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问题意识导向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研究

2023-04-29顾磊

秦智 2023年4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

[摘要]在新时期,为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各大高校给予了思政教育充分的重视,积极尝试探索全新的思政教学模式。在这之中,问题意识导向的思政教学模式更受大部分教师的认可,在问题意识导向的引导下,各大高校的思政课程都拥有了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手段。为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思政学习氛围,本文在分析当前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特点的基础上,阐述目前高校思政课推进问题意识导向的教学改革必要性,并提出几点基于问题意识导向的高校思政教学创新措施。

[关键词]问题意识;高校思政教学;价值观培养

引言

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开展高校思政教学,需要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教育价值的热点话题与难点问题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积极回应这一部分问题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认真思考并独立分析社会问题。在问题意识为导向下,构建全新的教育模式与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利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特征

(一)抽象性

高校思政课主要教学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党的执政理念、指导方针和政策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思路,属于意识教育。其教学主要包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所以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这种情感教学相对于其他学科的文字教学而言,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同时由于缺乏实践机会,也是高校思政理论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阻碍。

(二)系统性

高校思政课程是一门相对较为独立的学科,其教学对象较为广泛且大部分高校思政教育课程所选择的教材具有统一性,比如统一的出版社、统一的内容和统一的编排。同时,思政课程教学涵盖了学生的所有专业和学科,也涵盖了学生从初中到高中到大学甚至是研究生阶段。

二、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开展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作用

(一)适应时代对高校思政教学的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正在发生十分显著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推进,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逐步受外来多元文化的影响。在当前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当中,学生个性差异也在不断增强,这也为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了较大的挑战。仅靠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适应当前国内国际社会环境的变化,因此需要利用问题意识为导向开展高校思政教学能够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同时提高学生价值判断能力[1]。

(二)培养高校学生正确三观

高校开展思政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主要渠道,同样也肩负着培养学生正确三观的历史使命。因此,利用问题意识为导向开展思政课教学改革,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性教育,符合当前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使学生在自主思考过程中,不断提升个人能力完善自我,达到培养学生正确三观的目的。

(三)提升高校大学生价值判断能力

在大学阶段,学生正处于三观成长的关键时期,对于社会当中的热点话题以及网络当中的虚假信息容易产生疑惑,价值信念以及政治观念容易受错误价值观的引导,出现复杂多变的特征。因此,利用问题意识为导向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能够有效解决大学生的思想困惑,培养其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

三、以问题意识为导向高校思政教学创新措施

(一)树立问题意识导向的思政课程教育理念

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开展高校课程思政教学,首先必须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创新教学模式。教师应当从教材、教学内容出发,从正反两个不同角度对教材内容当中的素材进行分析,并将教学素材应用到思政课堂教学过程中[2]。

其次,在思政课教学体系当中应当进一步向学生的价值观体系与认知体系转化。教师应当擅长将学生在思考当中的疑惑与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加工,通过课前的有效加工,在课堂上以一种合理的方式向学生呈现,引导学生围绕社会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与分析,直至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能力与判断能力,使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养成良好的价值观念。

最后,在问题意识为导向下,创新教育理念就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教师应当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针对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出发,以问题为导向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互动模式,在师生平等理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进一步实现共同发展与进步。

(二)健全思政教学机制,推动学生良性发展

拥有健全的思政学习机制,能够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师应当与学生共同合作,制定保证学生学习高效稳定运行的考核机制与奖励机制,根据不同学生参与问题讨论的状态与讨论成果展示情况进行针对性评价,评价的成绩也可以按比例计入到实践环节当中[3]。要想调动学生以参与的问题为导向去讨论,当中必须要重视建立健全的学习机制。

(三)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更应当重视创新教学方法,改变传统单一枯燥的教学体系。在新时代,大学生更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传统单一的授课模式强制性较为明显,因此高校应当适应发展脚步,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改革,确保教学质量能够顺应时代发展需求。

1.各大高校应当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和组织者,应当帮助学生及其主体都参与到课堂讨论当中,引导学生对热点话题提出疑问并进行思考。在思政课课堂上,质疑一般源自于教师基于课堂教学内容所引出的各类问题,或者是源于学生在自主思考过程中提出的疑问。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教材当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解答,更要解答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存在的疑问;在解答学生个人疑问时,教师不能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简单回答,而是应当重点带领学生探索为什么,引导学生在思考过程中能够得到比问题答案更深刻的知识,进而使思政教育发挥引导和启迪的作用。

