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初中体育教学运用探析
2023-05-01张建国
张建国
引言:素质教育强调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体育课程在初中教育体系中逐渐占据了重要地位。信息技术作为新时代下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技术,对当前的初中体育教学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基于此,文章结合信息技术的育人价值,分析了信息技术在初中体育教学运用策略,希望可以完善体育教师的教学思路,促进初中生的体育发展。
1 育人价值:信息技术相较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育人价值
1.1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实现兴趣教学
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受到传统的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思想误区,单纯地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万事大吉。特别是初中生的家长,面对中考的压力,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看管得比较严格,使学生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参与体育锻炼,也影响了对体育锻炼的热情。另外,体育运动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一定的要求,很多学生稍微锻炼一会儿就觉得疲惫不堪,故而很难坚持下去,维持对体育运动的热情。
新时代下,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刚好可以解决上述问题,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有专家学者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了分析,发现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有了兴趣作为支撑,学生掌握知识才会更加牢记,且学习也会更加主动。而教师采取信息技术教学法,可以给学生带来新鲜的刺激,使学生产生学习积极性。另外,在信息技术支撑下,教师在讲授体育基础知识时会更清晰,并随时随地引入一些丰富的视频、动画、图片等,这些不仅可以让体育课堂活起来,还可以唤醒学生的思维,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让学生爱上体育运动。
1.2 有利于直观地呈现体育知识,实现直观化教学
体育课屬于身体教育课程,需要教师的示范讲解。但教师毕竟是一个人,且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很难将细节性的体育动作展示出来,学生通过观看教师的示范,只能看到一个大概的动作。另外,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示范的次数也有限。而学生受到视觉角度等方面的影响,有时无法跟上教师的脚步,看清楚教师的示范动作,这就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刚好可以弥补教师示范教学的不足,将体育知识以直观的形式展示出来,实现直观化教学。
初中体育课程包含的内容较多,其中不乏一些高难度的技术动作,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将高难度的动作分解开来,制作成动画视频、动图和课件等,帮助学生了解动作的每一步,从而可以按照分解动作的指示,调动自己的身体,完成高难度动作的联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回放、暂停等功能,为学生反复播放,直到学生掌握位置。在细节部分,教师还可以融入自身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1.3 有利于实现学生之间的充分交流,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往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需要争分夺秒的为学生讲解体育动作,留给学生进行分析讨论的时间不多。或者教师在讲授了知识以后就安排学生自由活动,学生虽然拥有大量的时间,却没有相互探讨体育运动的兴趣,无形中也制约着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基于此,教师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之间的充分交流和分享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撑,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时,往往会结合体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分析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常犯的错误,制作课件、录制视频等,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自然会产生很多疑问,相互讨论这些错误出现的原因以及如何改正。学生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问题,也形成了完善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以跨越式跳高为例,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呈现高难度的跨越式跳高的动作,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了分析和讨论的兴趣,相互之间开始讨论这些动作是怎么产生的,并自发地开展分组,完成动作练习,并进行组内的观察、比较、分析和总结,最终成功结合视频内容和亲身实践总结出了跨越式跳高的技术难点。
1.4 有利于完善学生的运动技能,实现高效教学
