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路径

2023-04-29王一琪

秦智 2023年11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

[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出不仅仅只是一句口号,更重要的是寻找中华民族在千年历史长河中前进的规律,探索出一条适用于新时代下民族工作的道路,将五十六个民族的人民凝聚在一起,共同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凝聚民族精神力量之魂,五十六个民族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要任务,始终坚定对中华民族及中华文化的认可。本文阐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以及法治基础,并提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确立宪法的政治地位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路径。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路径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3.11.00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保障[1-3],需要发挥好文化和文明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的重要作用,更需要的是法律的统一融合,以此来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牢固。习近平总书记的法治思想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重要的指引价值[4]。法治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的基本方式,只有确保各个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在法治的轨道上正常进行,充分发挥法治保障的作用,才能不断推动我国的整体发展。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

(一)明确院校思想教育方向

民族院校相较于普通高等院校而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培育人才的过程中应该始终坚守党对民族学校的育人原则。现阶段,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西方外来文化的侵入对我国青少年的思想价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民族院校作为培育人才的重要阵地,更加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价值观念,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始终明确“四个意识”、加强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坚决抵制外来错误思想文化的影响,在民族团结工作道路上添砖加瓦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思想理念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因此高校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价值观念,深刻认识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与其他高校相比,民族院校的生源中少数民族学生数量相对较多,应创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大家共同学习、共同生活。只要加强各民族青少年之间的民族认同感和责任感,中华儿女团结一致、万众一心,就可以战胜所有困难,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基础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基础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特点。除此以外,我国地广物博、人口资源分布的不平衡也使得只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才可以实现共同繁荣。因此,民族区域自治不仅是我们党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更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实现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重要途径。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政策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的重视,将少数民族的自治权交予当地行使,不仅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还可以更好地推动少数民族的发展。

(二)完善地方立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及安全,不断加强民族团结而设立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例如,西藏自治区人大先后颁布《关于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反对分裂活动的决议》《西藏自治区实施〈宗教事务条例〉办法(试行)》等[5]。由此可见,在充分利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地方立法不仅可以推动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6],更有利于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路径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在马克思理论的指引下,结合我国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探索出了一条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法治被视为重要的执政方式,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保证。法治不仅可以为我国各民族的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础,更是国家实现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法治的确立使得国家管理体系更加规范、科学、有效,既保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又维护了社会的稳定秩序。在法治环境下,每个公民都能够享有平等的法律权益,无论身份、职业或地位如何,都必须遵守法律的规范;同时还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国家治理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有效手段。

在实践中,我们努力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推广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以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和素质。比如,通过举办法律知识讲座、撰写法治文化专栏、制作法治宣传视频等方式,在媒体上进行广泛宣传;组织各界人士参与法治主题讨论,开展社区法治文化节、法治公开日等活动,以促进社会各界对法治的了解和参与;还要将法治教育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开设法治选修课,举办学生法治知识竞赛、模拟法庭活动等,以培养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二)确立宪法的政治地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路径,必须首先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在我国发展建设道路上的重要地位。在我国的建设体系中,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我国治国安邦的基本保障,任何制度的建立都必须建立在宪法的基础上。

首先,宪法中明确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应充分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维护各民族之间团结互助的关系,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分裂及民族歧视观念。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是指各少数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拥有充分的自治权力行使自治权,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建设的道路,进一步提升当地的经济与文化发展。

其次,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于我国国情提出的一项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项政策方针。作为少数民族的管理者在充分践行自治制度的基础上,应在当地积极宣传宪法等相关内容,提高当地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及法治素质。比如在中小学内开展普法活动,不仅可以使当地人民群众增强法律知识、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政策,还可以充分了解法律基本内容,提升人民群众对法律权威的尊重、对司法机关的信任,共同维护司法权威及司法公正。

(三)不断完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实施体系

推动少数民族发展,关键在于民族团结。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少数民族发展问题就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立法更是对少数民族发展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近年来,随着民族地区的不断发展进步,不断凸显出了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进一步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协作,增强了各民族人民之间的团结协作。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只有各民族之间团结协作才可以不断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进步。

各民族团结协作更为完善地方立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2022年新修订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将“铸牢”明确为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府的职权。不仅如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理念,明确指出只有不断加强重视程度,才可以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各少数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民族团结为基础,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下积极建设少数民族,完善当地立法,进一步推动民族地区的发展建设。

(四)充分发挥法治文化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作用

中国作为拥有几千年发展历史的国家,蕴含着非常多的优秀文化。在世界一体化进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民族更应该团结一心,以文化为载体,加快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其中,法治文化对于贯彻落实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更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民族地区的学校应该积极组织开展法治文化宣传活动,引导新一代青少年积极学习正确的法治文化,使其加强对我国法治文化的理解,树立起正确的法治意识,自觉承担起维护我国民族团结的时代使命;其次,民族地区应该在社会上进行法治文化宣传活动,在宣传的过程中与当地的文化相结合,找到最适合自身的法治文化学习方式,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引导更多人深入了解到我国关于少数民族的各项政策方针及我国的法律文化,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最后,民族地区应积极创新法治文化宣传方式,开展积极有效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将法治文化宣传活动深入贯彻落实到每一处地区(详见表1)。

例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就采取了戏曲文化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进行了法治文化宣传教育。这种通俗的教育形式不仅可以扩大法治文化宣传的范围,更可以加深人民群众对法治文化的影响,改变人民群众的传统法治观念,让少数民族群众在通俗易懂的形式中受到更多启发[7]。

四、结语

在构建团结和谐社会的漫漫征途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路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加强法治建设,可以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持久的力量。只有坚持依法治国,深化司法改革,增强法律意识,完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才能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伟大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大家庭,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中行稳致远。

参考文献:

[1]赵伦娜,陈立鹏.文化传承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J].学术探索,2023(2):135-142.

[2]褚小山.西藏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及其路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1):93-95.

[3]安北江.传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兼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5(1):45-54.

[4]徐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保障[J].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022(5):155-167+175-176.

[5]张少春.广西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实践与经验[J].广西民族研究,2022(5):21-28.

[6]郭雷庆,李新.中国共产党反对民族分裂主义的实践路径:百年演进与迭代升级[J].统一战线学研究,2023,7(2):65-80.

[7]李资源,张俊.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42(4):28-40+182.

基金项目:2022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研究成果,项目名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视角下内蒙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与路径研究”(项目编号:NJSY22145)

作者简介:王一琪(1986.10-),女,汉族,内蒙古赤峰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民商法学、法治政府建设、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
傈傈族创世史诗里的中华民族
体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聂耳,你是中华民族的英灵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论党的领导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