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势与政策”课模块化教学理念与策略探究

2023-04-29刘延周

秦智 2023年5期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形势与政策

[摘要]模块化教学是提升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举措,开展模块化教学须遵循突出问题导向,厘清各模块间逻辑性等理念。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切实把握讲授内容政治性与生活性相统一;立足知识传播和价值引导相结合;实现课堂讲授与自主学习相融合。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模块化教学;模块化策略

模块化教学是指教育者以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为遵循、以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为抓手、从教学内容的整体框架和内在逻辑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整合,形成若干个逻辑联系紧密且各自独立的系列专题,并运用到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模式。[1]模块化教学突破传统以课本顺序为主线的教学方式,对提升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一、“形势与政策”课模块化教学的必要性

(一)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系统整体性

系统整体性是一门课程的内在特征,只有从整体上系统地把握课程,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教育者心中有数、教有所依,受教育者学有所得的效果。“形势与政策”课基于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内容涵盖广,在教学活动中容易呈现教学内容碎片化、重复化、内容衔接缺乏逻辑性、各成体系等一系列问题,课程的系统整体性较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较弱。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能够牢牢抓住“形势与政策”课稳定性与变动性相统一的学科属性,直面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本质问题。一方面,模块化教学的顺利开展需要充分的前期工作加以支撑,教育者在进行模块化教学之前必须全面、系统地把握相关文件、材料、资源,围绕一条主线设计出各个分专题。这一过程,从教学层面上讲,就提高了“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系统性。另一方面,模块化教学以清晰的边界划分各个模块,且依据一以贯之的逻辑主线紧密连接各个专题,能够让学生更为清晰地掌握知识,提升对课程的深入理解。

(二)明确“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立意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工作的本质在于要求教育者以纵观世界格局的宽广视野,立足于变化多端的国内外形势,以剖析解读政策目标为讲授准则,全方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时政立场。其教学立意应当定位为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时政观,使其能够准确把握最新理论政策,科学分析国内外形势,培养学生关心国家、社会发展的优良品质。模块化教学能够准确抓牢教学立意,针对具体的教学任务与目标,划分相应的模块内容,展开深入性学习讨论,提高学生研究性能力。让学生围绕模块内容进行课前的自主研习和小组合作研究,搜集相关内容资料、整合分析加工信息、形成对问题的看法,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在问题场域中思考,更深刻、全面地掌握知识,实现理论知识入脑、入心进而外化为实际行动。学生在经过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相关政策理论和形势热点本质的把握,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坚定正确的时政立场。

(三)弥补“形势与政策”课师资力量不足的缺陷

师资不足一直是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亟需破解的一大难题。不少高校的思政课教师需要同时承担学校两至三门思想政治理论公共课的教学,教学任务异常繁重。模块化教学能够有效缓解师资队伍紧张问题,不同教师轮转进行模块化教学,共同承担,集中发力,也有利于教师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例如对于课程中相对稳定的理论模块:马克思主义形势观与政策观、党和国家的基本国情等方面的知识,可由专职的思政课教师承担;时政热点、突发事件或专门领域的焦点事件等灵活的变动性模块可邀请省级领导干部、各条战线的先进人物、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到高校进行专题讲座报告,也可由学校党政人员任教,他们具备较为较强的政治敏锐性,能够及时、准确地把握社会时政热点并客观准确地传达给学生;各高校辅导员专职从事学生的各类事务,与学生联系密切,可由他们承担就业形势与职业规划的模块教学。[2]模块化教学能够合理分散教师的教学任务,既能较好解决教师队伍紧缺的问题又能保障课程高质量开展,各个模块的选取、设计、连接之间实行统一的备课制,保障各个模块之间逻辑主线的一致性,实现统一性与灵活性的相互配合,让不同模块老师结合自身优势,集中发力。

二、“形势与政策”课模块化教学的理念

(一)模块设计须突出问题导向

问题意识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关键。推行模块化教学,正是基于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和对问题探究的需要。“形势与政策”中稳定模块与变动模块都体现各自不同的问题导向,对于稳定模块,如国情知识的讲授要能够反映和解决实际问题,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对于变动模块,时政热点数据之大,并非所有热点都值得占据教学时间。模块的选择必须要有广泛的思考讨论空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与研究性,这样模块化教学才具备一定的高度与深度,能够有力提升教学质量。模块设计突出问题导向可表现为以下几点。其一,模块的选取要集焦点、难点、重点、亮点于一身。焦点集中,能够开启谈论互动;难点适中,能够激发探究动力;重点突出,能够紧扣教学立意;亮点点睛,能够提升课堂活力。例如: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解读、中央一号文件等关键节点性事件分析国内形势与政策。其二,各个模块之间的连接也要突出问题意识,设置层次分明。以党的二十大报告解读为模块可以设置“三农”工作与脱贫攻坚、新发展格局、中国式现代化等多个具体的模块问题引导、启发、阐述课程理论,让学生参与到问题讨论中来,充分发挥模块教学的价值。