一直以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都是所有教师思考的关键问题,体育教师也不例外,信息技术的出现无疑为教师的体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首先,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可以让体育课堂富有声色,吸引学生的目光,使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中,自然也就可以构建高效课堂,完善学生的体育锻炼;其次,教师可以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引入信息技术,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新颖性,帮助学生完成复杂体育动作的分解,掌握高难度的技术动作;最后,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还可以实现对学生的课下指导,为学生在课下的取长补短提供便利,以此提高整体的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体育终身发展。
2 信息技术在初中体育教学运用策略
2.1 应用信息技术,科普基础的体育知识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讲解基础的体育知识是教师的重要教学内容。过去教师习惯采取示范讲授的方法,这种授课方式虽然确实可以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内传授大量的知识,但是却不利于学生的体育基础知识的吸收。因此,新时代下,教师要善于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科普基础的体育知识,使学生可以调动自己的感官,充分了解体育基础知识,从而产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兴趣,最终发挥体育基础知识的教育价值。
例如,足球基础战术是初中体育教学的关键内容,在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就应用了信息技术。在足球比赛中,我们经常见到的阵容是七人制足球。在这种阵容下,基础的战术有3-2-1、3-1-2、2-2-2、2-3-1、2-1-3等。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些战术的实施过程,教师应用动画视频,为学生演示了不同战术的实施过程。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直观地看到了动画中的小人的各项操作,对足球战术有了直观且深刻的了解。另外,足球比赛还涉及二过一的战术,在讲授这个战术时,教师也一改从前口头讲授的风格,借助视频方式为学生演示各种技巧,如斜传直插、直传斜插、踢墙式和横、回传反切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足球的学习热情很快就被调动了起来,有的学生一边观看视频,还一边活动,尝试练习,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了解了战术的全部过程和内容,也完成了初步的课堂练习,使学生对足球技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熟悉。
总之,教师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不仅成功为学生科普了足球基础战术,也激发了学生对足球的热爱,帮助学生完成了技术示范和联系。另外,教师还从本节课的教学中得到了启示,发现不仅是足球教学,其他球类运动、田径运动等知识都可以采取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完成讲解,可以有效降低教学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2 应用信息技术,寻找重难点的教学切入点
体育课程涉及较多的技法,这些技法的学习难度较高,无形中也制约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学会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学生的学习难点。另外,教师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分析,了解不同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进而在课堂上结合具体的体育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并适当配合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掌握各种技法知识,保持对体育运动的热情。
例如,在篮球三步上篮这部分难点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就融入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之前,教师先分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①为学生讲授重点的篮球知识,呈现三步上篮的运动动作和分解动作;②为学生呈现快速运球的状态,指引学生积极模仿,培养学生的身体灵敏程度和协调能力;③分解三步上篮的技术动作,使学生学会自己运球三步上篮。而就班级学生的实际篮球水平来看,教师发现虽然篮球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很多学生在课下也经常打篮球,但是,三步上篮对于初中生来讲仍然是一个难度较高的技术动作,很多学生都对此望而止步,怀有畏难心理。另外,三步上篮对于学生的奔跑能力、反应能力以及身体的灵敏程度都要求较高,这也增加了技术的学习难度,需要教师想办法解决。
针对如上问题,教师决定先从课堂导入环节入手,抓住学生的眼睛,吸引学生主动学习高难度的篮球动作。为此,教师从网络上精心挑选了大部分学生都喜欢的NBA篮球明星,并节选了他们在篮球比赛中的三步上篮的片段,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成功激起了学生对篮球的热爱。之后,教师借助动画视频技术,将三步上篮的技术动作进行了分解,采取了暂停、回放以及教师亲身示范的方式,为学生讲授三步上篮的技术精髓。在这个过程中,學生看到了完整的技术动作,也在教师的亲身示范下逐渐打消了心中的畏难情绪,大家跃跃欲试,都想自己尝试。教师在反复播放了两遍动画以后也给学生留出了机会,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口令分拍练习,在熟悉了分解动作以后再练习完整动作。
最终,在信息技术支持以及教师循序渐进的指引下,学生逐步掌握了三步上篮的动作精髓,在轻松无压力的状态下攻克了重点和难点知识。
