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理念下创新型控制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8-05-07王哲男谢胜利周郭许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

王哲男 谢胜利 周郭许

【摘要】人才是创新实践的主体和主导者,也是科技创新的根基和关键。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为培养与制造业紧密相关的、承担着实现《中国制造2025》重任的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人才,广东工业大学依据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结合学科特点,积极展开创新型控制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为提高人才的科技创新能力而不懈努力。

【关键词】三全育人 创新型研究生 控制科学与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0-0227-03

一、引言

当今世界正处在科技飞跃发展,工业不断改革发展的阶段。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設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

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度不断提高,教育总体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由于影响教育的因素十分复杂,育人之路依然困难重重。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始终是高校在落实高等教育的时候必须正面面对的问题。“三全育人”是党在十六大会议精神中提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总结提升出来的大德育观。对于“三全育人”理念作为德育观进行宏观研究的案例屡见不鲜;真正以“三全育人”理论作为指导,构建具体“三全育人”模式的研究却不是很常见;将“三全育人”模式切实应用于针对某一类研究生的创新教育的研究更是缺乏。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层次最高的,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德国工业4.0的影响下,2015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创新型的控制科学与工程研究生人才培养和“三全育人”理念下如何深度结合的问题,本文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对创新型控制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二、新型控制科学与工程研究生的需求现状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改变了当前世界经济竞争的格局,中国制造业正面临来自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争夺制造业产业转移的双重挑战。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纷纷提出“再工业化”的经济策略。另一方面,广大发展中国家凭借土地、劳动力等低成本竞争优势,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技术创新能力的增强无疑是使得中国制造业能在重重困难中脱颖而出的正确道路,能够建立起高效的制造业经济转变方式。对先进制造业来说,会重获制造业优势并不断增强其盈利性与附加值,使得先进制造业企业能够在国际竞争中永葆青春,进而形成新的综合优势,有利于我国制造业占领产业革命的制高点,增强中国经济实力的驱动力。但是目前我国制造业是逐渐失去的“资源红利”和“人口红利”,创新型高层次人才缺乏等问题制约了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对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的需求方面有了新的要求。首先,对工业自动化装备设计人才的需求。智能化是制造自动化的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作为智能制造过程中的执行载体,自动检测装备、自动装配设备、工业智能机器人、无人机、数据采集和存储装备等自主研发和设计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此类装备的规模化应用,推动传统的制造业向“智能工厂”转型。其次,对人工智能技术人才的需求。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生产过程中数据与信息的分析处理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为制造技术的飞跃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解决制造业当中不少的不确定问题,该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必将全面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程度。

三、构建创新型控制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培养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创新型控制科学与工程研究生的培养应围绕“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展开。图1“三全育人”的创新型控制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培养模型采取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对策,从而提出进一步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实现培养目标。

创新型控制科学与工程研究生的培养不是本科生培养的简单复制或延伸,而是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研究生群体的特点和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点,处理好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之间的关系,全面促进创新型研究生的培养。为此,在“三全育人”理念下,我们构建了创新型控制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其中,研究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是激化其成为创新型研究生的根本途径;学校、企业和社会的三方联动是培养创新型研究生的源泉;课程培养、科研教育、实习实践、日常管理是培养创新型研究生的方法途径。通过内外联动的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好各方资源,协同推进,营造良好的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氛围,优化培养环境,最终为国家建设输出控制科学与工程创新型人才。

四、“三全育人”理念下创新型控制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三全育人”的理念应贯穿创新型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主要包括课程培养、科研教育、实习实践、日常管理四环节。

(一)课程培养环节

1.促进科研成果与教学资源的结合,建设复合型多学科背景的课程研究与教学体系

这是优化创新人才的知识结构重要途径,通过建设复合型多学科背景的课程研究与教学体系,开发体现新观念、新技术发展的新课程,并通过选修课程、通识课程的拓展,开放研修课程范围,形成多层次的课程模块与内容,已经是广东工业大学创新人才教育的重要命题。

2.“项目学习”贯穿硕博培养过程,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控制科学与工程”于2008年获广东省“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12年获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2017年在学科评估排名进入全国前10%,坚持“项目学习”是其贯穿硕博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以项目全流程为导向,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3.引进外籍学者、教师来我院参与课程教学实践与专题讲座

课程教学实践的兼容并蓄是课程培养的环节之一,有利于创新型研究生增强国际化视野。

4.坚持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这对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深化教学改革起到积极作用,近五年,控制科学与工程教师积极投身于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践,共主持30项教改项目(其中省级项目14项,校级项目16项),并出版教材4部,获得教学成果奖1项。

