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建议
2023-04-19翟建越
翟建越
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将“信息技术”改为“信息科技”,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信息学科教师要深入理解“新课程”,站在发展的角度去思考,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新课标发布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笔者进行了实地调研,询问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学过哪些内容时,他们通常会说学过“EXCEL、美图秀秀、Scratch……”,而不是“学过电子表格处理、美化图片、制作小游戏”。教师一般紧紧围绕某一个软件展开教学,详细讲解软件名称、安装流程、使用方法和技巧等,却忽略了讲解软件的功能、运行原理及运用软件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当教师自己有了“信息工具论”的思想,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他们被动、机械地学习。
教师面对的是学生,要关注他们未来的发展,不仅要教会他们某一种软件的操作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科技课堂培养其适应信息科技快速更迭的能力。软件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有时学生学习某款软件刚入门,新的软件就已经问世,这样往往使教师在教学中被牵着鼻子走,导致学生在信息课堂上学习的内容滞后。而且现在的学生都是数字原住民,获得信息的能力比以往更强,如果他们知道学习的软件有更好的替代产品,就会对课堂内容产生疑问,进而质疑信息教师的能力,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二、“新课标”给小学信息科技课堂带来的改变
(一)从“技术”到“科技”
“新课标”把“信息技术”改为“信息科技”,从一个名词的变化可以看到教育思维的重大变革。“技术”导向关注操作和知识点,培养的方向是熟练程度和技巧,它会导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新课标”中的“科技”导向帮助学生认识、理解世界,更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科技”导向下培养的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学生的适应力、胜任力和创造力得到增强。[1]“新课标”的实施把原来重操作、重知识点的信息技术,转变成重科学、重素养的信息科技,而且其覆盖面包括全体学生。
(二)从“知识点”到“大概念”
大概念是一个学科的科学基础,体现了一个学科的知识关系,所有的知识在这里可以变成一个知识网络,贯穿其中的是学科逻辑。信息科技课程的“新课标”中,包含了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这6条学科逻辑主线,能够引领不同学段的学生在知识网络中得到螺旋式的提升。关注单一知识点的教学很容易忽略知识间的普遍联系与内在逻辑,导致在教学中以偏概全,解决问题时有很大局限性。[2]教学中,教师应跳出具体的知识点,聚焦学科大概念,根据不同层级的概念建构学科知识体系,为学生提供多种体验,促进概念的建构和理解。
(三)从“素质”到“素养”
素质教育重视不同学科的知识,而“素养”重视知识内化、实践和运用。在日新月异的信息化背景下,“新课标”更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是在各种实际情境中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3]基于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遴选课程内容、研制学业质量标准、推进考试评价改革,是“新课标”释放的重要信号。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能够运用所学技术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也是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4]
三、“新课标”下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建议
(一)注重科技导向,挖掘小学生创造力
信息技术课堂以知识导向为主,讲操作、重编程,“新课标”下的信息科技课堂则以素养导向为主,着重培养学生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强调信息社会责任。[5]过去的信息技术课程强调学生会操作几种机器、会编几种小程序、会使用几种软件,但这些知识都在不断地变化和更新,学生如果只学会操作方法,未来并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去从事创造性工作。信息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开发以科技导向为主的课程,不断挖掘小学生的创造力。
“新课标”下小学信息科技课堂的价值在于育人,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可以使其受益终生。这就需要教师关注这个学段学生的认知力、理解力和学习态度,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不仅学会某一个软件的操作方法,更要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增强适应力、创造力,这是小学信息科技课堂的一个重要目标。
(二)树立大概念教学理念
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强调体验,保障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不同发展水平地区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安排课程体验的内容和程度。但如果仅仅是体验或者体验的内容占比太大,就会使教学流于表面,小学生乐呵呵地上完一节课,却没有实质上的思考和收获。“新课标”要求信息学科教师要把教学内容划分成具体的主题单元,贯彻大概念教学理念。
大概念是将核心素养落实到具体教学中的锚点,反映学科本质,指向具体知识背后的核心内容。信息学科教师树立大概念教学理念有助于在课堂中完成知识迁移,塑造学生复杂的认知结构,其不仅可以打通跨学段、跨学科的学习,而且能解决学校教育和真实世界相阻隔的问题。[6]小学信息科技课堂要关注学生未来所要面对的真实世界,根据不同层级的概念建构学科知识体系,为其提供多种体验来促进概念的建构和理解。
(三)侧重提升小学生信息素养
在调研中与很多小学信息学科教师交流发现,教师普遍认为“新课标”实施的难度在于没有及时更新观念和转变思维。目前,信息科技课堂依然偏重于技术操作,没明白技术导向不再能撑起素质教育。“新课标”下信息科技教师应把教学的重点从掌握技术转移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建立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项目学习的主题要具有引领性,学习任务的布置在有趣性的同时要具有挑战性,要设计持续性学习评价,制订有效的评价方案和标准。[7]教师在实践中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身边的资源,构建数字化、开放的学习环境,并不断在教学中进行总结、反思和改进。
“新课标”下信息科技课堂侧重培养青少年信息素养,教师要改变之前固有的教学模式,精心设计,实现信息科技的课程理念和培养目标在课堂落地,谱写信息科技教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