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路径微探
2023-04-29贾璐李云
贾璐 李云
摘要:基于互联网的发展融合学校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在“互联网+”背景下,具有个性化、网络化、终身化特点的教学模式能促进师生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也能提升教学质量。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较少,我们更需要以信息化优化课堂,向课上45分钟要效率,向课下自学要质量,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促进信息技术教学有序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 中学信息技术 教学路径
一、用互联网进行直观教学,提升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
互联网能为教师教学提供便利,教师完全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的丰富多元的特点,以直观教学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价值,因为信息技术教学很多都是实践教学,教师单纯在课上讲,让学生课堂、课后去操作练习存在局限性。因此,教师有必要开展直观教学,教会学生怎样操作,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还能动手操作,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可以尝试用互联网打造“录播课堂直播互动”的模式,教师将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制作成一个个简单的小微课,让学生自主学习微课,跟着网上视频动手做一遍,教师讲解一遍,最后,教师再给学生布置一个个小任务,如怎样在word插入图片,也可以给学生出难题“怎样将一组图片调整到特定的大小”“利用在图片周围插入文字等学习的技能,制作一个有排版、有布局的手抄报”等,让学生巩固学习过的计算机操作方法,有效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种方式比较直观,也能通过一个个小任务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思考,从而提升教学价值。在课下,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个个拓展小任务,让有兴趣的学生跟着学习,给予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1]
二、开展探究性活动,深化对所学内容的思考
将“互联网+”融合到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多创设一些探究性学习的机会,让学生有机会深入思考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比如,我们开展PowerPoint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从一些优秀的PPT作品着手,让学生领略简简单单的PPT软件,就能做出丰富多样的样式。[2]教师可以给学生分组,给小组学生下发优秀PPT模板,让学生分组说一说最喜欢哪个呈现样式,然后自主研究作品中的出彩之处,提升学生对于PPT学习的深入程度。教师也可以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多媒体作品的丰富性和多元性,如给学生两个文字内容相同的PPT,一个PPT只有文字,另一个PPT作品有音乐、有图片、有转场,让学生观看作品,说出自己对PPT学习的感想,进而激发出学生学习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看到两种呈现效果的差别之后,学生普遍對多媒体作品的制作充满兴趣,大大提升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加深了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的理解。而为了延伸“拓展课堂”,教师可以让小组成员自行确定主题,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找资料、图片、音乐,设计一些特效,在互帮互助中,更能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理解。[3]
三、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教学丰富多元,是备受学生喜爱的一门学科,很多初中生会主动参与到信息技术课程当中,动手意愿和创新意识都比较强,这时候,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也需要与时俱进,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渠道更多元、获取知识的方法更多样、提升能力的手段更丰富,如此一来,更需要优化“互联网+”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凸显出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创新性和应用性,与时俱进,有效更新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蒋旭峰.“互联网+”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在线教学探析[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2(05):19-21.
[2]陈亚丽.“互联网+”背景下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策略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21(30):17-18.
[3]韩凌.“互联网+”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优化思考[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2(03):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