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研究
2023-04-29张美娜
[摘要]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明的底色,思政课是高校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主渠道。将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有助于提升思政课教学水平,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坚定文化自信、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红色基因;思政课;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3.11.021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主渠道,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1]。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的内涵,领悟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堂的意义,剖析现阶段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究两者深度融合的多重路径,对传承红色基因、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红色基因的内涵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形成的优秀文化的结晶,包含了丰富的革命精神及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历史文化内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过程中立足于国情所锻造出的宝贵精神财富,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独特素材[2]。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传承,多次提出要把红色文化传承好,确保我们的红色江山永不变色。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形成于筚路蓝缕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奠基于对社会主义的建设与探索时期,发展于解放思想、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改革开放新时期,是中国人民独有的宝贵财富,是开展党史教育的“最好的教科书”,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具有极大教育价值。
二、红色基因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穿越时空、历久弥新,充分反映了我们党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增强红色基因的传承,将其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堂,加深对思政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也增强了大学生对党、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感,更深刻领悟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改革的艰辛历程。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坚定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强使命担当,而且丰富课程资源、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和教学价值。
(一)育人价值: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使命担当
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是成就一切伟业的根本保证,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回顾百年党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面对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而毫不退缩,面对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漫天烽火而不畏强敌,面对改革开放伟业的种种挫折而自强不息,就是因为无数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为了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内含大量丰富的理想信念内涵,不仅是革命先辈们的精神支柱,也是如今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不竭动力源泉,因而将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
作为有理想、有信念、有担当的当代大学生,历来是党和国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但受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不同程度的享乐主义、利己主义、金钱崇拜等,这些错误观念极易导致理想信念的缺失。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精神,有助于大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纽扣”,筑牢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增强使命担当。
(二)教学价值:丰富课程资源,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
课程资源建设是当代教育界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其建设程度直接影响课堂实效的发挥。中国红色大地是无数革命先辈前赴后继用生命染红的,是我国独有的文化瑰宝。大力挖掘红色元素,将红色基因融入到思政课堂,对于丰富课程资源、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有重要意义。
百年党史波澜壮阔,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从物质层面看,红色基因包含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革命旧址、烈士陵园等;从精神层面看,红色基因包含英雄伟大事迹、不屈不挠精神、革命优良传统、红色印记等。这些资源形成时间集中、数量庞大、形式多样,涵盖思政课本的众多章节,有效弥补了理论知识的枯燥和抽象。在大学思政课堂中可有效融入丰富的红色资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革命烈士为党和国家不懈奋斗的历史,增强爱国情感和民族自信心,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继续奋勇前行。
三、红色基因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路径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3],这充分表明红色基因对于我们党和国家的重要性。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是关乎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课程。以实际出发探索红色基因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多重路径,从融入的“深度”“广度”“浓度”“密度”“温度”入手,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造新时代的蓝图。
(一)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挖掘融入的“深度”
