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上市公司绿色创新:文献综述
2023-04-08彭丽翰冯莉
彭丽翰 冯莉
摘要: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重要契机下,企业应该怎样利用自身的优势进行绿色创新,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外有关“一带一路”倡议和企业绿色创新的研究文献,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综合各类研究发现:关于“一带一路”倡议与企业绿色创新的单独研究较多,但是将二者结合起来的研究尚未完善;现有研究大多聚焦于“一带一路”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却忽视了“一带一路”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作用机制;现有研究以专利数量作为绿色创新的指标,而忽略了绿色创新的质量。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企业绿色创新;低碳
0 引言
在全球气候持续恶化的情况下,环境保护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2020年9月22日,我国正式提出了“争取在2030年之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要统筹规划,抓住机遇,积极作为,不断提高我国形象,并且努力促进世界各国实现减碳目标,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和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绿色是“一带一路”建设一贯的鲜明底色,更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且绿色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对于实现企业的高质量转型升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在自然资源约束日益严峻、国家大力提倡绿色发展的大趋势下,绿色创新能够帮助企业减少资源和能源消耗,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效率,从而有效地降低污染排放和生产制造成本,因此,绿色技术创新是企业实现降本增效目标的必然选择。除此之外,一个成功进行了绿色创新的企业,能够利用独有的技术竞争力,获得更加丰富、关键、重要的资源,为企业今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蓝海[2]。面对“双碳”目标、“一带一路”倡议等重大机遇,企业应如何充分发挥其优势,积极开展绿色技术创新,实现高质量的绿色转型,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3]。因此,本文通过梳理“一带一路”倡议和企业绿色创新的相关研究,来揭示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延伸了未来可能研究的方向。
1 “一带一路”相关研究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在“新常态”下进一步扩大开放、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重要途径[2]。因此,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被提出以来,不仅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讨论。通过对以往文献进行整理,现有对“一带一路”倡议经济影响的研究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分析。
1.1 “一带一路”宏观经济效益研究
第一,对外贸易影响方面。首先,在产业层面,以往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有着密切关系,但随着经济增速的不断减缓,这一发展格局已进入一个“瓶颈”阶段。而“一带一路”的建设,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对外投资贸易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从而为中国经济找到新的增长点,也将为中国经济发展开辟新的道路[4]。首先,在“五通”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进行贸易合作,可以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从而促进国内外贸易,并为出口创造新的市场[5]。其次,在省际层面,“一带一路”倡议对覆盖的我国18个重点省份的进口贸易和旅游收入有正向影响,但是对其他指标的影响并不明显[6]。陈升和过勇[7]认为政策措施强度能够对区域的经济开放程度起正向作用。最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政策强度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也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别,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与东部相比,西部省份的区域经济发展受到的影响更大。第二,对经济发展影响方面。中国企业向“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进行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与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明显提高其所在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还有部分学者[9-12]发现,中国GDP的提高可以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在政治上的双边交往,加强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国际交往,推动了国际的合作;中国与沿线各国的经贸往来与投资,将点亮“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经济,同时促进中国经济发展。
第三,对全球贸易格局方面。“一带一路”是我国提出的一项重要倡议,将深刻影响亚欧大陆及世界经济贸易格局,对全球投资、亚洲产业分工体制、世界治理格局将产生重大作用[13]。中国应该通过建立地区合作组织的平台,建设一个全球性自贸区群,优化出口产品的结构,加强货币合作,加强互联互通,促进国际贸易结构的重构。从我国区域与沿线各国的贸易结构来看,进出口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我国区域内以沿海各省份、新疆为主导,国际区域内以东南亚、东亚及欧洲为主导[14]。
