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ESCAPE集束化策略在急性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脱机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23-04-12陈新龙赵宏胜陆舒许惠芬王乃学王林华
陈新龙 赵宏胜 陆舒 许惠芬 王乃学 王林华
[摘 要] 目的:探讨改良ESCAPE集束化策略在急性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脱机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由主管医师制定整体治疗方案,采用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实施改良ESCAPE集束化策略。結果:观察组脱机后1 h、12 h、24 h时SaO2分别为(96.7±3.7)%、(97.3±3.8)%和(97.4±3.3)%,高于对照组的(92.1±4.3)%、(92.5±2.1)%和(93.3±3.9)%,观察组脱机后1 h、12 h、24 h时PaO2/FiO2分别为255.5±33.5 mmHg、257.5±28.7 mmHg和271.3±32.6 mmHg,高于对照组的213.4±30.7 mmHg、218.1±30.4 mmHg和225.5±30.3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脱机后1 h RR 20.5±3.7次/min,低于对照组的25.6±4.1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时间5.9±2.7 d,短于对照组的8.6±3.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8 h内再插管5例(8.3%),对照组48 h内再插管6例(10.7%),两组再插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谵妄发生率18.3%,低于对照组的35.7%,观察组ICU-AW发生率16.7%,低于对照组的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CU住院时间8.3±3.7 d,短于对照组的11.2±4.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ESCAPE策略可改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机撤机后的氧合指标,降低谵妄及ICU获得性衰弱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关键词] 改良ESCAPE集束化策略;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脱机
[中图分类号] R563.8 [文献标志码] B [DOI] 10.19767/j.cnki.32-1412.2023.06.010
急性呼吸衰竭(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ARF)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导致机体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患者临床表现为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缺氧紫绀等[1]。机械通气是挽救ARF患者生命最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但机械通气、各种约束以及镇痛镇静药物的使用会增加患者谵妄以及ICU获得性衰弱等并发症的发生,影响呼吸机撤离[2]。有指南建议机械通气超过24 h患者应接受早期康复运动[3],ESCAPE集束化策略和eCASH方案分别在美国和欧洲用于重症患者预防谵妄以及ICU获得性衰弱。WANG等[4]结合中国国情进一步提出ESCAPE策略,ESCAPE策略可有效降低ICU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5]。经鼻高流量(high-flow nasal cannula,HFNC)是近几年用于ARF的一种新型呼吸支持措施,可改善患者气管插管拔除后的低氧状态,减少无创通气的使用,增加患者呼吸机撤机拔管成功率[6-7],ERS临床指南建议低氧性ARF患者优先使用HFNC[8]。本研究选择2020年7月—2022年6月入住我科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ARF患者116例,将ESCAPE策略、早期康复与HFNC序贯治疗联合,构建改良ESCAPE干预方案,评估其在急性呼吸衰竭脱机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ARF患者11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6例。两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入组时氧合指数、血乳酸、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48 h。排除标准:(1)妊娠期妇女;(2)入组后48 h内死亡;(3)镇痛镇静药物过敏;(4)患有神经肌肉疾病或四肢活动障碍;(5)严重颅脑损伤、脑血管病后遗症、听力减退等沟通交流障碍者;(6)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患者,不能每日唤醒;(7)恶性肿瘤患者;(8)气管切开患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批号:2022-K121)。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主管医师制定整体治疗方案,采用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实施改良ESCAPE集束化策略。分为两个阶段,机械通气阶段:(1)早期康复运动:由主管医师与康复医师联合评估患者心肺功能及肢体功能状态,制定个体化循序渐进的早期康复运动方案,由康复治疗师和床位护士共同帮助患者实施康复运动锻炼。早期康复运动采用有序进行的“八步活动法”[9]:第一步,肢体活动,康复治疗师或有经验的护师每日2次指导和协助患者进行全面关节运动,每次30 min,包括双上肢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双下肢趾关节、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分别做外展、内收、旋转运动。踝泵运动,1次做8组。使用肌肉电刺激仪刺激肌肉收缩,增加肌肉血流量和收缩力。第二步,每日上下午各1次将床头抬高大于45°,持续超过1 h,以患者能耐受为宜。第三步,将床头抬高大于60°,持续超过1 h,如患者能耐受,每2 h重复1次。第四步,调整病床呈椅式状态持续超过1 h,如患者能耐受,每隔1 h重复1次,每次持续超过4 h。第五步,患者坐在床边,指导其进行下肢活动,目标20 min。第六步,移动患者坐到椅子上超过60 min。第七步,协助患者站于床边大于2 min,每日2次,可尝试床边行走10 s。第八步,行走耐受训练,每日2~3次,记录患者行走距离及使用的辅助装置。若有以下情形应终止早期康复运动:①心率(HR)<50次/min或>140次/min,或治疗过程中变异率>20%,或出现新的心律失常;②平均动脉压(MAP)<65 mmHg或>120 mmHg;③呼吸频率(RR)<8次/min或>35次/min,或治疗过程中变异率>50%。④指脉氧饱合度(SpO2)下降10%戓<85%;⑤在运动及物理治疗后出现意识改变、大汗、新的休克、消化道出血、新发胸痛等病情变化。(2)睡眠管理:床位护士对患者进行约束评估,严格把握约束带指征,尽可能减少约束带使用。床位护士做好声光管理,减少灯光使用及声音刺激。为入睡困难患者提供耳塞、眼罩,必要时可通过耳机听10 min舒缓音乐。操作尽量集中,夜间减少翻身。(3)每日唤醒及自主呼吸试验:每日清晨交接班期间由床位护士采用Richmond镇静程度评分(Richmond agitation-sedation scale,RASS)对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