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全育人”视域下的高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策略

2023-04-29邹国珍杨昭

秦智 2023年6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

邹国珍 杨昭

[摘要]三全育人视域下的高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将思政教育贯穿于高职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课程教学中的全面、深度渗透,促进课程教学与思政教学的自然融合、相互结合,以获取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本文基于三全育人视域,提出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立足于三全育人理念,遵循以生为本原则,打造三全育人格局;并结合三全育人理念进行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流程及教學资源库等的建设,以扎实课程思政教学基础,保障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顺利落地与实施。

[关键词]三全育人;高职课程思政;思政教学改革

高职课程思政教学赋予课程更多的育人内涵,使课程教学服务于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育人和育才的并举,对于高职院校高素质、高水平技能型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三全育人与思政课程教学改革的相互结合,整合高职院校所有的教育与教学资源,调动全员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构建课程思政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育才机制,实现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升华,全面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

一、基于“三全育人”视域下的高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基本思想

(一)深挖课程思政元素,育人和育才并行

任课教师可利用自身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的优势,深度剖析与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设计,以保障课程思政教学的落地,实现课程教学育人和育才并行的目的。在课程教学设计阶段,基于三全育人理念,重新梳理课程教学内容,确定课程思政的目标,自然融入思政元素,不仅仅是融入于教学内容,而是要将思政元素全面渗透至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与各个方面,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等,贯穿于课前、课中及课后,实现课程教学全程育人的目的。

(二)着重强调以生为本,打造三全育人格局

1.全过程育人

从高职新生入学开始至毕业离校结束,课程思政贯穿于学生学习及身心发展的全过程。基于全过程育人理念开展课程思政改革,首先,要遵循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结合高职人才培养要求及教育特点,将思政教育融入于课前预习、课中教学、课后复习,建立更加广泛的课程思政触角,全面覆盖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其次,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将职业理想、职业信念、职业观念、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等思政元素[1]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彰显高职教育特色,促进课程思政教学与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全过程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最后,打造高职课程思政教学全过程育人模式,协调好课程、思政与全过程育人之间的关系,实现课程思政育人、育才价值的最大化。

2.全方位育人

基于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将课程教学与思政教学相结合、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促使教育教学全面渗透至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之中;并由课堂教学向着课外教学延伸,以及全面覆盖至高职教学、管理、服务,以及校园环境、校园制度之中,构建全方位育人环境、育人机制与育人体系,全面综合发展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帮助学生快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课程思政教学不可再局限于课堂教学,需向着第二课堂延伸,如社会实践活动、职业技能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等,全方位培养学生,推动课程思政教学向着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

3.全员育人

全员育人是指最大程度上整合教育人力资源,包括高职所有的教职工均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实现全员育人的目的。高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不仅仅涉及到任课教师,还需要高职院校其他教职工的积极参与,给予课程思政教学各个方面的支持,如高职教学管理的政策支持、高职后勤部门的物力支持以及高校财务部门的资金支持等,打造高职各部门、各个科室的协同联动课程思政格局,全员参与、全力支持课程思政,以保障三全育人下高职课程思政教学的顺利落地。此外,学生也是全员育人的参与主体之一,在生活与学习中需要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以此方可实现真正的全员育人。

(三)以教学创新促改革,以改革促育人

基于三全育人理论促进高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需立足于课程教材本身,深挖教材中的思政元素,从教学创新的角度出发,模糊课程与思政教学之间的边界,使两者有机结合、深度融合,成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育才的同时育人,实现课程思政的深化。一是转变课程思政教学理念,融入三全育人理论,突破学科之间、课内与课外之间、育人和育才之间的藩篱,全方位、全过程发展高职学生的学科素养、思想政治素养、职业素养,帮助学生突破能力、素质提升困境,得到更好的全面发展。二是引入先进、多元的教学方式方法,如翻转课堂、云课堂、微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等[2],创新教学手段与方式方法,实现课程思政课堂教学的变革。三是基于三全育人打造全方位、多维度的评价机制,采用综合性、过程性评价,评价主体在包括教师与学生的基础上,增加辅导员评价、院系领导评价,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还可采用企业方面评价及专家评价等,保证评价结果的可用性,以作为课程思政教学改进调整的依据。

二、基于“三全育人”视域下的高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策略

(一)扎实师资基础,完善教学内容体系建设

为了保障高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顺利落地,需要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课程思政教师队伍,以及建设完善的教学内容体系,扎实课程思政的师资及课程思政教学的基础。在师资队伍建设层面,组织开展专题研修班、学术交流会、培训班、线上教学活动等,强化教师课程思政意识,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同时定期举办学习交流活动,各学科教师坐在一起探讨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探索与解决课程思政教学中面临的问题,逐步完善课程思政教学机制,持续提高思政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效。在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体系建设方面,需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点入手,首先要调研社会岗位对于人才技能、职业素质的需求,课程思政整合“技能、项目、竞赛、证书”四个方面的内容,将思政元素融入于工作过程,打造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思政内容体系[3];同时兼顾育人和育才,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专业素质的基础上,塑造学生正确的职业观、职业道德及职业精神等。

