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隐喻视角下《桥边的老人》深度阅读

2023-04-11张梦颖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浮桥复活节尘土

张梦颖

《桥边的老人》取材于20世纪30年代的西班牙内战,是一篇反映法西斯发动的侵略战争给平民百姓带来深重灾难的短篇小说。海明威“尽力追求一种含蓄、凝练的意境。他要获得的是一种言外之意、趣外之旨”(刘俐俐:《外国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他的创作有一个显著的特点——秉持“冰山原理”,即他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其余“八分之七”浸在海中。“文学的本质是隐喻”(朱维之、赵澧、崔宝衡:《外国文学史·欧美卷》,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小说中多处用到隐喻,深刻体现了“冰山理论”,富有独特的耐人回味的艺术魅力。

一、“老人”的隐喻

“老人”隐喻着生命的终结和人性的光辉。“我”与“老人”在桥上的对话贯穿整个小说。小说中对“老人”描写的语句较多,“他太累了,走不动了”;“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那里”;“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我76岁了。我已经走了12公里,再也走不动了”。“老人”已经76岁,年老体衰,他与政治无关,但战争给他的身体和心灵带来双重摧残。他弱小无辜、颠沛流离、心力交瘁,生存欲望降低,不愿离开此地,象征着死亡的到来,也谴责了战争的残酷无情。

尽管自己处于危难之中,他还是牵挂着自己饲养的动物们,体现了人性的爱与光辉。“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提过的那些动物。”哀莫大于心死,他留恋家园,但家人都不在了,只有这几只动物与他相依为命,现在连动物都无法与他再见,他的精神支柱临近崩塌,丧失了生存的欲望。在炮火轰鸣的社会中,心里仍深切关怀着动物们,表现不出对死亡的畏惧,独自无知却快乐的孤胆,能够使人感受到死亡的逼近。

二、“我”的隐喻

“我”隱喻着救赎者,不惜一己之身保家卫国,关爱老人和动物,彰显了人性的善良。在小说中,“我”是一位战斗在前线的战士,“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我”在执行任务时碰到了这位老人,以“我”的第一视角讲述了“我”的所见所闻。

在“我”和老人交流的过程中,“我”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敌情上,但为了他的安全着想,“我”询问他的身世,“你从哪儿来?”“你没家?”与他谈论他养的动物,“什么动物?”“你只得抛下它们了?”“鸽笼没锁上吧?”提醒他此地危险,多次劝他离开这,想帮助他脱离险境,“这里可不是久留的好地方。”“‘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我”紧张焦虑的心理与老人从容不迫的态度形成对比。“我”充当“救赎者”的角色,深切关怀着老人,一再劝他离开此地。但最终,老人还是没能够站起身,“我”没能成功救赎老人,不免增添几分悲剧色彩,同时能够使读者感到作者对战争的深深谴责和对人性的强烈呼唤。

三、“浮桥”的隐喻

“浮桥”隐喻着人们对生命的渴望、人生的不确定性以及老人对自己去留的思考。“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正涌过桥去。”

一大群车子和人争相涌过桥,是为了尽快远离战争之地,寻求安身之所,体现出人们强烈的生存欲望。

“桥”是人们为了出行方便而架造在江河湖海上的建筑,起着“沟通”的作用。小说中的“浮桥”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具有隐喻意义。“浮桥”是临时性桥梁,常用于军事中,具有不稳定性、暂时性,且随时都有可能被战争破坏、吞噬。“浮桥”的一边通向“老人”的故乡圣卡洛斯,另一边连接着未知的巴塞罗那,成为人们追寻安全和生存的通道。老人坐在路旁,始终不愿离去,他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浮桥”也成为“老人”思考自己未来的最后空间。

四、“车”的隐喻

“车”隐喻着“老人”的生存机会,随着车子的减少,暗指“老人”的生命力也在渐渐消逝。小说中,“车”贯穿了整个小说,“车”在“我”的视野中移动。从一开始大车、卡车涌过桥,“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正涌过桥去”,到最后看不见大车的踪影,“我一边问,一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在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

如果一开始,“老人”跟随人群、车流一起离开这是非之地,大概率可以躲到没有战争的地方,继续活下去,但直到人群渐渐稀少,车子消失在“我”的视线范围内,“老人”还是停留在路边,不愿离去,他逃离此地的希望渺茫。“车”的消失隐喻着战争的魔爪即将无情地摧残社会和“老人”,他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虽迷惘但不屈,在信仰的破碎中透露着执着与坚定。

五、“尘土”的隐喻

小说中多次提到“尘土”,“一个戴着钢丝边眼镜、衣服上尽是尘土的老人坐在路旁”;“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沉重地走着”;“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和那副钢丝边眼镜”。首先,浅层的意思是人们在快速且长时间地行走、奔跑时,身上难免会沾染很多土。人们为了逃离战争之地,都是风尘仆仆地赶路,也顾不上拍打满身的尘土,体现出在战争中底层人民的生命渺小卑微如尘土。

