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戏剧创作案头工作及其对演员塑造人物的意义
2023-04-19姜殊祯
姜殊祯
(南京体育学院奥林匹克学院,江苏南京 210014)
案头工作是每一个演员进行表演艺术创作的重要步骤,但凡好的演员能在舞台上塑造出鲜活生动的人物的话,他们的案头工作一定做得非常充分。案头工作有助于演员对剧本背景的了解和熟悉,使演员在创作之前,就构建出自己的想法和有机的表达方式,对角色的人生目标、意志、欲望、资质、思想、情绪、情感特质、动机以及对事物的态度等方面进行有机地塑造,从而使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一个良好的原型和基础,保证自己的表演艺术创作活动不偏离主题。所以,案头工作对演员塑造人物非常重要。这里,笔者基于工作实践来论述戏剧创作案头工作对演员塑造人物的内容及其意义。
一、戏剧创作的案头工作
所谓“案头工作”是指在戏剧创作过程中,表演主体(演员)展开剧情分析、角色塑造的环节工作。一个剧本,当我们要诠释一个人物的时候,最基本的工作就是案头工作[1]233。实际上,不管演员如何优秀,他也不能拿到剧本就可以直接进行人物塑造,都要有一个非常认真的准备过程。
戏剧的案头工作,类似导演在排练演出前制定执行计划工作一样,包括选剧本、熟悉剧本、挑选适合角色的演员以及排练作品,直到这部作品完美杀青展现在观众眼前。案头工作同样肩负着这样的使命,选择适合演出的剧目,到最后的舞台呈现。做好案头工作,需要对所要排练的作品进行准确的整体布局设计,同时融入个人的理解与情感,从而通过肢体语言阐释音乐作品的主题与情感,为舞台呈现奠定充分的基础。案头工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重要环节:一为排练前的准备工作,二为排练的过程与时间安排,三为舞台演出。在开始排练前必须对作品的创作年代、作品的背景进行深度分析,针对作品中的重点难点进行处理,并制定出详尽的排练计划,直至演出完美呈现。
一部好的戏剧作品,需要演员与导演、演员与演员的合作,包括前期准备、演出或前台、后台的所有艺术创作工作,只有人员之间及各个工作部门协调统一完成,才能成功呈现在观众面前。对此,格·托夫斯托诺戈夫曾经说过:“没有演员,便没有戏剧。”[2]32这里,格·托夫斯托诺戈夫的话虽然“刺耳”,但也不无道理。关于戏剧,即我们俗称的剧本,表演呈现的核心问题在于演员如何扮演剧中角色,在于演员对剧本解读是否得当,即他们解读形成的表演是否赋予剧本该有的灵魂。实际上,剧组在进行一部戏的排演前,需要从阅读剧本和分析剧本,剧组人员特别是演员需要进行交流,包括人物创作、下地排练等,这包含了大量的工作。通常,我们把演员进行的分析剧本、梳理事件、塑造角色等所包含的二度创作工作统称为案头工作。戏剧的案头工作,如果做好做实就能够帮助演员迅速交流,同呼吸共感受,特别是演员自己与剧中角色进行换位思考,建立多维交流,相互之间建立角色信任,也包括梳理和化解可能出现的矛盾冲突。这样,在剧本下地排练之前,演员必须把一切准备工作都要完成好,确保角色和表演创作的思路清晰。诚然,一部戏能否排演成功,案头工作是关键。万事开头难,如果演员在解读剧本、分析剧本时出现失误,就会使接下来工作变成十分困难,甚至会失败,那就需要从头再来了。只有案头工作做好了,演员创作的思想就统一了,创作的目的就实现了,排练就可以顺利进行。
总之,案头工作的准备需要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需要在保留作者本意的前提下精心斟酌,细心品味作品中的艺术美,通过肢体语言再现导演的创作意图等。
二、案头工作环节的内容和着力点
案头工作的内容较多,其中主要着力点,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即:一是从剧本中挖掘人物的外部形象,二是探索人物是案头工作的重要步骤,三是从生活中迈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一)从剧本中挖掘人物的外部形象
表演艺术是二度创作,它的依据和信息基本来自剧本,所以想把角色形象塑造得生动鲜活,就要从剧本中挖掘角色的外部形象,加上创作前期演员对角色的设计,这样才有助于在舞台上将角色变得越来越“立体”,获得形象呈现。具体工作包括以下三个环节。
1.剧本阅读
