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际语境下的纪实类习作教学

2023-04-11姜建梅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纪实语境交际

姜建梅

纪实类习作是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重要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中指出,“学生在语文实践中,通过倾听、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沟通需要”,这是对交际语境下纪实类习作的方法、路径、作用的界定。在统编教材中写人、记事、写景、状物都可以归入纪实类习作中,足见占了习作中的很大比例。但有些教师在纪实类习作教学中,存在为习作而习作的现象,忽视为谁写、为何写的问题,导致学生习作脱离交际语境,缺乏真实感。对此,需要教师以创设真实学习情境为突破口,让学生在纪实类习作中,重视体现作者、读者、目的等交际语境因素,通过搭建适宜的表达支架,引导交际过程与评价活动,切实提升学生的纪实类习作能力与水平。

一、创设习作情境,体现交际目的

纪实类习作中的“实”源于与学生所接触的世界,如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当这样的“实”进入学生的习作中,交际语境自然会呈现出来,只是这种情形不为学生自觉感知,需要教师创设情境。

(一)以贴近学生生活创设情境

交际语境下的纪实类习作,一般以交流为目的。小学生往往把习作当成现实,认为把该说的话写出来就能达到交流的目的,但还是忽视了交际语境对交流效果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在情境任务驱动下,学生在明白了为谁写、为何写的问题后,才能意识到用怎样的语言达到交流的目的。

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习作是“我学会了___”,通常情况下,学生在学会的东西中选择留下印象深刻的内容进行表达,却不去思考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一事情来表达、向谁介绍自己学会的事情以及为什么要向对方说起这一事情等。因为缺失了交际情境,学生写起来就失去内在的动力,只是完成一项作业任务。为了破解这一困局,笔者在教学时创设情境、设置任务:“我们在长大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做许多事情,作为已经长大的哥哥、姐姐,怎样把自己学会的拿手本领,教给身边需要学会的弟弟、妹妹呢?请你选择最拿手的本领写出来。写的时候,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步骤来写清楚学会的过程,注意写清楚学习中引起心情变化的原因、结果,并对照标准进行评价与修改。”学生受这样情境的启发,就能够把握并在习作中体现读者、目的等交际因素。

(二)以再现校园生活创设情境

纪实类习作中要求写校园生活的话题有很多,教师在相关习作指导中,应根据学生在校园中的多种生活需求,以激发学生表达校园生活的欲望,指向学生在真实的交际语境中呈现自己的思考。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是“‘漫画老师”,尽管老师是学生在校园里很熟悉的对象,平时在随便说起某个老师时,可能有说不完的话题,但让学生以老师为表达对象时,又会觉得不知道写什么好,何况习作还加上了“漫画”的要求——带有夸张的情节、独特的表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在教学时首先确定读者。以老师作为习作对象时,需要思考的读者有多个,可以是班级同学,也可以是老师自己,还可以是家长等。不同读者会影响材料选择与表达方法的选择:以同学为读者,可以选择同伴不知道的老师的小秘密或者自己认识到的老师的独特本领,让同伴对老师有新的认识;以老师为读者,可以选择自己关注过的老师的习惯动作进行解读,还可以写老师在阅读、写作方面的良好习惯对自己的影响等,体现出老师的为人师表、默默奉献;以家长为读者,可以选择教师教学上的独特之处,老师对学生的洞察与无微不至的关爱等,让家长对教师放心、敬佩。据此,笔者还着力创设多样化的情境,指向教师在校园里、工作、生活、活动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确定的读者对象,进一步明确表达的目的,再选择能够突出老师个性特点的事例,把老师的外貌、性格、喜好、绝活等在具体事例中体现出来,形成有“漫画”的感觉。

