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教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究

2023-04-19曹大辉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双师型双师职教

曹大辉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3)

发展职教本科教育既是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然需求,也是世界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当前,我国正稳步推进职教本科教育,截至2023 年7 月,教育部公布的职教本科院校有33所。职教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新类型,处于探索之中,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职教本科教育专业设置管理,教育部办公厅于2021年发布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对职教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占比做了基本规定,尤其要求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不低于50%[1]。“双师型”教师是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主要标志,职教本科院校的教师不是普通的“双师型”,有其发展逻辑和内涵层次定位,当前职教本科院校教师队伍建设面临未知与旧有的双重严峻挑战,建设一支与职教本科院校发展相适应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升职教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成效的关键支撑。

一、职教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逻辑

(一)与时代发展相适应

“双师型”教师是我国于20 世纪90 年代创造性地提出的一种教师发展理念,适应了以能力为主线的职教教师专业发展,“双师型”教师内涵具有一定的多维性与多元性,是在不断发展变化。新时代,我国产业结构进一步转型升级,职业教育进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双师型”教师的内涵随之不断扩展。2019 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界定“双师型”教师是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2];2022 年新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首次以法律形式规定了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的任职标准是“应当具有一定年限的相应工作经历或者实践经验,达到相应的技术技能水平”,并提出了“面向实践、强化能力”的教学要求[3],进一步明确了“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及“双师型”队伍建设的方向。

从职教专科教育到职教本科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职教本科院校的教育教学不再是单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是基于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对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从人的职业化、社会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等多维度去关注,突出人才培养的复合性、精深性和创新性。职教本科院校的“双师型”教师不再是普通的“双师型”教师,应与职教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相适应,教师既具有精湛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深厚的技术理论与研究能力,又具有解决一线复杂问题的实践能力,是专家型的“双师”教师[4]。

(二)彰显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

职业教育跨越了学校与企业、知识与技能、学习与工作、教育与职业等不同场域的界域,兼具职业性和教育性的跨界属性,这就决定了职教本科院校教师不同于普通大学教师,具有专门化的工作领域,不仅以教育者的角色在学校开展教育教学,还以生产者和技术员的身份参与行业企业的生产实践。在教育场域与经济场域跨界的独特工作领域中,教师的知识与技术技能得以累积与重组,与产业发展保持一致,教师的教育教学呈现出以实践(专业知识、技能)知识、隐性知识、个人和情境化知识的职业教育知识体系特征,以及工作本位学习或情境化教学的教学实施特征[5]。

职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根本逻辑起点是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面向产业升级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都围绕应用技术和实践能力开展,突出教育教学的实践应用性。职教本科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要着眼于职业行为活动的完整性与发展性,关注职业的发展和职业技能的形成,关注产业的动态发展,熟悉企业的生产实践、技术发展、岗位职责与能力要求[6]。

(三)遵循职教本科院校社会职能的实现

教书育人,培养高素质创新性技术技能人才是职教本科院校教师的根本宗旨和使命。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立德树人、德技并修的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强调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培养技术技能[3]。育人必先育己,立己方能立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创新性技术技能人才,职教本科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以“四有”好老师为目标导向,涵养师德修养,弘扬工匠精神,提升教书育人能力素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做到“经师”与“人师”的统一。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既是职教本科院校的重要社会职能,也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要求。面对区域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职教本科院校应围绕产业经济发展需求进行技术攻关,促进产业技术升级的同时,引领企业的创新性发展,传承与创新区域文化,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更好方式的追求[7]。提升以应用技术服务为特征的社会服务水平成为职教本科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应用技术服务特征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过硬的研究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这些能力素养既是教师职业生涯“教什么”的重要来源,又是服务区域发展的工具“武器”。

二、职教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特征

职教本科教育作为本科教育的一种新的形态和类型,兼具层次上的学术性和类型上的职业性。学术性是指职教本科教育是职业教育延伸到本科层次的教育,体现了人才培养的层次和水平,人才培养的宽度、深度和高度优于职教专科教育,尤其是培养的人才的理论水平高于或与实践技能持平[8]。职业性是指职教本科教育是本科教育的一种类型,其本质是“实践性”,围绕职业岗位变化进行人才培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职教本科教育的两大属性决定了职教本科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要以职业性为基础,突出教师的本科性、学术性、创新性的内涵特征。