(二)构建混合教学模式,推动教学全程育人

整合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线上教学平台、网络教学资源等,精心筛选与制作教学资源,提炼课程中的技能点、思政点并制作微课视频,作为课程思政教学的资源整合模块。基于雨课堂构建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课程思政教学主体模块,在课前环节,教师将融入思政元素的任务表单、制作的微课及作业等,通过雨课堂推送至学生的手机,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并完成任务及作业;在课中环节,采用小组互动、师生互动,以及布置个人任务及小组协作任务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自主探究、自主深度思考,完成实战项目的同时,实现思政教学的目标;在课后环节,设计拓展任务、互助实践、分享与展示作品活动,最后进行评价反馈及讨论,以此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协同完成技能教学及思政教学,实现课程教学全过程思政教育的目的。

(三)重塑教学流程,渗透思政教学元素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进行教学组织流程设计,将思政元素渗透至每一个教学环节,构建课程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思政格局。按照课前、课中及课后重塑教学流程,一是课前准备阶段,学生完成课前自主学习及知识储备任务。二是课中教学环节,首先,复习导入,复习前面课程内容,并导入新课,完成专业知识复习及基础训练;其次,项目分析,提出项目,带领学生分析项目,讲解项目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技能知识;再次,项目实施,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实施项目,学生自主去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素质;最后,课堂小结,师生共同讨论总结课堂教学内容,营造浓厚的课堂研究与学习氛围。三是课后项目拓展,巩固提升知识及技能,并拓展学生学习的视野及思路。

在教学实施阶段,根据课程教学内容融入思政元素。以项目授课为例,教师在项目教学中可以融入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等方面的内容。在课前布置收集典型人物事迹相关资料的学习任务,初步了解人物身上的精神、高贵的品质。在课中环节,教师可利用教室中的多媒体设备播放人物介绍的视频,形成对学生精神引领的作用,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于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在教师完成基础知识讲解后,至项目实施阶段,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布置一项任务,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任务,然后展示作品,由小组推选成员作为讲解任务的思路、解决问题的办法,总结项目的完成过程等,锻炼学生合作探究能力、表达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最后教师总结,与学生共同探讨本次项目中的思政内容,深刻的感悟人物的敬业精神、工匠精神及科学探索精神等。课后布置拓展性任务,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由课内至课外的拓展及延伸。

(四)专门建设资源库,构建全员育人格局

课程思政教学的切入点及落脚点是课程本身,需要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深挖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的建设,为思政课程教学改革的落地实施打好资源基础。比如,专门建设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根据高职专业的不同全面搜集行业信息、线上与线下课程资源,以及与课程相关的思政教学资源等,以满足课程思政教学的需要。首先,依托于高职院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库,或者是专门建设一个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采取学校、专业、课程三级结构,分类存储不同的教学资源,如专业课程资源库、课程思政资源库、素材库等,统一集中分类存储课程思政教学资源,为教师及学生提供资源支撑。其次,基于全员育人思想,资源库建设需要任课教师、思政教师及企业教师等的共同参与。最后,从各自专业的角度进行资源库的建设,以提高资源库建设的质量,同时探索课程教学、思政教育、技能训练一体化同步推进方案,进一步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成效。此外,在完成资源库建设后,基于高职校园网络,面向师生开放资源库,实现资源的共享,为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提供资源支撑,并且师生利用社交软件实现实时的信息共享及交流互动,同步满足教与学的需求,实现课程思政教学全方位覆盖学生的日常生活及学习,发挥出实时育人的效用。

三、结语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进行高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建立高职院校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课程思政育人机制,使思政教育元素自然渗透至课程思政教学的课前、课中及课后,覆盖整个教学过程,实现课程思政教学实时育才、处处育人的效果。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中,应从高职院校教育特色、学生的专业特点出发,并结合社会岗位对于人才技能、素质等的需要,打造出带有高职人才培养及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以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可行性,真正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的三全育人。

参考文献:

[1]张林红.“三全育人”格局下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实践途径与方法探析[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20(2):92-95.

[2]倪瑾,顾馨梅.三全育人视角下高职院校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探赜[J].成才之路,2021(31):45-46.

[3]叶云洋,罗胜华.“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新能源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东西南北,2020,549(1):110-110.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项目名称:“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课程思政“1234”教学体系建设模式研究(项目编号:ND213813)

作者简介:

邹国珍(1969.11-),女,汉族,湖南祁东人,本科,教授级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杨昭(1983.5-),女,汉族,湖南衡山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模式研究
“三全育人”理念下创新型控制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模式研究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全育人”培育模式新探
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