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证书制度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3-09-1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商科证书应用型

林 婷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经管学院,福州 350202)

自2019年国务院正式在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起,国家高度重视“1+X”证书制度的试点工作。加快“1”(学历证书)和“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互通衔接,积极稳妥地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是确保畅通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通道、缓解当前就业压力、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的战略之举。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这一制度也将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向社会输送复合型技能人才提供了制度保障。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商业模式”和“互联网+经济发展业态”的不断发展,数字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各个行业和产业面临升级,对于新商科人才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进一步推进落实“1+X”制度,并创新改革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困难和挑战。

1 “1+X”证书制度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背景

1.1 “1+X”证书试点工作的持续开展助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目标任务就是希望通过试点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促进校企合作,建好、用好实训基地,探索建设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构建国家资历框架。随着这一制度政策的施行,本着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拓展毕业生就业本领的目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势必要重新调整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1.2 新商科人才需求和培养理念的转变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超45万亿元,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随着我国数字经济规模的大幅度增长,关于数字经济岗位的需求也出现激增。同样,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就业发展研究报告》可见,数字经济的岗位需求重点集中在第三产业,比如直播、新媒体、短视频、自媒体等领域,这些领域的人才需求已经高达60.2%。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商业中关于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运用成为常态。相对传统的商业环境,新商科人才培养更侧重于强调知识的融合应用能力、具备数字思维和工具方法应用能力、具备良好的创新实践能力。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商科人才方面必需转变人才培养理念,构建新的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1]。

2 “1+X”证书制度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新商科人才培养面临的新挑战

2.1 人才培养目标和新商科需求的契合度亟待提高

2.1.1 专业人才定位目标与企业需求不匹配 我国“十四五”发展进入新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加速调整,各个领域迫切需求新技术技能的新商科人才。但是在高校积极发展商科专业的情况下,人才市场上对于新商科人才紧缺的情况却一直未能得到缓解。究其原因发现,学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一般由各个学院专业独立完成,极少有纳入企业实际需求,尤其是缺乏服务地方产业的考虑。随着“1+X”证书制度的推进,高校确实有适当地将“X”这一职业技能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更多是为了推进该制度而进行形式上的融入,虽然有创新,但是并不会出现紧跟社会经济变化的动态调整,进而导致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市场发展脱节。而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一方面急需人才,另一方面也希望降低用人成本,更偏向招聘到综合型技能的人才,这就导致了高校输送的人才与企业需求严重不匹配现象的出现。

2.1.2 人才知识技能培养未能达到新商科的“新”要求 新商科对人才的“新”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新知识、新实践和新创新。知识方面: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不断更新及应用,各学科、各行业呈现交叉渗透现象,企业突破边界寻求更大可能性,跨界思维为企业带来新的利润空间[2]。学生面对的挑战将是打破原有专业限制,具备在技术、商业和人文之间的跨界融合思维,才能帮助企业实现互利共赢。实践方面:“1+X”证书制度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重视度及落实情况严重不足。随着企业电商化程度不断加强,数字经济新时期电商企业对吸纳人才的门槛不断提高,而高校在新商科人才技能培育方面存在滞后性。另外,“1+X”证书的学习与专业课程独立开展,并未有很好地融合,学生跟不上新时代对商科人才多元化、高素质和与时俱进的新要求。创新方面:目前的专业教学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相对薄弱,学生在思想上对于新业态、新模式的接纳度和适应能力滞后,毕业后缺乏创新创业能力。

2.2 专业课程体系构建难度加大

2.2.1 企业在课程建设中参与度低 “1+X”证书制度的施行必然要求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加上新商科对各个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的融合度要求提高,这使得应用型本科院校在重构课程体系时要有高度的前瞻性和格局,邀请跨专业企业指导教师参与课程建设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创新的重难点。但是依照目前现状来看,学校和相关企业确实有达成合作协议,而企业在具体指导工作时,学校依然占主导地位,企业在课程开发和建设方面仅仅提供给学校相对粗糙的修改意见,对于后续的指导与实际建设工作无法落到实处。

