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减负赋能 提质增效

2023-04-06阳海

考试周刊 2023年8期
关键词:减负增效

作者简介:阳海(1969~),男,汉族,贵州兴仁人,贵州省兴仁市第八中学,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学。

摘 要:数学作业既是对数学课堂学习的一个延续,又是对数学知识内化及升华的过程,对教学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初中生的学习压力和课业负担很重,教师在布置作业时,经常出现作业形式单一、重复训练较多、结构性不强等问题,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就数学作业而言,部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经常使用“题海战术”,布置一些重复作业和无效作业,不仅使作业单调枯燥,缺乏趣味性,而且还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初中数学教师如何合理地布置作业,减轻学生的负担,是现阶段需要重点关注的课题。基于此,文章针对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农村数学作业减负增效的高效途径,为我国数学教育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作业;减负增效;高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08-0058-05

一、 引言

数学作业具有信息反馈功能,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情况。基础教育的实施离不开减负,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目前我国重点关注的问题。然而现阶段,我国数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仍然出现作业数量过多、重复性较强、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等问题,导致学生的作业压力越来越大。当前的数学作业没有发挥其真正的功能,反而成为部分学生的负担,越来越多的初中生都反映数学作业不仅多,而且很枯燥。减负增效策略的实施,可以使初中生摆脱作业的束缚,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针对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教师应该更新数学作业设计理念,创新作业设计,使作业设计多元化,加强作业管理,从而不断优化和完善数学作业,实现作业由“多”向“精”的转变,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努力实现减负增效的教育目标,促进我国数学教育的发展。

二、 农村初中数学作业实现减负增效的意义

作业量多、作业压力大、作业类型刻板单调等会对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使学生对作业产生抵触心理,在此情况下,减负增效策略应运而生。传统的作业方式往往呈现出作业量大的特点,而且缺乏创新性和针对性,使学生负担加重,而实施减负增效策略,以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为前提,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高效率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

(一)对教师的意义

作业作为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所以需要借助数学作业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帮助学生从理解走向应用,达到知识内化的目的。减负增效策略的实施可以使学生高效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学生做完作业,教师进行批改,针对学生出错的问题,教师可以找到学生在学习中的薄弱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还可以使教师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哪些不足,从而优化教学设计,完善教学方法。与此同时,教师拥有丰富的作业设计与使用手段,并在新型作业设计手段应用实践过程中,逐步带动个人的思想理念转变,摒弃传统题海战术理念思想,注重数学作业设计的“质”与“量”关系,所以数学作业的增效减负能够转变教师的育人思想理念,带动教师个人的专业涵养提升。

(二)对学生的意义

在减负增效策略背景下,数学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思考能力和推理能力等,从而促进其发展。另外,学生在遇到难题时,可以和同学展开交流,使不同学生的思想在讨论中摩擦出火花,迸发新的思路和解法,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和学习。减负增效策略的实施,可以使学生高效地完成作业,学生通过完成数学作业,检验自己听课的效果和知识掌握的情况,通过教师对作业的批改情况,找到自己需要提高的地方,比如,解题方法的优化、知识点的遗漏、数学公式记忆错误等问题。做作业是一种很好的复习方式,是防止遗忘的有效手段,可以起到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巩固作用,只有使作业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业的意义和价值。

(三)对数学教学的意义

在双减背景下,农村数学作业设计形式的创新优化,能够显著提升作业设计与布置的实际效能,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而不是盲目地参与题海战术训练,更是通过时间的海量投放以及各种烦琐作业的学习堆砌,使得数学教学作业设计更加具有实际应用效能。同时,鉴于数学作业应用减负增效理念的诉求,数学作业设计形式、设计内容以及设计范围能实现全方位的优化创新,落实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的作业设计应用,不再单纯依靠传统的纸媒作业形式,而学生也能随时随地获得教师的作业学习指导,第一时间感知自身作业学习情况,真正意义上实现数学作业内容、理念、手段等多维度的创新优化,有利于展现数学作业对数学教学的促进辅助效能。