其次,根据《圣经·创世纪》第3章记载,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因为偷吃禁果,犯下大罪,受到上帝的惩罚,被逐出伊甸园。这就是整个人类的“原罪”,这一罪过便成为所有人苦难的根源。上帝对他们这一罪行的宣判就是:“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联合圣经公会:《圣经》(新标点和合本),2000年版,第4页)。这句简单的话诠释了基督教的人生观。“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在小说最后,海明威写道,“老人”努力尝试撑着站起来,但又倒在了尘土里,体力不济加上心灵的创伤,使他无法再向前走去,“尘土”也隐喻着老人的宿命是走向死亡,终将尘归尘,土归土。

六、动物隐喻

(一)“两只山羊”的隐喻

“山羊”的隐喻意义具有双重性。首先,在老人饲养的动物中,山羊体格最大,但最软弱,是老人最担心的动物,“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圣经》中绵羊代表好人,山羊不仅代表魔鬼,还表示与基督为敌的人,上帝区分好人和坏人就像牧羊人区分绵羊和山羊一般。欧洲文化中山羊的负面含义可分为三类,一是与性欲有关,如好色;二是与不良品格相关,如坏、愚蠢、固执等;三是与宗教相关,如魔鬼撒旦、负载人类罪恶的替罪羊等(曾俊敏:《中国和欧洲文化中对山羊内涵的认知差异》,《中国科技信息》,2010年第16期,第173—174页)。从这个角度看,山羊隐喻着老人身边随时都存在着危险,法西斯暴力、恐怖、邪恶的侵略欲望危害到每个普通的民众。老人不能带走山羊,只能将它们留在家里,两只山羊生死难料,成为战争的受害者和替罪羊。

在另一层面上,山羊与“老人”朝夕相处,能够为他提供奶源等生活保障,已经成为他的“家人”,让“老人”时刻记挂着它们。无辜的山羊也隐喻着可怜善良的平民百姓,一边勤勤恳恳地为社会创造财富,一边担惊受怕,随时都有被战争“宰杀”的风险。

(二)“一只猫”的隐喻

“一只猫”隐喻着在战争中懂得求生的、幸運的、安然无恙的少数人。对小说中的老人来说,自己的家人不在了,猫是一种陪伴。西方有句谚语是猫有九条命,“老人”也认为:“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它们灵敏且善于保护自己,跑路能力和愈合能力强,是生命力顽强的独居动物,所以,“老人”不担心猫的安全。在战争中,人们要想活命就得像猫一样快速逃离危险地区,自己保护好自己,不能像“老人”一样无动于衷、等待死亡。

(三)“四对鸽子”的隐喻

鸽子在西方文化中象征着美好。在《旧约圣经·创世纪》里记载着挪亚方舟的传说,和平鸽标志着和平、平安、祥和、吉利和美好(肖安平:《和平鸽与基督教》,《中国宗教》,2003年第7期,第42—43页)。“老人”有四对鸽子,是照管的数量最多的动物。“我”问“老人”鸽笼有没有上锁,“老人”说没有,它们当然会飞,这种肯定的语气体现了海明威对鸽子命运的重视,预示着鸽子终将会飞出笼子,世界和平,没有战争,是人们幸福生活的前提,鸽子象征的圣洁和美好是人类的信仰,也是永恒的坚定不移的追求。

七、“岔路”的隐喻

小说中的岔路口隐喻着“老人”不同的人生抉择。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运用到“人生是旅程”这一隐喻,比如,“在我青春的羊肠小路上”“纵使路上荆棘遍布,也坚持不懈”“人生中,独行终归是常态”,等等,这些表述都是把始源域“旅程”映射到“人生”上。在这篇小说中,“我”对“老人”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的岔路上有卡车”。这个通往托尔托萨的“岔路口”是“老人”命运的岔路口,意味着不同的人生选择,老人可以离开这里,到路口上去寻找卡车,或许他能够活下去,并开启一段新的生活,他也可以选择继续留守在原地。这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将决定他是继续存活下去,还是直面死亡。

八、“复活节的礼拜天”的隐喻

“复活节的礼拜天”隐喻着在残酷的战争中只有复活人性的爱与善,才能够救赎世界。复活节(Easter)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复活的重大节日。时间为每年春分后第一次月圆之后第一个星期日。对基督教徒而言,复活节仅次于圣诞节(郭贵丽,张立玉:《中西方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第8期,第55—58页)。《圣经·新约全书》记载,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第三天身体复活,复活节因此得名。

“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海明威在结尾点明这一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与老人的命运形成鲜明的对比。即使在复活节,残忍的法西斯也没有放弃向埃布罗用兵,复活节本身隐喻着重生和希望,但现实是战争中失去生命的战士们和平民百姓永远无法复活,以往和平美好的生活也烟消云散,具有一定的讽刺意味。“天色阴沉,乌云密布”,灰蒙蒙的天气隐喻着生活的压抑与无望。法西斯飞机在复活节这天终究没有起飞,暗示着面对残酷的战争,只有人性的爱与善,才能够拯救自我。

本文系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单元教学中国化的回望与前瞻”(项目编号:2022XKT0383)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浮桥复活节尘土
复活节彩蛋
家乡的那座浮桥
寻找复活节兔子
尘土里的光
好的故事,尘土里也可以万丈光芒
寻找复活节彩蛋
无题
开路先锋舟桥部队
爱(外二首)
新年“希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