2.2.2 课程体系的社会服务职能特色不突出 新商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课程体系设置上面临着对各个专业知识融合的挑战。一方面,在通识课程体系上,传统商科教育存在学科和学科之间边界明显、相互独立的问题。在专业课程体系上,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缺乏融入行业新技能和新思维的设计,课程体系的社会服务职能特色不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以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为导向,导致学校无法为当地输送匹配型人才。另一方面,在“1+X”证书制度的推进过程中也发现,课程体系与培训证书的有效嵌入与融合度低,不少学校原有课程体系保持不变,而证书培训单独设立,这便失去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施行“1+X”证书制度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社会服务职能的初衷[3]。

2.3 教师之“教”的突破困难

2.3.1 教学资源无法配套实现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资源包括教学环境、教师资源、教学设备、课程资源等。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存在的普遍情况是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为适应“1+X”证书制度下新商科融合教育,学校给各个专业的教学资源配置难免会更倾向于优势专业和一流学科专业,造成各个专业教育资源配置“贫富差距”拉大,影响教学融合的开展和“1+X”证书制度的落地。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在近两年的新媒体中心化和直播常态化的影响下,实践教学组织高度依赖新媒体资源与新媒体工具。但是营销专业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并非属于优势专业也不属于重点建设专业,多数学校没有给予该专业在新媒体教学实验室、直播设备、新媒体教育资源等方面的投入。

2.3.2 教学组织难以同步更新 在“互联网+”的加持下,新商科教育的课堂教学呈现出创新型与多样化,教师的教学方法实现了更多的可能性,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相对传统课堂在教学效果上有明显提升。“1+X”证书制度下新商科人才的培养要义是学生既能掌握本专业的核心能力又兼具多项职业技能。这对教师教学组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中,非认定型的双师教师队伍占比低、教师队伍结构不完善、教师技能实操能力偏弱以及对双师型师资的培养力度不够,导致学校无法完成“1+X”证书的任务。

2.4 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不健全

2.4.1 学生能力评估指标不够多元化 新商科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特点决定了人才培养评价指标必然不是单一化的。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某一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还要具备跨专业融合的应用能力,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并拥有不断研究前沿技能的学习能力。从现状来看,新商科专业的能力评估要点并不清晰,现有的学生能力评估体系仍然集中在专业课程的考查和考试上,很难全方位评估人才培养效果。

2.4.2 X证书含金量与“学分银行”标准无法确认 在人才技能评价标准方面,“1+X”证书制度的落实推进,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参考依据。一般情况下,由第三方机构牵头培训考核,进行X证书的技能等级鉴定,并且颁发证书给学员,人才的评价体系与学校相对独立,实现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非一元化的评价体系。但是,在实施“1+X”证书制度中,这些第三方机构绝大多数是教育型企业,其实力资质、社会影响力以及对X证书技能标准的界定能力都有待验证,加上专业相关领域的龙头企业参与X证书开发的比重低,导致X证书在社会上的认可度低。另外,“学分银行”建设方面依然处于探索阶段,社会对“学分银行”的认可度不高。由于“学分银行”建设机制的不完善和认定标准的模糊导致无法直接评价认定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不同X证书之间的转换[4]。

3 “1+X”证书制度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新商科人才培养优化路径

3.1 校企共建人才新定位,多方提升人才新能力

3.1.1 校企人才共建探索新定位 学校应将建设产业学院作为战略导向,高度重视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及专业教学的整个过程,解决人才输出与企业需求脱节问题。在建设产业学院过程中,学校应该赋能产业学院,认真思考完善产业学院的管理制度,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共建的积极性;挖掘数字经济类、商贸服务类、电子商务类等龙头企业参与新商科人才培养,弥补学校缺乏优质资源和最新前沿技术的短板,找准新特点进行新定位[5]。以“1+X”证书制度为发力点,调动各个商科专业资源,拆解专业教学标准,充分将X技能证书等级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优化课程设置,匹配教学内容和适合的教学方式。

3.1.2 立足“数字商科”提升专业新能力 以校企联动为切入点构建商科、技术、思维的知识能力结构体系,加快提升学生专业新能力。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立足“数字+”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以项目导向为教学抓手,从技术和思维方面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积极申报商科专业“1+X”证书试点,以该制度的实施来强化学生对职业岗位关键工作任务的体验,并获取新时代商科人才的新技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三创赛”“挑战杯”和“互联网+”比赛,以比赛训练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以“学校教师+企业导师”的师徒制度,培养学生面对新形势的新能力。