三、 现阶段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一)作业量太大

数学作业作为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然而,教师缺乏合理的作业设计,认为熟能生巧,只追求作业的“量”,而忽略作业的“质”,导致我国初中生的数学作业质量每况愈下,学生没有主动投入时间去思考,选择题和填空题乱填一通,解答题空着不做,还有部分学生直接抄袭作业,没有达到作业育人的目的。目前,我国初中生大部分的课余时间都被作业所占据,教师的工作时间大部分也在批改作业,教师经常由于批改作业而变得疲惫不堪。据调查,数学作业占据的时间较多,耗费师生的精力也较多,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长此以往,面对大量的数学作业,学生只是简单地应付一下,导致作业质量大幅下降,作业的负面影响渐渐暴露出来,高负荷低效率的作业现象频繁出现。作业成了中学生的噩梦,严重影响学生的睡眠,部分中学生反馈晚上10点前能够完成作业成了一种奢望,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每天拼命赶作业,效果越来越差,影响学生做作业的心情,投机取巧、只求完成不求甚解等的作業态度出现,过多的作业只会让学生应付,而不是练习。

新时代背景下,部分教师布置的作业缺少创新性、作业量太大、针对性不强,使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随着数学课程标准的不断更新,有的教师忽视教书育人的目的,一味地追求“应试”教育,布置的作业量太大,使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传统的作业方式认为课后作业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布置大量的作业,虽然多做数学题,确实对成绩有一定的帮助,但只依靠“题海战术”,会使学生负担过重,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合理地布置作业,使学生体验到做作业的快乐,从而帮助学生减负,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完一节课之后,教师可以从课本练习或者不同的练习册中精选三道题作为课后作业,根据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情况,适当增减,针对部分学生容易犯错的题目进行课堂讲解,这样既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加深学生对数学题目的理解。部分教师的作业观存在偏差,对“减负增效”的理解不够深刻,没有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部分教师仍然将作业看作是课堂巩固的助手,布置大量重复的练习题,忽略学生的自我发展需要。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该改进布置作业的方式,使学生拥有自主的学习意识,学会新的思考方式,从而实现对知识点的内化吸收,帮助学生成长和发展。

(二)作业设计不合理

现阶段,农村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可以概括为:①作业太多,教师运用“题海战术”,使学生被束缚在练习题里,只知道机械地做题,缺乏乐趣;②作业太假,部分学生为了尽快完成作业而去抄袭,从而影响教师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判断;③作业无效,教师由于疲劳而没有认真批改,未能及时发现学生作业的错误,作业失去了意义和价值。因此,对作业进行改革,优化作业设计,才能使作业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没有体现出作业的层次性,不能满足学生多元的学习需求。目前,我国农村的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掌握情况进行作业布置,设计出来的作业没有新意,使学生非常抗拒做作业。有些教师是为了布置作业而布置,忽略作业的设计,彰显不出数学学科的深度,无法满足学生深层次地学习需求。作业设计不合理,会使类似的作业题目反复出现,学生一遍又一遍重复做类似的题目,不仅浪费时间,还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帮助,对学生的作業态度产生消极影响。

部分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不足,在作业改进上呈现“四少”的局面,即少方法、少研究、少执行、少反思,在减负增效的策略上瞻前顾后,因此要想真正实现减负,需要从教师层面入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科学的作业设计,帮助学生减负。教师应该实现作业设计由“量”向“质”的转变,注重作业的设计,使作业题目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提高作业质量。

(三)作业布置形式单调

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数学学科比较乏味,缺乏趣味性,如果教师一味地布置用笔答的数学题,会使学生感觉数学作业很枯燥,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数学作业的布置形式,采用多样化的方式让学生答题,比如,设置观察型作业、合作型作业等,让学生通过动手、观察和实践来完成,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和效率,充分发挥作业的意义和价值。

例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时,教师以观察生活中的等腰三角形为作业,让学生总结等腰三角形的特点,引导学生将知识融入生活,从而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教学的实验操作较少,主要是依据公式和理论知识进行计算,不免有些枯燥,因此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增加实践操作类作业。又如,在学习图形基本知识时,可以让学生自主动手裁剪出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并认真观察其特点,做好记录。再如,教师可将收集生活中的等腰三角形作为作业,要求学生课后收集一些能够带到课堂之上进行学习使用的等腰三角形,用于后续研究等腰三角形的特点,学生便会主动在课后收集生活中的等腰三角形,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所布置的收集作业。