1.2 “一带一路”微观经济效益研究
第一,投资方面。倡议提出之后,倡议重点对接省份企业的投资水平增加了10%左右,表现最突出的是那些全要素生产率和加工费用较低的企业[15]。在国际方面,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对内陆沿线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有明显增长,其中主要是对全部或大多数股份的收购。同时,企业在海外直接投资中的风险显著降低,投资风险呈现出动态递减的趋势,而非国有企业的风险降低更加显著,并且得到了更多的政策红利[16],但在肯定非國有企业积极响应的同时,也要警惕其规避税收的风险[17]。绿地投资方面也出现明显的增长趋势,大部分增长来源于有股票市场的国家,或者是拥有良好投资基础的国家[18]。除此之外,陈胤默等[19]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孔子学院对促进中国企业在该国的直接投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外国留学生的来华求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二,贸易方面。大多数企业的出口频率都不高,并且随着出口所占比重的增大,出口频率也在逐渐降低,倡议沿线国家的汇率浮动、不确定性和需求量都对企业出口的频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然而,运输成本会对企业的出口产生消极的影响[20]。唐宜红和顾丽华[21]发现,在“一带一路”沿线,出口清关时间、诉讼程序、交通壁垒等因素对中国制造企业向沿线国家出口比例有明显的影响,为此,“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应加强出口清关的效率,加强政策的透明度,同时也应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第三,融资方面。“一带一路”有关政策能够通过扩大企业债务融资规模、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提高企业所能享受的税收优惠等途径来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且这种缓解主要集中在新兴产业[22]。李建军与李俊成[23]的研究表明,“一帶一路”倡议的实施使关联企业与非关联企业之间的信用与融资差异进一步扩大,表明商业银行与政策性银行将更多的信用资源投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域内的企业,而且该信用资源的倾斜因为所有制不同而存在差异,并且作用途径包括减少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提高企业的财务业绩两种。同时,何娜等[24]发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公司的再融资风险降低,并且愿意以更多的短期借款来代替长期借款。此外,“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民营企业的金融化程度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为对民营企业的金融化程度的降低;但是对于国企的金融化程度并没有显著影响[25]。
2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相关研究
绿色是“一带一路”建设一贯的鲜明底色,更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而绿色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对于实现企业的高质量转型升级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1]。随着自然资源约束日趋严重,国家大力提倡绿色发展,绿色创新能够帮助企业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提升资源的循环使用效率,有效地减少环境污染和产品生产成本,是企业降低成本和提升效益的必然选择。并且,成功实现绿色创新的企业凭借其独特的技术竞争优势可以获得更丰富、更关键和更为重要的资源[26]。有关于绿色技术创新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27],现有文献将影响绿色技术创新的因素分为两类: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2.1 关于外部因素对绿色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
外部因素主要划分为规制因素和市场因素。其中,规制因素主要是指关于环境管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目前,学术界对环境规制和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还没有形成共识,主要有以下3种看法:一是认为环境规制可以对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起到推动作用。最先提出这一观点的是Potter和Van der Linde[28],他们认为,环境管制必须在一个合适的强度下,才能有效地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进而提高企业的自身和市场竞争力。随后,徐佳和崔静波[29]也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二是认为环境规制会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起到抑制作用。Kemp和Pontoglio[30]发现,当企业的排放总量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时,环境规制将会降低企业的技术创新速度。陶锋等[31]发现环境规制的执行在推动绿色专利申请量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与之相关的创新活动质量的下降。三是认为环境规制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之间存在着一种不确定的关系。陆扬和王育宝[32]发现不同创新水平表现异质性门槛效应,命令控制型规制呈现“倒U”形影响曲线,市场激励型规制呈现“U”形影响曲线,而公众参与型规制仅在高创新水平地区发挥激励效应。
对于市场因素,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对其研究都较少。主观因素方面,由于顾客对商品属性的不同偏好,进而使得企业进行绿色创新[33]。客观因素方面,有效的市场化环境和有力的财政科技支出的支撑使得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边际促进作用更为明显[34]。
2.2 关于内部因素对绿色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