(一)本科性

职教本科教育是职业教育满足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必然要求,培养的是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人才的规格标准要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所规定的本科层次教育学业标准和学术水平,并彰显高职教育的人才类型。而对于职教本科人才的培养者教师,《管理办法》提出职教本科院校具备“高级职称专任教师比例不低于30%,具有研究生学位专任教师比例不低于50%,具有博士研究生学位专任教师比例不低于15%。”的条件[1]。基于人才培养规格和国家提出的教师条件,职教本科院校的教师应具有完整的、高层次的专业知识结构体系,适应职教本科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教师一方面要具备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和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具备行业知识、职业知识,情景实践性知识,尤其是具备职教本科教育自身特有的技术理论知识,教师是专业技术领域的专家。

(二)学术性

学术性是高校教师职业的最基本特质,也是衡量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价值尺度。职教本科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层次上移,是高层次的职业教育,教师的学术性是其彰显职教本科教育高层次的主要标志。普通本科院校教师的学术性重在对于知识和理论的探索,创新知识、理论、技术和方法。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职教本科院校教师的学术性重在于知识的应用,将科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应用技术、实践技能或者应用于解决行业企业实际技术问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提升职教本科院校教师的学术性,既要提升教师的应用科研的学术水平,又要增强教学内容的学术性素养的含量,同时实现教学科研的有益互动性[9]。

(三)创新性

高校教师的工作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创新性是高校教师的重要内涵特征。作为职教本科院校的教师,创新性应围绕教师职责与使命的实现体现在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之中。创新性一是要求教师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和创新意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不断育化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创造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即教育教学创新力;二是要求教师依据自身的专业知识,进行知识生产,即围绕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开展应用性科研,校企联合攻关,推动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引领企业的创新性发展;三是立足社区性服务,提供教育服务、文化服务和技术服务,承担社会责任。

三、职教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向

(一)提高职教本科教育的认识,转变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路

学校从职教专科院校升格为职教本科院校,是职业教育办学层次的上移,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能力推动学校的发展理念与实践发生质的变化,尤其是学生的类型、课程、教学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推动教师队伍转型发展,一是加强全员培训,提高全体教师包括领导干部对职教本科教育的认识,更新理念,及时在时态、心态、语态上全面转向职教本科教育[10],及时了解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二是开展职教本科教育的思想大讨论,从职教本科教育的思想与理念层面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教师知识与能力要求等实践层面进行深刻认识,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与差距,实现教师自觉行动与转型发展。三是素质与能力升级,鼓励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提升理论素养与水平,同时加强实践能力的提升,建设与职教本科教育相匹配的“双师”教师队伍。

(二)搭建“双师型”教师发展平台体系,校企协同促进“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突出职业教育本科层次与类型特征,指导教师制定职业发展规划,聚焦“双师型”教师的师德素质、专业能力、实践能力、教学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等维度,与政府、行业企业合作,协同搭建满足多元需求的职教本科教育“双师型”教师发展平台体系。一是依据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标准,构建师德师风养成平台,形成线上线下师德课程体系,弘扬工匠精神,涵养家国情怀。二是搭建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平台,实施“博士培养工程”“教授培养工程”、海外研修和高校深造等项目,促使教师掌握国内外本专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方法。三是搭建实践能力发展平台,建立教师企业实践研修基地,促进教师立足行业前沿和企业发展需求,提升企业实践能力。四是搭建教学能力发展平台,构建“校本培养培训模式”,通过“说专业群”“说专业”“说课程”“说课堂”等主题教研活动、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过关活动、专业主任过关活动、有效课堂认证活动等,分层分类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五是搭建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平台,培育技术研发创新团队,提升教师的技术创新与社会服务能力。

(三)健全“双师型”教师管理体系,为“双师型”教师培养提供制度保障

健全“双师型”教师管理体系,基于教师职业生命周期,强化“双师型”教师的过程性培养与管理,一是健全“双师型”教师标准体系,建立教师准入标准、“双师型”教师认定、考核、聘用标准以及“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管理办法等,规范引导“双师型”教师培养;二是健全“双师型”教师分类分层培训体系,依据“双师型”教师的不同需求,定制化、常态化培训,促进教师个体和团队共同成长;三是健全联动保障制度体系,健全“双师型”教师招聘制度、新教师“师范教育+企业实践”入职培训制度、教师流动制度、“教师访问工程师”制度、校企“双聘”制度、校企“双带头人”专业建设制度等,为“双师型”教师培养创建制度生态。

猜你喜欢

双师型双师职教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职教要做好迎接“慕课”挑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