(三)以社会现实需求创设情境

社会生活作为小学生纪实类习作表达的组成部分,统编教材的习作话题中就有不少是指向表达社会生活内容的,尤其是写人、记事方面,如《有你,真好》《生活万花筒》等。在这一类的话题习作中,尽管可以从学生熟悉的学校与家庭层面选择素材,但教师在指导时,需要适当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层面去选择素材,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跳出家庭、学校这种习作表达上熟悉的小圈子,进入相对陌生的环境,另一方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学会在社会生活中去发现、捕捉习作素材,使理解走向复杂。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话题是“家乡的风俗”,这是一个很典型的要求表达社会生活方面的习作。从社会生活的角度看,家乡是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站,理解家乡自然是学生理解社会的第一步,包括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本身的内容很丰富,往往既有时代沿袭的意味又有时代变迁的印记。俗话说“出门三五里,各处一乡风”,因此向外乡人介绍自己家乡的风俗是每個人会经常面临的事情,这也为学生此次习作找到了读者对象。笔者在教学时创设情境、设置任务:“参加社会实践夏令营的学生来自全市各地学校,晚上他们聚在一个帐篷里,发起了一项介绍家乡最奇特风俗的活动。如果你是夏令营成员之一,你打算介绍家乡什么奇特的风俗。为了能够介绍得有特色、吸引人,可以先把它写下来。写之前需要搜集家乡的各种风俗,从中选择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写的时候要想清楚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重点介绍你觉得有很深体会的内容,还可以写出你对这种风俗的想法等。写好后,以班级同学作为夏令营伙伴进行分享,听取他们的意见进行修改与完善。”学生通过这样的习作,实现了把家乡向外推介的效果,也是社会现实需求的一种体现。

二、搭建习作支架,引导交际过程

学生进行习作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交际语境,其间的生生互动、师生对话等,都是围绕习作目标开展的。从学生的角度看,他们通过对习作话题、读者、目的的分析,有了表达对象后,还会面临如何从中选择有价值的内容进行表达的问题。此时需要教师以指导者的身份适时提供适切的支架,让学生能够从相关的纪实类习作知识顺利走进学生最近发展区,在交际中实现习作目标。

(一)以链接生活经验充实交际素材

交际语境下的纪实类习作,针对学生在写什么和怎么写方面的问题,在师生对话中找准学生习作与生活脱节这一关键。之后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链接生活经验,呈现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实物、场景,以调动学生进行纪实的表达情绪,在形成适合学生表达的习作语境中,实现交际素材的丰富与充实。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话题是“写观察日记”,小学生对自己天天看到、听到、想过的事物总觉得过于平常,没有什么值得观察,甚至觉得生活中也没有必要去认真观察某一事物。实际上就是缺乏交际的目的,提不起观察的兴趣,自然找不到合适的观察对象与目标。对此,笔者在教学时,一方面,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会对日常生活情形进行观察,如上课时指着粉笔盒说:“哪位同学说出老师今天的粉笔盒与昨天的粉笔盒有什么不同,将获得任选一支彩色粉笔的奖励。”学生就会观察今天的粉笔盒,回忆昨天的粉笔盒,在对比中寻找与发现不同之处,由此笔者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看上去平常、普通的事物进行观察,进而有所发现。另一方面,笔者针对学校《新芽》校刊举办“我是小小观察员”日记体征文活动,引导学生用日记的形式写出自己的观察发现,比一比谁能够在人人都很熟悉的事物中有真正的发现,或者说谁在自己的观察过程中有了最重要的发现。这样的活动能够有效链接学生的生活经验,促使学生从日常熟悉的生活世界中,寻找容易被人忽视的对象,从中把握属于独特发现的内容,再通过连续、细致的观察进行深化,并用教师提供的记录表简单记录,最后以“观察日记”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原本很平常的事物,在学生的笔下有了丰富、充实的发现内容并得到表达。这样的结果得益于笔者在创设情境中搭建的交际支架。

(二)以概念图表支架打开交际思路

语文新课标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中,提出了以“学习笔记、列大纲、写脚本、画思维导图等整理和呈现信息的方法”,足见在交际语境下的纪实类习作中,教师借助概念、图表等支架,能够促进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打开表达的思路,为习作清晰、完整地完成交际目标提供优质架构。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话题是“多彩的活动”。在这一纪实类习作中,从概念上说,一是对“活动”需要以大纲的形式呈现要素与过程,从要素看需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从过程看需要写清楚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的情形。二是对“多彩”需要指导适宜的表达策略,即从活动场景和活动感受上进行描写。综合两方面情形,笔者在教学时设计了下面的表格(见表1)支架,引导学生将多彩的活动有序进行表达与分享。