四、 农村初中数学作业实现减负增效的高效途径

(一)科学地布置课后作业

为了实现减负增效的目的,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巩固当日所学知识,有效地平衡作业的质量与数量,不宜布置过多或超过课标难度的作业导致学生望而却步。在布置作业前,可以和其他学科的教师沟通,了解其他科目的作业量,从学生作业总量出发来调整当天的作业量,合理控制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对预习作业而言,教师可以为学生定一个具体的目标,让学生带着目标预习,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为了更好地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教师应该将布置的作业实现由“量”向“质”的转变,做到“少而精”,帮助学生减少负担,有效地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首先,要选用具有代表性的题目,使同一道题目有多种解法,鼓励学生动脑思考,深入探究,运用不同的解法解决问题,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其次,要遵循量力而行原则,挑选难易程度适中的题目,并且把握好作业的量,将做作业的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完成,提高学生的作业效率。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一元二次方程”一课的课后作业布置时,为科学合理地进行数学作业的布置应用,教师需要先了解其他学科当天的作业布置量,兼顾学生课堂练习的情况以及学生完成“一元二次方程”学习目标的情况,设计针对性数学作业,倡导学生尝试一题多解的学习方法形式,同时允许学生自行挑选合适的数学作业,尊重学生的作业练习要求,这样学生能够在教师针对性、个性化的作业布置策略下,循序渐进地进行个人数学知识能力的发展,加深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掌握了解程度,作业练习中熟练使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图象与知识,高效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二)作业设计丰富化

数学教师在课后作业上的设计需尽量使学生不局限于使用一种方法解题,而是学会解一类题,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从表面上看,学生只完成了一道题,但实际上学生学习了多种思考方法,降低了课后作业布置的量,减轻学生的负担。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促使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去思考遇到的实际问题。在作业布置时,教师应该尽量使作业设计具有创新性、开放性、趣味性等特点,学生的思维不再受到局限,形成独特的思维特点,深入理解数学逻辑,确保作业的质量。初中生的思维发展活跃,不喜欢固定模式化的学习方式,如果作业设计千篇一律,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鼓励学生寻求不同的解题方法。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型作业,即把游戏和数学作业结合起来,丰富作业设计。游戏型作业较复杂,不好设计,教师应该将游戏和数学知识充分的结合起来,如果游戏脱离了数学知识,那么就是无效的。因此,在设计游戏型作业前,教师需要做好预设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游戏型作业的效能。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利用扑克牌帮助学生运算,规定扑克牌中A~K分别对应数字1~13,黑桃和梅花是黑色的,可以代表负数,红心和方块是红色的,可以代表正数,每位学生任意抽取四张牌,得到四个有理数,再根据抽牌顺序列出算式,进行计算。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设置比赛环节,选三名学生为一个小组,每位学生分别来抽取扑克牌,然后根据抽到的扑克牌列式计算,看哪个小组算得又快又准,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又如,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随机问答,要求学生结合大屏幕展示的有理数,选择合适的运算方式进行快速求算,并第一时间将求得的运算结果借助掌上学习平板进行答案的传输,反馈给教师,而教师再根据学生抢答情况以及答案求算过程与结果的正确性,评选出运算速率最快的学生,予以鼓励和支持,而且学生能在抢答游戏运算中,感受体验有理数混合远算方式的概念内涵,掌握其高效运用的具体手段方法,以此来发挥游戏型作业对学生“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学习的促进效能。

