下得以形成长效机制,不会因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出现而受到阻滞与干扰。保障性制度体系是使教学改革可持续推进的重要前提,但在实践中,该体系的构建尚有诸多值得商榷之处。

首先,高校缺乏完善的顶层设计,战略眼光、前瞻意识有待加强,由于顶层设计存在漏洞,致使校企合作的开展处于浅层水平,相关企业的正当利益要求得不到重视和回应,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受到打击,“校热企冷”的状况难以避免。其次,实践教学过程中实施的产教融合策略以及校企合作机制等在合作深度方面有待拓展,由于缺乏完善的保障机制,这些合作开展起来面临诸多掣肘。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缺乏支持和服务企业的充分的能力与资源,在推进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存在利益不对等的情况,影响了企业的合作意愿。高校的实践教学改革在更多时候成为一种表面工程,其相关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欠缺系统性与可行性,校外实践形式大于实际意义,多以观摩操作、参观厂房、聆听讲解等方式为主,其所能发挥的教学实效非常有限[5]。

2.4 亟需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实践教学成效的评价多沿用理论教学评价模式来进行,即以学生的课堂表现结合最终的考试成绩来评定其学业水平,这与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目标不相符合,很难真实反映学生实践方面的综合能力与素养。高校未针对实践教学制定专门的评价方案与标准,评价缺乏准确定位,由此则削弱了评价的监督反馈与指导功能。事实上,教学评价是教学监督的重要方式,它的高效运行能对教学活动形成积极的反馈,使教师及时准确了解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并有针对性地作出调整和优化,同时,学生也可通过学业评价知悉自己的问题与不足,进而修正学习策略。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对此有充分认知,并积极促进评价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将过程评价、结果评价有效整合在一起,由此来构建高效的评价考核体系,以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助力实践教学取得更大的成效。

3 应用型本科院校提升实践教学成效的策略与途径

3.1 明确教学定位,完善教学模式

应用型本科院校全面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提升实践教学成效,须建立在对教学目标有明确定位的基础上,由此才能有的放矢、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资源整合,使实践教育教学活动得以高效地组织与开展。鉴于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充分明确自身与学术型本科院校、职业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办学目标、办学方式等方面的不同,进而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特征的实践教学体系。上述三类本科院校虽然都旨在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但人才培养侧重有所不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主要任务是为技术型人才的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优秀的技术型人才;学术型本科院校的侧重点则是培养学术科研方面的人才,旨在助力国家的科学事业发展;职业本科院校以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输送为重点,它更接近于生产实践,直接为社会生产服务。就能力塑造而言,不同类型高校也不尽相同,如果说实践教学对应学生的能力类型包括技术实践能力、学术实践能力及生产实践能力,那么应用型本科院校强调的是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这与其办学宗旨是密切相关的,也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首要任务。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定位以及实践教学的内在规律,应从以下几方面出发来构建实践教学最优体系[6]。

首先,对于实践教学的目标与内容,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既重视专业标准与专业实践,也要注重行业标准与生产实践,在全面了解市场特点与社会生产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基础能力、素质状况来设定实践教学目标,并以目标体系为指导组织教学内容,实现对内容的丰富与更新。应坚持学生需求与职业岗位相结合的原则,来构建常规性培养目标及个性化培养目标,以此来引导学生不断丰富专业知识储备,提升专业技术技能,同时创新实践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强化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岗位上具备更强的胜任力。另一方面,针对实践教学内容,应基于整体视角进行规划和设计,进而促进内容体系得以优化,使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的能力发展需要[7]。总体来说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应涵盖三大模块,即基础能力训练模块、职业能力训练模块、创新能力训练模块,其中,就基础能力训练而言,课程实验和工程实训是关键课程,以此使学生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实践能力也得到有效提升;就职业能力训练而言,主要通过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就业见习等方式来实现,它与学生的专业背景紧密相关,核心在于为其今后就业打下良好基础;就创新能力训练而言,主要的方式包括社会实践、学科竞赛、创业实践等,以此来拓展学生思维能力,强化其创新意识与观念,培养其吃苦耐劳的精神[7]。

其次,对于教学观点理念和方式方法,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将教师与学生视作教学活动的双主体,不应有所偏废,不可机械地模仿学术型本科及职业本科院校的做法,应立足办学实际及职业岗位需求,高效融合教与学,使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助力于实践教学成效提升。

