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经》中《雅》诗的“发扬蹈厉”之气

2023-04-11谢爔贤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大雅叠词小雅

谢爔贤

《诗经》中的《雅》诗构成了一种独特的文体。其大多透露出一种博大宽厚、宏伟壮阔的气象。《礼记·乐记》用“发扬蹈厉”对其加以形容,较为贴切。正是在“发扬蹈厉”之气的统摄下,《雅》诗通过灵活运用铺陈、重叠、排比、夸饰等各种技巧,实现了对情感充沛淋漓的抒发。

一、《诗经》中《雅》诗的气象

在对某种文学现象的命名、特点、成因进行分析之前,为避免发凿空之论,考察其现实存在十分必要。因此,《雅》诗中的气象何在,前人于此有哪些阐述,这成为我们需要首先明确的问题。

曹植《前录序》云:“君子之作也,俨乎若高山,勃乎若浮云,质素也如秋蓬,摛藻也如春葩。汜乎洋洋,光乎杲杲,与《雅》《颂》争流可也。”在曹植看来,文章只有达到格调“俨乎若高山”,气势“勃乎若浮云”,内容“质素也如秋蓬”,文辞“摛藻也如春葩”的标准方能与《雅》《颂》媲美。这就从侧面说明了《雅》诗本身就具有的几个特征。由此反推,“勃乎若浮云”“汜乎洋洋”的充沛气势在《雅》诗中确乎存在。此外,清代两部从文学阐释入手的《诗经》研究名作——《诗经原始》和《诗义会通》,提出了同樣的观点。《诗经原始》中,方玉润点评《大雅》之诗,语多“於乎盛矣”四字,结合语境,“於乎盛矣”之“盛”均包含“言盛”和“气盛”两个层面。且具体至相关章节,方玉润皆用按语明确。在《大雅·皇矣》第五章,方玉润云:“以下叙伐密、伐崇。连‘帝谓文王句,特笔提起,是何等声灵!通篇文势皆振。”在《大雅·灵台》第三、四章,方玉润云:“‘辟雍‘钟鼓,盛世游观,何等气象。”在《大雅·烝民》第一章,方玉润云:“工于发端,与上篇同一高浑有势。然‘岳降以气言,‘天生以理言,妙在说理不腐,三代之异于南宋者以此。”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而《诗义会通》中,吴闿生在《大雅》题下小序中引严粲语云:“大雅词旨正大,气象开阔,与国风、小雅夐然不同。”评《小雅·车攻》云:“‘四黄既驾八句,尤为舂容大雅,王者气象。”评《小雅·出车》云:“高壮激越,发扬蹈厉,处处提唱天子。”评《大雅·文王》云:“通篇大旨以‘仪刑文王为主,却借天与殷伴说,遂增无限色泽,无限精神。”评《大雅·公刘》云:“真体国经野之大文,而其精神时洋溢于文外……此篇见大手笔。”评《大雅·江汉》云:“诗以美武功为主,而无一字铺张威烈,后半专叙王命及召公对扬之辞,雍容揄扬,令人意远。笔意之高绝,非后世所能望见。”评《大雅·常武》云:“‘绵绵三句,承上文而下,气势浩穰,有天地褰开,风云变色之象。”相较方玉润,吴闿生不吝笔墨,将《雅》诗的气象带给自己内心的冲荡难抑之感尽情表露,“气”“气象”“精神”“文势”等词屡见不奇。试想,若非《雅》诗气势充沛,吴闿生绝不会这样。反观《雅》诗之外的《国风》,为人称道之处大多是“情”而不是“气”。职是之故,《雅》诗的气象的命题可谓言之成理,言之有据。