3.2 融合X证书培训,突出专业课程体系的社会服务价值

3.2.1 融合X证书技能模块,重构课程体系 打破传统观念,重视企业在课程建设中的参与度。研究“X证”书与专业课程教学的共同点,邀请企业给予指导意见,优化专业课程教学标准,将X证书技能等级标准的培训内容合理地纳入专业教学,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能力,注意技能等级的难易度和专业课程的契合度。精简理论教学课时,删除交叉重复课时,融入X证书实训模块,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内容上,考虑产业升级岗位工作内容更替快、教材出版周期长等因素,积极开发新动态教学材料,保持学校骨干教师与优秀企业代表、培训组织机构共同建设教学资源库,完善专业课程内容。

3.2.2 强化社会服务职能,打造新商科专业特色 紧跟产业升级新变化,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所需的新理念、新技能,选取有针对性的区域项目作为实践教学案例,将区域特色与文化特色有机融入到课程建设中,打造既能体现新商科专业特色又能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专业。有效利用“1+X”证书制度这一路径,巩固加深职业岗位技能和课程体系的紧密度,强化应用型高校人才输出的社会服务价值,通过培育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师资为社会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来实现贡献价值。

3.3 搭建“1+X”证书制度下校企合作平台,培养与时俱进的教师队伍

3.3.1 开展X不同等级证书培训的校企精准对接 学校应加大对“1+X”项目的经费支持和资源建设投入,例如证书站点建设、硬件设施购买,以保障“1+X”证书制度的落实推进。如果学校在经费方面存在困难,可以探索校企双元分摊的经费模式,企业提供经费支持,学校通过订单班模式提供定向人才输送。此外,学校要开展X不同等级证书培训校企精准对接、协同育人,拓展社会服务,整合社会力量和教育资源,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平台,针对学生不同层次需求,开展初级、中级、高级不同等级技能证书的培训工作,增强学习者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职业素质。加快X证书教学资源共建,充分实现X证书提升师生实践能力的功能。

3.3.2 打造专兼结合教学团队 在教学组织上,教师既需要融合跨学科的专业知识,重新组合、创新升级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又要引导学生处理好“1”和“X”之间的关系。学校方面主要从教师技能、教师队伍结构和教师培养机制三个方面着手。教师技能上,鼓励教师下企业顶岗实习,通过“1+X”教师培训获得技能提升,在培训经费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并将技能实操纳入教师能力考核范围,激发教师积极性。教师队伍结构上,招聘吸纳有工作经验的教师,建设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的教学队伍,挖掘区域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企业家、管理者,邀请聘任为导师。教师培养机制上,不仅只重视博士等高端人才的引进,更要注重现有优秀教学人才的培养,建设一批具有专业特色的本校培训教师队伍[6]。

3.4 多维度评价人才培养成效,建立并优化基于“学分银行”的学习成果评价机制

3.4.1 多维复合评估学生能力 优先考虑社会服务价值的评估指标,可以增加对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有贡献度的评估模块,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建设规划,优化人才培养的评价原则,秉持以职业道德素养为基础、以技能为导向原则作为评价重点。利用好校企合作平台,多评价主体及多维度评价学生能力,除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以外其他能力同样需要纳入考核,例如品德修养、专业岗位的通用能力等。注意人才评价的动态性,学校要根据产业发展、市场需求动态调整评价的内容和方式,确保人才培养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3.4.2 提升X证书认可度,优化学习成果评价机制 还未进行“学分银行”建设的学校可以深入研究学分银行建设思路,规范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推动学校出台X技能证书学分管理制度,做好X技能证书成果的认定,例如学生获得某技能等级证书将免修人才培养方案中重叠课程[7]。通过学分系统认定学生学习成果、明确学习成果之间的转换,实现X技能证书在招聘单位方面的识别度和认可度。政策方面的保障主要是引导优秀龙头企业参与X证书制度的技能等级坚定,X证书的人力资源市场需求调研和X证书的试点数量、通过率和实用性等数据需要反馈到社会尤其是学校,解决X证书的社会认可度问题。新试点院校可借鉴具有成功经验的试点院校的相关实践,推进“1+X”证书制度的落地实施。

猜你喜欢

商科证书应用型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收录证书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收录证书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商科院系建立咨询委员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