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尺度思想在高考地理试题中的体现及备考策略探究

2023-04-09侯胜

地理教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高考试题备考策略

侯胜

摘 要:尺度思想是研究地理学的经典思想之一,中学地理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尺度思想主要体现在从时间尺度、空间尺度、时空综合尺度和产业尺度研究地理问题。研究尺度思想在高考试题中的具体体现形式和特点,有助于提高高考备考效率。以2022年全国甲卷第36题为例,对试题体现的尺度思想进行分析,分析了尺度思想的基本内涵及其在高考试题中的考查情况,提出了产业尺度的思想,并基于此提出渗透尺度思想的高考备考建议。

关键词:尺度思想;高考试题;备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207(2023)04-0036-04

尺度思想是研究不同时空背景下地理事物特征、原理及规律的主要指导思想,是指从区域的角度出发,将地理事物放在一定时空维度下,综合各地理要素进行研究和解读,分析和运用地理原理,探究和解决地理问题的研究思想。与其他学科相比,地理学科的独特性在于研究领域跨自然和人文两大模块,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尺度思想就是指导我们将这一复杂系统放在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下进行解构并科学认知世界的方法论。在教学中,尺度思想的有效运用能极大促进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素养的养成和素养水平的不断进阶,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学生学科素养的深度融合与发展。

近年来,随着新课标、新教材与新高考“三新”背景下教学与考试改革的不断推进,新教材在内容组织中深刻渗透着尺度思想。例如,鲁教版新教材(2019版)在必修一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的内容设计中就充分体现了空间尺度思想,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探究地球所处的宏观空间环境,第二节“地球的形成与演化”缩小空间尺度,聚焦中观尺度地球本身的形成与演化,第三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则关注地球的微观环境,体现了“宇宙—地球—地球圈层”空间尺度由大到小的变化过程。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更多关注空间尺度、时间尺度与时空综合尺度,本文在此基础上新增了另一个视角——产业尺度。新高考试题更加关注尺度思想细化的尺度划分、尺度匹配、尺度推演、尺度关联与尺度效能等角度。

一、原题呈现

例1.(2022年全国甲卷第36题)瑞士矿产资源贫乏,经济发达。年降水量1 000毫米以上,河湖众多。工业、金融业、旅游业为经济的三大支柱,工业以低原料消耗的机械制造、精细化工、医药、钟表等为主,技术先进。有完整的金融法律和监管体系,提供广泛、专业、高度国际化的金融服务。在能源消费构成中,水电占30%以上。图1示意瑞士的地形。

(1)说明瑞士利用优势自然资源发展的非农产业。(6分)

(2)分析瑞士主要发展低原料消耗的工业部门的原因。(8分)

(3)指出瑞士发展金融业的自身优势因素。(4分)

二、尺度思想在高考试题中的体现

高考试题通过情景设置、素材组织、问题设置和设问方式等多种途径来实现尺度思想的具体渗透,以考查学生对尺度思想的具体运用水平,促进学生对尺度思想的正确认识和对问题尺度的精准选择。

1.宏观微观,体现尺度划分

為科学地研究和认识地理事物,需要将其放在不同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下进行探索,以此来认识复杂地球环境下的地理原理和规律,探究事物的本质,促进学生突破符号化、表象化的知识学习,从而走向知识意义建构的深度学习。宏观空间背景下的地理环境非常复杂,可尝试将其划分为若干小尺度区域来研究和认识区域问题,进而总结宏观空间尺度下的地理特征[1]。如全球环境复杂,可将全球划分为低纬度、中纬度和高纬度,在不同的纬度带还可根据不同的地理要素进行更加详细的尺度划分,如低纬度地区又可根据气候这一要素将其划分为热带雨林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区与热带季风气候区等。如此一来,在认识地球这一宏观尺度空间时,就会变得更加有序、有规律。时间尺度也是如此,如地球的形成与演化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完成的,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表述地球的演化历史,将地球的演化史划分为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与新生代,这样就可避免在描述地球演化史时的“混乱”,让知识走向结构化、组织化,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和发展。简单情境下的尺度划分包括空间和时间的宏观与微观尺度划分,复杂情境下的尺度划分则需要从时空综合尺度的角度下进行尺度选择,在高考题中往往还渗透着产业尺度的划分。高考试题中常用时空综合尺度、产业尺度的变化来体现尺度划分思想,以促进学生尺度思想的养成。

该高考试题的问题设置充分体现了尺度思想的尺度划分,三个设问的空间背景都是“瑞士”,但每个设问所关注的主题——产业的尺度却遵循一定的规律(表1)。

从表1分析得知,该题以相同的空间背景和时间背景为载体,通过不同尺度的产业在同一时空背景下的发展特征和区位探究来考查学生在真实、复杂的背景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此促进学生尺度思想的养成和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素养水平的进阶。