二、“发扬蹈厉”称名的合理性

《礼记·乐记》记载孔子和宾牟贾谈及《武》乐时云:“夫乐者,象成者也,总干而山立,武王之事也;发扬蹈厉,大公之志也;《武》皆乱坐,周召之志也。”孔颖达于“发扬蹈厉”处注云:“言武乐之舞,发扬蹈厉象大公威武鹰扬之志也。”这段有关乐舞象征意义的论述究竟是否出自孔子之口,已不可详考,傅斯年据后文出现的“食三老五更于大学”认定此段极可能是“汉初儒者自己演习武舞之评语”。然而,抛去成文时间之争议,就内容来看,其意义非凡。论者提出音乐是作乐者对现实存在的主观反应,所以他们“仿象其成功”——通过设计寓意鲜明的动作来表现出特定事件以及与之相生的思想感情,“发扬蹈厉”即为其中一类舞容的形象摹画。“发扬”意为“手足张扬”,“蹈厉”意为“腾落猛烈”,这些肢体动作只有在情绪激昂、心潮澎湃之时方能自然做出。因此,其也可以用来表现太公辅佐武王伐纣时壮志满怀的气度和平定宇内的决心。

逮及后世,“发扬蹈厉”的两个含义——既是舞容的记录又是精神的代表被承袭下来。《隋书·音乐志下》云:“发扬蹈厉,威而不残也。”明代唐顺之《寄赵浚谷》云:“伊尹将则将,相则相,浑然无迹可言;至若老吕,以鹰扬称,以发扬蹈厉称,未免露出将才气象。此老吕不及老伊处也。”《隋书·音乐志》之“发扬蹈厉”尚作为音乐范畴中的术语,而其在唐顺之语则完全成了修饰精神气度的形容词,已然脱离“乐论”,转向“文论”靠拢。这就为“发扬蹈厉”能够指称《雅》诗的气象奠定了基础。

用“发扬蹈厉”一词来指称《雅》诗的气象,原因有三:其一,《诗大序》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礼记·乐记》亦云:“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声音之道,与政通矣。”“情动于中而形于言”造成了诗歌的产生,而“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导致了音乐的萌发,“诗与乐通”显而易见。所以,用由“乐论”衍变而来的作为《雅》诗的气象的代名词,实是殊途同归。其二,由《诗大序》中“嗟叹”“永歌”“手舞足蹈”三者的递进关系可作推论:“永歌”“手舞足蹈”是对“嗟叹”在表现手法上的补充,且感情愈是浓烈,在表达上就愈依赖后两种方式的参与。而“发扬蹈厉”兼有舞容、节奏、文气三种含义,这种特异性对于《雅》诗最为契合。其三,《雅》诗大都展现出了人民壮志奋发的精神风貌和国家锐意进取的时代特征,“发扬蹈厉”词义演变至今,正蕴藏了该内涵。如鲁迅《坟·文化偏至论》:“人既发扬蹈厉矣,则邦国亦以兴起。”考虑到这一点,以其称名亦利于接受与推广。

值得注意的是,《诗义会通》评《大雅·文王有声》云:“高壮激越,发扬蹈厉,处处提唱天子。”这里直接用“发扬蹈厉”一词来定义该诗的风格特征,显然证明了前人对以“发扬蹈厉”指称《雅》诗的气象早有认识。傅斯年在《诗经》研究中也反复提到“发扬蹈厉”,并把它作为《周颂》的一个显著特点。所以,我们提出的“发扬蹈厉”之气也是“承前人之所学”。

三、“发扬蹈厉”之气的成因

为了“发扬蹈厉”之气的充分释放,《雅》诗的作者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技巧,描绘了一幅幅圣王治道、百姓安居的盛世图景,摹刻了一座座开辟疆域、抚夷四方的不朽丰碑。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发扬蹈厉”之气的成因。

(一)题材重大

除《都人士》《采绿》《隰桑》等数首反映男女爱情和婚姻生活的作品外,《雅》诗多将目光投向政治领域,如祭祀典礼、周王巡狩、君臣对答、对外战争等。据统计,《小雅》74篇,与政治相关的占五分之四以上,而该比重在《大雅》中可达到百分之百。《文心雕龙·情采》篇云:“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成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内容对形式起着决定作用,正是因为诗人们立足高远、视野开阔,从国计民生的大格局出发,身在庙堂而心系天下,所以才能够在作品中論大事、抒大情,充分展现出对民族前途的关心和对王政兴衰的牵挂。题材本身所富有的宏大与崇高的特征,便成为“发扬蹈厉”之气的源头。

