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献的小学习作教学方法

2023-04-11周静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文献资料国宝大熊猫

周静

所谓基于文献的习作,是指在习作中利用各种媒介资料提供的素材进行写作,形成属于自己的表达,达到实现交际的目的。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基于文献的习作从三年级起每个年级都安排了一次以上的训练,比较典型的如“介绍‘国宝大熊猫”“推荐一本书”等。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基于文献的系列习作训练,引领学生积极探索激活、筛选、优化、运用资料的方法与路径,并通过语言转化形成自己的有效表达。

一、在化整为零中检索文献资料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十分重视学生搜集、分析、整理资料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就是基于文献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将其运用在习作教学中,让习作的主要内容来自所获取的文献资料,关键在于全面占有文献资料。

(一)在创设问题情境中指向认知困惑

在习作中,当学生仅凭已知的信息和所掌握的方法技巧无法完成实用性表达任务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面临的问题,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从解决问题的需要出发来获取资料,以支撑相关习作表达的需要。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市区的植物园即将开放,请你以管理员的身份,制作介绍园内珍贵植物的标牌,以吸引游客的观赏兴趣。”学生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就必须专门针对需要重点介绍的珍贵植物,进行全面、深入地资料搜集,再根据介绍要求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加工,最后选择自己认为适宜的语言将相关的信息呈现出来,形成符合要求的介绍。

(二)在细化问题分解中明确认知方向

对于小学生来说,仅有真实的习作情境还不够,还必须根据其思维特点,采用化整为零的策略将问题情境进行必要的分解,再引导学生对一个个具体的问题进行资料搜集和文献阅读,从中获得准确的认知。这些具体的问题就是破解学生认知困惑的支点,多个支点共同发力,学生才能够比较全面地占有相关文献资料。仍以“介绍一种事物”为例,在创设真实情境后,教师还需要指导学生对写作任务进行适当分解:这种珍贵植物有哪些方面的特点?如果你是进园来游玩的客人可能有哪方面了解需求?对该珍贵植物最感兴趣的可能是什么?有了这样的分解,才能找到搜集相关文献资料的方向,也为有效介绍找到了表达重点。

(三)在具化问题表述中丰富认知体验

与传统写作强调如何写不同的是,基于文献的写作强调的是丰富认知体验。学生在习作前,最重要的是对相关文献资料的阅读与研究,从中获取充分的表达内容。同时,还要重视思维的转换,基于文献的习作以介紹性的语言为主,一般使用概括性、抽象化的概念,这需要转化成学生容易接受和学得会的语言,学生才能运用自如。还以“介绍一种事物”为例,学生选择介绍银杏树,在说明植物界的活化石、雌雄异株、结果的树龄很长等内容时,就需要让学生尝试用自己能听得懂的话进行转换,形成一些很具体的表述。这样学生在搜集、阅读、使用文献资料时,都重视与自己的体验相关。

二、在本末相顺中处理文献资料

以所搜集的文献资料作为写作素材,关键需要通过阅读文献资料获取主要信息,再形成有观点的文字。不难看出在这样的习作训练中,依照顺序对文献资料进行加工、处理与转化是习作教学的重点所在。

(一)以不重复对信息进行筛选

基于文献的写作中,所搜集的原始文献资料有很多,如何用比较快的速度筛选出对习作有用的信息,需要教师根据习作要求和学生学习需要,结合教材特点,指导学生学习筛选信息的方法。针对小学生的普遍认知,在筛选信息时一般是紧扣关键词进行,并要求做到不重复。如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介绍‘国宝大熊猫”,教材仅以一张图表的形式介绍了大熊猫的名称、类别、食物、分布地区,以这些资料完成一篇介绍大熊猫的习作是很不够的,还需要进一步搜集更多的文献资料。当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了大量文献资料后,必然需要经历筛选的过程。以习作话题中的重点词语“国宝”为关键词对所搜集的文献资料进行筛选,从中确定大熊猫在地球上生存的时间、种群数量和人们对大熊猫的保护等信息与内容。只有明确了大熊猫为什么被称为国宝,这一介绍类习作才能做到说清楚。

(二)按重要性对信息进行排序

学生在完成信息筛选后,还需要对选出的信息进行排序。这种排序同样需要教师指导,为学生提供易于操作的组织知识,使信息的排序形成条理性。“介绍‘国宝大熊猫”可以围绕资料的重要性进行排序。以大熊猫的活动为例,可以采用“多数情况”“少数情况”“特殊情况”这些体现不同程度的词语作表述支架,让学生将筛选的信息进行排序:“多数情况”表述重要的信息,“少数情况”表述比较次要的信息,“特殊情况”表述最次要的信息,这样就清楚地显示出筛选资料的逻辑性。

(三)用并列性对信息进行连缀

在基于文献的习作中,需要解决的通常不是某一个问题,而是一系列问题的综合性解决,这样在具体表达上还有一个组合问题需要解决。教师引入“问题链”让学生以“问题+信息”形式,将系列问题连缀成相对的整体,再连缀成篇。在习作“介绍‘国宝大熊猫”中,仅仅介绍大熊猫的活动是不能有效完成习作目标要求的,因此,还需要从大熊猫的外貌、食物、繁殖以及对外交流方面的情形依次进行介绍,以体现大熊猫作为“国宝”的整体特点。

三、在知识匹配中转化文献资料

基于文献的习作离不开对大量资料中重要信息的获取,但关键还在于对所获取信息的有效组织,形成新的认知加以表达。这种表达与相关的知识匹配,在小学阶段主要类型有:在“介绍一种事物”中转述文献,在“写作品梗概”中概述文献等。

(一)转述文献应勾画要点

在介绍、说明一种事物的习作中转述文献,教师需要根据习作要求,对文献资料采用勾画要点的策略,弄清楚文献讲了什么内容,搭建表达性支架,帮助学生完成“讲清楚(明白)”的表述目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初试身手”要求:“查找资料,试着将课文《白鹭》第2~5自然段改写成一段说明性文字。”在学生完成资料搜集后,需要圈画出资料中对身段、大小、颜色的表达;然后思考用哪些常见的说明方法来表达这些内容,如表现白鹭与众不同的美时怎样运用做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等;最后用朴实的语言完成文献资料的转述目标。

(二)概述文献应串联要素

概述文献就是用简洁的语言对丰富复杂的作品进行概括,主要用在写作品梗概上。完成这样的习作需要在充分阅读原文的基础上,采用熟悉的方法概括章节、段落的大意,再根据要求搭建串连的支架,形成对原作品的概述。如六年级下册习作“写作品梗概”,以《小英雄雨来》为对象,教师先让学生把各个章节中涉及时间、地点、人物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圈画出来,以此为基础完成每个章节内容的概括,当学生用各个章节的内容概述作品出现不连贯现象时,还需要教师提供如“有一天”“秋天里”“后来”等连缀性词语,进行有效合并,形成清楚明白的作品故事梗概。

教师要从有效利用文献提供的表达素材出发,根据习作要求指导学生,以达成习作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文献资料国宝大熊猫
“国宝”竞拍会
我们都爱大熊猫
漫话国宝
大熊猫
谁是[国宝]
我们是国宝
大熊猫也消暑
用信息技术搜集文献
用信息技术搜集文献
水中大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