(三)作业布置形式多样化

1. 分层布置

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不相同的,如果布置一样的课后作业,没有办法保证所有学生都可以按时按量的完成。为了使学生减负,使其不在数学作业上消耗大量的时间,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分层布置作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课堂表现,将学生分为先进生、中等生、后进生。对于先进生而言,教师需要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作业,激发他们的钻研精神,增强做数学作业的成就感。教师可以为中等生布置简单的综合运用型题目,这类题目所涵盖的知识点较多,可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找到不会的知识点。后进生在数学学习上有一定的困难,教师需要考虑作业的难度,以基础题为主,增强学生做作业的自信心。层次化作业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有选择性地学习,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基础有差异的学生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二次根式”一课的分层作业设计时,教师需要先对学生进行分层,针对学生课前预习表现、课堂参与情况以及课后学习需求,按照先进生、中等生、后进生三个层次进行学生的分類,在完成基础的学生分层后,需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分层需求,进行对应的作业设计投放,如针对先进生层次的学生,教师在“二次根式”教材内容基础上,引进一些课外的学习资源,整合设计出具有挑战性且难度较大的问题,并作为作业布置给该层次学生,锻炼学生创新创造思维能力;而针对中等生的作业分层需求,教师所设计布置的作业则应当强化其综合应用属性,尽可能将“二次根式”一课的知识要点渗透作业之中,以此来帮助中等生利用作业进行核心概念知识的查漏补缺,巩固已有的知识学习所得并弥补知识学习的漏洞;而针对后进生进行分层作业设计,应当以基础性知识内容为主,主要侧重应用基础属性的数学问题,提升问题设计应用难度的合理性,逐步提升后进生学习参与的自信心,以此来为其后续持续深入参与数学学习创造良好条件,最终达到分层作业设计优化农村数学作业设计实效性目的。

2. 布置不同类型的作业

作业布置形式多样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布置不同类型的作业。在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后,教师可以根据该单元内容合理地布置作业,在完成一章内容的学习后,让学生对本章的知识点总结归纳,绘制一份思维导图,并布置相应的配套练习和课后作业。

例如,在复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一次函数”这一章节时,可以布置如下形式的作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挑选基础扎实、成绩较好的学生做组长,并要求每个小组的组长两天内绘制一份思维导图,命制一套配套练习和课后作业习题,组长根据所绘制的思维导图帮助本组其他同学复习这一章节的知识点,并布置课后作业。在上课时,教师可以让组长根据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结合教材内容帮助组员复习这一章节的知识点,边复习边做配套练习,如果组员有不懂的问题,可以及时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真正做到查漏补缺。接下来,教师需要检测学生的复习效果,随机抽取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问题,如“什么是函数?”“一次函数的定义是什么?”等基础问题,检验该方法是否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后进生的基础较差,针对这一部分的学生,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基础检测题,使这些学生作答,及时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最后组长将准备好的作业布置给组员,等组员做完后,组长批阅,针对组员做错的题目,组长需要及时讲解,帮助其巩固提高。在下次上课时,教师可以进行作业点评,每组评选出一道设计最好的作业题,组织全班同学一起探讨。

五、 结语

作业一直在我国教育领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近年来,作业问题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成为研究的热点。国家高度重视作业问题,出台的很多政策都提到“减负”问题,要求控制学生做作业的时间,避免使作业成为学生的负担。然而现阶段,我国数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仍然出现作业数量过多、重复性较强、缺乏针对性等问题,导致学生的作业压力越来越大,没有发挥数学作业的真正功能,反而成为部分学生的负担。根据上述情况,分别从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探讨数学作业实现减负增效的意义,分析现阶段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并提出实现数学作业减负增效的高效途径,比如科学地布置课后作业、作业设计丰富化、作业布置形式多样化等,从而实现减负增效的教育目标,为我国数学教育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陈萍.减中有增,增中求升——“双减”政策下对初中数学作业的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22(35):62-64.

[2]王雨,孟凤娟,郭春东.“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思路探讨[J].科技风,2022(27):40-42.

[3]吴聪文.农村初中数学作业现状及优化途径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22):104-106.

[4]胡雯,熊建平.“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22(8):107-111.

[5]连文逊.关于农村初中数学校本作业设计的若干思考[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2):80-82.

[6]詹巧明.初中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策略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12):46-47.

猜你喜欢

减负增效
小学英语增效减负三步曲
初中语文课堂如何实现“减负增效”
初中英语教学中实现“减负增效”的策略
轻摆渡,济江川
初中作文教学分层分组策略探究
实施分层作业 人人体验成功