从剧本中挖掘人物的外部形象,首先需要演员对剧本进行分析,这是演员对作品的二度创作。一般演员拿到剧本之后,必须进行初读和再读,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深入认识剧本,为将要表演创作的人物角色做好准备。演员剧本的阅读,分为初读和再读两个阶段。初读,一般偏重于对作品的感受,此时感性认知要大于理性认知,重点是领会剧本中的真实情感,体会剧本字句里包含的真实意图[3]3。关于剧本的感性认识,需要发现剧本中有什么触动了你,比如剧本的立意还是人物,或者题材以及风格,还有精彩的情节等等。初读过程,必须对这些触动人的地方做好笔记,因为这些因素,一般是你接下来最需要处理的地方,而且这些地方可能是整部戏中推动演员创作的力量源泉。
其次是再读,即剧本的第二次阅读。这个阶段的阅读,是一个精读细读并不断反复读的过程,此时侧重于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是深入分析,就像做数学题一样,把解题的各种条件条理清晰地列举出来进行认识,然后逐个梳理各个环节、角色本质特征和要求。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阅读剧本中的台词和舞台提示,这是剧本角色的主要信息来源。做好这个环节,才可以从这些台词或舞台提示中揣摩其真实含义,深层次地准确把握剧本表演的各种要求。
总之,初读和再读,这是演员对戏剧再次创作的案头工作,作为基础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2.了解剧本的背景资料和时代背景
演员进行案头工作,还必须对剧本作者有深入的了解,这个过程需要进行有关资料的大量查阅,包括搜集剧作者的生平、传记。还要研读剧作者的其他代表作,包括相同风格的和不同题材的作品,特别是要看其同一时期的其他作品,做到全方位了解。因为作品会呈现剧作者的思想和思维方式,了解这些便于更准确地解读剧本,尤其是找到一些难题的答案,能够揣摩剧作者的内心世界[4]57。另外,还要搜集和了解剧作者的作品以及相关评论,这也是理解剧本的一个重要辅助因素。
3.从剧本中寻找人物评价
我们经常说到戏剧就好比一道数学题,你要想尽一切办法去解释所有的人物,解决所有的事件,但是又要符合情理。当我们拿到所要饰演的人物的时候,在了解剧本中的背景资料的同时还要做到一点,就是理性地去寻找剧作中的人物剧本评价,包括作者对人物的评价、剧本中角色的自我评价、剧本中其他角色对“我”的评价和剧本中“我”对其他角色的评价等,以此为确立塑造角色形象的基调寻找依据,并为把握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网络图[5]162。例如:演员于震在创作话剧《骆驼祥子》时,为了明确剧本的主题思想,便从原作中祥子身上来凸显主题思想,形成了祥子的“个人奋斗”目标,即:祥子是一个朴质、勤劳、诚恳、善良的底层劳动人民,他具有各种优点,如年轻、力壮、规矩、本分、乐观、要强,希望凭借自己的劳动和努力来获得一日三餐,基本目标就是能拉上自己的车。在这个基础上对祥子这个角色进行进一步解读,于震针对祥子的舞台设计建立了“要买上自己的车”的行动支点,并以此勾画故事线索。而“要买上自己的车”这一行动支点的演化,其设计的是:车被大兵抢走——钱包被侦探抢走——“包月”车的长期稳定业务丧失(因曹先生被逮捕而告吹)——虎妞胡搅蛮缠的爱情“诱骗”——同行们对他的不满乃至刘四爷的欺压——虎妞死亡——小福子沦落等等,一系列事件彻底改变了祥子的目标和命运,要好要强的他彻底成了一个与世浮沉、落魄的“游魂”。人物形象通过这些事件关系梳理和评价把握而被刻画出来。
(二)探索人物是案头工作中的重要步骤
当我们确定自己在剧中饰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的时候,为了让表演更加真实,结合文本从生活中寻找角色的性格形象是一个必要的工作环节,包括人物分析、人物形象的构思和角色性格的创造。
1.人物分析是演员进行人物形象塑造的首要工作
