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三下乡”活动中传承“红色基因”实践研究
—— 以江西青年职业学院为例
2023-04-18裴欢
裴欢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江西南昌 330033)
为了进一步促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对学生群体的思想教育,以此促进职业院校学生群体端正思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品质和人生理想。因此,将红色文化融入职业院校教育是有必要的,促使职业学校的学生群体能够传承红色基因。同时,我们应逐步打造以高职院校“三下乡”活动为载体的日常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在“三下乡”活动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成长为我国社会建设与发展所需的高质量人才。
一、高职院校“三下乡”活动中传承“红色基因”实践概况
“三下乡”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第二课堂”,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课外生活,增强了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知识运用水平,而且促进了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引领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江西是一片红色热土,承载着许多红色记忆,包括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八一精神、老区精神、方志敏精神等。这些精神跨越历史时空,感召人心,催人奋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江西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为本土高职院校学生提供了宝贵的“红色基因”学习资源库。在挖掘“红色基因”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深入挖掘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充分发挥其德育、美育功能和社会教育功能。在这些精神的种子里,蕴藏着我们“从哪里来”的基因,更坚定了我们“走向何方”。
关于在“三下乡”活动中传承“红色基因”的实践研究,江西青年职业学院有着多年的积极探索。自2020年7月6日起,该院组织了30余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分别前往南昌、共青城、井冈山、赣州等地进行党史学习、理论宣讲、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文明实践、寻访红色记忆、开展红色文艺作品展演等社会实践活动,重点挖掘江西本土的红色基因,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开展各种传承红色基因相关活动,厚植爱国主义精神,并进行相关红色基因传承实践研究,增强了我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团队成员在实践中践行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积累了相关经验,塑造了江西青年职业学院的特色。
二、高职院校“三下乡”活动中传承“红色基因”的可行性
高职院校对学生群体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同时,我们还需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价值追求以及人生理想。因此,加强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视、科学设计规划高职院校教育的各个环节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组织学生群体展开“三下乡”活动成为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这不仅可以保障高职院校各个教育环节的顺利进行,而且有助于完善高职院校教育模式,进而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与质量的提升。因此,高职院校在“三下乡”活动中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成为一项切实可行的教育措施,同时也有助于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改革创新。总体来讲,高职院校“三下乡”活动中传承红色基因的可行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满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需求。在高职院校的日常运营与发展中,人才培养是重中之重。能否切实发挥出人才培养职能也取决于高职院校的运行情况。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为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与实践型人才,以满足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发展阶段的人才需求,确保我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拥有源源不断的高质量人才作为支撑。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对人才培养的重视,不断完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以切实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而在高职院校中积极组织“三下乡”活动则是一项创新性举措。高职院校通过该活动有效地将红色文化融入其中,引导学生走入社会探索、了解、体会红色文化,从而使学生群体能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进而成长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所需的高水平人才。同时,学生在学习与了解红色文化的过程中也能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品质与人生理想,从而坚定信念、坚持理想,永远跟随中国共产党,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力量,促进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1]。
第二,符合高职院校教育改革新趋势。高职院校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社会的人才供应水平,对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积极推动高职院校教育的改革创新,致力于探索全新的教育模式,完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流程,以促进高职院校教育各个环节有序向前发展,从而提升高职院校教育质量,创新教育模式。在高职院校中融入红色文化是一项新型教育举措。基于红色文化,我们可以逐步构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全新模式,使红色文化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得到穿插交替式的渗透。这样不仅保障了高职院校教育的创新,而且能够引导学生群体学习和了解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以此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源源不断的优秀接班人。因此,高职院校在教育中围绕“三下乡”活动、引导学生群体传承红色基因成为一项切实可行的教育措施,同时也有助于不断完善教育模式,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
三、高职院校“三下乡”活动中传承“红色基因”实践方式