与该题相似的尺度划分思想在高考题中还有非常典型的例题,如2019年全国Ⅲ卷第36题。

例2.(2019年全国Ⅲ卷第36题)德国鲁尔区曾是以煤炭、钢铁产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区,经过综合整治,经济由衰落走向繁荣,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善。目前,该区有500多万人口,50多座城市,老龄人口比重高居德国之首。该区医疗保健业发达,拥有100多家医院、近万名医生及数以千计的保健站、药店等。波鸿市人口近40万,是重要的生物制药基地,多所大学的医学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009年,鲁尔区医疗保健中心落户波鸿市,并新建保健园。图2左图示意鲁尔区的城市建成区和波鸿市的位置,图2右图示意鲁尔大学、生物制药科学园和保健园在波鸿市的位置。

(1)概括鲁尔区城市的等级规模和空间分布特征。(6分)

(2)分析鲁尔区医疗保健业发达的原因。(6分)

(3)说明在波鸿市建设鲁尔区医疗保健中心的优势条件。(6分)

(4)指出波鸿市保健园选址的合理性。(6分)

该题将尺度划分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首先,从试题配图来看,图2左图展示了大尺度区域“鲁尔区”内部波鸿市的位置,图2右图则展示小尺度“波鸿市”内部的鲁尔大学、生物制药园和保健园的位置,构建了从宏观到微观的空间尺度结构,为题目的解答提供了最基本的信息。其次,从问题的载体——空间背景来看,(2)~(4)题这三个问题依次考查“鲁尔区的产业区位” “鲁尔区内波鸿市的产业区位” “波鸿市内保健园的区位”,空间尺度实现了嵌套,从大尺度区域逐渐缩小到小尺度区域;最后,从问题的研究对象——产业尺度来看,依次探究“医疗保健业”的区位,医疗保健产业系统下的“医疗保健中心”的区位,更微观的产业尺度“保健园”的区位,三个问题都考查了产业区位条件,但产业尺度由大到小,也实现了产业上的从属与配套。这样就将空间尺度和产业尺度进行了完美匹配,考查学生在不同空间尺度下解决不同尺度产业问题的能力。学生要想解决问题,就要建立尺度思想,从宏观、中观与微观三个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考查了学生的尺度划分能力。

2.演绎思维,体现尺度推演

尺度推演是指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将某一尺度背景下研究总结得出的地理原理、地理逻辑与地理规律推广运用到另一尺度上[2]。不同尺度的地理问题都是有其相似性的,如以我国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中国的自然环境概况时,可从地形、气候、水文、土壤与生物等要素进行总结。若将空间尺度缩小到云南省进行尺度推演,一样会从上述五个要素维度总结云南省的自然概况。所以,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尺度推演是具有其科学性的。但要注意的是,地理环境是一个综合复杂的系统,在进行某一原理、逻辑或结论演绎推广的过程中,要从区域的角度出发,理论结合实际,探究不同尺度背景下地理事物的特征。

教育部2019年颁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指出,在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上,要注重学生演绎推理能力的养成[3]。同时,新高考改革强调考查学生在真实、复杂的地理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尺度推演时,要立足区域认知,保证推演的科学性。

第(3)小题就可运用宏观背景下的地理逻辑进行推演,日常教学中,教师经常将产业放在全球视角下进行研究,总结形成基本规律,再从特定的区域背景出发解决问题。对影响金融产业发展的因素进行宏观架构,再从瑞士这一空间尺度进行合理推演(图3),即可得出答案。

遵循如图3所示的基本逻辑结构,从瑞士的角度出发具体分析其金融产业区位,将宏观背景下的地理逻辑具体运用到瑞士的金融产业发展区位研究,实现尺度推演。但尤其应注意,新高考改革强调创新性,在进行尺度推演时也要注意思维创新,跳出推演的逻辑限制,在推演的基础上进行思维发散和创新来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3.聚焦要素,体现尺度关联

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而构成整体的各个要素可放在不同尺度下进行审视,即要素是具有一定尺度特征的。在不同尺度下,要素的表现也呈现出不同特征。尺度关联就是不同尺度下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与制约作用[4]。例如,全球宏观板块的运动,势必会塑造小尺度区域的地貌形态,这种表现其实就是宏观背景下的微观地理问题,或者说大尺度区域要素的变化势必引起小尺度区域要素的变化。

地理要素以一定时空综合尺度作为载体,大尺度时空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小尺度要素的变化,同理,小尺度时空下的要素变化也会引起大尺度背景下的要素发生改变。要素在不同时空下的表现不同,如中国人口密度大,但西部地区的人口密度却比较低,大尺度下中国国内人口的迁移又会影响小尺度区域的人口分布状况,而小尺度下的区域人口增长又会影响全国的人口密度。所以,研究地理问题时,要将小尺度的问题放到大尺度下进行考量,将大尺度问题放到小尺度下进行验证。

从空间尺度来看,高考试题往往选择小尺度区域作为考查背景,实现问题聚焦,增强试题情境的复杂性,更好地检验学生的尺度思想和区域认知能力。从时间尺度来看,高考试题则侧重构建宏观时间尺度,但问题的切口仍然较小,检验学生在宏观时间尺度下解决实际问题的尺度思想、思维能力和行动能力。