演员的人物分析对于剧本把握至关重要,因此,这一环节是前置的工作内容,并不是做完了所有的工作才去拎出人物。实际上,从头到尾,人物分析都贯穿于整个准备过程。案头工作的各个步骤中,分析剧本的每一幕、每一场戏中发生的事件,搞清楚戏剧包含的各种矛盾,都需要落实到剧中每个人物的行为与态度的把握和刻画。需要把人物置于事件中去理解和设计,事件既是人物行动的结果,又是推动人物行动的因由,事件中发生的所有矛盾都不过是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所以,人物分析这一环节的工作,实际在探寻或确定事件的状况时就已经开始了。关于人物的研究,最需要做的基础性工作就是对台词的摘录。这一工作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人物在自己台词中所体现的状况;二是剧本角色中其他人谈论这个人物时展现出来的状况;三是剧作者在舞台演出中的提示说明。此后,进一步地分析人物,就是要搞清楚剧本中角色的欲望是什么,把握好角色自己在剧中想要达到的目的。基于此,演员分析人物时,需要把握从内而外的角色逻辑原则,这样就能够让角色生动起来。角色的内心世界丰富了,外在行为设计合理了,然后才到服装、化妆等要素和环节的搭配分析和安排设计。最后还必须进行人物的关系分析,包括人物与人物之间相互作用的行动是什么,尤其要搞清楚贯穿整个剧本而约束人物的行动是什么,在此基础上梳理所有行动的彼此关联或相互影响,分析能够通过行动把握和设计,使表演过程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变得立体饱满[6]127。总之,在一部戏中,人物分析是演员进行人物形象塑造的首要工作,最需要演员花时间去研究。
2.人物形象的构思
关于表演艺术,事实上没有绝对的不变的特定技巧。表演本身需要演员创作,或者就是演员对剧本的二次创作。这种情况决定了成长为一个优秀演员,必须善于从平凡的实际生活中发现素材,能够从平凡人物中提炼素材,并把它们转化为剧本中人物形象的设计资料,才能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剧本表达的主题才能深入人心。演员对人物的文学形象进行分析并产生认知,从而引发对生活中同类型人物的联想,以自己积累的或猎取的生活素材为创作原料,进行创作想象,构思人物形象,从而通过自己内心活动的表象,让自己看到今后的舞台表演是自己所扮演的人物形象。例如:电视连续剧《安家》中角色人物房似锦,她是一名农村出身的草根姑娘,没有学历和任何城市社会背景,但她只身来到上海,力图安居于此并努力打拼。这个角色人物的扮演者孙俪,她在拿到剧本后,第一步行动是找到故事的原型,并多次与原型进行交流探讨。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能够贴近人物,她曾向原型讨要了旧鞋子、名片夹等生活物品进行一一还原并搬上电视荧幕。基于此,在后来上映的电视剧中,才让观众看到房似锦经常出现褶皱的裤子、不太服帖的西装、超大结实的背包等等,真实还原了一个农村出身、有烟火气、有人情味和疲于奔命的卖房姑娘。这是善于结合生活实际对人物形象进行构思的成功范例。
3.角色性格的创造
角色性格创造,这是演员以文本提供的信息进行二度创作的一个内容,其需要运用内外部技巧,塑造出性格鲜明而又准确生动的人物形象,将剧作的思想内容体现出来。塑造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这是演员进行表演的一个重要要求。在社会生活中,由于职业和性格的不同,存在着形形色色的人物,演员就是基于生活进行人物塑造。优秀的演员都能够基于剧本结合生活对人物性格的形成以及生活习惯、职业习惯进行挖掘,以此刻画其呈现出来的语言习惯、动作特质乃至眼神、形体特征等,从而通过它们来表现人物的社会特征。对此,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创造角色》中说道:“要学习、倾听、观看、热爱生活,要学习把生活转化为艺术,用它来充实你们的形象、角色。”[7]221诚然,一个优秀的演员就是要有观察、发现、再加工的能力,无论表演的是城市白领还是农村老妪,或者小偷或者警察,都会得心应手。这种成功完全得益于演员日常生活的积累。通过生活经验积累来实现角色性格的创造,这是案头工作探索人物的重要步骤和环节。
(三)从生活中迈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戏剧创作案头工作对人物塑造的着力点,第三个方面是能够从生活中迈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具体工作包括:一是在剧作的基础上寻找人物原型,二是外部造型和心理造型的建立,三是过角色生活和学会以角色自居。
1.在剧作的基础上寻找人物原型
“原型人物”或许是文学理论家们讨论的话题,而当它们出现在荣格理论的话题中时,你或许觉得这个话题太过遥远和深奥了。但是,尽管它们已经深入精神分析的领域,看起来很“高大上”,实际上确实如此,对原型人物有基本的了解,可以帮助演员更好地诠释人物。
