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3-04-20周艳飞
周艳飞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英语教学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指出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各有侧重,其中指向学生思维的是思维品质。在解析思维品质时,《课程标准》强调“思维品质指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和水平”。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是关于思维的三个重要特征,其中逻辑性是最耳熟能详的,具有逻辑的思维才具有说服力;创新性指向思维的较高水平;介于逻辑性和创新性之间的批判性,在日常教学中容易被忽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现有的教学与评价体制难以让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成长的空间,在唯一与标准答案熏陶下,学生很难有批判的意识,甚至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也没有意识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就给学生的成长留下了空白,自然不利于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
在核心素养培育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必须重新重视批判意识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英语教学的主要显性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相较而言,包括批判思维能力在内的其他能力的培养则是隐性任务。将显性任务与隐性任务结合起来可以发现,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可以借助于相应的教学行为,而阅读教学就是有价值的选项之一。
从信息加工理论的角度来看,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通过视觉通道获取信息的过程。在学生通过阅读获得了信息之后,这些信息只有经过思维的加工,才能生成新的理解并被学生掌握。此时,思维的加工就应当表现出批判性特征。当学生带着批判意识并表现出一定的批判能力时,那就有可能打破原有的认知平衡,并构建出新的认知平衡,这也就使得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可持续发展,从而奠定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础。下面结合新译林版高中英语教材,阐述基于对核心素养视角下批判性思维的理解,分析具体的教学案例。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批判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一定要以教师正确理解批判性思维为基础。通过相关的理论学习与比较发现,在不同的背景下,对批判性思维的理解既有所继承,又有所区别。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我国教育进入核心素养时代,教育教学都围绕核心素养的落地进行。从时间角度来看,2014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肯定了核心素养理论体系的重要地位,将推进课程改革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紧密联系起来;2016年,教育部向社会公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将“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素养作为我国学生发展必备的核心素养。这一体系明确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将人才培养目标具体化,为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化指明了方向(陈元元 2023)。当把核心素养与具体的学科教学联系起来时,就衍生出具体的学科核心素养,并且体现在相应的学科课程标准当中。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基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理解批判性思维,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进行:
其一,批判性思维可以打开学生的成长空间。
这里可以通过比较研究的方式解析这一观点,比较对象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注重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方式。上面已经指出,传统的教学方式受应试的影响,追求的是唯一、标准的答案,学生很难有批判性思维的发展空间,这自然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进入核心素养时代,客观上已经打开了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大门,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借助批判性思维帮助学生打开成长空间。
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看英语阅读,如果在阅读过程中除了接收英语文本的信息之外,还能借助批判性思维构建对文本的理解,并让这种理解达到新的高度,那么英语阅读教学也就表现出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价值。这种价值体现超越一般的阅读教学,能够真正打开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空间,自然也就呼应学生的成长。
其二,批判性思维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必要基石。
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思维品质的一部分,批判性思维自然是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以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为突破口,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判断与选择。长期以来,人们对英语学习存在的误解之一是这门学科是一门只需要记忆的学科,很多时候学生乃至于教师都忘记了“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的学习与思维的发展实际上是一脉相承的,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理所应当地存在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空间。而且前文所述,批判性思维往往可以让学生打破原有的认知平衡,这对于高中生而言,往往是新学习动机的形成契机,他们有可能在新动机作用下,借助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而进入新的学习空间,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奠定包括应试能力在内的所有能力的全面发展。
从这些分析来看,借助于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既不影响学生当下的应试需要,又能够在核心素养发展的过程中满足他们的可持续发展需要。
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例析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一方面,要坚持阅读教学原有的优秀传统;另一方面,要将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给高中英语教师带来了挑战。有教师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提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构建良好语境、丰富文本输入、加强问题引导、落实以读促写、开展多元评价等手段,有效强化对学生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陈瑞盟2023)。这些方式都是可取的,但教师要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要知道通过这些方式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背后的机制。大量研究表明,批判性思维是以质疑为起点,使用恰当的评价进行判断,并客观地对获取的证据进行有效分析、科学推理的过程,从而获得具有说服力、创造性的结论。批判性思维批判的对象不是某个人,而是对一个观点背后思考的过程,即审视和分析思考的缜密性、严谨性和系统性,其典型特征包括仔细考虑每一个观点的深度和广度而不轻易下结论、客观对待事实证据的优缺点、具有强烈的自我反思的取向和不断试错的科学精神(余中宾 2023)。通过这样的分析可以发现,批判性思维能力以批判为表征,而内在的机制则在于质疑、评价、判断,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取相应的证据,然后通过缜密的逻辑推理,获得与一般结论可能并不一致的新的结论,这就是批判性思维的内在运行机制。把握了这一机制,再去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就可以发现有很多的努力空间。
例如,译林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1 Back to school中有School life in the UK这一阅读内容,主题是“John Li,a Chinese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has spent a year studying in the UK.Read his article in the school magazine about his school life abroad.”对于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而言,在这一文本的阅读中首先要解决的是词汇、语法等工具性问题。在解决了这些问题之后,阅读的主要任务是关于文本含义的整体建构。结合文本所阐述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主题,从如下两个方面阐述教学设计及具体的实施过程(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往往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下面的阐述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开始):
设计一:From the author’s records,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learning style of British high schools and that of China?
