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儿童为本 还游戏之真
——儿童视角下户外环境改造的思考与实践

2023-05-05

好家长 2023年4期
关键词:我园园所建构

文 杨 征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发展。户外环境作为儿童游戏的重要载体,我园基于儿童视角,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实施户外环境改造,将更多空间还给儿童,在尊重儿童意愿和学习特点的基础上,让户外环境更加丰富多彩,为儿童的健康快乐成长奠定基础。

我园是一所地处主城区中心地段幼儿园,户外场地较为宽敞。当初,园所内汽车库、自行车库及师儿童同入口进出,户外场地上到处可见大片的矮小灌木林和小树苗,占据了儿童的活动空间。同时,园内无纳凉场所,影响到儿童春夏季的户外活动。基于园所的户外地形现状,我园遵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的“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发展”的原则和《江苏省幼儿园教育技术装备标准》的相关要求,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实施户外环境改造,将更多空间还给儿童,实现户外环境的教育价值的最大化。

一、打破界限,回归儿童为本的游戏环境

我园从户外布局入手,将教职工的汽车库、自行车库移至边角处,用围墙隔开,并设有单独的出入口,杜绝了园所人车统一进出的安全隐患,还儿童一个安全的户外游戏环境。接着,针对园内环境布局开展调查与访谈,了解教师、儿童、家长心中对户外环境改造的想法。教师认为,幼儿园的户外场地应是儿童喜欢的场所,有可以游戏的场地、可以嬉戏的草地和供玩耍的场所。儿童则喜欢和同伴在草地上追逐、爬高,喜欢和同伴“过家家”……师幼的想法拓展了改造思路,我园逐渐延展到打破界限式的拓宽式改造。

幼儿园随处可见的灌木丛不仅影响儿童的活动,还让场地受限。我园将灌木移植到门口、汽车库、垃圾棚附近,原先的灌木丛改造成草地,拉近了儿童与自然之间的距离。幼儿园中有两块砖地,坑洼不平,既不利于儿童运动,也不利于儿童游戏。我园将其中的一块砖地重新规划,一分为三,将两边的砖地两侧改成沙池、种植园地,中间铺设弯曲的小路,发挥多元化功能。同时,在食堂后的砖地上铺设人工草坪,添置了“萌宠小屋”。原先一直无人问津的地块变成了儿童喜爱的“动物园”。

园所户外有多处占用场地收纳角,常年堆放儿童活动的器械。既占用儿童的活动空间,又影响户外的整体形象。我园清理出所有的收纳死角,将空间进行重新规划,将边角处改为收纳,把原先场地上的收纳角改为融入当地文化的小舞台、娃娃家、加油站、图书馆等灵活多变的游戏场地,从而实现户外环境的互动价值。

原先的楼顶一直用来堆放杂物,平日里既增加保育老师的工作负担,也不便于管理。为此,我园拓展了楼顶的空间功能,种植了牵牛花、黄瓜、紫藤等攀爬植物,投放了投掷、钻爬的运动器械,加盖了便于收纳的收纳小屋;将种植、运动、游戏的功能融为一体,改造出一个让儿童夏日里遮阴纳凉、春秋感受花香、冬日沐浴在阳光下的“空中花园”。

二、因地制宜,创设儿童为本的游戏场地

幼儿园总体布局调整后,我园根据儿童的活动需求,将户外游戏场地分为硬质场地区和软质场地区。同时,我园按照空间的性质与功能作用,将场地划分为建构区、运动区、生活区、沙水区等游戏区。

(一)儿童视角的建构区

根据园所的地质情况和建构区游戏的需要,我园将塑胶场地规划成建构区。主操场的大片场地留给大班儿童建构,小操场留给中班儿童建构,原先的自行车库改造成小班建构区。我园充分考虑到各年龄层次儿童的兴趣、需求、状态,满足儿童对建构游戏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支持儿童在游戏中的发展。

(二)儿童视角的运动区

我园利用园内的山坡、爬洞等高低不平和蜿蜒曲折的地形特点,设置了不同层次的运动区,结合“游戏材料的挑战性”和“挑战场地的适宜性”等特点,创设了“爬洞探险”“丛林挑战”“勇士骑行”等系列挑战区域,让运动区成为儿童眼中最愿意挑战的区域,也让儿童在乐此不疲的挑战中获得体验与发展。

(三)儿童视角的生活区

灌木丛改造后的大片草地与树林,成了儿童喜爱的生活区。大班儿童喜欢在这里表演、涂鸦、种菜、玩耍,中班儿童喜欢在这里嬉戏、吹泡泡、捡落叶,小班儿童喜欢在这里“过家家”。这里给了儿童充分的自主权和选择权,也给了教师很多发现的机会。

(四)儿童视角的沙水区

经过改造后的沙水区变成中、大班的沙水区和小班的小沙池,满足了儿童玩沙玩水的需要,也让儿童在充分与自然接触的环境中获得发展。

三、整合资源,发挥儿童为本的游戏价值

为了发挥户外游戏的价值,我园尝试整合各种资源,在不同的场地上投放具有层次性、多用性、可替代性、可变形性及趣味性特点的活动材料,满足不同能力及层次儿童游戏的需要。

(一)整合空间资源,发挥场地的自然性

我园利用各处空间的自然优势,增设了多样化的器械与材料。例如,在爬坡上安装了秋千、滑草隧道,设置了管道、台阶、拉绳、索道与爬网等空间设施,增加场地的挑战性;围栏上悬挂了轮胎、树枝、白布、PVC 管道等,增强了儿童与围栏的互动;草地上存放了树枝、瓦片、石块等自然材料,为儿童搭建小屋,打造休憩秘密场所提供了空间资源。

(二)整合自然资源,发挥场地的参与性

我园改造后的种植园地上搭建了爬架、大棚,种植观赏性与实用性的果蔬植物,如西红柿、黄瓜、草莓等,让儿童清晰地观察到各类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儿童自发地进行园艺活动;在水池内投放了睡莲、菖蒲等开花植物和各种小鱼,增强儿童对自然的感知体验;在隐蔽的萌宠小屋里饲养了鸡、鸭、鹅、兔等动物,让儿童真切地感受到动物的生长变化,增进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培养了儿童的爱心。

(三)整合特色资源,发挥场地的教育性

我园秉承阅读特色,分别在户外角落投放了适合不同区域阅读的图书,以发挥绘本的教育价值。例如,在种植园地里悬挂着绘本《一园青菜成了精》,丰富儿童种植经验,在涂鸦区里投放了绘本《小金鱼逃走了》等,通过不同绘本的图画功能,引导儿童关注身边的自然变化、科普气候等,感受自然与绘本间的价值意义,在潜移默化中感知与学习。

总之,我园将基于儿童视角不断优化,建立一个自然化、生态化的幼儿园户外环境,在追随儿童发展的道路上,让户外环境更加凸显开放性、互动性、趣味性和挑战性,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助力。

猜你喜欢

我园园所建构
户外厨房诞生记
爱为本 绘美好
美育生活,艺术人生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构建园所课程文化建设与课程游戏化的新思路
建构游戏玩不够
幼儿园园所文化之浅析
幼儿园摇篮文化引领园所内涵发展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