最后,对于师资配置及实践教学时间、地点,由于校内导师虽然在教学技能方面具备优势,但欠缺生产实践经验,而企业导师则工作经验有余而教学经验不足,即应建立双导师制,使二者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助力于学生的成长。与此同时,应加强双师型教师培训,使之逐渐成为教师队伍的主体,另则实践教学的开展应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实践资源,使二者实现有机融合,并在时间规划上加强设计,提高时间的边际效用,使学生的有效时间得以充分利用。

3.2 实现要素融合,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3.2.1 人才培养目标与岗位需求相融合 要素融合即实践教学全要素的融合,是不同要素基于系统层面的深度交融与结合。要素融合有部分融合与完全融合之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全面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构建实践教学最佳体系过程中,应对要素融合的核心要义及基本内容有深度认知,进而营造有助于促进产教融合的环境与条件,使产教融合在更深更广的程度与范围中得以推进。要素融合最直观地体现在于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人才需求之间的融合,它具体包含以下两大方面:其一,专业标准与行业标准的融合。高校开展实验实训课程应体现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专业素质与职业素质的统一与契合,应围绕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核心目标而构建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使该目标与社会生产实践对人才的需求相吻合。其二,应在学术性实践的基础上融入生产性实践,加大技术实训课程的开发力度,拓展实验、实习课程的内容范围,以此来不断健全和完善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

3.2.2 整合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资源,构建双导师制体系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坚持教与学双主体原则,以此来不断创新教学模式、革新教学方法[8]。首先,高校应充分整合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资源,积极促进顶岗交流,使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在相互的沟通中实现共同的进步与成长,在此基础上推进双导师制体系建设,打造多元化导师团队。其次,应加强双师型教师的转化与培养,促进学校导师通过加强与企业导师的交流学习而转化为双师型导师,并为教师的成长发展提供完善的再教育平台,使教师的能力与素养得到持续的提升与加强。最后,在教学模式与方法上要集思广益、大胆创新,以创新促发展,生发新的活力。应积极倡导情境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创新教学方法,以此来优化课堂组织,提高课堂实效,情境式教学旨在引导学生进入真实的生产场景,教学活动的开展在此场景中展开,实践中可通过实地观摩、角色扮演等方式来营造真实的场景。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并能灵活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

3.2.3 加强时间规划,整合校内外实践资源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加强时间规划,通过有效配置分散时间与集中时间来提高时间利用率,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接触到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可设立实践周制度,在期末集中开展实践教学,以此来规避与课程实验等的冲突。此外,应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加强校内外资源整合,使校内实验室与企业实习基地得到充分利用,高校应与企业加强沟通协作,共建综合实训中心,为实践教学提供完善而高效的平台。在此基础上,实施嫁接教学,合理设计和优化实践内容,将实践教学与生产实习相结合,促进实践项目在教学中得以完成。

3.3 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互利共赢

实践教学依托产教融合来加以推进,在促进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应重视保障机制的建立,以此来为要素融合提供良好的环境与条件。为此,应全方位推进校企合作战略,深入校企联动合作,秉持共建共享、互利共赢的原则来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应使校企合作形成规范化和常态化,有效推进其可持续发展[8]。

首先,应完善组织架构。针对校企合作成立专门组织机构,使之全面负责校企合作决策、管理等各项事宜,与此同时,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在高校与企业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制定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以此来保障和促进组织机构的高效运作。其次,高校与企业应在人力资源方面加强合作,通过互相聘用员工的方式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实现双方的优势资源互补。高校可结合教学实际来聘用企业员工到校任职,以此来发挥其实践经验方面的优势,弥补学校导师一线生产经验的匮乏与不足,使双导师制师资队伍得以进一步发展壮大,与此同时企业也可聘用学校教师从事兼职工作,为企业生产提供前沿的理论指导。再次,高校应与企业在实训基地建设、实验室创建等方面加强沟通协作,以充分挖掘利用优势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使双方在共建共享中建立互惠互利的良好合作关系。最后,高校可通过开放实验室、完善科技服务等方式来助力企业发展,使企业在校企合作中获得更大的利益满足,从而调动和激发其合作积极性,企业则应为学校开展实训实习提供便利,使学生获得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高校与企业应秉持共建共赢的理念,不断拓展合作的深度与广度,通过精诚合作来共同助力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4 结 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主要任务与宗旨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而开展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开展的核心目标是实现专业标准与行业标准、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专业实践与生产实践等方面的融合,为了提高融合程度,高校应明确教学定位、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评价,全方位地促进实践教学改革,来为实践教学开展创设良好的环境与条件,使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猜你喜欢

产教导师应用型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V eraW an g
导师榜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