2.3 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对学生的德育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要结合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学会应用信息技术,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师要结合初中生的运动现状和道德现状,借助体育精神、奥林匹克精神等等,以信息技术为指引,健全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教师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发现受到时代发展进步的影响,很多初中生都缺乏坚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信念,对体育运动的学习兴趣也不过尔尔,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现阶段,初中生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家长对孩子也比较溺爱,导致学生从小在蜜罐中长大,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不仅不能吃苦,性格比较软弱,且团队协作能力也较差,这些都影响着学生的体育发展,严重时还会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决定应用信息技术,从体育精神、奥林匹克精神入手,加强对学生的德育。
东京奥运会、冬奥会和残奥会刚刚过去,在网络上也掀起了讨论的热潮,初中生也有所了解。于是教师就从奥运会入手,精心选择了奥运会中的精彩片段,或者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运动员,如全红婵跳水片段、孙颖莎打乒乓球的片段等等,制作了奥运会精彩集锦,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观看,顺利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很多学生都忍不住感叹,对运动员的精彩表现叹为观止。在一片感叹声中,教师抓住机会,提出了问题:你们知道这些运动员是怎么走到今天,为国争光的吗?教师借助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深入思考,学生不由得沉默了开始思考这些运动员背后的努力。教师则为学生播放了全红婵、孙颖莎等运动员的练习视频。在视频中,学生看到了这些少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间断的练习,看到了他们头上的汗珠,也看到了他们坚毅的眼神和获得成功以后喜悦的表情,内心油然而生了敬佩之情,同时也对自己日常的懈怠、懒惰等行为产生了愧疚的情绪。
总之,教师通过为学生播放运动员的相关片段,实现了对学生的有效德育,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了运动员身上表现出来的持之以恒的精神、体育竞赛精神、奥林匹克精神等,从而反思了自己的行为,下定决心要向他们学习,树立坚强的意志,坚持运动,坚持学习,做积极、上进的青少年。
2.4 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对学生的自学指导
体育锻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不能只利用课堂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还需要在课下加强练习,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掌握运动技巧,提高运动水平。那么如何实现对学生的课下指导和监督一直都是让体育教师头疼的问题。而在信息时代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疑为教师的体育指导提供了更多的思路。为此,教师要结合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将其应用到对学生的课下体育指导和监督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自主学习资源,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下时间,加强体育锻炼。利用网络上的学习资源,辅助学生的自学,促进学生的体育发展。
例如,篮球运动包含的技术动作较多,通常情况下,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可以传授给学生的篮球知识十分有限,即便讲授了具有对抗性或者难度较高的篮球动作,也需要学生在课下自主练习。为了指导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决定应用多样化的信息技术。
首先,教师结合班级学生的篮球学习现状,为学生精心挑选了篮球过人、投篮等难度较高的视频资料,整理了一份学习资料分享给了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篮球学习上的不足有选择性地应用哪部分进行完善。如小刚一直都不会投篮,在课堂上也没有掌握投篮技巧。于是小刚就借助教师提供到了关于投篮的学习资料,观看了篮球巨星科比的投篮技巧,具体又如何在篮球场上虚晃对手、如何实现急停等等。教师还制作了动画分解动作,方便小刚学习。在完善的视频指导下,小刚通过在课下的反复练习,终于掌握了篮球投篮的技巧。
其次,教师除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频资料以外,还鼓励学生在课下一起观看、交流和实践,充分了解篮球运动的魅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就视频资料进行了讨论,并在课下自发组织了篮球比赛,相互探讨和实践视频中呈现的篮球技术,在帮助学生掌握篮球技术,丰富学生的篮球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从而在之后的生活中也会积极参加体育比赛,为集体荣誉发光发热。
最后,教师还借助信息技术实现了篮球拓展技术,为学生搜集、整理了一些学生在日常的篮球运动中基本上接触不到的高难度动作,转身背投等。这些动作虽然学生在目前的篮球练习中接触不到,但是却可以让学生看到天外有天,明白学无止境。有的学生也将教师发送的拓展资料作为学习目标,努力完善自己的篮球技巧,这就促进了学生的快速发展。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教育理念下,教师要深入分析现代教育的育人价值,在此基础上完善体育教学模式,为学生讲授各种基础的体育知识,促使学生在掌握体育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进行体育锻炼。另外,教师还要结合重难点的体育动作,以信息技术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使其养成积极锻炼的好习惯,最终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邵武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