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价值、问题与优化策略
——以咸阳市某公办幼儿园为例

2023-04-18崔格利

教育观察 2023年33期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幼儿

崔格利

(咸阳市杨陵区第三幼儿园,陕西咸阳,712100)

一、引言

游戏在幼儿园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1]角色游戏是幼儿阶段最典型、最有特色的游戏,幼儿在活动中扮演成年人的角色(职能),并在专门设置的游戏条件下再现成人的活动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具体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角色扮演,涉及角色分配;第二,角色行为,幼儿完成扮演角色的行为;第三,游戏式的运用物体,用游戏物体替代真实物体;第四,游戏间的真实关系,在角色游戏行为过程中,通过对角色和角色行为进行考量,调整游戏的进程。[2]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扮演各类社会角色,把个人带入角色中扮演和模仿行为交往,从中体验社会角色的职责,掌握角色行为准则。幼儿需要加入个人的想象力,创造性地扮演角色。这种游戏与现实活动有相似性,可以帮助幼儿提高智能。然而,幼儿园角色游戏的实践存在一些问题,如幼儿不能理解教师的游戏指示、场景道具匮乏陈旧、教师未充分发挥指导作用等。这影响了角色游戏的效果,不利于幼儿从游戏中获得成长。本研究基于对咸阳市某公办幼儿园中班开展角色游戏的观察分析,以及与部分教师的访谈,探讨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价值、问题和优化对策,从而为幼儿园更好地借助角色游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提供建议。

二、角色游戏的价值

(一)帮助幼儿发展交往能力

良好的同伴关系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不同于家里的小环境,幼儿园是一个大环境,幼儿要适应并融入这一大环境,学会尊重他人,与他人保持和谐的关系。角色游戏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幼儿在角色游戏中面临如何参加游戏、如何共同商讨分配角色、如何与游戏伙伴相互配合、如何合理解决游戏的分歧或冲突等问题,幼儿可自行协商或教师引导幼儿解决这些问题。通过与伙伴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幼儿会潜移默化地掌握与人交往的技巧,其社会交往能力得到拓展。

在一次小舞台游戏中,有两名幼儿争抢话筒表演节目,互不相让,这时扮演主持人的幼儿说:“不如明明唱歌,嘟嘟来表演吧。”一场争执由此结束。担任主持人,不仅要说好主持词,还要关注场上的情况,维护秩序,并及时解决出现的纠纷。这有利于培养幼儿的交往技巧和交往能力。因此,在角色游戏中出现的突发情况或突发矛盾,需要幼儿临场应变,快速思考并解决矛盾。这有助于幼儿学习新的社会交往技能,帮助幼儿发展交往能力。

(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参与角色游戏能够培养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方面,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需要学习规则并在规则的指导下表现相应的行动、完成相应的任务,即懂规则、守规则,在规则和道德基础上培养个人的判断力和自控力。另一方面,幼儿需要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养成良好的品质,如诚信、礼貌、谦虚、宽容、责任心等。有了良好的品质,再受到潜意识的影响,幼儿就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遵守规则、不撒谎、聆听教师的指导、与他人友好相处等。

在一次“公交车”游戏中,一名幼儿扮演司机,教师和其他幼儿扮演乘客。扮演司机的幼儿不仅要开车,还要维护好公交车秩序。这时,教师偷偷从后门上车,对司机说:“你就当没看见,我偷偷上车,不刷卡。”其他乘客催促司机赶紧开车,扮演司机的幼儿只好摆出将车开走的动作。游戏结束后,教师提出“大家是不是必须遵守上车要买票的规则”这一问题,要求幼儿与同伴和家长探讨。第二天,教师组织幼儿重演“公交车”游戏,当教师再次从后门溜上车并催促司机尽快开车时,扮演司机的幼儿表示:“不买票坚决不开车。”幼儿通过与同伴和家长的探讨,学会了乘车规则,并在后续的活动中执行这一规则。

(三)帮助幼儿建立问题意识

角色游戏能教给幼儿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幼儿会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可鼓励他们积极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不要害怕遇到问题或在遇到问题时责怪自己。这对他们今后进入小学有重要意义。