该题第(1)题就是尺度关联的明显体现,从空间上来看,瑞士地处中欧,属发达国家,其邻国有德国、法国与意大利等一众欧洲老牌发达国家,可将瑞士放至中欧乃至整个欧洲尺度以研究其产业,即将微观空间尺度问题放到宏观尺度下研究;从产业上来看,欧洲经济发达,非农产业产值占比高,可将瑞士非农产业和欧洲非农产业进行关联,从欧洲视角来探究瑞士的产业发展。如此一来,问题就会变得更加简单,学生对欧洲这一宏观空间尺度的认知势必比对微观下的瑞士更加全面、综合和具体。

此外,在尺度关联的背景下,同一要素在不同尺度下的效能是不同的,如瑞士旅游业发达主要得益于河湖众多,风光独特,而欧洲部分国家则是依托丰富的人文资源来发展旅游业,呈现尺度效能思想。问题的解决要从现在的瑞士这一时空背景出发,实现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的匹配。

4.2022年全国卷试题尺度思想统计

从表2可以看出,随着“三新”改革不断推进,尺度思想越来越受到重视,试题中渗透的尺度思想维度广、角度新,对学生尺度思想运用能力的检测全面且细致。

三、基于尺度思想的备考建议

1.注重尺度思想的培养,问题思维创新化

结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分析和2022年两套全国卷统计来看,尺度思想在高考试题中的渗透越來越明显。新课标给出的教学建议之一是要重视问题式教学,而问题式教学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与情境生活化,教学中强调情境建构的重要性;高考评价体系也明确指出,高考要检测学生在真实、复杂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获取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认知能力[3],高考也强调情境的重要价值,而具体的情境都是在一定尺度背景下发生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组织时要具备尺度思想,在备考指导的过程中运用尺度思想,从不同维度分析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提高备考效率。

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尺度思想,改变传统“题海战术”“答题模板”等不再契合新高考要求的复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等创新性思维模式[5]。尺度思想的培养,首先,在复习教学中要挖掘教学素材、教学案例与教学情境所蕴含的尺度划分、尺度关联、尺度推演等思想,指导学生从尺度的视角出发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复习试卷评讲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每一个题组的文字、图片与问题表述中展示的尺度思想,抓住试题的时空综合尺度背景、产业尺度背景,解决问题就会变得更加高效。

2.强调尺度选择的精准,问题背景清晰化

尺度选择体现的是当学生具备尺度思想后,在解题过程中进行时空、产业尺度定位的能力。《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将试题情境分为两大类,即“生活实践情境”和“学习探索情境”[3],又可细分为“生活情境”“生产情境”和“学术情境”,同时,要求在真实情境中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真实情境都是发生在一定时空背景下的,所以,如何精准地进行试题背景尺度定位成了解题的关键所在。

试题中所呈现的尺度需要学生在文字材料、试题配图和题目表述中获取,包括时间尺度、空间尺度、时空综合尺度和产业尺度。教师在复习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去分析试题中的尺度表述,进行尺度定位。只有精准的尺度选择,才能使试题问题的时空背景清晰地呈现,进而实现在一定尺度背景下进行要素综合,提取关键信息,达成高效解题的目的。

3.研究尺度效能的演变,问题解决科学化

地理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同一要素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效用是不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高考试题对创新性有较高的要求,尺度效能的指导就是解决创新性试题的有效手段。例如,全球大气候更多受纬度、海陆分布与大气环流等的影响,而小尺度下的气候则与地形、下垫面等要素紧密相关。利用尺度效能思想就能很好地解释“河上很少有桥”“热带雨林地区岛屿缺水”“沙漠地区发生洪灾”等一些打破惯性思维的创新性试题。

高考试题的切口一般都较小,教师在复习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分析大尺度背景下的微观问题,立足小尺度区域特征,进行要素整合、信息加工和转化来科学地解决复杂情境下的地理问题。

参考文獻:

[1] 李琳.基于空间尺度思想的中学地理教学探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上半月),2020(10):31-34.

[2] 汪卫通.基于尺度思想的专题复习综合思维培养策略——以降水专题复习为例[J].地理教学,2022(5):42-45,53.

[3]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中国高考评价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4] 张家辉,袁孝亭.地理教育中的尺度思想:基本内容与教学价值[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6):103-108.

[5] 刘筱清.尺度思想在解答高考地理试题中的运用[J].地理教育,2017(9):34-36.

猜你喜欢

高考试题备考策略
从高考试题看化学反应原理
注重语篇建体系,加强理解提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三生物复习备考策略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及相关试题的归类分析
巧用高考试题,让高三哲学复习课堂灵动起来
利用高考试题,提升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能效比”
关于如何备战高考物理的几点思考
高三化学实验复习与备考策略
浅析高考试题中的差异充气电池
对一道高考试题的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