(二)情感充沛

如果《雅》诗只有宏大题材的陈列而没有丰沛情感的黏合,势必无法生成气象。《小雅·采芑》写宣王时代方叔征伐荆蛮之事。全诗共四章,均正面描写方叔所带兵将声势浩大、斗志昂扬,对双方交战的情况却无一处落笔。最为奇特的是,西周军队即将面对的是好勇斗狠的敌手,然而读者于诗中非但不见一丝慌乱,反会产生周军大胜的结果已经确定的感觉。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受到该诗借情感抒发而营造的“发扬蹈厉”之气的震撼。“方叔涖止”句彰显卒伍之盛;“服其命服”句反映威仪之严;“鴪彼飞隼”句表现指挥之能;“方叔率止”昭示克敌之志。卒章“蠢尔荆蛮”可称诗人情感集中喷发。诗人直接从幕后跳到台前,通过对敌人呵斥来宣泄激荡的爱国情怀和昂扬斗志。由此看来,充沛的情感实是“发扬蹈厉”之气的血脉所在。

(三)铺采摛文

《孔子诗论》云:“《大雅》,盛德也,多言。”既然“盛德”的表现需要“多言”,那么与“盛德”相伴的“盛气”则离不开《雅》诗的铺陈。《大雅·皇矣》前两章主要叙述太王开辟岐山的不朽功绩,其中第二章:“作之屏之,其菑其翳。修之平之,其灌其栵。启之辟之,其柽其椐。攘之剔之,其檿其柘。”数句全用赋法,皆为“……之……之,其……其……”句式,连举“作、屏、修、平、启、辟、攘、剔”八个动词和“菑、翳、灌、栵、柽、椐、檿、柘”八种不同类型的树木,把太王为开辟一方乐土而不辞辛劳、兢兢业业的动态过程摹刻得如在眼前,而周人面对挑战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气势,也在这庞大而又严整的字句铺陈之中显现出来。

(四)善用叠词

刘勰已注意到《诗经》擅长用叠词写景,他认为其产生了“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物色虽繁,而析辞尚简”的艺术效果。叠词在《雅》诗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作用也十分凸现。如《大雅·皇矣》:“临冲闲闲,崇墉言言。执讯连连,攸馘安安。是类是祃,是致是附,四方以无悔。临冲茀茀,崇墉仡仡。是伐是肆,是绝是忽,四方以无拂。”一章中竟用了六个叠词,不仅在有限的篇幅中称颂了文王时期伐崇这件大事,而且通过“闲闲”“连连”“安安”“茀茀”等叠词使诗句音韵铿锵、节奏强烈,平地里陡增一股气势。

(五)巧设譬喻

比的手法在《雅》诗中随处可见。《雅》诗之“比”多属于“比义”,且在取譬设喻的技巧方面颇多匠心。如《小雅·天保》:“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前后连用九个具象的喻体来形容周天子抽象的寿命,寓示着对君主身体康健的诚挚祝愿和政权稳定、国运长久的殷切希望,昂扬向上之气尽显。

(六)夸饰增势

《雅》诗颂上明德、讴歌武功之作善用夸饰。《大雅·烝民》第一章云:“天监有周,昭假于下。保兹天子,生仲山甫。”仲山甫的真实年龄未必小于宣王,但是诗人胸怀对天子极度的敬仰,认为他继承大位乃天意所授,必定是上帝眷顾宣王才降下仲山甫这样的贤臣来佐助他,这就是一种夸饰的手法。相似的还有《大雅·韩奕》第五章,也是通过一种声势上的夸饰来深情赞美韩国。面对明主贤臣、国泰民安的祥和盛世,诗人深受感染,因此在他们的眼中,一切物象都光芒万丈、高大伟岸,非长歌不能骋其情,非夸饰不能快其意,所以伴随着对事实的改造加工和对人物的艺术处理,他们终于能够完整地将心中的“发扬蹈厉”之感付诸于文势,以凌驾于文本之上的博大气势抒写高歌猛进的时代华章。

猜你喜欢

大雅叠词小雅
大雅新风
大雅新风
大雅新风
作家现在时·徐小雅
Micronodular thymic tumor with lymphoid stroma: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细读文本,品叠词之美
用叠词写景
Grammar Teaching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小雅山房
“的”字叠词招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