根据已有研究发现,公司财务状况、公司治理、股权结构、产权性质等都会对其绿色创新技术产生影响。如在财务状况方面,销售收入与公司的技术创新投资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向关系[35];在公司治理方面,董事会治理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呈正向显著影响[36],重污染性企业的环境保护信息披露与绿色创新绩效呈“U”形关系[37];在股权结构方面,董事会规模的大小、持股比例、企业自身规模和企业研发人员的规模,都会对企业的研发投入水平产生明显的影响[38];在产权性质方面,企业产权性质不同在促进绿色创新的类型上会存在差异,其中国有企业的实质性创新程度更高,而民营企业的战略性创新程度更高[39]。
3 结语
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相关研究,国内外文献主要从倡议所带来的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其中宏观经济效益的研究又集中于对外投资贸易、对经济发展和对全球格局贸易的影响上,而微观经济效益的研究集中于投资、贸易、融资方面。
对于与绿色技术创新有关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主要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对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其中,外部因素又分为规制因素和市场因素。在环境规制方面,学术界对其存在着不同看法。有些学者认为环境规制能够正向影响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有些学者则认为二者之间存在负向关系。除此之外,另外一些学者提出了与技术创新成“U”形正向关系的观点,表明二者的关系存在着不确定性。而与市场因素相关的研究还有待完善。在内部因素方面,发现企业的财务状况、公司的治理、股权结构、产权性质都会影响企业的绿色创新技术。
综上所述,学者从投资、贸易、融资等多个视角出发,对“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微观层面的经济影响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讨;同时也基于对外投资贸易、对经济发展和对全球格局贸易的影响等视角,从宏观层面的经济效益进行研究,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一个重要视角——“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
因此,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总结出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基于企业层面的微观视角研究“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效应,以及绿色创新影响因素的文献较为丰富,但将二者结合起来,在“一带一路”这一宏观政策背景下,探讨微观主体绿色创新的研究尚待完善和深入;第二,已有研究更多关注“一带一路”是否影响了企业绿色创新,而忽略了“一带一路”影响企业绿色创新的作用机制;第三,在指标测度上,已有研究采用专利数量衡量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忽视了创新质量。据此本文提出,未来文献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有:首先,可以在宏观政策的基础上,从多个方面来探讨其对微观企业的绿色创新行为的影响;其次,现有文献大多是从企业内外部两个方面来探讨其在绿色技术创新中的作用,也可以从“一带一路”倡议出发,为绿色技术创新理论提供新的研究方向;最后,可以进一步讨论宏观政策对微观企业的作用机理。
参考文献
[1]朱俏俏,孙久文.“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企业绿色创新[J].南京社会科学,2020(11):33-40.
[2]余长林,孟祥旭.“一带一路”倡议如何促进中国企业创新[J].国际贸易问题,2022(12):130-147.
[3]张旭娜,吴建銮,卢山冰.“一带一路”倡议提升了中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吗[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3,40(7):45-56.
[4]HUANG Y P.Understanding Chinas Belt & Road initiative:motivation,framework and assessment[J].China Econmic Review,2016(3):314-321.
[5]马骥,马相东.“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基于出口贸易的视角[J].亚太经济,2017(5):31-37.
[6]王园园.“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省际经济开放水平:基于18省省际面板数据[J].市场周刊,2019(4):59-62.
[7]陈升,过勇.东道国营商环境与母国对外直接投资:基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21(3):78-105.
[8]隋广军,黄亮雄,黄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7,32(1):32-43.
[9]黄亮雄,韩永辉,王佳琳,等.中国经济发展照亮“一带一路”建设:基于夜间灯光亮度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家,2016(9):96-104.
[10]李德仁,余涵若,李熙.基于夜光遥感影像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市发展时空格局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7,42(6):711-720.
[11]李林玥,孙志贤,龙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发展状况研究:夜间灯光数据在引力模型中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8,35(3):39-58.
[12]宗慧隽,王明益.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潜力和贸易效率: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实证考察[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8(6):125-133.
[13]邹嘉龄,刘春腊,尹国庆,等.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格局及其经济贡献[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5):598-605.