当前思政课讲授多以“第一课堂”为主,大多是在课堂上进行,“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致使思政课实效性不高。而“00后”大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对于革命建设年代的历史代入感较弱,生硬说教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如今的大学课堂。创新教学模式,找准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的结合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解红色故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讲授是学生获得知识最基本的途径,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程度直接影响教学效益的成败。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挖掘融入的“深度”,可从备课和授课两大环节入手:在备课环节,思政课教师需深入研究、挖掘与红色基因相关的短视频、图片、故事,获取当下最新课程资源,根据教学内容有区别的采取选用,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在授课环节,旨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将问题意识贯穿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站在学生的角度抛出问题,活跃课堂气氛;此外,还应注重融入的方式方法,以多重形式将其融入思政课,如讲红色故事、诵读红色诗词、搜集红色家书、进行红色配音等,帮助学生了解历史的同时,也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教学为例,课前组织学生搜集毛泽东的诗词,课上通过诵读和赏析使学生了解一代伟人的伟大胸襟和革命浪漫主义,进而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有更深刻的了解。
(二)开辟第二课堂,拓宽融入的“广度”
大学生在成长成才道路上不止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社会实践是学校教学的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强有力补充。将思政课从校内延伸到校外,拓宽融入的“广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温老一辈革命家的艰辛岁月,感悟共产党人大无畏的崇高品德,开拓视野与眼界的同时,也增强文化历史认同感。遍布全国的红色教育基地是大学生继承革命精神、赓续红色基因的重要教育资源,也为思政课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大学生走出校门,利用课余及寒暑假前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看党在各个时期留下的照片和视频,采访亲历革命战争硝烟的老者口述历史,感受先辈们身经百战、锐意进取的人生轨迹,聆听红色讲解员讲解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在英雄纪念碑前庄严宣誓接受精神洗礼等。这些实践活动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唤起内心的爱国情感,将红色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他们为榜样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可与红色基地签订共建协议,为学生提供常态化、稳定化教育场所,每学年固定时间、主讲人、参观顺序、参观范围,以保证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开发校园文化,深化融入的“浓度”
校园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价值观的主要场所,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校园氛围有利于规范学生的品德行为、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推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开发校园文化,挖掘红色资源,将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融入到校园文化中,拉近学生与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距离。一方面,可巧用关键时间节点,如升国旗、开学第一课、校园运动会、红歌比赛等,将红色基因“搬”进校园,使大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思想品质,助推学校良好风气形成;另一方面,利用校内硬件设施,如在图书馆显眼位置摆放红色书籍资料,利用广播、报刊、宣传栏宣传红色故事,以革命先烈和重大战役命名教学楼及校园街道,多角度、多层次渗透红色基因,使学生于无形中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
(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增大融入的“密度”
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被极大拓宽,红色基因也需打破时空限制,伴随互联网的东风走进课堂、走红网络。如今大学生均为“00后”,是互联网生态的“原住民”,由于没经历革命战争洗礼,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容易受到各种不良文化的影响。因此,教师需紧跟时代步伐,抢占互联网高地,进行平台创新,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增大融入的“密度”。不止要在官网上弘扬红色文化,还需利用当下流行的新媒体进行宣传,如微博、微信视频号、抖音、快手等吸引学生眼球,再现当时具体历史场景,打造传承红色基因新阵地,提升红色文化受众面与吸引力。需要注意的是,在宣传过程中要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将内容的严肃性与形式的丰富性相结合,做到红色基因的守正与创新[4]。
(五)用好地方红色文化,提升融入的“温度”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要从全国层面搜集红色资源。地方红色文化是指学校当地的文化资源,以其地域亲和优势更易打动人,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不竭动力源泉。这些红色故事发生在周边,在具体教学中就地取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使学生更有代入感和说服力,做到用真理说服人、用真实打动人。用好地方红色文化,提升融入的“温度”,身临其境感受烽火战争年代革命党人为了理想信念不懈奋斗的崇高精神,把个人成长融入到时代发展中,激发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实现对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
四、结语
红色基因承载了我们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和艰苦卓绝的奋斗史,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财富,是14亿中国人民的“精神营养剂”。红色基因融入高职思政课意义重大,使学生传承理想信念、增强使命担当的同时,也丰富课程资源、提升了思政课的亲和力。多方面探索红色基因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路径,打造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既有浓度又有密度和温度的思政课,培养蕴含红色基因的时代新人,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让红色基因像传家宝一样世世代代传下去,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胡培业,雷云.加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进路[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20):63-65.
[2]黄少花,余思家.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意义及路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51):237-238.
[3]习近平.贯彻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 扎实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N].人民日报,2014-12-16(1).
[4]胡燕.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价值与路径[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20):47-49.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山西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项目名称:“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研究”(项目编号:Y202121)
作者简介:张美娜(1995.7-),女,汉族,山西临汾人,硕士,教师,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