2.高校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当进一步提升教师对问题情境的重视程度,保证课堂教学实际情况与理论相结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利用课堂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参考课堂教学目标,基于理论教学内容对学生真正感兴趣的热点话题进行选择和处理;在设计问题情境作为教学时,通过设置合理的问题情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并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提升其课堂理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其内在学习动力。

3.高校应当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吸引力。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发挥互联网教学优势,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价值观。

(四)建设高质量思政教学队伍,实现问题导向机制高效运行

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保障思政课程问题导向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而问题意识为导向的关键就在于将理论教学贴合于社会实际以及国家实际情况。因此,将问题意识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对教师的课程掌握能力以及引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1.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疑问,教师必须要对学生做出有效的回应。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教师必须具备敏锐的洞察能力以及利用理论知识回应现实问题的功底,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保持自己的理论功底、丰富个人文化和知识储备。高校也必须要通过开展团队培训和团队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以专业课程为单位通过单位内部的优质资源共享,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打造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2.组织教学队伍共同研讨和撰写教学方案。国家统编版教材是当前思政课程的规定教材研写教案,也就成为了问题导向教学模式能否顺利开展的主要环节,此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其一,在教案编写过程中应当坚持方向准确的原则,这是由思政课教学性质所决定的政治导向,必须要更加明显地体现在教案编写过程中,确保教育方向的正确性;同时也要保证所设置问题为有力问题,有力指的是教学方案中所涉及的问题能够展现社会前沿话题,并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在对问题进行解答时,要有一定的震撼力;内容精要则指的是教师退伍所编写的教案应当由热点话题和专题构成,且内容精练重点突出。

其二,在进行教案编写时应当做到独立编写、共同研讨;在完成课题既定专题设置的背景下,充分发挥教师的个人特长以及团队研讨优势,每位教师先独立撰写相关内容,并通过集体研讨最终得出最终版完善教案,如此不仅能够展现教师的个人特长,同时也能够使教师对整体课程体系形成更加专业完整的把握;除此之外,进行集体备课和示范学习也是优化教案的基本要求。

3.在教师队伍中,共享教案能够进一步保证思政教学团队当中拥有统一的教学体系。教学队伍需要通过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分享自己对专题教学的实际教学安排以及教学反思,与教学队伍当中其他教师集思广益,最终确定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团队听课评课的方式推动队伍当中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如此一来就能够使得每一位教师在团队当中都能够获得专业成长,进而形成高水平的思政教学队伍。

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的思政课程教学,不管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问题研讨与总结都必不可少。因此,教师必须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地引导,在专题课堂教学中,问题研讨应当始终围绕核心问题展开,此时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根据学生小组所收集的资料进行讨论。在研讨过程中不管是资料的收集还是释疑环节都需要教师引领,面临学生在自主讨论和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问都应当适时进行指导和帮助。在调查环节中所确定的项目选题以及团队分工都对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统筹能力以及自主思考能力进行考察,教师进行点拨指导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最终的点评环节,学生独立汇报调研成果,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成果进行综合评价,这就需要将学生从现实问题拉至理论提升当中,对学生所得出的问题结论进行概括,并利用理论回应现实问题,使学生在调研考察的基础上感受到理论知识的强大,并进行自觉内化,这同样也是教师教学引导能力的充分展现。

四、结语

对高校思政课程教学而言,教学创新与改革并非改变课程教学属性,而是要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学价值,通过各类隐形元素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精神引领。因此,利用问题意识为导向不仅能够转化高校思政教学体系,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提升思政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回应现实问题、构建问题体系,能够进一步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以及案例教学内容和素材之间的无缝衔接,激发理论自身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刘秀峰.基于“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的高校“纲要”课程设计与实践[J].文教资料,2021(22):178-181.

[2]庞秀艳.问题导向:思政课教学的逻辑遵循与实践进路[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2):87-94.

[3]张欢欢.“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思政课“问题导向”式教学改革[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20(4):94-97.

作者简介:顾磊(1983.4-),男,汉族,江苏南通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政教育类。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
问题驱动模式下高等数学目标、路径与课程建构研究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让问题意识走进数学课堂的重要性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恰当处理“教”“学”关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