(二)模块教学须注重逻辑性

模块教学最大的挑战就是要避免各个模块之间相互割裂,各成体系,缺乏清晰的逻辑主线。“模块教学的逻辑性是知识逻辑、教学逻辑和学习逻辑的内在统一。”[3]知识逻辑关注教学活动中“教什么”的问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广泛,包括政治学、经济学、国家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其模块化教学的知识逻辑必须以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实践为主线,同马克思主义形势观与政策观联通起来,系统科学地讲授形势与政策的理论知识,把握形势发展规律,科学地预测国内外形势发展趋势。教学逻辑关注教学活动中“怎么教”的问题。模块化教学更倾向于研究探讨式的教学模式,需要将传统的教师主导型的讲授模式转化为师生之间“在场”式的互动交流。模块化教学的设计突出问题导向,问题的提出、解决需要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产生各种思想火花的碰撞,从而达到对问题深入解读。学习逻辑关注教学活动中“怎么学”的问题。模块化的教学需要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不断激发自己的创新能力。“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政治理论性与生活实践性突出,既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入钻研,学懂理论基础知识,又要贴合实践探索,抓住事物的本质,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浅层表象中。

三、“形势与政策”课模块化教学实践策略

(一)切实把握政治性与生活性相统一,统领模块化教学的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4]“形势与政策”课具有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5]基于此,在模块化教学中要深刻把握“形势与政策”课内容政治性与生活性相统一的特性,模块教学既要彰显思想性、政治性、学理性,但也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体现模块教学的亲和力与针对性。其一,教育者通过对内容的分析、梳理,可以依据“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划分出若干个专题,并且围绕专题进行系统性、深入性的讲解。其二,模块化教学需做好学理性模块和生活性模块的均衡分配。模块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专业实践开展设计相关的模块教学。例如教师在讲授新时代“三农”问题时,面对医学系的可以结合国家粮食安全、医学技术攻关等。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灵活切换,注重差异,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生活性和亲和力。

(二)立足知识传播和价值引导相结合,规范模块教学目标

“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目标是教会学生观察、判断国内外形势的方法,树立正确的形势政策观,在充足的理论知识基础上提升对理性判断的思维能力。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一方面必须要有充足的理论灌输。列宁的“灌输论”诠释了理论的灌输是一个人思想养成必不可少的环节。现在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往往在模块化教学中侧重于讲解热点现象,对理论知识的解读只是只言片语,殊不知理论知识的追根溯源往往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抓住事物的本质。因此,模块化教学中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播,让学生不仅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另一方面,“形势与政策”课带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更关乎价值观的引导。因此,在进行模块化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立场鲜明,坚定教育活动的开展是为了培养一代又一代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为青年。在模块化教学中,教育者必须在各种纷繁复杂的主义、思想、理论、观点中站稳立场,善于分析引导,对一些具有迷惑性的理论、观点要着重进行澄清,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三)开展课堂讲授与自主学习相融合,扩宽模块教学途径

模块化教学作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常用的教学模式,在信息媒体时代必须巧用各种媒介,形成“模块教学+”的模式,通过课堂讲授与自主学习相融合,拓宽模块教学的途径。教育者要充分利用网络工具,采用视频、动画、图片等多种多样的手段制作高水平的教学课件,给学生提供一个形式多用、别具一格的课堂教学环境。通过滚动模块内容,安排具有相应专业背景、研究兴趣的教师任课,能够有力提升教学质量。教师通过划分模块,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围绕模块主题,可开展小组讨论和自我探究,在自我学习中加深对知识的掌握、价值观的塑造。同时,高校要积极利用和开发校外或地方特色的教学资源,开设网络“形势与政策”慕课,促使师生之间通过网络形成互动、互学的学习形势。

四、结语

模块化教学不仅是深化“形势与政策”课系统整体性的需要,而且有利于明确其教学立意和弥补师资不足。在具体教学开展中,模块化教学要紧扣现实需求,突出问题导向,关注各个模块衔接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同时,要切实把握政治性与生活性相统一、知识传播与价值引导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自主学习相融合,在实践教学中既要彰显学理性,又要体现亲和力,从而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王海英,关连芳.模块式专题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以“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4(36):230-231.

[2]苏剑,张兆文.“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的模块化设计[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5):78-80+72.

[3]刘贵占.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4(6):84-87.

[4]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Z].教社科[2018]1号.

基金项目: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思政专项,项目名称:百年未有之变局的政治学研究(项目编号:XJZ2036B)

作者简介:刘延周(1988.2-),男,汉族,河北魏县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模块化教学形势与政策
移动互联网对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挑战与应对
模块化教学在钳工实习中的运用与探索
大学生党建会与形势政策学习的调研报告
TBL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运用
关于机械基础课程模块化教学探索
采购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商务策划》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浅谈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模块化教学
浅析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及成因
“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