(二)科研教育环节

1.坚持“科研育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培养创新型研究生的有力保障,经过多年建设,广东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引進了一批含国家杰青、国家千人计划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人才,形成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富有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符合学科发展要求的学科梯队。

科研项目与经费方面,五年来,控制科学与工程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1项、国家发改委物联网专项1项、国家科技部支撑项目1项、国家863 计划项目2项、973子项目及973前期专项各1项等重大项目;各类科研项目经费超过1.3亿元。

科研成果方面,控制科学与工程教师在包括IEEE系列期刊、Automatica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共发表论文199篇,人均发表论文3.06篇,其中SCI收录109篇、EI收录30篇(统计数据详见表2)。获得省部级奖励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

引育并举,在业务培训方面,控制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导师参与培训工作共27次,其中,三年内面向新增研究生导师的培训共有19次,培训内容涉及学术道德及规范管理、业务能力提升等。

2.加强研究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加强研究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调动学生自治组织的潜能,加大对优秀研究生骨干队伍的选拔和培训力度,发挥好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

控制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在全国“挑战杯”科技竞赛、中国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计算机仿真大赛、全国大学生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创新设计大赛等,竞赛中捷报频传。

3.科研平台与实验场地助力科研能力的提升

广东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建有3个国家级平台,6个省级平台(参见表3)。实验室面积6152.74 平方米。其中,广东省物联网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在2014年和2017年的考评中,均获得广东省优秀重点实验室,这对科研能力的提升具有深远影响。

(三)实习实践环节

基于广东工业大学在控制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国际交流优势,在实习实践环节采用国内外“联合培养”、“双导师制”、“校企联合培养基地”的培养模式来加强创新型研究生的培养,其中外派企业达110人次,外派研究所达25人次。

1.国内外联合培养

国内外联合培养是创新型人才及思想“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有效方式,为进一步提升我院研究生科研水平,鼓励并资助研究生出国(境)学术交流,及时了解国际学术动态,跟踪对接国际学术前沿,积累高水平学术成果。经过报名选拔,本年度已成功选派30余名学生,分往欧美日及港澳等优秀科研院所。

2.双导师制

完善以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为主导的双导师制,加强导师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引导与评价,促进研发与育人实行双向互动、双向支持、双向负责。

3.校企联合培养基地

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企业实践活动机会。广东工业大学在控制科学与工程建有14个研究生培养基地,其中7个为广东省教育厅建设校企联合培养基地(见表4)。

利用“111”引智基地、国际联合实验室等国际交流平台资源的成功立项为契机,紧紧围绕“111引智基地”的目标和任务,做好顶层设计,完善协调机制,落实管理责任;进一步细化“111引智基地”未来的建设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这位创新型研究生培养营造良好环境。

(四)日常管理环节

1.践行“协同育人”机制

设计创新型控制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培养各方协同的工作体系,形成高校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协同育人格局。应不断加强研究生院、教务处、宣传部、党委、心理咨询中心、就业服务中心等和研究生培养有直接关系的行政部处与学院、导师之间的联动,打破各自为政的壁垒。

2.激励体系为研究生培养作保障

完善的奖助学金制度是人才培养的保障,广东工业大学已建立健全研究生奖学助学制度;依托导师科学研究或技术创新经费,增加研究生的研究资助额度;改革奖学金评定、发放和管理办法,实行重在激励的奖学金制度;设立国家奖学金,奖励学业成绩优秀、科研成果显著、社会公益活动表现突出的研究生;设立研究生助学金,将研究生纳入国家助学体系。为鼓励研究生在学期间到国外(境外)开展学术访问,对外派的控制科学与工程研究生提供每人每次3万元人民币的留学补助。

综上所述,结合广东工业大学自身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控制科学与工程独特的学科优势、雄厚的师资力量,为培养创新型研究生,通过建立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和工作模式,在制度上打破了阻碍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瓶颈,更从实践中为今后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提供方向,通过课程培养、科研教育、实习实践、日常管理来促进学生德育内化的实现。控制科学与工程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提出与实践促进了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提高了学科国际知名度。

参考文献:

[1]寿晨燕.“三全育人”视阈下研究生德育工作模式的构建[J].东华大学学报,2017.3(17):1-5.

[2]郑秀英,张璇,杨栋强.“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探索[J].北京教育(高教),2016.11(1):57-59.

[3]毛锦茹,杨高峰,李淑敏.试论人才培养模式的“三个层次”与“四个维度”[J].教学研究,2011.2.

[4]顾秉林.大力培育工程性创新性人才[M].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4.

[5]张青青等.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25.

[6]“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工程科学,2015.17(7).

[7]李金龙等.协同创新环境下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改革[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9):30- 34.

[8]郝庆云,张蕾.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9):135-136.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
“融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融”平台建设研究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模式研究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模式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校校友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