生活就是一个大舞台,把剧作角色嵌入生活中的原型,你会发现生活中的人物能给你很多启发,能够触动创作者本身的思想、情感与意识。当拿到一个角色的时候,创作者必须从剧本出发,遵循最基本的创作原则来寻找对应的生活原型。具体环节包括先了解剧作,弄清楚剧本的时代背景,在把握作者的创作背景之下,才可以慢慢地建立人物形象的构思,与现实生活中人物原型对接。基本要求是:在生活中培养自身的洞察力,这样才有助于寻找一个性格和剧本人物相近的原型。这样创造出来的人物就会变得更加真实,行动更加有力。
2.外部造型和心理造型的建立
外部造型和心理造型的建立是塑造人物的两种渠道,缺一不可。外部造型更多的是让观众明白你在演一个什么样的人,外部造型的重要性是可以延伸的,让观众是否相信这是第一直感。而心理造型就是当表演者在创作这个人物的时候,他的情感、意识、思想、情绪等是否符合你所饰演的这个角色[8]56。表演者在塑造人物的时候,可以用外部造型慢慢培养人物的整体感觉,当然也可以通过心理造型的建立慢慢地修正外部造型,这样最终会使人物变得饱满。
3.过角色生活和学会以角色自居
过角色生活,即体验生活。戏剧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演员在舞台上的最高任务是塑造一个鲜活而生动的人物,所以作为戏剧工作者体验生活是必需的环节。这个环节的实质就是学会以角色自居。学会以角色自居,这是另一种自我境界。简单来说,就是塑造这个人物的时候,学会在生活中按照你所扮演的人物去生活,按照人物的感觉去生活,按照人物的性格去产生行为逻辑,即一切行为按照一定的意志、情感和思想方式沉浸于人物角色之中。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可以让演员离角色越来越近。
以角色自居,要在剧作中形成完整的人物小传。人物小传是案头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步,是丰满人物形象的重要环节。可以在剧本提供的所有信息中不断地挖掘,从给定的情境中努力寻找这个角色的形象种子。在创作初期,演员挖掘规定情境,人物小传是必经之路。
总之,演员只有完成案头工作后才能进入排练阶段。随着排练的进行,在导演的指导下,要对之前的案头不断地修正与深化。案头工作的方法多种多样,演员必须了解工作的基本规律,然后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剧本的不同侧重加以运用。当然,戏剧创作是不断发展更新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变化,必然会出现新的戏剧结构、风格样式,从而催生新的表演方式。规律是实践的总结,方法在实践中形成,只要有助于演员进行表演创作,任何方法都是可取的,一切常规都是可以突破的。因此,戏剧创作的案头工作着力点,也不局限于上述内容。
三、案头工作对演员塑造人物的意义
戏剧创作的案头工作对演员塑造人物具有重要意义,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促进角色深入理解和把握
表演者在排练或演出时,能够精准、快速地掌握剧本不同阶段的角色及其变化,需要在充分理解作者对作品创作的背景的前提下,不断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只有掌握每个阶段的角色尤其是表演要素、环节的有机结合,才可能完成一个成功的作品。因此,做好前期的案头工作要求表演者在理解部分的前提下对整体进行深入地体会[9]98。关于案头工作包含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对它们的认识和把握,就是表演者对于作品主题思想以及人物角色的认识过程。细腻的案头工作,从接触作品开始就要进入作品的每一个环节,对作品各个段落的人物、行为、事件等都要有更好的阅读、理解,从而使表演者在戏剧的人物角色塑造、各种表达形式乃至说话、音响塑造等,都能够更加贴近原作而获得表现力,使剧中人物在舞台的扮演中“活”起来,促进角色深入理解和把握。
(二)促进对人物形象塑造和刻画