在一次“娃娃一家的日常生活”游戏中,一名扮演妈妈的幼儿需要使用现有工具制作一个筷笼,但她不知道用什么工具合适,便询问教师:“用桶装合适吗?”“用塑料碗装合适吗?”教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幼儿哪种工具更合适,而是询问幼儿:“家里使用的筷笼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对此不清楚。教师便询问其他幼儿:“谁能出主意帮助她?”有幼儿提出,可以拿一个万能插塑搭一个筷笼。但插塑底部的空隙过大,筷子会从筷笼掉出。这时,扮演妈妈的幼儿想到可以用一张纸贴在底部,筷子就能稳当地放在筷笼中。扮演妈妈的幼儿在其他幼儿的帮助和个人开动脑筋的情况下解决了问题。

(四)帮助幼儿了解社会运行规则

角色游戏是扮演社会中真实角色的游戏,以游戏的形式反映社会运行规则。幼儿参与角色游戏,需要模仿真实角色的言行,在这一过程中,他们逐步了解社会的运行规则,如生病要看医生、遇到紧急情况要报警等。

在一次“打电话”游戏中,幼儿扮演拨打电话的求助者,教师扮演接听电话的人,他们分别模拟了公安机关报警电话110、消防报警电话119和医疗急救电话120的接打场景。在该游戏中,教师为幼儿讲解了这些特殊号码代表的意思以及适用的场景,并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掌握面临紧急情况时该如何借助特殊电话寻求帮助,包括如何描述自己的位置、发生的事情、需要帮助的内容等。

三、角色游戏的问题

(一)材料和主题不够丰富

在访谈中,教师普遍反映角色游戏的材料比较陈旧、不够丰富,他们也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制作有新意的、让幼儿感兴趣的材料。教师更喜欢用以物代物的方式组织角色游戏。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会借助各类玩具扮演现实物品,如把纸条当面条、把塑料盆当碗,把纸条放入塑料盆中就是一碗面,再用其他玩具当筷子。同样的玩具还经常用于扮演其他物品。

此外,幼儿园角色游戏的主题较为单一,主要是常见的“医院”“公交车”“超市”“理发店”“娃娃家”等。角色游戏涵盖的多个元素,如角色、情节、规则等,都是抽象现实、简化现实的场景。中班幼儿经过一年多的幼儿园生活,对日常生活流程和内容有了基本认识,建立了特定的生活习惯,如知道生病要去医院看病等常识,也对新的生活场景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但是,单一且固定的角色游戏主题无法满足幼儿的求知欲,不利于丰富幼儿的生活认知和技能。

(二)教师的游戏指导不充分

在访谈中,教师普遍表示曾考虑在角色游戏中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引导,使幼儿获得更高水平的发展,但不知道该何时介入以及怎样介入。还有不少教师表示,教师只要在游戏前做好时间、场地和材料的准备,在游戏过程中让幼儿自由发挥即可,不需要进行指导。只有个别教师表示,自己会在角色游戏中给予幼儿适当指导,以更好地发挥角色游戏的教育价值。

在本研究开展的24次观察中,教师的指导行为共发生了56次。在指导内容上,针对游戏常规的指导发生了30次,针对幼儿对材料的运用、角色的扮演以及同伴交往的指导发生了27次。可见,教师对游戏的指导偏向对游戏常规的指导。在指导方式上,以教师身份直接介入的行为高达45次,指导方式比较单一,且没有抓住适当的指导机会。观察发现,在开展角色游戏时,教师较少关注游戏的推进情况,有的教师自始至终都不予指导,甚至把幼儿的游戏时间当作自我放松时间,即使有指导行为,大多也只是为了维持游戏常规。

