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优秀班级文化促进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

2023-04-25曹红艳童永东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13期
关键词:育人环境班级文化班级管理

曹红艳 童永东

摘要: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全体成员在相互交往中形成的,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部分。班级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培养人,班级文化无形又无处不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高中班级管理实践中,根据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构建了六“li”班级文化,增强了班级凝聚力,有效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班级文化;班级管理;育人环境;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3)13-0075-04

一、班级文化的概念

班级是由若干教师和几十个学生结合而成的组织,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学校各种活动的开展,文化知识的传授,学生的成长和价值实现都离不开班级。

班级作为一个组织,拥有自身的文化——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由一个班级的全体成员在相互交往中所形成。就像一个人具有自身的气质,一个家庭有自己的家风一样,不同班级的班级文化也各不相同。

魏书生在《如何当好班主任》一书中提到:“班集体绝不是制造同一型号、统一规格升学零件的机器,而是将学生载向远大前程的渡船,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最大限度发展的培训基地。”由此可见,打造好的班级文化,能够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班级文化包括四个部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

物质文化主要指班级的环境布置,是班级文化的基础;

精神文化指班级成员共同认可的价值和理念,是班级文化的核心;

制度文化是班级自主管理执行和落实的依据,是班级文化的保障;

行为文化主要是指班集体开展和参与的各种活动,是班级文化的润滑剂。

二、班级文化建设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指出,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就要求学生发展身心,健全人格。高中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在高中时期,不仅要关注学生在知识学习方面能力的提升和知识的获取,更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

高中生处于青春发育末期,其身体的发育逐步进入成熟期,但心理却处于迅速发展期,导致高中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不同步,给高中生的心理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从每年我校依托专业机构开展的心理测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约18%的学生存在着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和敌对等症状。高中生自我意识、独立意识较强,同时又渴望被理解、被关注。我校心理测评数据显示,在遇到困难时,45.5%的学生不一定寻求朋友或者是他人的帮助,29.9%的学生几乎不寻求他人的帮助。而受自身和外在条件制约,高中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由此就会引发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

班级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培养人。有人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较之于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文化知识而言,班级文化具有潜在性,无形又无处不在,让学生在无意识中受到教育和感染。所以,有必要打造具有特色的班级文化,让班级文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六“li”班级文化的内容

高中阶段,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性格品质形成的重要阶段。在高中阶段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力度,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心理调节技巧,减少负面情绪和压力,以良好的精神面貌、積极乐观的心态投入学习中,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一个班级有其内在的文化价值认同,也有诸多的外因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独特而又相对独立的空间。实践证明,班级这种同时空、共文化的情景,可深刻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这种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是班级文化的“空间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所产生的影响,即学生处于不同的班级物质文化环境中,环境会以不同的心理效应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从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品质和心理健康。

第二是班级文化的“心理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所产生的影响,也就是班级的文化氛围、班风、学风等所形成的价值倾向或者是价值认同,这些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比物质文化更大。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级文化建设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进行。根据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现状,结合班级学生的情况,在具体实践中,契合班级文化建设物质、制度、精神、行为四个方面的内容,打造了符合班级实际的六“li”班级文化——理、礼、丽、立、励、厘。(见图1)

具体阐述如下:

理:制定制度,自主管理;

礼:以礼接物待人,涵养人文情怀;

丽:美丽环境,陶冶情操;

立:立业立志,抓牢责任担当;

励:健全激励机制,培养理性思维;

厘:厘清学习活动,增进团结协作。

四、六“li”方略促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实践

(一)理:制定制度,自主管理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在六“li”班级文化的建设中,“理”指的是制定制度、自主管理。研究表明:共同参与制定的决策、制度,最易于为参与者所执行。高中生的自主意识很强,我们在班级管理中以学校的学生管理手册为依据,从学习、劳动、寝室、锻炼等方面征集全班同学的想法和意见,经过集体讨论,制定出符合班级实际情况的班级公约。采用学生自由组合和班委、教师审核的办法进行了学习小组和劳动小组的划分,明确了包括学习管理、劳动管理、寝室管理和锻炼管理四个板块的班级自主管理制度。