表1“多彩的活动”习作支架设计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参与人物 活动过程 活动场面 活动感受活动前 活动中 活动后 有了这样的图表支架做帮助,学生能够在“多彩的活动”习作中,针对写好“活动”过程和写好“活动”重点不断进行交流,互相启发,切实打开表达的思路。

(三)以建议表单支架优化交际内容

学生在进入纪实类习作的具体表达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难以写具体,所描述的人、事、物停留在简单、叙述的层面,缺少深度的描写、刻画。这种无话可说的情形是学生交际内容不够而造成的。对此,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问题支架、建议支架,以引发学生针对所描述的人、事、物进行细节层面的关注,寻找能够写具体的有效方法与路径。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话题是“我的心爱之物”,从习作目标看,需要写出心爱之物是什么、是什么样的、是怎么获得的以及成为心爱之物的原因,重点是围绕心爱之物写出自己的喜爱情感。显然这一习作的交际对象和目的,可以定位在同伴之间互相介绍最心仪的物件,突出心仪之物带给自己的美好感受。但学生往往只是写一下自己最喜爱的是什么东西,交代一下喜爱的原因,并说一下自己怎么喜爱它,交际对象、目的看上去都比较模糊。对此,笔者在教学时组织“谁也比不上我的心爱之物好”演讲活动,并为学生提供如下建议表单(见表2),引导回忆出具有典型意味的事例。

表2“谁也比不上我的心爱之物好”演讲建议表单

确定读者 我最想分享的对象是确定目的我愿意分享的重要理由是确定内容我最想介绍的物是;这个心爱之物的突出特点是;再给我获得这个心爱之物的途径是;我最喜欢喜爱之物的具体事例有。 有了这样建议表单的支持,学生写作心爱之物时,就会由简单交代转为细致、生动的描写,追求在写具体、写生动中体现出喜爱之情。

三、创新习作评价,提升交际能力

在纪实类习作中,教学是否达成了教学目标,需要借助具体的评价;在制定评价标准时,不能一味强调纪实类表达能力方面的因素,而需要兼顾交际语境方面的因素,以此形成适切的评价指标。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话题是“我的‘自画像”,笔者在教学时创设的情境是:“学校少年宫准备开设多个兴趣与特长班,为了设置适合更多学生的兴趣与特长班,并帮助你确定适宜参加的相关活动班级,请你以‘我的自画像为题,向老师介绍自己。”在这样的交际语境中,学生会将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尽可能地进行展示,一方面期望老师所设置的兴趣与特长班就是适合自己的,另一方面希望获得老师的认可,在兴趣与特长班中可以有所作为。从这样的情境任务与评價要求中,笔者设计的评价量表如下(见表3):

表3“我的‘自画像”评价量表

评价要素 评价细则 自评 他评读者 希望了解自己的人目的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总结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希望得到发扬光大,也包括不足之处希望得到改进作者 用具体事例,把自己的特点体现出来要素、能力 用多种方法写出人物的特点 从上述评价量表可以看出,学生习作时心中需要有潜在的读者对象,根据对象的真实与虚拟,选择参与评价的对象。本次习作的评价对象,可以是自己与同伴,也以是老师和家长,这些都是熟悉“我”的人,能够对照真实进行评价。在具体习作中,学生需要在不同阶段对照评价指标进行自主评价,以适时纠偏;在习作初稿完成后,参与他评的对象,需要对照评价标准开展评价,尤其针对有没有交际意识和突出要素与能力方面的要求,提出具体意见,让学生修改、完善习作初稿。当然教师还可以将学生的习作放在班级交流群中进行推介,引发更多评价。

综上所述,交际语境下的纪实类习作是贯穿整个小学习作的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积极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搭建适宜的表达支架引导学生在交际过程与评价活动中,产生了提升记实类习作能力与水平的效果。当然,教师需要采用的策略有很多,值得教师在每次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

猜你喜欢

纪实语境交际
情景交际
交际羊
砚边纪实
CHINAPLAS2016采访纪实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混乱实验室纪实
混乱实验室纪实
跟踪导练(三)2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