[14]张理娟,张俊玲,张晓青.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国对外贸易格局变动及优化研究[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3(3):91-96.
[15]陈胜蓝,刘晓玲.公司投资如何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基于准自然实验的经验研究[J].财经研究,2018,44(4):20-33.
[16]孙焱林,覃飞.“一带一路”倡议降低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吗[J].国际贸易问题,2018(8):66-79.
[17]周伯乐,葛鹏飞,武宵旭.“一带一路”倡议与企业外部投资:异质性与机制研究[J].世界經济研究,2021(2):118-133,136.
[18]吕越,陆毅,吴嵩博,等.“一带一路”倡议的对外投资促进效应:基于2005—2016年中国企业绿地投资的双重差分检验[J].经济研究,2019,54(9):187-202.
[19]陈胤默,孙乾坤,张晓瑜.孔子学院促进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吗: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面板数据的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7(8):84-95.
[20]舒杏,王佳,胡锡琴.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频率研究:基于Nbreg计数模型[J].国际贸易问题,2016(5):82-93.
[21]唐宜红,顾丽华.贸易便利化与制造业企业出口: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9,35(2):4-19.
[22]徐思,何晓怡,钟凯.“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企业融资约束[J].中国工业经济,2019(7):155-173.
[23]李建军,李俊成.“一带一路”倡议、企业信贷融资增进效应与异质性[J].世界经济,2020,43(2):3-24.
[24]何娜,余海宗,朱慧娟.“一带一路”倡议与企业信贷选择: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J].国际金融研究,2020(9):88-96.
[25]曹越,刘泽惠,白玉.“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与企业金融化决策[J].财经理论与实践,2021,42(1):70-78.
[26]张凤钰.“双碳”目标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发展研究[J].中国国情国力,2023(1):52-55.
[27]齐绍洲,林屾,崔静波.环境权益交易市场能否诱发绿色创新?: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绿色专利数据的证据[J].经济研究,2018,53(12):129-143.
[28]PORTER M,VAN DER LINDE C.Toward a new conception of the environment-competitiveness relationship[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5,9(4):97-118.
[29]徐佳,崔静波.低碳城市和企业绿色技术创新[J].中国工业经济,2020(12):178-196.
[30]KEMP R,PONTOGLIO S.The innovation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policy instruments:a typical case of the blind men and the elephant?[J].Ecological Economics,2011,72(1):28-36.
[31]陶锋,赵锦瑜,周浩.环境规制实现了绿色技术创新的“增量提质”吗:来自环保目标责任制的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21(2):136-154.
[32]陆扬,王育宝.绿色低碳发展、环境规制与企业绿色创新:基于中介效应与门槛效应的实证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4(4):15-26.
[33]赵爱武,杜建国,关洪军.消费者异质需求下企业环境创新行为演化模拟与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18,26(6):124-132.
[34]姚雪松,徐晓光.绿色金融赋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与机制研究:基于“市场-政府”双螺旋支持下的效力检验[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0(2):119-129.
[35]吴延兵.中国哪种所有制类型企业最具创新性?[J].世界经济,2012,35(6):3-25,28-29,26-27.
[36]王锋正,陈方圆.董事会治理、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基于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J].科学学研究,2018,36(2):361-369.
[37]李慧云,刘倩颖,李舒怡,等.环境、社会及治理信息披露与企业绿色创新绩效[J].统计研究,2022,39(12):38-54.
[38]刘小元,李永壮.董事会、资源约束与创新环境影响下的创业企业研发强度:来自创业板企业的证据[J].软科学,
2012,26(6):99-104.
[39]李思齐,冯宇佳.产权性质与企业绿色创新:基于决策权配置的异质性分析[J].生态经济,2023,39(5):95-102.
收稿日期:2023-08-31
作者简介:
彭丽翰,女,2000年生,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公司财务与会计。
冯莉,女,1978年生,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资本市场与财务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