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郊融合背景下乡村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2023-04-20范丙怡文龙娇陈宇

旅游纵览 2023年4期
关键词:文旅融合数字技术乡村振兴

范丙怡 文龙娇 陈宇

摘 要:文旅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当今时代,如何实现城郊文旅融合至关重要,本文在梳理现有学者关于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的城郊融合型村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城郊融合背景下乡村文旅融合发展路径优化策略,以期为长三角经济区城郊融合型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城郊融合;文旅融合;数字技术

中图分类号:F592.7;F3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城郊融合型美丽乡村发展模式与创新机制研究——以常州天宁区为例”(202211463029Z)。

引言

近年来,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产生的经济效益十分明显,乡村以其独有的人居环境和文化背景成为旅游业的热点,文旅融合趋势得到了加强。地方政府也结合中央文件精神及各地发展的实际情况,陆续发布重点文旅项目计划以促进乡村发展,加紧创新以符合文旅产业的发展趋势,融入乡村文化、历史人文资源等元素,丰富文化旅游的内涵。2019年,常州市天宁区颁布了《“建设常州后花园,打造诗画新郑陆”五年行动计划(2019-2023年)》,文件提出着力发展乡村旅游,逐步转变旅游模式,充分发挥文化对旅游的促进作用,深度推进天宁区文旅发展。近几年,乡村旅游业受到冲击,传统乡村旅游业发展模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人们的休闲旅游需求。然而,城郊融合型乡村依靠其自身近郊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文化背景,在文旅融合发展中具有得天独厚优势条件,本文以全国城乡融合改革试验试点地区常州市天宁区为例,探究城郊融合型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模式路径,对长三角其他地区的乡村文旅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当前,学者就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及其路径进行了不同视角的研究。已有研究总结出的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主要有三种:文化产业的旅游化发展模式、旅游产业融入文化要素模式、文旅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模式[1]。从文化产业的旅游化发展的角度,有学者提出旅游为文化的活化利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2]。基于旅游产业融入文化要素的角度,当前乡村旅游发展需要审视文化要素,以打造差异化、特色化的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模式为目标,实现乡村文化和旅游的可持续发展[3]。江苏还挖掘民俗文化对旅游产业的重要作用,将文化与历史、艺术、生态有机融合,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4]。从文旅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的角度,有学者提出数字技术赋能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路径,在当下互联网时代,短视频异军突起,其嵌入文旅融合的新型发展模式逐渐流行,人们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从短视频中了解当地的旅游景区及其文化精神[5]。数字技术大大改变了传统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形态,为文旅融合注入了新活力[6]。

已有研究为本文提供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路径的研究基础,尚需结合地域特征及内外部环境展开具体研究。因此,本文针对常州天宁区城郊融合型村庄文旅融合发展路径进行案例分析,以期探索出具有天宁特色的城郊融合类型乡村文旅发展路径,进而为常州市城郊融合型村庄文旅融合发展提供经验参考。