这个问题实际上很受学生欢迎。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阅读这一文本时,会表现出一种倾向性比较明显的情绪,那就是对文中所描写的英国中学的学习方式比较向往。这符合高中生的直觉与期待,同时又能一定程度上满足他们的需要,但这里也存在认识上的风险,那就是容易形成片面认识。因此,设计这一问题更多地是将学生的认识激活,并为下面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打开空间。
设计二:What kind of learning inspiration can the author’s description of high school learning in the UK bring to you?
由于文本中关于英国一所中学学习情形的描述与我国学生所体验到的高中生活有着显著的区别,加之他们已经习惯了自己体验过多年的学习方式:通常是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学习,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相对并不强,学习动机及兴趣也有待提高,学生对于学习过程中时间的分配、学习资源的选择等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面向学生提出这一问题,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批判性思考。这种思考既指向阅读文本,又指向学生对自身学习的认识——这也是教师关于文本教学的一个重要发现,即在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时,目标不仅需要锁定在文本内容的理解上,还要锁定在文本内容对学生学习品质的影响上。此时,学习品质的直接影响对象之一是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事实上,学生能够按照教学预设而有所反馈,有学生说:“Through reading this text,I have found that there are certain shortcomings in our or my own learning.In my usual learning process,my allocation of time seems unscientific,and I rarely choose course content proactively.Instead,I only passively learn after the teacher.”也有学生说:“Perhaps our efforts should start from this moment.When reading this text,we should think:Have I actively participated in discussions in English classes?Can I express myself clearly in English?If you want to use English more proficiently,should you connect the English you have learned with your daily life?Perhaps in every detail of life,I should think about what to do if expressed in English?”
当学生有了这些反思时,教师应认识到学生的这些反思本身就是批判性思维的产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学生通过反思而有所表达,在表达时又在想方设法用英语组织语言,这也就意味着这样的反思与表达过程既体现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又在客观上让他们拥有语用能力培养的空间——学生需要通过英语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因此,这样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必然要以学生对文本的深度理解为基础,这也意味着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培养;同时又需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批判性思维形成新的认识,并将自己的认识用英语语言表达出来,于是以批判性思维为核心的阅读理解能力、语用能力便能够得到培养。
三、指向核心素养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
通过理论阐释与案例分析可以发现,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很大程度上在于以阅读文本为载体,然后面向学生的英语学习或学习品质等方面,通过问题撬动思维。这就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意识——这是批判性思维能力得以培养的前提,只有当学生自身具有这一意识时,批判性思维能力才能在他们的认知当中萌芽。
由于《课程标准》将批判性思维作为思维品质的一部分,因此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就是在为核心素养的发展作贡献,同时意味着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应当具有明确的核心素养指向。教学实践表明,以核心素养为引导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有着相当宽裕的空间,只要教师自身的意识被激活,那么这些空间往往就会被有效打开。
实践中也有一些注意点需要关注,印象最深刻的是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孤立的,教师还应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将英语作为理解世界和见识世界的工具,以此培养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欧沅鑫 2023)。这一文化情境下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背景往往更加宽阔,学生所形成的批判性认识往往也更加牢固,当这些认识在学生的思维中扎根时,就是在不久的将来批判性思维开花结果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