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历史教育的“根”与“魂”
2023-04-10周明
【关键词】历史教育;立德树人;方向性;过程性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07-0027-02
【作者简介】周明,南京市溧水区第二高级中学(南京,211200)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历史特级教师。
“根”是基本,“魂”是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立德的目标是树人,立德树人,是包括历史学科在内的各学科教育的共同目标。
一、坚持方向性,明晰立德树人的意蕴内涵
1.从时代价值看立德树人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2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这份文件明确了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时间表与路线图。时间已经指向了2023年,在新的形势下,立德树人落实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尤其要充分认识到立德树人是对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目标的凝练与升华,是发展新时代基础教育的根本与方向。
2.从树人角度看立德树人
培养什么人,是基础教育的首要问题。立德为了树人,立德的目的是树人。对于新时代教育而言,“树人”的内涵至少包括以下两点:其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就决定了基础教育要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
3.从立德角度看立德树人
“德”既是成“人”的前提,更是做人的根本。在不同的时代,“德”有不同的内涵,对于新时代教育而言,“立德”的内涵应该包括:其一,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我国几千年历史中积淀的民本、尚贤、节俭、诚信、仁义等思想,以及天下为公、正直无私、尊老爱幼、谦恭礼让、重义轻利等传统美德,都需要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其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凝练,应该成为全体公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其三,坚持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教育新时代的青年。
二、突出过程性,优化立德树人的渗透路径
1.搭建大平台,开发校本课程,践行课程育人
受多种因素影响,高中历史教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改善教材的局限性,进一步搭建立德树人的培养平台,我们需要结合实际,开发有区域特点、时代特征、校本特色的历史课程。以笔者所在的南京市溧水区第二高级中学为例,学校开发了校本课程“汉字里的中国”,目的是引导学生探究汉字造字的奥秘,从文字的嬗变中探寻造字的规律,总结汉字演变的趋势,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
开发历史校本课程,应注意与区域文化相结合,注重将区域文化转化为校本文化;应注意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注意与青少年思想教育实际相结合,开发出有趣味、有拓展、有教育意义的历史校本课程;应与相关学科相结合,努力实现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相融合,促进学生跨学科素养的提升。
2.畅通主渠道,优化学科渗透,践行教学育人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历史课程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教育理念,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使历史教育成为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历史教材中处处都蕴含着丰富的“立德树人”的因子。以我国的古代史为例,以人为本的伦理观,为政以德的政治观,道法自然的自然观,家国情怀的国家观,天下为公的价值观,厚德载物的人生观……这些都可以作为德育渗透的内容,引导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以我国近现代历史为例,那些视死如歸的英雄人物,敢为天下先的改革者,默默奉献的劳动者……同样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素材。
指向立德树人的历史课堂教学,历史教师应做到“三个优化”:优化切入点,根据教育目标遴选史料,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新鲜素材;优化设问点,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优化延伸点,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史料所彰显的精神内涵。
3.延伸课内外,打破教室边界,践行实践育人
历史实践活动是高中历史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新课标要求“将教、学、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而历史实践活动,正是有效打破课堂边界,检验历史学习成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重要路径。
历史实践活动需要明确主题和目标。有了活动的主题,可进一步确定活动的目标,学生就有了学习和实践的方向,历史实践就有了灵魂和主旨。历史实践活动需要优化活动过程。教师应以明确的活动流程,富有针对性的活动任务,促进学生分工合作,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此外,历史实践活动还需要重视活动拓展。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来“放大”历史实践活动的影响。例如,可以制作成果展板,推介实践的主题、过程和成果;可以编写实践活动的论文集,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进行宣介;可以引导学生探寻家史,撰写历史习作,在班级或学校交流;可以开展弘扬家国情怀的系列活动,如历史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