对于作品或剧中人物的理解和刻画,只有演员充分地理解作品才能做到。案头工作的意义之一,就是利于演员在准备工作阶段尽可能地贴近作品、贴近剧中角色。这样,案头工作就是要调动一切可能的因素去理解剧中人并使自己“成为”剧中人。表演的成功要求,就是表演者要真正地进入剧中人物的生活中去,与剧中人“感同身受”,才能按剧中人的形象设计登上舞台,将作品人物表演为现实中“活着”的人物,能够对应生活角色。要达到这种效果,在演出的前期案头工作中,表演者必须不断研究、了解、模仿剧中人,比如在角色磨合阶段,必须足够了解人物塑造要求,不断进行角色模仿。只有表演者的剧中人模仿成功度提高,自己“成为”剧中人就能够实现,其本身对作品的演绎就增强了感染力。因此,抓住作品主题落实于案头工作的各个环节,具体把握和能够重现创作,就能有效设计舞台形象。由此可见,充分的案头准备,在理解人物和刻画人物的基础上,能增强剧中人的舞台生命活力和舞台表演的艺术感染力。只有表演者能够重塑剧中人,保持角色的高度相似,才可以较快地吸引观众,把他们引到表演的场景和情节之中,使表演获得观众认同,从而获得成功。由此看出,案头工作能够促进演员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刻画。
(三)促进剧情的深入理解和构思
戏剧作品不仅仅包含表演内容,而且包括各种表演形式或要素,以一定的剧情展现出来,而这些正是表演者在案头工作中需要掌握的。戏剧剧情呈现,必须以了解创作背景、剧本内容、情节发展等作为基础。剧情把握需要各种因素支撑,并且在表演设计中蕴含于各个环节里面,以丰富剧情的理解、构思和设计。做好这些,就需要演员通过查找各种资料并进行研究性学习,让充足的案头工作能够“熟能生巧”[10]22。只要在案头工作阶段熟练地掌握剧情发展环节、每个环节的表演内容,对之多记多练,慢慢就会“熟能生巧”,当真正登台展示时,剧情的呈现就会更加灵活自如,有手到擒来之感,而不再有刻板模拟痕迹。总之,做好前期案头工作意义重大,可以不断增强个体演员的台词熟悉度、提高表演的技巧,还可以促进演员集体磨合,利于他们琢磨剧情的发展变化而达到精准把握。此外,也利于配音人员、演唱者等对作品艺术表现要求的理解把握,从而更好地把作品呈现给观众,展现作品的艺术价值。
(四)促进主题的时代把握和融入
不同时代的演员会形成他们时代的表演风格,而不同时代的创作者也会有自己的创作风格,这是戏剧发展的特点。这个特点的形成,源于对主题的时代把握和融入。在作品的阅读中,演员从作品的创作背景对作品主题进行理解,这是案头工作最为基础的一个环节。这一环节落实的好坏直接影响表演者对作品的把握程度,对随后的表演具有基础性作用。剧作者想要表达作品的内容,就要基于作品的生活时代来了解剧中角色生活的经历,同时又要把握观众的时代视野,形成契合才达到真正的时代融入。因此,演员案头工作,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熟悉作品和理解作品,让作品通过表演者内心世界和外在行动鲜活地与时代对接,促进主题的时代把握和融入。
表演者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往往体现在相应的心灵感受、情感表达方面,而这些方面的升华往往会给表演本身带来某些妙不可言的助力。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表演者,其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实际上,他们都有一个成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扎实的表演基本功积累,在此前提下还要在每一次的演出前做大量的案头工作。事实上,表演需要扎实的基本功,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没有案头工作的准备则根本不行。案头工作的准备,其中一个要点就是必须使作品主题融入时代发展潮流,这一点成功与否对剧作产生重要影响。案头工作做好剧情主题的时代把握和融入,就能更好地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总之,案头工作是表演的基础环节,促进剧作主题的时代把握和融入,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总之,舞台实践中演员认真完成案头工作,使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作为一名演员,扎实的案头工作是排练的前提,以上工作只要疏漏一个环节,在表演时就可能会产生问题,表演就会出现失误,因此必须认真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