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教结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探索

2023-04-25闫新全单洪雪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13期
关键词:心理问题

闫新全 单洪雪

摘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北京市朝阳区作为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地区之一,依托“医教结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动态评估”的项目,通过定期评估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强教育培训、建立完善学生心理档案、构建纵横结合的管理模式等措施,尝试建立“医教结合”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区域内中小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医教结合;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3)13-0071-04

一、实践背景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在促进心理健康方面要“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加大全民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力度,提升心理健康素养”[1]。

2016年12月,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宣部、中央综治办、民政部等22个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这是我国首个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宏观指导性意见,明确指出要“重视特殊人群心理健康服务”,全面加强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服务[2]。

2018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10个部门联合发文《关于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拉开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序幕[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

研究显示,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2016年北京市中小学学生心理成长指数白皮书》的调研结果显示,北京的中小学生,约8.96%存在异常情绪症状问题,约10.65%存在异常品行问题,约9.61%存在多动问题,约31.25%存在同伴交往问题[4]。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全国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抑郁症状的总体比例已经超过24%,且随着年级升高而上升,处于中学阶段的儿童出现情绪不稳定等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最高,达到17.3%[5]。

伴随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断趋于整合与精细,从心理健康教育走向心理健康服务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层次的心理服务,构建系统完善的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成为新时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重点[6]。

但是,目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服务多为“零打碎敲”,不成体系。如何有效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如何有效管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一直困扰著教育界和卫生界。究其原因,除心理健康专业人员不足外,更重要的是缺乏一个“长效机制”。

“医教结合”,是一种简称,它指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系统中整合医疗机构与学校的力量,对学生进行综合多重干预,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医教结合”本来是近年来我国特殊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医学与特殊教育学这两个彼此相对独立的领域在理论、技术以及研究方法等不同层面的有机结合,使“医教结合”的口号和理念也应运而生。

随着研究和实践的深入,“医教结合”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不仅被用于特殊教育界,同时被灵活地应用于普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领域。

按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三级预防系统,一级预防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个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其健康成长;二级预防是针对少数心理与行为高风险学生的重点辅导;三级预防是对极少数心理障碍和危机学生的转介服务。其中,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工作需要医学界专业力量的参与,这项工作的落实就需要“医教结合”。

北京市朝阳区作为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地区之一,高度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从2017年至今,朝阳区教育系统制定了“医教结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动态评估”的项目计划,充分发挥教育部门的学生管理和人才学科优势,利用精神卫生部门的专业技术人才优势,定期评估朝阳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全面动态掌握中小学生第一手资料,实现心理问题的早发现和早干预。同时加强朝阳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管理服务的人才队伍建设,形成并完善朝阳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为构建北京市示范性区域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体系组成

“医教结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包括四部分内容:开展心理体检、实施教育培训、建立并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构建纵横结合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管理模式。

(一)心理体检

“心理体检”采用前瞻性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方法。参考WHO在基层医疗机构进行的精神疾病患病率多国合作研究中所应用的方法,分筛查和诊断两个过程进行。

第一阶段:筛查

对学校心理教师和班主任进行培训,指导学生父母或学生本人通过线上测试平台进行筛查测试。

第二阶段:核查及临床评估

由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儿童精神科医生对进入核查阶段的每个学生面访,按照DSM-5的诊断标准进行评估诊断,对高危人群提出应对策略。

心理体检流程如图1。

(二)教育培训

培训的对象包括:教师、家长和学生。

1.对教师的培训,尤其是心理教师和班主任的培训,旨在不断提高教师对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识别和综合干预能力,提高心理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心理健康服务的能力,有助于加强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建设。

2.对家长的培训,旨在提高家长的儿童心理卫生知晓率,更新和转变家长对儿童心理健康的认知和观念,提高家长对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识别和家庭干预能力。

3.对学生的培训,传播心理健康科普知识,建立心理健康的科学理念,提高自我身心调整的能力,增强心理素质,增强抗压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三)心理健康档案

中小学生每年进行一次心理体检,每次心理体检都将形成三份报告:网上筛查报告、面访评估报告、应对建议与策略。每年的报告整合在一起生成心理健康档案。每个档案都会反映出动态的心理健康变化趋势,既包括个体的心理健康变化趋势,还包括不同范围群体的心理健康变化趋势。

(四)纵横结合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管理服务模式

本项目探索形成了“朝阳区中小学心理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图2),该模式可简单地总结为“纵横结合的预防型和发展型模式”。“纵”指的是“5个层级”,“横”指的是“3个体系”。

“5个层级”包括:

一级是班主任的监测监护;

二级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初步筛查、初步鉴别、初步辅导;

三级是学校德育负责人的保障支持;

四级是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专业支持和守护;