此外,教师还表现出对角色游戏的理解存在偏差、无法快速将幼儿带入游戏情境、不能及时保障幼儿的游戏自主权、未将幼儿作为角色游戏主体、忽视幼儿的个性发展需求等问题。

四、角色游戏的优化策略

(一)丰富游戏材料和主题

游戏材料是幼儿顺利进行角色游戏的物质保障。教师在提供角色游戏材料时,要考虑游戏内容、幼儿特点等,促进游戏材料的有效利用。中班幼儿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在玩游戏时很少提前制订游戏计划,如使用哪些替代物进行游戏环境创设,往往是看到某一物品或场景就立刻开展游戏。例如,幼儿看到锅碗瓢盆可能会开展“做饭”“野餐”等游戏,看到汽车可能会开展“开汽车”“修汽车”等游戏,看到白大褂、听诊器可能会开展“看病”的游戏。幼儿园应丰富角色游戏的材料,促使幼儿发挥想象力,创设更多的游戏场景,让幼儿掌握更丰富的知识、习得更多元的技能。

幼儿园还应丰富角色游戏主题,更好地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例如,创设日常生活主题“娃娃家”“幼儿园”等,引导幼儿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扮演爸爸、妈妈、老师等角色,从中了解各角色的家庭和社会职责;创设社会关系主题“小小宠物店”“超市”“贝贝烧烤”“医院”等,为幼儿提供可自由选择、自由布置创设、自由创新的游戏情境。在“超市”里,幼儿可以扮演售货员、顾客等角色,借助1—10元的游戏纸币开展商品交易游戏。在该游戏中,幼儿不仅可以了解和习得售货员、顾客的言行,还能复习、巩固10以内的数字。

(二)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1.尊重幼儿的自主权,把握指导时机和内容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应尊重幼儿的自主权,在恰当的时刻给予幼儿支持,而不是随意指导,干扰幼儿的游戏。例如,在幼儿不知道如何进行准备活动时,教师可询问幼儿准备了什么,计划如何开展,提醒幼儿可以再准备哪些环节。教师还可以通过邀请的方式引导幼儿进入游戏,如“我们一起去超市买东西吧”。

中班幼儿已经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教师可将日常生活中幼儿暂时不了解的常识融入角色游戏,加深幼儿对日常生活规范、准则的认识。不过,虽然幼儿开展并参与角色游戏的积极性较高,但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较为有限,对角色游戏的理解较浅,有时会出现错误理解或脱离基本逻辑的理解。教师应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游戏,帮助他们加深对游戏过程、游戏规则的理解。[3]此外,当幼儿在游戏中有良好的表现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幼儿有信心持续推进游戏,并在游戏中表现得越来越好。

2.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给予幼儿针对性指导

幼儿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一方面,教师要尊重这一差异,看到不同幼儿的闪光点。有的幼儿喜欢表演、创造,在游戏中积极彰显自己的个性;有的幼儿在游戏中较为害羞,说台词的声音较小,但仍然在努力表演。无论是面对活泼还是内敛的幼儿,教师都应鼓励和肯定幼儿的良好表现,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使其更积极地参与游戏并在游戏中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言行。

另一方面,教师要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有的幼儿自理能力不够完善,使用玩具后不能有序收回、整理;有的幼儿自我控制能力不足,与他人游戏时容易发生矛盾。教师要在角色游戏中运用不同的指导方式给予幼儿针对性指导,如主动交流、做好示范、发出指令、共同探讨等,使幼儿通过游戏养成良好的品行。

3.增强幼儿角色意识,促进幼儿言语发展

在角色游戏推进过程中,幼儿会依据个人经验,带着想象和模仿去扮演角色。有的幼儿表现较为积极,主动提出要扮演某个角色,并展示自己为这个角色设计的语言、动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允许和鼓励幼儿扮演这个角色,并在结束后评价幼儿的表现。在角色意识的影响下,幼儿边思考边玩耍,并用语言和动作表达和实现自己的情感与想法,从而实现情感、语言与社会交往的共同发展。这些语言既有模仿,也有创造,掺杂了幼儿的经验和感受。一方面,教师应观察和倾听幼儿的自言自语并给予正确指导,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锻炼。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幼儿在游戏中通过与同伴协商游戏的内容、角色等,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五、结语

角色游戏作为幼儿园开展的典型游戏之一,深受幼儿喜爱。幼儿园组织角色游戏的目的是让幼儿在一个轻松、趣味的环境中增长知识、培养幼儿的言行。为更好地发挥角色游戏的教育价值,幼儿园应反思现阶段角色游戏开展的不足,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和游戏主题,并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猜你喜欢

幼儿园游戏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我爱幼儿园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