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在当代中国的继承与发展
2023-04-29沈淑云
[摘要]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阐述了社会历史发展中经济因素和上层建筑、单个意志与群体合力、客观规律与人的活动的辩证统一关系,深刻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历史辩证法的方法论特质,作出新的战略部署,从中体现出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全局发展、坚持人民至上汇聚强大合力、坚持实事求是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坚持胸怀天下促进共同发展的鲜明特色,赋予了历史合力论新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历史合力论;继承与发展;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A81
“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1]。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深刻揭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形成丰富的历史合力论思想,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当下,面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继承历史合力论的方法论特质,绘就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蓝图,继承和发展了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思想。
一、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阐释
19世纪中后叶,在历史唯物主义传播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错误思潮,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走向低谷。恩格斯以“历史合力论”捍卫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性,深刻阐述了“社会历史发展是经济因素和上层建筑因素的统一、是单个意志与群体合力的统一、是客体合力和主体合力的统一”的基本观点。
(一)社会历史发展是经济因素和上层建筑因素的统一
首先,恩格斯肯定经济因素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早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就曾指出“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社会的基础”[2],在他看来,经济因素是生产和再生产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生产关系,而历史发展正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所推动。其次,“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3]。恩格斯从三个方面进行说明:第一,肯定上层建筑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性。一个德意志小邦——勃兰登堡之所以变成一个强国并不是仅由经济所决定的,而是由于“掌握了普鲁士而卷入波兰事件”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说明上层建筑会对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发展产生影响。第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但是,它们又都相互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4]。第三,上层建筑具有相对独立性。恩格斯以经济落后的法国在十八世纪时能够在哲学领域演奏“第一把提琴”为例,在《致康拉德·施米特的信》中第一次深刻阐述了意识形态、国家权力、法律等上层建筑具有相对独立性。可见,恩格斯历史合力论强调经济基础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强调上层建筑会对历史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作用,经济因素和上层建筑交互作用形成合力推动了历史发展。
(二)社会历史发展是单个意志与群体合力的统一
“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产生出来的”,在历史长河发展中,每一个意志形成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而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5],是单个意志共同努力所构成的群体合力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产生了历史结果,并且这个历史结果并不是单个意志所能左右的客观过程,因为不是所有人的愿望都能实现,最后出现的结果可能是“谁都没有希望过的事物”[6],实质上肯定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极大捍卫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反之,“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7],属于不同社会分工的各个阶层的人们都在历史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发挥作用,要充分尊重每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归根到底,群体合力由无数单个意志构成,每一个个体力量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而单个意志必须服从群体意志,对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
(三)社会历史发展是客体合力和主体合力的统一
综上所述,社会历史发展既存在经济因素和其他因素的作用,即历史客体的合力,又强调单个意志所组成的群体合力作用,即历史主体的合力。二者都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脱离对方都不可能单独存在。这是因为:“我们创造着自己的历史”[8]。在社会中进行活动的人,是具有意识的、追求某种目的人,具有社会实践性,而实践的客体就是存在于人之外的外部世界。然而,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是在“十分确定的前提和条件下创造的”[9]。那么这些客观规律有哪些呢?在恩格斯看来,经济规律是决定性的,政治甚至是存在于人脑中的传统也起一定作用。后来在《致瓦尔特博尔吉乌斯》的信中,恩格斯尝试把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置于历史发展规律中进一步论证了这个规律,“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通过各种偶然性来为自己开辟道路的必然性,归根到底仍是经济的必然性”[10]。
二、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在当代中国的继承与发展
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思想镌刻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史册中,无论人们承认不承认、遵循不遵循,历史合力论都显示出“铁的必然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坚持历史合力论的方法论特质,勇毅前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社会发生历史性变革,继承和发展了历史合力论。
(一)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全局发展
根据历史合力论思想,对历史进程发生影响的除经济因素以外,还有上层建筑诸因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11]。一方面,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从宏观演变上看,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不断地提高生产力水平是促成质变的决定性因素。从微观层面上看,在促进国家发展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是主导性因素。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物质基础。
(二)坚持人民至上汇聚强大合力
中国共产党继承历史合力论的核心观点,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中,我们党努力答好不负人民的发展答卷,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前三年疫情严峻形势下努力使人均预期寿命从2020年的77.93岁提高到2021年的78.2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翻倍,极大满足老百姓对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保障等方面的极大需求。党的二十大谋划未来发展,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及时回应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诉求和希冀。另一方面,历史辩证法告诉我们,是所有单个意志构成的合力才推动了历史的前进。必须树牢群众观点,凝聚起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而在这个强大合力之中,中国共产党是主导力量,中国共产党从人民群众走来,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用勤劳和智慧创造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以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是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历史合力的伟大成果。党和人民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主体,是历史合力论关于主体合力的观点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三)坚持实事求是增强历史主动
历史合力论强调人在受制于各种客体的合力条件下,不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主体与客体的合力过程。在此基础上,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强调在尊重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更加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和历史责任意识,推动历史向前发展。增强历史主动精神,前提是要尊重和运用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虽然我们已经完成“三件大事”,但我国仍然处于“两个没有变”的基本国情,必须以当前国情为基点,主动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所面临的社会主要矛盾和困境,从目前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总体规划。我们党始终把实事求是作为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所以才能在每次危机到来时审时度势,遇到什么问题就解决问题,越是硬骨头越是要啃下来。
(四)坚持胸怀天下,促进共同发展
国际社会是一个各国所代表的各种力量交互作用所形成的相互依存的复杂系统,地缘政治问题等传统安全问题和恐怖主义、生物安全、气候问题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任何一个国家无法通过自己的力量解决以上问题。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坚持胸怀天下”的情怀,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拓展在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应对各种安全威胁等方面加强合作,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既体现了促进全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相互合作形成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客体合力,又体现了汇聚单个国家的意志和力量,形成共同发展的主体合力,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为此,我们要始终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等,以中国繁荣发展推动世界发展,更好惠及各国人民。中国共产党以“胸怀天下”的使命担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胸怀天下促进共同发展,不仅是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更是以历史辩证法的国际视野回应时代呼唤,奉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三、结语
简言之,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党坚持调动历史客体合力、历史主体合力、历史主客体合力等力量推动社会历史向前发展,绘就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蓝图,这是对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思想在当代中国的新补充、新发展和新贡献,必将极大地凝聚起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为如期实现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7.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3.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1.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3.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1.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1.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1.
[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2.
[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2.
[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69.
[1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1.
基金项目:
2021年福建省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名称:“高职思政课“五步四维”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以护理专业群“概论”课程改革为例”(项目编号:GA2021008);
2021年福建省教育厅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项目,项目名称:“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项目编号:JSZS21077)。
作者简介:沈淑云(1991.11-),女,汉,福建漳州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