五级是教委德育部门的管理监督以及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支持指导。

“3个体系”包括:

1.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2.心理咨询服务体系;

3.心理疾病预防、诊治与危机干预服务体系。

通过该模式,最终形成以德育部门为督导平台,以学校心理辅导室为初级心理健康守护平台,以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为高级心理健康守护平台,以预防为主导,以心理辅导和治疗干预为辅助,家庭、学校、医疗机构“三位一体”的长效工作机制,实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从补救型向预防型和发展型转变。

三、成效及反思

(一)成效

1.构建了“预防-辅导-干预”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

从专业化发展的角度来讲,学校心理教师存在明显的医学知识局限,缺乏对心理问题学生进行实践鉴别的训练,因此,最常用的手段是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医生则少有进入校园参与健康促进和预防性干预的机会,精神科医生存在着明显的重诊断轻辅导的倾向,在治疗过程中多借助于精神药物和医疗设备,“缺乏心理辅导的相关实践经验,在心理辅导相关技术的使用上出现简单化的倾向”[7]。

“医教结合”使得教育学、心理学、精神医学三门专业优势互补,构建了“预防-辅导-干预”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对于可能患有精神障碍的学生,通过每年一次的心理体检,精神科医生的到校面访,可以及时为学生咨询诊断。

近几年,通过心理体检,检查出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83%得到了及时的干预,其中60%以上的干预策略中包含医学干预。检查出的重度抑郁障碍学生,95%以上得到了及时的门诊治疗或住院治疗,大大减少了自杀等危险行为的发生。不仅实现了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早发现和早干预,同时探索了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发生、发展的规律。

2.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

由经验丰富的儿童精神科专家和临床心理学专家共同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授课,内容以理论结合实操,涉及精神疾病的辨别、诊断治疗以及预防工作的开展,教学方法以问题式学习为主,加强案例督导和实战演示。这样的培训,对补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短板,提升专业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3.提高了朝阳区中小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医教结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管理寻找到了一个长效机制,服务体系对学生进行全面关注,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容全面覆盖,管理部门、业务部门、学校、家庭、社会资源全面参与,覆盖范围大,受益群体广,受益人数多,促进了朝阳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均衡化、规范化、品牌化发展。

服务体系破解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缺乏“抓手”的困局,提高了朝阳区中小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很多研究显示疫情之后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会增加,新冠疫情之后对朝阳区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发现朝阳区初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较疫情前没有显著的增多,从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本体系的实践效果。

(二)反思

“医教结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我们还需要不断反思,稳定、巩固当前的成果,持续推进该服务体系的优化。

1.畅通医教的双向反馈途径,加强综合干预

当前,少儿精神科医生、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等整体资源有限,部分学生心理问题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但没有办法得到更多或者更专业性的医疗方面的支持。“医教结合”解决了尽快发现问题、明确诊断和畅通转介途径的问题,但对于学生已就医的情况下学校心理教师如何获得医生的反馈,提供配合性支持,如何在同一话语体系下形成有效的解决方案尚需进一步完善。

2.继续加强体系的组织保障,完善相应制度

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是多个部门联动的系统工程,除了学校、医院之外,还包括行政部门和专业部门的有效联动。组织保障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有效运转的基础。各部门的相关职责仍需进一步明确,服务流程需要进一步规范,督导考核需要更具针对性。

3. 将培训内容从广度扩展到深度,持续开发系统区域心理课程

在几年的实践中,培训人群涉及几乎朝阳区所有教师,通过“心理健康进校园和社区”的活动,培训家长85000余人次,培训学生120000余人次。培训内容从一般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到各咨询流派在学校中的应用。未来,我们将把培训内容从广度向深度扩展,根据心理体检反映出的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发预防性心理课程、治疗性心理课程和班主任培训课程、心理教师培训课程等。

参考文献

[1]《“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

[2]22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nhc.gov.cn/ cmsManuscriptXxgk.htm?id=6a5193c6a8c544e59735389f31c971d5

[3]《关于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EB/OL]. http://www.nhc.gov.cn/jkj/ s5888/201812/f305fa5ec9794621882b8bebf1090ad9.shtml

[4]《2016年北京市中小學学生心理成长指数白皮书》发布[N].中国教育报,2017年5月18日.

[5]傅小兰,张侃,陈雪峰.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6]吴增强.医教协同:构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20.

[7]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推进医教结合,提高特殊教育水平”项目组.医教结合为生命添彩——上海特殊教育的新追求[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4.

[8]吕小康,汪新建.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到“公共心理服务体系”[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8,6(10):582.

编辑/ 卫 虹 终校/ 张 旗

猜你喜欢

心理问题
让爱燃起希望
新媒体时代高校贫困生心理特征与思想教育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产房助产专业实习生的心理问题调查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农村小学学困生心理问题初探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