在实践中发现,采用自主管理的方法(以班主任为主导,班长负责,对班委和班上的同学明确分工,责任具体到人)有利于班级团队的构建,有利于班规的执行和落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二)礼:以礼接物待人,涵养人文情怀

人是社会的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地存在。在学校生活中,应该培养学生与人友善相处、以礼接物待人的能力,这是班级文化建设中的精神文化建设部分。

我们采用主题班会和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的方法教会学生以礼接物待人。所召开的主题班会有:如何建立文明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为爸爸(妈妈)做件事、用你的微笑感染人……主题班会采用集体确定主题,小组负责的方式展开。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在教室还是寝室都注重引导学生礼貌待人,互帮互助。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批评教育学生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错误然后改正。在我们班,当学生做了违反班级管理公约的事情后要填写“情况说明书”:要求学生自己叙述事情的经过,然后阐明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看法,给出建议或处理方法。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进行事件的复盘和反思,比起由教师居高临下地去批评和教育学生,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自我发展。

(三)丽:美丽环境,陶冶情操

育人环境是班级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好的环境能增强学生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我们班在教室的布置上,首先要求干净和整洁,然后是细致和独特。具体的设计原则是让每面墙壁都“说话”。(见表1)

好的育人环境能凸显一个班级的育人理念和促进学生的成长。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充分利用墙壁文化美化教室环境,不仅可以给学生美的熏陶,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也展示了班级荣誉和学生才华,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归属感。

(四)立:立业立志,抓牢责任担当

立业立志,抓牢责任担当是班级文化中精神文化建设的内容。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和人格发展趋于成熟,高中阶段更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觀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和人民的幸福,是当代高中生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因此,立志立业,抓牢责任担当对高中生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

在具体实践中,我们班每周二、周四组织学生观看《新闻联播》,周日观看《新闻周刊》,让学生了解国内国际动态;利用周末和假期开展青少年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服务他人的良好品质;结合学校德育处的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主题活动以及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五)励:健全激励机制,培养理性思维

健全激励机制,培养理性思维是精神文化建设的内容。精神文化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对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起着导向作用。

每位学生都希望自己受到表扬和鼓励。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我们通过“目标—考核—激励”的方式健全激励机制,对学生进行量化管理。每位学生的基准分是100分,根据制定的有关制度进行加分或者扣分,每周统计一次,每月进行一次总结,且把统计结果张贴在教室。每个月最后一周根据量化考核结果表彰优秀个人、优秀小组。通过健全的激励机制,鼓励班上同学相互学习,扬长避短,共同提高,以体现班级发展的目标“不求人人第一,但求人人进步”。

(六)厘:厘清学习和活动的关系,以活动促学习

“厘”是指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厘清学习和活动的关系,以活动促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这是行为文化建设的内容。

高中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知识量和学习的难度较大。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可以舒缓学生紧张的学习情绪,减缓其压力,从而使其以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锻炼自己的胆量,展现自己的才华。在集体项目的活动或者比赛中,学生各司其职,各显其能,团结协作,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班级凝聚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班级归属感和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五、结语

班级是学生在学校学习和受教育的主要场所,班级文化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班主任在日常管理和教学中,要注重班级文化建设,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和班级的实际情况,遵循高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打造适合高中生的班级文化,在无形中引导、规范和激励高中生的心理发展,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科学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魏勇.把握学生心理规律 有效开展班级文化建设[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2):66,118.

[2]聂丁.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初中班级文化建设[J].读与写,2022(1):33-34.

[3]韩玉梅,李金杰.以班级文化建设推动学生心理健康成长[J].教育界,2019(41):112-113.

[4]张莎莎.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心理元素[J].江苏教育,2018(88):13-14.

[5]高婉鑫.以班为家 感受爱的教化——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班级文化建设[J].新课程研究,2014(10):9-11.

[6]曹艳.抓好高中班级文化建设,发展学生核心素养[J].教育界,2020(39):2-3.

编辑/ 卫 虹 终校/ 张 旗

猜你喜欢

育人环境班级文化班级管理
“君子文化”育人特色的创建
浅谈中职学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
借“文化三宝”促“班级文化建设”
浅谈如何打造新建特殊教育学校育人环境和教学管理
文化资源与青少年校外教育结合的几点思考
建设班级文化,增效班级管理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