一、城郊融合背景下常州市天宁区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现状

(一)为乡村文旅产业注“魂”,打造天宁独特品牌

新发展格局下,人们对文旅休闲消费的需求不断升级,越来越趋于个性化、多元化与综合化,传统的乡村文旅产业模式亟待创新,以便迎合新需求、新机遇。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红梅公园和天宁寺,3A级旅游景区张太雷纪念馆和恽代英故居,6家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等,其将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嵌入乡村旅游产业,不断创新,发展特色文化小镇旅游、文化体验公园等新形式,既补足了旅游产业的短板,又为乡村文旅项目注了“魂”,更为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创新提供了动力。常州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许多历史人文古迹。天宁区围绕其悠久的文化资源优势,充分挖掘人文之美,利用文化资源开发旅游业。天宁区政府依据当地现有的文化资源,创新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打造天宁独特品牌。其中,通过建设查家湾舜过遗风这一特色旅游景点实施特色文化小镇旅游模式,促进历史人文的发展;修葺张太雷故居和提升恽代英纪念馆游览体验,打造红色研学活动现实体验场所,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打造青果巷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激活老城夜经济;开发保护焦溪古镇,发展古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焦溪记忆馆等场所,完善非遗技艺产学研基地,推出非遗剧场文化等体验项目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实现非遗由静态展示向活态体验的转变。此外,依托被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寺墩遗址,打造以新石器考古为主题的乡村历史文化体验公园,凸显其科教展示、节庆活动、农事体验、休闲文化等特色,多模式开发文化旅游,改变传统观光旅游的模式,使旅游的作用从感官体验转变为文化体验、情感体验,为旅游注入当地文化内涵,提升旅游的内在价值,将当地文化资源、地域风情、文化历史与旅游结合,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打造天宁特色品牌,以此作为经济新增长点[7]。

(二)依托数字技术,探索乡村“云”旅游新形态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线上旅游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融合网络、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等新技术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仅可以让线下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当地的独特魅力,还可以使线上游客足不出户便能体会旅游的乐趣,提高游客的体验感,打造出新型旅游产品,吸引众多消费者,以此促进旅游的全民化、常态化。同时,也有利于构建、传播当地独特的旅游形象,为当地的经济复苏做准备。

数字技术融入文旅是实现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发展新引擎。天宁区创新融合模式,将数字技术融入文旅发展,带给人们文化旅游沉浸式新体验。融入科技的现代设备相较于传统设备来说,更具有新奇性、趣味性和吸引力。天宁区深化“智慧旅游”新形式,创新推广方式,加大对“云”旅游和线上景区的开发力度,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出售景区门票和相关文創产品、特色产品等,线下配套智能监控系统、VR漫游、智能语音导览等服务,推出景区应用软件和公众号,并通过其发布旅游咨询、景点介绍、游客导览等信息,方便游客提前了解景区特色和注意事项。同时,为了加强互动性,增设了留言分享板块,收集不同游客的反馈,满足游客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云”旅游的新形态,使天宁区2021年旅游人数达1 183.53万人次,同比增长30.2%,高质量发展排名跃居全国百强区第43位,推动了天宁区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复苏。

(三)优化乡村空间布局,构建全域旅游标识

城郊乡村由于交通便利,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成为城市居民的首选旅游地。天宁紧抓区位优势,合理优化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打造“一环三轴、三片六核多点”的“生态路网”,积极打造覆盖长三角沪宁线的“城市近郊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天宁区郑陆镇地处城市与乡村的结合地带,地理位置优越,是典型的近郊型乡村。为促进文旅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完善文旅产业配套设施,天宁区政府系统梳理交通格局,将旅游路网建设优先列入交通建设规划,加速推进主干道路网建设,实现与周边城市的高水平、高质量互联互通,全方位融入长三角城市群。要构建以“乡村美好生活集群”为总定位的舜山文旅小镇项目,为常州、江阴、无锡等小三角城市群的居民出行旅游提供方便。天宁政府把旅游路网建设放在首位,强调“全景化、全方位、全空间”的理念,结合轨道交通1、2号线,将唐荆川纪念馆、赵元任纪念馆、周有光纪念馆、苏东坡纪念馆、吕思勉故居等一批文化场馆,连成一条线,形成集点、连线式的轨道交通旅游网。常州政府还构建全域慢行旅游体系,完善以青门山古道段和焦溪古镇为特色的36 km南北环线景观,加快建设慢道二期。通过打造“三横三纵”的凤凰新城和“五横五纵”的未来智慧城等,全力构建常州全域旅游。并通过在重要景区建设游客接待设施、城镇驿站系统、交通换乘枢纽等措施,改造提升景区交通路网建设,为游客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二、城郊融合背景下乡村文旅融合发展路径优化策略

