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研究

2023-04-20王海荣褚莹莹王涵

旅游纵览 2023年4期
关键词:旅游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王海荣 褚莹莹 王涵

摘 要:文章首先归纳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其次阐述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关系,最后在详细分析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良性发展对策,从而为我国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旅游业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饮食类;旅游发展

中图分类号:TS971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2021年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YWK10236210212);2022年绥化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HXY2022007)。

引言

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结晶,体现了人民伟大的创造力,承载着中国人的文化乡愁与文化记忆,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对其进行合理性开发可以满足旅游者追寻异质文化的心理需求[1]。因此对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进行探讨,不仅有利于发扬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而且有利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一、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

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名录中相关资料的调查和整合得出,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名录中的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商业部门管理的餐饮服务和工业部门管理的传统食品工艺两个方面[2],截止到2021年6月先后共分为5个批次被收录140多项(见表1)。第一批名录中主要收录的是酒和醋的制作技艺;第二批名录中主要涉及食品类、餐饮类,并对酒和茶进行了归类;第三批名录中主要是白茶和餐饮业等;第四批名录中对相关项目又进行了补充和完善;第五批次名录中主要对传统面食和醋进行了归类。

二、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关系

(一)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推动旅游长远发展

文化是旅游资源的根本与灵魂,是现代旅游业得以发展的有利基石,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智慧结晶共同成为旅游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而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地域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和人类文明的承载,是旅游者游览观赏、增强文化认知、获得文化体验等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旅游发展中要充分挖掘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创造品牌性旅游产品,提高旅游地知名度。

(二)旅游发展促进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

在旅游业发展中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得到了传承保护,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旅游目的地通过对旅游市场的不断充实和旅游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旅游者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带动民俗旅游发展,促进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与传承;二是旅游目的地通过进行旅游保护性发展,能够增强旅游者对当地文化的重视和保护意识,从而为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保护提供较好的生存条件和有利环境。

三、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保护性开发意识不强

虽然我国的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但部分地区对于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保护性开发意识不强[3],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旅游發展中缺乏保护意识。例如,有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国“八大菜系”,各菜系流派有着各自的特色烹调技艺和菜肴样式,但是旅游目的地在发展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时,没有对其加以重视和有效的保护。二是旅游发展中缺少进一步创新开发的意识。在旅游者精神需求日益增加的情况下,旅游目的地开发的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缺乏一定的文化内涵,产品特色也没有凸显出来。

(二)忽视历史文化价值

通过对我国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和整理得知,国内目前还有很多可以能够成功申遗的项目。而究其没有申遗成功的原因,大多是旅游目的地在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中以品尝佳肴为主要活动,重申报轻研究,重视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忽视旅游者的精神享受,而且旅游发展的层次较低,对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挖掘较少,忽略自身的文化特色而引进外地菜肴,不能将美味佳肴和民族文化更好地融合发展。

(三)资金投入不足

我国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中资金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部分地方政府的旅游投资能力偏弱,没能安排更多的资金支持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二是投融资主体较为单一,在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中,目前除了政府投资,旅游企业、旅游者、当地居民投资较少。

(四)不重视保护传承人

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不重视保护传承人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传承人保护体系有待完善,如在理论支撑、保护工作、具体政策等方面还没有形成比较科学的保护内容;二是对保护传承人的投入不足,没有对其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工作,因此随着老一代传承人的退休、去世等,我国许多传统饮食类制作技艺将逐渐没落,面临失传威胁。

四、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对策

(一)挖掘非遗特色,创新饮食新品种

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来说,其民族味越浓,民族特色越鲜明,则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越强,发展旅游产业的意义就越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者对饮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旅游目的地应该根据旅游者对饮食文化的不同需求开发出各具特色的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例如,针对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旅游目的地可以推出药膳八珍汤、灵源万应茶、永定万应茶等旅游产品,让其在旅游的同时提高健康水平;针对有些非遗饮食必须到当地品尝体验的情况,旅游目的地可以开发一些方便旅游者带回家的优质产品,全方位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和重游率。

(二)深入挖掘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

文化旅游资源的宝贵之处往往在于其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旅游目的地在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过程中应该深入挖掘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开发参与性、体验性、文化性较强的旅游产品,提升其文化附加值,彰显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特色[4]。例如,在开发孔府菜等中国知名菜系过程中,可以经过众多孔府名厨的深入挖掘,在潜心钻研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创新,形成在种类、颜色、香气、口味等方面都别具一格的孔府菜,只有在了解的基础上深入挖掘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内涵来提高其文化含量,才能带给旅游者精神上的享受,满足其多样的文化需求,从而使得饮食与旅游二者密切结合,带动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

(三)促进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型

目前,伴随着精神文化需求的增加,旅游者越来越重视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因为它既能够带给旅游者舌尖上的体验,又能够增强人们对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地风情文化的了解[5],因此在旅游发展中,旅游目的地要对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合理的优化转型,这样不但能够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又能够增强旅游者的文化自信,让旅游者在品尝美食、游览观光的过程中感受到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所在。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展开:一是在推动其在实现转型过程中贴近适应群众的现代生活、增强群众的保护开发性意识,只有这样做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与此同时政府相关部门也应该有所作为,加强引领对文化项目的申遗工作,重视对饮食类企业的资金投入,提高员工积极性,完成企业的进一步转型,增强饮食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二是开发饮食类非遗文化旅游项目,如可以建立以当地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特色的民族文化生态保护村,吸引旅游者前来旅游,在维持民族文化遗产地原貌的前提下传承发展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使之成为“活文化”,可以根据本地的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情况适度举办一些旅游活动,使旅游者近距离接触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参与到其制作过程中,亲身感受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乐趣,增强对非遗文化的了解,还可以建立饮食文化博物馆,进一步研究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商标认定、文化保护,提升非遗的品牌价值,实现持久发展和持续进步。

(四)重视传承人

传承保护是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因此在其旅游发展中应该重视人的价值,重视人的创造力。需要多主体和多方面的共同参与,这个重任不仅体现在直接的文化人员身上,更体现在每一个人的身上,人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传承保护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国家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给予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足够的重视,积极培养此方面的专业特色传承人,建立传承人传承保护的相关机制,将“输血”模式合理调整为“造血”模式,从而更好地调动传承人的传承保护积极性;另一方面传承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从年轻人做起,已经退休的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将自己的制作技艺传给下一代或者传统文化的兴趣爱好者,增强年轻人的自我价值和自我品位提升,以保证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促进饮食旅游的发展。

五、结语

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旅游业发展中的一种重要旅游资源,它的传承保护及发展应和旅游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然而,当前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旅游目的地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科学性、系统性的原则,依据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特有的特点和旅游者的心理需求,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创新饮食品种,开发饮食类非遗旅游项目,重视传承人的保护,建立传承人保护机制,更好地传承发展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 马文辉,陈理.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3-6.

[2] 宋俊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11-13.

[3] 曹岚,李旭,王新梅,等.传统饮食文化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转型研究[J].中国调味品,2015(1):106-109.

[4] 王文章.非物質文化遗产保护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5-8.

[5] 杨红.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与传播前沿[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9-12.

猜你喜欢

旅游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基于全域旅游视角的武陵山片区旅游发展研究
全域旅游视角下朝阳市旅游发展探索
新常态思维下黔东南村寨旅游改革发展的SWOT
区域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时间序列分析
基于SWOT分析的黄公望景区发展研究
刍议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保护
唐山皮影在新媒体网络中的传播
关于如何运用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培树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
推动沈阳市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策略研究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