为切实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并逐步推动高职院校各教育环节与流程的顺利展开,我们需要加强对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视,致力于完善各教育环节,优化教育工作流程。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形成全新的育人模式,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专业素养。因此,高职院校在组织“三下乡”活动时,需进行细致的规划设计,并确保红色文化能融入其中,让学生群体通过“三下乡”活动加强对红色文化的了解与学习,从而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促进学生群体传承红色基因的教育成效。总体来说,高职院校在“三下乡”活动中传承红色基因的实践方法可分为体验式传承法、团队式传承法、文艺表演式传承法。
(一)体验式传承法
体验式传承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学生们深入基层调研红色文化,重走革命路、穿红军衣、亲手制作革命饭、参与红色文艺采风和展演,在旅游中学习,在旅游中体验,真正达到寓教于乐、以行促教的目的。这一方法要求学生们用当代高职院校青年的视角去挖掘江西本土的“红色基因”。在这一方法指导下,教师群体致力于引领学生走入社会,主动了解和体会红色文化,挖掘具有本土特色的红色文化元素。这样,学生们能在此基础上理解并掌握红色文化的本质内涵,剖析红色文化的价值底蕴,从而切实促进红色文化在高职院校学生群体中的广泛传承。例如,高职院校可以在学生群体中积极组织开展“百年征程传薪火、红色经典润乡土”乡村振兴志愿行、“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党史学习实践等活动。这些活动旨在形成一套新颖、优质、影响力大的“三下乡”活动模式,打造江西青年职业学院的“三下乡”品牌。这样不仅实现了红色文化在高职院校“三下乡”活动中的融入,而且为学生群体打造了高质量的第二课堂,使学生在学习和了解红色文化的过程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从而切实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除此之外,高职院校挖掘红色文化还需充分突出地区特色,鼓励学生深入分析红色文化,并围绕红色文化学习相关故事。这样,学生们能探索红色文化中蕴含的革命精神、敢于牺牲的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成长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所需的优秀接班人。
(二)团队式传承法
团队式传承法不断推进不同高职院校,如省内高职院校、省外高职院校,不同专业、不同部门之间实践活动的交流合作,多方科学谋划,并形成“政校企社”的相应合作机制。团队式传承法的实践运用在于激发高校参与交流活动的积极性与意愿,从而使不同类型的高校能够在交流活动中逐步交换意见、学习彼此的优点与长处。这样做有助于形成浓厚的红色文化发展氛围,让参与活动的学生群体加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与认知。这一过程有效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例如,高职院校在组织院校间沟通交流活动时,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群体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引导学生形成宏大的理想抱负和正确的理想信念。此外,高职院校应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群体走进乡村、融入社会,探索和了解红色文化,鼓励学生深入挖掘本土红色文化,以激发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对乡土文化的自信。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在学生完成地方红色文化的挖掘与探索后,可以组织不同院校间的学生沟通交流活动。在此阶段,高职院校要求高层领导出面,协调不同高校之间的合作,为学生群体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这样,学生能够相互学习、互相借鉴,进而在沟通交流中了解更广泛的红色文化,加深对红色文化内涵的认知,形成良好的红色文化氛围,促进学生群体传承红色基因。
(三)文艺展演式传承法
高职院校通过深入基层调研红色文化,挖掘“红色基因”,并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加工。学生们创作出绘画、手工艺品,并编排红色文艺节目等艺术作品,并将这些作品进行文艺展演。文艺展演作为一种传承方式,不仅能切实促进红色文化在高职院校学生群体中的广泛传承,而且能营造浓郁的文化发展氛围。这种方法使红色文化在高职院校学生中得到更广泛的传承与传播。高职院校在组织学生进行文艺展演时,需注重丰富展演内容,并调动学生群体参与的积极性,逐步完善文艺展演的过程。例如,在文艺展演阶段,高职院校需明确主题,让学生围绕该主题进行作品展示,以“肩负时代重任、赓续红色血脉”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文艺展演活动。在此阶段,学生可创作一系列文艺作品,如绘画、手工艺品、诗朗诵、红色文艺节目等,通过多元化的文艺展演激发学生了解与学习红色文化,体会其本质和内涵。这样做有助于切实促进学生传承红色基因,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
四、高职院校“三下乡”活动中传承“红色基因”实践意义
(一)对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影响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这种志气、骨气、底气需要用革命的理论滋养,并在创造中转化。“红色基因”是革命精神的传承,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深切感受党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清醒剂、最好的营养剂,深切感悟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进而鞭策自己更自觉地听党话、跟党走。
(二)对增强学生担当精神的影响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理应肩负起时代的重任,传承并发扬先辈们留下的宝贵精神。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必须用革命的理论指导实践,珍惜青春,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我们应在创新中不断发展,继承和发扬“红色基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勇敢前进。
(三)对提升学生文化自信的影响
高职院校将“红色基因”融入高职院校“三下乡”活动中,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理想信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样的活动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本地红色文化,激发对家乡的认同感和乡土文化自信心。高职院校通过从实践到理论,再将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形成良性循环,总结出可行且有益的方法,并推广这些方法。
五、结束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重点关注了过去五年的工作成就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经验启示,从而审视我们前行的道路。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关于传承“红色基因”的研究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一直围绕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开展工作,以传承“红色基因”为导向,不断探索高职院校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努力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培养的新格局。我们对高职院校传承红色基因进行研究,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及整体青年群体信仰的科学化发展,有利于信仰生成机制的构建。高职院校应向学生、向青年、向社会学生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从而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