(一)促进乡土文化与乡村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

最大限度地整合全域旅游资源并为其注入新内容,合理开发古建筑、古遗址,对其做好保护与布局规划,循序渐进地挖掘景区文化价值,依托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独具特色的文化和本土特产,开发富有趣味性、互动性的项目,打造活跃的乡村文旅市场。拓展文旅产业链,实现市场良好驱动,塑造当地独特的文化旅游IP,创新展示具有当地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打造出与众不同的文旅产品,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更好地打造地区特色品牌。利用文化资源开发旅游业极具经济意义的形式,引入市场主体,借助社会力量参与旅游管理。鼓励当地居民发展农家乐和民宿产业,加强对旅游人才培养,合理调整薪资福利,吸引外部高端人才从业,同时定期组织员工培训,补充当地文化知识内容,一方面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促进当地的旅游业发展,另一方面为当地本土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工作岗位。

(二)依托数字媒体不断提升乡村文旅美誉度

当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更好地促进文旅发展,依托数字技术,运用现代3D技术按原风格结构、建筑材料等对古建筑进行复原,这样有利于修葺历史建筑,提升文旅竞争力。坚持品牌宣传,推动“云旅游”和智慧旅游,不仅要与传统媒体合作,还要与新兴媒体合作,通过短视频、攻略等方式加强品牌宣传,通过举办文化旅游节,在高铁站、地铁等公共场所投放广告等方式来提升乡村文旅美誉度,推动旅游业发展。

科技的运用可以使游客得到更加真实的体验,所以需要在文旅市场中投入更多的科学技术,打破时空界限,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给游客带来旅游新体验。例如,利用VR技术在寺墩遗址公园内投入考古探险型体验项目,再现历史景观,吸引游客参与其中,产生经济效益同时有利于科普教育。创作沉浸式夜秀《想她·青果》和古运河大型灯光秀等,实现文化旅游沉浸式体验,使游客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观赏体验,增加游客的参与感。通过开展传统手工艺体验项目、亲自制作文创产品、VR观影等让游客挖掘背后的文化价值,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美好意境。

(三)完善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配套保障措施

综合考虑当地空间布局的现状,对旅游产业进行整体布局,对农民居住区、农业生产区、服务配套区、内外交通区进行科学分区设计,打造便捷的交通路网,加强跨区域的融合,推进周边市镇的路网建设,沿途配备休憩点、游客服务驿站、景区接待中心等服务设施,拓展旅游发展新空间,尽量打开空间、强调集中连片、恢复田园肌理。综合整治旅游环境,加强对景区的生态文明治理,打造全域生态旅游,根据天宁区的实际情况,通过制订村庄发展规划、保护传统村落、完成整治任务等三方面的措施,切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保护和发展同步。依托政府帮扶,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出台一系列有利于文旅產业的政策,挖掘其潜在价值,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引进可持续的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设立专项资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品牌加盟入驻,保障旅游服务设施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 张祝平.以文旅融合理念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形成逻辑与路径选择[J].南京社会科学,2021(7):157-164.

[2] 龙井然,杜姗姗,张景秋.文旅融合导向下的乡村振兴发展机制与模式[J].经济地理,2021(7):222-230.

[3] 耿松涛,张伸阳.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44-52.

[4] 宋长善.江苏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艺术百家,2021(4):84-91.

[5] 张爱红.短视频嵌入文旅融合的产业传播路径探究:基于格兰诺维特嵌入性理论的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6):60-70.

[6] 胡优玄.基于数字技术赋能的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路径[J].商业经济研究,2022(1):182-184.

[7] 刘美邑,陈光.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辽宁农业文化遗产旅游供应链研究[J].市场论坛,2022(1):55-59.

猜你喜欢

文旅融合数字技术乡村振兴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型产品开发研究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文旅融合”奏响“城乡大合唱”
浅析产业化模式对中国动画发展的重要性
数字媒体艺术在虚拟展示空间中的应用探究
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研究应用
工业自动化中数字技术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